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鬃颖蛔u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今天YJBYS小編就為大家?guī)砹丝鬃拥恼Z錄,供大家欣賞。

孔子名言/名句: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孔子名句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 孔子語錄
·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孔子語錄
·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小不忍則亂大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名言
· “堅持正道原則,即使對國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棄正道原則;臣子事君,其實不是為了給君做事,而只是在國君之下做事,是為國為民做事,歸根結底則是為了行仁義,輔助國君推行仁政;對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厭倦之心,一律以真誠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堅持道義;發(fā)現(xiàn)君子就加以舉薦,發(fā)現(xiàn)小人就使他遠離國君;去掉你的邪惡之心,而真誠的依據(jù)禮義與國君相處。做事需要機敏,謹言慎行,按照禮義修養(yǎng)自己,并且使天下趨于禮義。這樣,即使在千里之外,也會象兄弟一樣。如果只說不做,或者行為不機敏,又不依據(jù)禮義待人,即使是住在對門恐怕也行不通。”
·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名言
· 巧言令色,鮮矣仁!
·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
·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孔子名句
·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 不遷怒,不貳過 —— 孔子名言
·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普叨兄洳簧普叨闹?/p>
·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 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 —— 孔子名句
·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匾膊桓钠錁贰
·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孔子名句
· 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jié)而不可奪也。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 君于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 孔子名句
·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 君子易事而難說(悅),說(悅)之不以道,不說(悅)也。
·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 子謂于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孔子名言
· 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