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觀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聽人以言,樂于鐘鼓琴瑟。——《非相》
君子之度己則以繩,接人則用抴(yi)。——《非相》
其他
行辟而堅,飾非而好,玩奸而澤,言辯而逆,古之大禁也。知而無法,勇而無憚,察辯而操僻,淫大而用乏,好奸而與眾,利足而迷,負石而墜,是天下之所棄也。——《非十二子》
君子恥不修,不恥見污;恥不信,不恥不見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非十二子》
人主不務得道而廣有其勢,是其所以危也。——《仲尼》
巧而好度,必節(jié);勇而好聞,必勝;知而好謙,必賢。——《仲尼》
少事長,賤事貴,不肖事賢,是天下之通義也。——《仲尼》
君子時詘則詘,時伸則伸也。——《仲尼》
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儒效》
言必當理,事必當務,是然后君子之所長也。——《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無益于理者廢之。——《儒效》
事行失中謂之奸事,知說失中謂之奸道。奸事、奸道,治世之所棄而亂世之所從服也。——《儒效》
我欲賤而貴,愚而智,貧而富,可乎?曰:其唯學乎。——《儒效》
君子無爵而貴,無祿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窮處而榮,獨居而樂。——《儒效》
君子隱而顯,微而明,辭讓而勝。——《儒效》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詩經 》
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猶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無適也。身不肖而誣賢,是猶傴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頂者愈眾。——《儒效》
不學問,無正義,以富利為隆,是俗人者也。——《儒效》
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國亡。——《儒效》
人無師無法而知則必為盜;勇則必為賊;云能則必為亂;察則必為怪;辯則必為誕。……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儒效》
習俗移志,安久移質。——《儒效》
人積耨耕而為農夫,積斫削而為工匠,積反貨而為商賈,積禮義而為君子。——《儒效》
縱情性而不足問學,則為小人矣。——《儒效》
賢不肖不雜,則英杰至;是非不亂,則國家治。——《王制》
公平者,職之衡也;中和者,聽之繩也。——《王制》
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王制》
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shù)也。——《王制》
馬駭輿,則君子不安輿;庶人駭政,則君子不安位。——《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王制》
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欲榮,則莫若隆禮敬士矣;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是君人者之大節(jié)也。——《王制》
聚斂者,召寇、肥敵、亡國、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王制》
王者者論:無德不貴,無能不官,無功不賞,無罪不罰。——《王制》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
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王制》
政事亂,冢宰之罪也;國家失俗,則辟公之過也;天下不一,諸侯俗反,則天王非其人也。——《王制》
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富國》
垂事養(yǎng)譽,不可;以遂功而忘民,亦不可。皆奸道也。——《富國》
國者,天下之制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勢也。得道以持之,則大安也,大榮也,積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則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無之,及其綦也,索為匹夫不可得也。——《王霸》
國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王霸》
國無禮則不正。——《王霸》
百樂者,生于治國者也;憂患者,生于亂國者也。——《王霸》
不能治近,又務治遠;不能察明,又務見幽;不能當一,又務正百,是悖者也。——《王霸》
用國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得百姓之譽者榮。——《王霸》
以小人尙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傷國之大災也。——《王霸》
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無一焉而亡。——《君道》
善生養(yǎng)人者,人親之;善班治人者,人安之;善顯設人者,人樂之;善藩飾人者,人榮之。……不能生養(yǎng)人者,人不親也;不能班治人者,人不安也;不能顯設人者,人不樂也;不能藩飾人者,人不榮業(yè)。——《君道》
道存則國存,道亡則國亡。——《君道》
治則衍及百姓,亂則不足及王公。——《君道》
為人主者莫不欲強而惡弱,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是禹、桀之所同也。——《君道》
人主有六患:使賢者為之,則與不肖者規(guī)之;使知者慮之,則與愚者論之;使修士行之,則與污邪之人疑之。雖欲成功,得乎哉?——《君道》
好女之色,惡者之孽也。公正之士,眾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賊也。——《君道》
明主有私人以金玉珠石,無私人以官職事業(yè)。——《君道》
主暗于上,臣詐于下,滅亡無日。——《君道》
唯明主為能愛其所愛,暗主則必危其所愛。——《君道》
卿相輔佐,人主之基仗也。——《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