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2009-2010學年度上學期三年級數(shù)學科教案第三單元千克﹑克﹑噸 (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

發(fā)布時間:2016-1-21 編輯:互聯(lián)網(wǎng) 手機版

 

主備人:姜煥麗

                                     

【教學要求】

本單元主要讓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噸,教材安排先認識千克和克,再認識噸。最后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的內容。

【教學目標】:

1、掌握克、千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單位間的換算。

2、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千克、噸,了解克、千克、噸的實際質量,了解用秤可以稱物體的輕重。

3、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克、千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難點】:

1、建立1克、1千克,1噸的質量概念;掌握克、千克、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2、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推算,初步建立質量單位的觀念,引導學生掌握質量單位之間的進率和換算的思考方法。

【課時劃分】共3課時

1、千克、克、噸………………………………………2課時

2、搭配中的學問………………………………………1課時

1、千克、克、噸

第一課時:千克和克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第18-19頁例題,第20頁“練一練“第1、2題,”“實踐活動”和“想一想”。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實際質量,建立千克和克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地行簡單的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估算出一些物品有多重。

2、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3、讓學生在觀察、操作中獲得豐富的體驗,初步建立質量單位的觀念。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體重稱,若干袋綠豆(每袋200克),若干臺天平。(按小組定袋數(shù)和臺數(shù))。

2、每個學生準備兩袋鹽,一些硬幣,紐扣,一個彈簧秤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輕重。

1、游戲導入。(學生臺前做“背一背”游戲)

2、實踐體驗。(讓學生掂一掂桌上的物體,感受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二、實踐體驗,建立概念

1、認識秤。提問:要知道物體有多重,可以怎么辦?(指名答)

讓學生說一說看到哪些秤,(老師粗機出示各種秤的實物和圖片)。(也可電腦顯示),如天平、電子秤、彈簧秤、磅秤等。最后教師介紹本節(jié)課用的臺秤和天平。

2、認識千克 

(1)稱一稱(知道兩袋鹽正好重1千克)。        

(2)掂一掂(兩袋鹽的質量,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讓學生拿出一個塑料袋裝蘋果,掂一掂,估計一下大約幾個蘋果是1千克,然后再稱一稱,并說說1千克大約有幾個蘋果?

(4)猜一猜。

出示1千克棉花和1千克鐵。讓學生猜出哪個重?然后稱一稱驗證。學生再次感知1千克。并知道物體體積大不一定重。

(5)拎一拎2千克一袋的米,感受2千克的質量。

小結:

讓學生以千克為單位說說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質量。教師指出生活中常用千克做單位表示物體有多重。

1、認識克。

讓學生感受建立比千克要小的質量單位的必要性,通過參照認識千克的教學過程,讓學生稱,找、掂、說等活動感受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教師可以用天平幫助學生稱,主要讓學生感受一些常見物品的質量。如:一枝鉛筆約10克,1個雞蛋約50克。

2、單位換算:

(1)理解1千克=1000克。  提問:千克與克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1000克=1千克 

(2)教師指出:國際上通用字母Kg表示千克,g表示克。

三、鞏固練習。

四、小結。

說一說這節(jié)課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噸的認識

【教學內容】

課本第21頁例題和“練一練”第1--3題及“數(shù)學故事”。

【教學目標】

1、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噸,了解噸的實際質量,初步建立噸的質量觀念。

2、掌握1噸=1000千克并能進行簡單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重、難點】

1、“噸”的質量觀念的建立;掌握1噸=1000千克。

2、認識和明確“噸”的實際意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學過計量物質量的單位有哪些?它們之間的進率是多少?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1千克。

3、8千克=(    )克              4000g=(    )Kg

200克=(    )千克            3Kg=(     )g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1、課件出示1頭大象的問題情境,讓學生猜一猜大象的質量,然后引出質量單位“噸”。大象說:“你知道我有多重嗎?”

板書:噸的認識

三、探索新知

(1)哪些物體的質量是1噸呢?(出示課件或圖片)

①出示1頭水牛350Kg的情境,讓學生通過看推算3頭水牛的質量。

350×3=1050Kg    3頭水牛大約重1噸。

②出示一桶油100Kg的情境,讓學生推算10桶油的質量。(方法同上)。

③出示我們每人大約重25千克的情境,讓學生推算40人的體重。

(2)合作探究

課件出示:一箱蘋果質量是10千克;一付啞玲質量是5千克,一袋大米質量是100千克,1頭牛的質量是350千克。

小組討論:(  )個(   )的質量是1噸。

學生回答:100箱蘋果是1噸;   200付啞玲是1噸;

          10袋大米是一噸 ;    3頭水牛是1噸;

(1)千克、克和噸之間有什么關系?

(2)探索進率:(小組把合作把學過的質量單位按一定順序排列)

①噸、千克、克(從大到。

②克、千克、噸(從小到大)

噸和千克之間的關系:板書:   1噸=1000千克(指名回答)

同時指出“噸”可用字母“t”表示,所以1t=1000Kg(板書)

(1)練習。

4噸=(   )千克  6000千克=(    )t  8000Kg=(    )t

(3)在什么情況下要用噸作計量單位?

① 請學生舉例說明。

② 出示課本第21頁說一說情境圖。(第一幅圖和意思是:一座橋最多能承受5噸的質量。)

四、鞏固練習。(學生完成第22頁“練一練”的第1、2、3題)。

五、布置作業(yè)。

六、小結。

搭配中的學問

【教學內容】

搭配中的學問題--“配菜”

課本第26頁“配菜”的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搭配活動,訓練學生有序思考能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自我創(chuàng)造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感受數(shù)學和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認識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3、滲透排列、組合數(shù)學思想。

【教學重、難點】

1、訓練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2、使學生有序的思考問題。

3、通過讓學生借助“學具”,“畫搭配的路線圖”、畫表格等活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

【教具準備】

1、電腦課件(搭配中的學問“有關情境圖片”)

2、用幾張硬紙片分別寫上排骨、魚、豆腐、油菜等詞語。

【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引入課題。

提問:從情境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認識平時吃的菜中哪些屬于渾菜?(雞、鴨、魚、肉等。)

哪些屬于素菜?(白菜、冬瓜、絲瓜、青菜等)

2、控索方法:

(1)獲取信息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星期三菜譜中葷菜有兩種:排骨、魚、素菜兩種:豆腐、油菜。

(2)提出問題

要滿足“一葷一素”,星期三有幾種不同的配菜方法?

(3)小組討論,展示不同的配菜方法;

學生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兩種搭配方法。

①有四種不同配法:牛排配豆腐、牛排配油菜、魚配油菜、魚配油菜。

②有四種不同配法:豆腐配牛排、豆腐配魚、油菜配牛排、油菜配魚

3、指導看書(課本第26頁中的搭配圖)。

學生知道:①畫路線搭配法。

②畫表格搭配法。

三、鞏固練習(讓學生完成第26頁“星期五的配菜問題。)

四、小結:   要求學生在搭配中按一定的順序排列進行,要有序地思考問題,這樣不會出現(xiàn)重復和遺漏現(xiàn)象。

五、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