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認識=、>和<(教科書第18~19頁的例題,第19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課時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了解“同樣多”、“多”、“少”的含義。認識=、>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會比較5以內數(shù)的大小。
2、發(fā)展初步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能積極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活動,喜愛學習數(shù)學。
教學重點
學會用=、>和<表示兩數(shù)關系
教學難點
學會用>和<表示兩數(shù)關系
教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小動物頭像若干、學生準備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誘發(fā)參與
1、導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喜歡哪些小動物?有一天,森林里熱鬧了起來,原來呀--“森林運動會”開幕了。(出示主題圖)
2、提問:瞧,有哪些隊的小動物參加了比賽?你能知道他們每隊各有多少名隊員嗎? (學生數(shù)一數(shù)匯報)小朋友們,你們從中能知道些什么呢?(松鼠隊隊員最多;小熊隊隊員最少;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學“=”。
講述:剛才有小朋友說小兔隊和小猴隊隊員同樣多,是不是這樣的呢?讓我們將它們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
提問:小兔隊有幾只?(4只)貼出4只兔。小猴隊有幾只?(4只)對應貼出4只猴。 提問:一個對一個地比,你從中知道了什么呢?(小兔和小猴同樣多;4個對4個正好同樣多;4和4相等……)
提問:4和4相等,我們可以在4和4中間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看書上是怎么說的。)
討論交流,說明:像“=”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等號,4=4讀作:4等于4。(板書) 學生齊讀,觀察“=”號的寫法。(上下兩橫對齊一樣長) 教師示范寫法,學生描紅。
學生操作:先擺幾個○,再對應擺同樣多的△,然后寫一寫,說一說幾等于幾。
2、教學“>”。
講述:小兔隊和小猴隊同樣多,現(xiàn)在再讓我們看看松鼠隊和小熊隊的情況。
指名貼出松鼠的只數(shù),再一一對應貼出小熊的只數(shù),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松鼠隊比小熊隊多;小熊隊比松鼠隊┥俚)
提問:從圖中看出松鼠比小熊多,也就是幾比幾多?
提問:4和4同樣多,我們可以用等號來表示,那么5比3多,可以用什么符號來表示呢?(學生猜一猜,再看書上是怎么告訴我┟塹摹)
學生猜一猜,找一找,相互交流。
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位新朋友(板書>),它的名字叫“大于號”,5>3讀作:5大于3。(板書)
提問:讓我們仔細瞧瞧,>長的是什么樣子?學生匯報。
提問:>怎么寫呢?哪位小朋友能寫給大家看一看。(指定3人板演,其余學生書空講評書寫,學生描紅。
提問:你們能用手勢做出>的樣子嗎?
學生用食指和中指做出>。
提問:讓我們閉起眼睛想一想>的哪一邊對著的數(shù)大,哪一邊對著的數(shù)小呢?(學生討論交流)
3、用同樣的方法教學“<”。
4、總結。
提問:今天,我們認識了哪幾位新朋友?
講述:>和<長得很像,老師經常會把它們給認錯了,哪一位小朋友有辦法能幫我很快記住哪個是大于號,哪個是小于號呢?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大口朝前是大于號,尖頭朝前是小于號。ソ壇歌曲。
學生邊唱歌曲邊做手勢表演。
三、鞏固強化,拓展思維
1、“想想做做”第1題。
指導學生看清是誰和誰比的,聯(lián)系比的結果,在○里填上合適的符號。(學生練習,交流校正)
2、“想想做做”第2題。ス睦學生思考和交流,初步體驗結果的不確定性。(學生先思考,再組織交流)
一、 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二、 提問:
小朋友們,今天這節(jié)課你認識了哪幾位朋友呢?和它們在一起你學到了哪些本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