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通用10篇)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1
中國的漢語比其他語種語義更豐富,需要聯(lián)系上下加以理解,更需要對語言有敏銳的感受力。要把學習指導深入到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中,舍得下笨功夫、苦功夫,不走捷徑。而“寫作也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寫作能力是人的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正如文如其人,寫作也是在反映著一個人的人品、學養(yǎng)和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以下方面。
。ㄒ唬┰诮虒W過程中,師生在課堂上是完全平等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得到體現(xiàn),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二)在語文課的堂上,應鼓勵學生發(fā)表屬于自己對觀念、對現(xiàn)象的獨特見解。
教師要及時鼓勵他們敢于標新立異,讓他們覺得教師重視他們的想法,以此調動他們學習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就會日益增加。也可以在班級發(fā)展討論小組,討論的組織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自由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還有好差生討論,師生間的共同探討等,課堂上人人是質疑者,人人是解答者,信息得到了及時的交流和反饋,學生可從中獲得知識,并在交流中活躍了思想,如此不斷循環(huán),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就在千百次錘煉中獲得。
。ㄈ┰谡Z文課上用課文的空白,讓學生發(fā)揮豐富想象,拓展思維。
課本內容當中作為審美對象的文學作品有許多“空白”和“不確定性”。接受美學的主要代表人物伊爾搴認為:“作品的意義不確定性和意義空白促使讀者去尋找作品的意義,從而賦予他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利!蔽膶W作品中,思維空間的存在,期待著學生的參與,召喚著學生從自己的審美視覺出發(fā)對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造。
初中的孩子對寫作有著自己的好奇和觀念,所以老師的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開始寫作的時候容易動筆,容易想象,樂于表達,更應該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正確、客觀、充滿想象好奇地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引導的同時,要帶有鼓勵,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他們寫想象中的事物。要呵護童心、童趣、童真,要去發(fā)現(xiàn)身邊小事物,感悟大世界。
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有天堂,讓孩子們用自己的雙眼去發(fā)現(xiàn),去領悟。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2
學習了李老師的視頻,真是受益匪淺,李老師講的很深刻,也很全面,對于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我也有一些感悟,我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一、方式靈活,激發(fā)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fā)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厚積薄發(fā),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xiàn)。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3
農村中學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讓教師們覺得難入手,難引導,難分析,顯得尤為棘手,而學生也對作文望而生畏,甚至是怕上作文課,怕見到作文題目,從而形成了教師不知如何教,學生不知如何學習的現(xiàn)象。為此,我們申請的課題《農村初中創(chuàng)新作文的研究》就是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作文水平。經(jīng)歸納認為,其實就是“擴展農村中小學創(chuàng)新作文教學課堂,讓學生體驗生活”,通過學生的親自參與和互動,及對情態(tài)、行為、事物和策略的內省體察,從而掌握某些行為習慣,建立某些情感、態(tài)度和觀念,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和創(chuàng)新水平。
一、利用有效資源,擴大學生閱讀面,增加素材積累,在他人作品基礎上創(chuàng)新
學生頭腦中的語言枯竭,積累甚少,材料的組織能力差,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更缺乏廣闊的視野和豐富的積累基礎,借鑒別人的有效資源,這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閱讀時間,有目的性地向學生介紹別人的作品,讓學生主動走進別人的作品,從別人的作品中深入體驗,作好摘抄記錄,寫好讀書筆記,完成讀后心得體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分析作品中的角色或故事情節(jié),找出創(chuàng)新點,展開聯(lián)想,寫出自己的東西來。比如:在指導“成長的煩惱”作文課前,筆者有意讓學生從資料中了解了高爾基的《童年》,并摘取了部分內容供他們閱讀,以此作為了課前的準備基礎。學生在隨后的課堂上準確地找到了《童年》的創(chuàng)新點,如高爾基的豐富的語言、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主人公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的分析等等,然后,教師引導他們從創(chuàng)新點回到現(xiàn)實中,對號入座進行成長煩惱的創(chuàng)作。這樣一來,學生的創(chuàng)新點有了,寫作有了依據(jù),寫出來的文章都顯得有血有肉。
二、擴大課堂范圍,使學生深入實地觀察,收集作文素材,進行體驗創(chuàng)新
雖然,學生生活在社會中,卻沒有去留心,要寫出自身的切身體驗,就顯得尤為吃力。社會生活、大自然是學生作文素材的源泉,我們應有針對性地把學生帶入社會、大自然,讓學生身臨其境,進行實地觀察體驗,掌握作文的第一手資料,積累作文素材。比如,在寫“農忙”作文前,安排學生利用周末在農民伯伯家進行一次采訪,做好采訪記錄,并讓他們在農田旁進行一次實地觀察,做好觀察記錄。學生通過實地觀察體驗,不僅看到了農田中的“人、事、物”,而且從中體驗到了農忙的氣氛和其中“人、事、物”的關系,掌握了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農忙”的作文,就不會感到下筆如千斤重,而會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切身體驗寫下來了。再比如讓學生寫“我的校園”這篇作文時,筆者讓學生在校內進行了一次實地考察,讓他們先根據(jù)方位繪制了學校平面圖,再進行方位介紹,并對各地點加以自己的創(chuàng)新理解說明,這樣,他們便掌握了這篇作文的第一手資料,有了素材,當然就能順利地完成創(chuàng)作。
三、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讓學生在模擬體驗中感悟素材,完成感悟創(chuàng)新
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但并非事事我們都可以去親身體驗,我們也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走進生活,特別是農村中小學,條件更為有限,就難體驗了。對此,筆者經(jīng)常在課堂上進行了大膽地創(chuàng)設,讓學生參與模擬情景,產(chǎn)生真切體驗,這樣同樣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指導學生寫“交通安全”這篇文章時,模擬了這樣的情景:在全班抽調了五位同學,分別扮演了五位駕駛員,讓他們在教室的過道上,模擬駕駛。提供情景為:A因車輛出現(xiàn)故障,當?shù)佬捃嚕珺因酒后駕駛,飛速前行,撞向了A,此時,C、D、F正快速前行至此……然后,這五位同學自行創(chuàng)新表演。
演出中,同學們都根據(jù)對交通安全規(guī)則的理解,進行事故后的創(chuàng)新安排,突出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未參加演出的'同學,也紛紛出謀劃策,緊緊圍繞交通安全規(guī)則進行創(chuàng)新;顒雍,同學們的作文都取得了未曾意料的效果。
四、營造作文學習的良好氛圍,讓學生體驗到作文學習的樂趣,用心體驗創(chuàng)新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的老師。農村中小學條件非常有限,學生被動接受太多,因此,教師過多地向學生講授作文的理論,不會讓他們有興趣可言,甚至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對此,筆者認為營造作文的學習氛圍,是教師的一大責任。
首先,在近三年年來,筆者一直堅持讓學生留心生活,主動和他們一起寫日記、隨筆,卻從不對其進行檢查,讓他們充分信任教師,更讓他們找到了用語言記錄生活的辦法,形成了個人的寫作小檔案,形成了愛好動手寫東西的良好習慣。
其次,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從不采用過極性、批評性的語言,讓他們首先喜歡上教師本人,從而愛上了作文課。
再則,在作文評改中,常常用批改后的學生作文進行示范,讓他們建立了自信心。
最后,指導個別較好的作文,參加投稿,讓他們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作文氛圍。
以上僅為我們語文課題組在教學中的一些小技巧,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將繼續(xù)向各位同仁學習,以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很好地完成農村中小學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的使命。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4
新制定的《語文課程標準》在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這一指導思想充分傳達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了“作文與做人的統(tǒng)一”,警示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沉疴。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專門向學生大講作文技法,而且要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也就是說,我們教師應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培養(yǎng)對生活的感情,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圈子,帶領學生多接觸自然,認識社會,培養(yǎng)健康的人格。如何讓學生多親近自然,多接觸社會,盡快地走進作文天地;如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加強語言的積累;怎樣設法讓學生克服畏懼作文的心理,培養(yǎng)用自由的筆墨寫自由的精神,讓作文成為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更好的發(fā)揮作文教學課的作用,成了眾多語文教師關心的話題。在此,我就作文教學談幾點個人的體會,供大家參考。
當前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很多,中學生真正對作文有興趣的少,普遍害怕作文,厭煩作文,寫不好作文。我通過多年的作文教學,談談存在的主要問題。首先問題有如下幾方面:
1、斷了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
杜甫有句名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了,熟了,有先決條件了,就可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在讀書上下功夫,讓學生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八冀忧лd,視通萬里”,可見多讀書是學生作文的“活水”源頭。而現(xiàn)在,學生主動閱讀的少,閱讀視野窄,斷了學生的“活水”源頭,學生頭腦干涸,無水可流,怎寫得出文章呢?學生說:“我不會寫”,其實往往就是沒得寫。
2、遠離生活,漠視心靈。
我們現(xiàn)階段的中學生大多不了解社會,不熟悉生活。學校講封閉式管理,家長害怕學生混入社會,沉重的課業(yè)負擔把他們關在教室里,沒有時間了解社會。所以作文時就只有瞎編亂造,無病呻吟,甚至故作高深。
3、語文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
古代私塾先生詩寫得好,才會被請去當老師。朱自清、葉圣陶等人既是語文教師,又是著名作家。所以提高語文教師的寫作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針對“下水作文”的討論已很多,我認為還是應該提倡的。試想,語文教師如果只會“看”作文,出作文題目,還妄下評語,是“難服侍的婆婆”,故作老道的“醫(yī)生”,而自己不會寫作文,是多么尷尬的事啊。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5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一種綜合性的創(chuàng)造性練習,具有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和技能性的特點,所以作文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xiàn)。這也難怪封建社會要以“一文定終身”。然而在中學作文教學中,作文難寫、難改卻是很多同學老師共同的感受。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方面我有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好作文是夸出來的”
經(jīng)觀察,很多學生對寫作喪失興趣主要是在寫作中缺少成功感。無論文章怎樣,都是學生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所能表現(xiàn)出來的最佳水平,而我們老師習慣以挑剔的眼光來看待文章,以某種權威的身份自居,往往對文章自認為不足的地方大加刪改,曾經(jīng)的“作品”現(xiàn)已是“滿目瘡痍”。我相信學生拿到被老師點評得一無是處的作文,心中的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失敗感一次又一次地發(fā)生在學生身上,他怎能對寫作還保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我認為作文的批改思路應該由發(fā)現(xiàn)問題轉變?yōu)橥诰騼?yōu)點!每學期,我要建立一個學生作文檔案,在改作文時做好詳細的記錄:好的標題、好的詞語、好的句子、段落等。評講作文時盡可能把表揚的面擴大,爭取讓絕大多數(shù)同學的作文都能被提及,這樣學生便會有一種被關注的快樂與滿足感。只要用心去感受,我相信在學生的習作中各色的優(yōu)點都能被發(fā)掘,即使它在老師的眼里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于學生卻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二、“凡事預則立”
如果做事有目標,往往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凡事預則立”。我在作文教學中尤其強調目標的重要性。每次作文我通常讓學生擬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范圍可以只是簡單的書寫、段落的安排,也可以是文章的構思、立意等方面,并讓學生把自己認為該次作文較好的句子、段落標注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作文的征對性就強了,往往寫作時就會十分注意自己定下的目標。如一個作文語言原本很差勁的學生,把本次作文的目標定位于爭取在作文中努力營造精彩語句,他在這次作文中肯定會精心構思打磨一些語句。老師在批改時只需留意他的目標完成情況,一旦做得好,便不遺余力地贊美。在這樣定計劃,完成目標,再尋找目標再完成的過程中,學生的作文能力會逐漸地增強。
三、“弟子不必不如師”
“作文的批改是一個繁瑣的工作,從老師的角度看,有時甚至會感覺吃力不討好,因為有些學生只是關注于分數(shù),對老師的批語卻重視不夠。如果把評卷的權力下放給學生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做一個客觀的評價,稱之為自評;既而在全班范圍內交換評改,稱之為他評。學生已習慣把自己的作文給老師披閱,一旦要把作文展示給同學看,就會有一種潛意識的比較,要將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示人。作為評卷者,要想著自己的觀點能使別人信服,就會有一種角色換位,批語也會顯得嚴肅認真,小到錯字別字,大到選材立意都可能給同學提及。如一位平時書寫極差的同學要想批評別人的書寫,他留在同學作文卷上的.這一句話的書寫肯定是十分在意的。待到下次發(fā)作文卷的時候,看到同學繞有興致交換作文,互看批語時,你不得不感嘆“弟子不必不如師”
四、“樣例學習”和“干中學習”
當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起來之后“寫什么”的問題就會接踵而至。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讓學生涉獵更多的寫作素材從而養(yǎng)成寫作能力是每一個語文老師應思考的問題。心理學家總結出學習的兩種模式:一種是“樣例學習”(learningbyexample),另一種是“干中學習”(learningbydoing)!皹永龑W習”要求學生從具體事例中找出規(guī)律!案芍袑W習”首先是確立問題,要求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找出規(guī)律。征對作文教學實際,我們可以根據(jù)這兩條規(guī)律把寫作分為兩點:多記多聽是基礎;多練是關鍵。
教師可利用語文課堂情感平臺的作用,聲情并茂地朗讀一些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老師挑出的一些課外讀物,也可由同學自行選擇他們感興趣的美文,內容不拘一格,讓學生在傾聽中感動,在感動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這種樣例給學生帶來的啟發(fā)是無窮的。在這種耳濡目染中,學生的眼界更寬了!耙姸嗖拍茏R廣”,讓學生自由涉獵時必須做好讀書筆記,培養(yǎng)他們靜心來閱讀的習慣。這樣是量的積累,只有經(jīng)過大量的閱讀,在量上下功夫,并有意識地加以模仿,才能引起質的變化,形成學生一定的寫作能力。此之謂“樣例學習”。
古語云“絕知此事要躬行”,作文要寫才是硬道理。周記是語文寫作中一個易行且有效的方式。這不僅是寫作,也是對學生成長歷史的記載。在教學實踐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每學完一篇課文后思維非;钴S,一方面受作者的影響,展開各種聯(lián)想,一方面是對作者的觀點并非完全贊同,而想自己樹立觀點,于是我總是趁熱打鐵,每上完一課總是選一個點讓學生自由闡述,這樣使學生一改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以創(chuàng)作者的身份出現(xiàn),成為學習、認識的中心和主體,為保證態(tài)度的端正,我讓學生把自己的觀點記在書上,字數(shù)盡量控制在200字以內,力求觀點鮮明,這種方式,學生反應很好。如學完《咬文嚼字》我出了題目:《讀書一定要咬文嚼字嗎》;學完《故都的秋》,學生便很有興趣的記下了《校園之春》等。這種寫作方式隨意且操作性較強,在練筆的同時又鍛煉了學生的思辨性,所以學生對此反應較好,真正達到了“我以我手寫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以上是我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心得體會。我相信在這一些方法的引導下,學生對寫作的態(tài)度會發(fā)生較大的變化,一改寫作時的懼怕,取之的應是對作文的期待,從而真正實現(xiàn)由被動寫作到主動寫作的轉變!昂弥卟蝗鐦分摺,如對某事能“好”字當先,還有什么做不好的呢?這樣中學作文就不再是一個令老師、同學頗感棘手的問題了。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6
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作文教學長期存在著“固定的模式和套路”這一弊端,嚴重阻礙了學生發(fā)散思維、逆向思維品質的形成,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而要免除以上弊端,就應該重視新課標下作文教學的“三多”,即:多讀書,多觀察,多實踐。
一、指導學生多讀書(包括課內、課外)
語文教學意在訓練學生的“工具性能力”,即要訓練這種能力,就要通過閱讀反復感知語文的基本內容――課文來實現(xiàn)。中學語文課文每一篇都是學生可資借鑒的范文。因此,閱讀時就必須把它當作一篇范文來讀,只有這樣,整個閱讀過程才能變成借鑒與吸收的過程。而課外閱讀彌補了學生課內閱讀的不足,又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
堅持多讀書,首先有助于加深對作品的理解。讀書的過程,是一個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好好消化,掌握知識和提高思考能力的過程。只有以熟讀精思的方法,達到出之于口,明白于心的地步,才能捉住文中“鑰匙”,知其詞句,品其意味,得其精華。
其次,讀有助于記憶的積累,有助于寫作。“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讓學生熟讀、誦背文質兼美的課文,“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心同其情,耳醉其言”。在不知不覺中熏陶濡染,達到呼之欲出,用于筆端。這是提高學生作文素質的一個重要途徑。
常言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讀書不多,積累不夠,寫起來難免捉襟見肘。曹雪芹不讀書,寫不出《紅樓夢》;司馬遷不讀書,就不會有《史記》的問世。只有引導學生多讀書,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發(fā)地吸收其中豐富的文化積淀,獲取各種科學文化知識,而且能自然接受表達經(jīng)驗,獲取情感體驗。寫作時才能意到筆隨,奔馳放達,左右逢源。
二、指導學生多觀察(包括社會、自然)
事實上,生活的真諦、寫作的樂趣,大多來源于異常生動、豐富多彩、無限廣闊的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之中。學生要寫好作文,就必須學會觀察。教師的責任就是要引導學生,經(jīng)常有意識地去觀察身邊的人物、事物;觀察身邊的環(huán)境,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觀察人物,一般從外貌開始,然后再過渡觀察到人的言行、習慣、特征;觀察景物,要選準觀察點,要注意景物中的光、聲色,要調動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去感受,去反應等。
在觀察活動中,要全神貫注,強化觀察過程,并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和及時記錄。
茅盾說:“想象的來源,就是觀察。”學生的觀察能力只有在觀察活動中才能提高和發(fā)展。堅持有意的注意、長期的觀察,學生的寫作素材才如源頭之水滾滾而來。
三、指導學生多實踐(寫真人真事、真感受)
惟有真實才顯得鮮活而具有生命力。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不簡單重復別人的'東西,如同廚師掌握了烹飪方法,就要用眼前現(xiàn)有的材料進行操作,做成美味可口的佳肴,而不能把別人做成的照搬出來。作文不論長短,只要寫得真實有新意,教師就要加以肯定。如寫《我愛祖國》,如果一個作文基礎好的學生寫我愛祖國“春天蓬勃的秧苗,秋日金黃的碩果……一直愛到森林無際,群山巍峨”,愛到“淙淙小河蕩著清波從我的夢中流過……”寫得大氣,感情也真摯,當然很好。而一個學生平時一見到作文就頭痛,教師批改作文時發(fā)現(xiàn)本子上只有一句:“如果祖國是一只雄雞,我愿是一粒米!崩蠋熅蛻摷皶r表揚并弄清是怎樣一種激情點燃了學生思想的火花,應該肯定這表達了真實的思想感情的一句抵得上虛假的百句。學生借助這次激勵,說不定就愛上了作文。
作文教學要杜絕學生千篇一律往一條道上擠。魯迅說過,第一次把女人比做花的人是天才,第二次是庸才,第三次是蠢才。都把老師比做蠟燭,把關愛比做太陽,還有什么意思呢?
文章應該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要做到這一點,是需要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是需要創(chuàng)造精神和想象力的。只要我們能從長期形成的作文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在作文教學中不滿足一些文法與寫作技巧的操練,而主動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啟動真情,大膽地想象和探索,那么,作文教學這塊園地里,就一定會開遍充滿人性美、生活美、情趣美的姹紫嫣紅的花朵。
張平,教師,現(xiàn)居河南遂平。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7
學習了李老師的視頻,真是受益匪淺,李老師講的很深刻,也很全面,對于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我也有一些感悟,我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一、方式靈活,激發(fā)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fā)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厚積薄發(fā),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xiàn)。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學習的欲望。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有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8
初中作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閱讀互為雙翼,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外顯為一個人的語文素質。但提起作文,不少教師感到頭疼,學生們更是絞盡腦汁、抓耳撓腮,面對著作文紙使勁咬筆桿半天都擠不出一個字。于是,作文成了語文教學中的一個攔路虎,人們調侃語文教學順口溜“一怕周樹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寫作文”。
其實,關于作文教學,前輩們已做出了許多研究,承襲教育教學理論,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初中作文教學積累了一些感悟,認為作文教學應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重視平時積累,巧練多思多評。
一、方式靈活,激發(fā)興趣
教學家布魯納說:“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發(fā)生了興趣,興趣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積極主動去認識的一種心理傾向,是學習過程的內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們會積極主動地去學,去求知,“艱苦”的學習活動在他們看來也是有滋有味的。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1、將寫作訓練融入聽說訓練中
作文與說話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應注重說話能力的訓練。如學完某課后,讓學生談談感受,或針對某一人物談談看法?梢宰寣W生稍加思考后發(fā)言,在學生發(fā)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中心內容、條理安排,以及遣詞造句等一些問題及時予以指導。同時讓學生參與評議,教師適時地給予肯定與鼓勵,并告訴學生,他們的發(fā)言很精彩,將他們說的寫到紙上便是文章,讓學生明白寫文章不是弄虛作假,矯揉造作,而是表情達意的需要。學生在聽、說訓練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頭作文的樂趣。
2、將寫作訓練融入鑒賞訓練中
作文訓練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初中生閱歷淺、知識面窄、視野不闊,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拋磚引玉的方式,開啟思維,誘發(fā)創(chuàng)作。
呂叔湘老先生在談作文教學問題時,說過:“學生作文有一種相當普遍的毛病——內容空洞。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在命題之后讀寫“題中應有義”,給學生一點啟發(fā),或者讓學生談談。有些題目還可以告訴學生怎樣去自己搜集材料。”在作文訓練課上,可用“佳作引路——學生點評——老師點撥——學生再創(chuàng)”的形式進行作文訓練。在例文的引導下。學生視野拓寬了,思維活躍了;在品評鑒賞中,學到了寫作的語言技巧、寫作方法等。在老師的啟發(fā)、鼓勵下,學生進行思維遷移,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這樣,學生較易產(chǎn)生寫作靈感,增強寫作興趣。
3、將寫作訓練融入生活,表現(xiàn)個性自我
首先以課文為依托,架構作文與生活的橋梁,讓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嘗到寫作的樂趣。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教材版本的不斷更新,課文內容去掉了許多說教的外衣,越來越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些文章不僅能給人以美的熏陶,而且能起到以生活入文的典范作用。
其次,解除強加給學生的作文“指導”章法,讓他們放開手腳去寫愿意寫的事,以“我”為先,使他們的筆端流瀉出活潑的個性,即“向生活靠攏”。引導學生崇尚真實,大膽地表現(xiàn)自我。初中學生正處于主體意識覺醒之中,允許他們寫出個性,表達自己,自然能激起他們的寫作興趣。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招生院長哈格頓先生所說:1、作文是整個申請的主心骨,但同學們要知道,我們的作文不是寫給專業(yè)人士看的,也不是寫給招生人員看的,閱讀你的作文的對象應該是你的親人與朋友。2、不要為寫作文而寫作文,作文應該是在講述一個你很想告訴別人的故事,反映自己的一種心情。3、作文中的你應該是一個真實的你,而不是一個想象中、理想中的你。有人說應該表現(xiàn)自己美的一面,但我認為應該表現(xiàn)你的兩面,但
無論你想表現(xiàn)哪一面,都應該是符合你的實際情況的那一面”。“開放生活,抒發(fā)性靈”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將這種探索投之于筆端的展露形式。
以課文為范文,遷移思維,密切聯(lián)系生活去寫作,展現(xiàn)自我。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品嘗到了寫作的樂趣,也增強了寫作的信心。
二、厚積薄發(fā),重視積累
眾所周知,寫作教學與寫作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作文教學中,務必使學生明白,寫作積累需要長期的努力,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1、博覽群書,讓書香陶冶寫作及性情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篇,不會寫詩也會吟”……筆者認為,課外閱讀對語文水平作文水平的提高起著重大作用。三毛、韓寒等便是活生生的例子。當下的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了課外閱讀量,并指定推薦書目,在試題中也有相應的課外閱讀考試。但很多學生限于種種原因,根本不能真正達到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量,由此也大大限制了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幅度。
在課外書的選擇上,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的,大可放手讓學生自由閱讀,可偏重于經(jīng)典文學作品,所謂“法乎其上,僅得其中;法乎其中,僅得其下!惫P者以為,《紅樓夢》中黛玉堪稱師者典范,其中對香菱最初的要求充分表現(xiàn)了其重視積累的教學思想。她讓香菱把《王摩詰全集》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有了這三個人作底子,然后再把陶淵明、應、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讀在“博覽”的同時也注重了主次優(yōu)劣,對精華部分是要“細心揣摩透熟”讀熟背誦的,對次一點的即是“一看”即可。這種積累方法自可用于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之中。
2、摘錄精華,讓筆記凝聚華章妙悟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極少有過目不忘的天才。在閱讀中,常有些句子、段落極為精彩,或是觸動了讀者的靈魂,或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將它們留下來,對寫作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摘記,可有多種方式,如讀書筆記、剪報、圈點勾畫等等。對這些形式,教師形成一定的組織,定期開展一些比賽活動,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積極性,幫助學生做到持之以恒。
3、隨寫隨記,讓隨筆噴發(fā)寫作靈光
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年少,思想情感豐富活躍,他們開始觀察生活,關注自我,開始對人生朦朧的思考,他們的內心一片迷茫,卻又充滿沖勁。他們其實渴望表達,表達自己對親人對朋友對師長對生活對人生的種種看法。此時,引導他們養(yǎng)成寫隨筆的習慣,既鍛煉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感悟能力、思考能力。也鍛煉了學生遣詞造句,表達觀點的能力,從而對語文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極有幫助。
三、巧練多思,多評多議
初中階段多寫比多讀重要。事實上,寫作訓練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
1、巧練多思
寫作不是自發(fā)自為的活動,需要系統(tǒng)的.訓練:隨筆只能是作為平時積累的一種手段,它與考場作文是不同的。在教學實踐中,寫作訓練往往隨意性大,沒有系統(tǒng)的教學設想、教學要求、檢驗手段,雖然整體目標大都清楚,但各階段應該達到什么樣的訓練目的,并不十分明了。寫作訓練應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什么階段要達到什么目的,有什么效果,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shù)。練筆要遵循著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教育學研究表明,只有由易到難,螺旋上升,逐步積累,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寫作訓練也要構建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tǒng),如在初一階段訓練學生的記敘文寫作,初二階段訓練散文、說明文寫作。初三訓練議論文和中考專題文章。在各個階段中再劃分小階段,設定短期目標。這樣,學生對練筆有了明確的目標,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多練。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影響了作文的氣質和深度。寫作是很個性的行為,作家葉文玲在談寫作時就說過:“作文要有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東西,應該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弊魑男枰獙W生自己的觀察、思考和感悟。同是生活在山村的孩子,有的善于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寫出來的文章便有了自己的特色:“太陽隱去了羞紅的臉,偏南風吹來了五彩繽紛的晚霞,牛在這時候吃草,吃得最歡了!瞧,它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好像世上再沒有任何事情能使它們分心了。它們把嘴貼到地上,嘴巴不停地動著,一歪一歪的,那樣永不倦怠地咀嚼著。晚上,將牛牽到牛棚里,牛就睡下來,把胃里未消化的草翻出來,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咀嚼!边@是筆者一位初一學生的習作,對牛如此細膩的感情,只有山村孩子才能體會。
2、多評多議
寫作有為抒發(fā)而寫作和為交流而寫作。考場作文是為交流而寫作的作文,因而要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須知閱卷老師對作者的生活一無所知,卻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為這篇文章評分,如此勢必要求該作文是能讀懂的,清晰流暢的。
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可通過多評多議來實現(xiàn)。在評議中,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會得到很的提高。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及時有效的評價不但能鞏固所學知識,而且能為學生指明進步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fā)他們繼續(xù)學習的欲望。評價學生的作文,首先要先肯定優(yōu)點,其次要明確指出不足之處,并寄予希望修正。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自評、他評,由自己或同齡人充當讀者,然后交流,進入“議”的環(huán)節(jié)!白h”即交流。在組織學生自評、他評中,教師應擔任傾聽者的角色,只在學生們“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不能聽”的時候予以點撥。在評議的過程中,學生對自己和同學作文中的優(yōu)缺點能夠有較全面的認識,同時因為是經(jīng)過自己和同學共同努力探索發(fā)現(xiàn)的,會倍加珍惜,修正也會更徹底。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舉足輕重,這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探索找到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9
在寫作教學中,許多學生一寫作就感到頭疼,無話可說,寫起作文來漫無邊際,不得要領,或是空洞大話,或是枯燥乏味,究其原因,作為教師應好好的反思一下。
反思一:觀察與閱讀,有助于寫作積累,可是有了積累,有了素材,就能寫好作文嗎?
俗話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弊鳛閷懽鳎纫鉀Q的是自然是“寫什么”的問題!皩懯裁础钡膯栴}的解決,一是離不開觀察,需要在廣闊的生活時空中觀察,諸如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諸如大自然、科學現(xiàn)象,諸如人及其內心世界等;二是離不開閱讀,豐富經(jīng)驗(間接的),開闊視野,拓展空間。可是,通過觀察與閱讀積累的東西,能否直接作用于寫作呢,細細想來,是不能的。就學生寫作調研來看,問題多多,主要的是如下方面:
。1)積累的素材雜而亂。
。2)不能挖掘所積累的`素材的意義(尤其是情感意義和思想意義)。
。3)積累的東西不知如何用等。
看來僅有素材積累是不夠的,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
。1)除了寫觀察日記和閱讀隨筆外,還要注意就素材進行梳理與歸類。
。2)無論是觀察還是閱讀,都要注意思考,不能讓“觀察”和“閱讀”都成了簡單的“看”,要注意引導學生思考,由淺思考走向深思考,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注意發(fā)現(xiàn)素材的情感意義和思想意義。
。3)要學會選擇與截取,用頭腦去想,要表達什么,用些什么去表達。說到底,寫作是將思想和經(jīng)驗明確化、條理化。僅有素材是不夠,僅有思想和經(jīng)驗,還是不夠的,這就需要考慮:自己想表達點什么,向什么人表達,通過些什么來表達,如何表達等等。
反思二:寫作技巧訓練與思維訓練,什么更重要呢?
較長一段時間,我們既注意寫作片斷和文體的訓練,又注意寫作技巧的訓練,但對寫作思維訓練卻有所忽略。
其實,寫作思維訓練重要且必不可少。如引導學生由普通觀察到深入觀察,由起步分析到入門分析,作文的章法和語感訓練,無不包含寫作思維。不僅如此,作文由審題到構思,由素材選擇到語言表達,無論是記敘文的由故事到意義揭示,還是議論文的擺事實、講道理,無不包含寫作思維。
就寫作思維這一塊來說,初中生是普遍薄弱的,筆者深有感受,表現(xiàn)在:
。1)觀察浮于表面,少了深度。
。2)議論只是事實加觀點,少了分析,沒達到深刻。
。3)遣詞造句缺乏思維支撐,錯誤多多。
。4)審題缺乏思維指引,文章想到哪寫到哪,缺乏總體構思。等等。
這一問題要解決,可以從以下方面來進行:
首先,教師要高度重視思維,轉變觀念與態(tài)度。還要將思維貫穿寫作全程,注意細心指導。
其次,要引導學生對人的情感的體驗。如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悲憫情懷的培養(yǎng),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對真善美的追求等等。
最后是有必要向學生講講寫作思維常識、方法和規(guī)律。
反思三:寫作與語言(口語和書面語)有多大關系?
寫作是離不開語言的,最終要通過語言來實行,可是初中作文教學這一塊,語言的訓練是較為薄弱的,而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況也不很理想:
。1)說話,不能做到自然、順暢,更不要說創(chuàng)意表達。
。2)寫作語言干癟,錯誤迭出。
于寫作來說,語言是重要的,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基本的想法是:
。1)加強閱讀,培養(yǎng)語感。
。2)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加強書面表達訓練。
。3)重視口語表達,將口語融入作文。如故事中的人物對話等。
總的來說,初中生寫作,內容、語言、思維三者密不可分,尤其是思維,往往左右著內容的選擇和語言的表達,它的作用還不僅限于此,因此這三者不可偏廢。在具體的訓練中,可根據(jù)學生實際,分段進行,同時展開而又有所側重,或許這是解決當前寫作教學問題的有效辦法。愿學生們的寫作水平有所提升。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 10
一個人的作文水平是其語文綜合能力的全面反映,不少學生不愛寫作,有的敷衍成篇甚至抄襲范文,導致語文教師常常困惑于作文教學已無計可施,困惑于自己不能讓學生大面積提高作文成績。那么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不斷提高作文教學水平,充分激發(fā)學生作文興趣,培養(yǎng)學生作文能力就尤為重要。那么,怎么才能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初中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是很強的,同時極其渴望成功,形象思維強于抽象思維。根據(jù)學生這一特點,要培養(yǎng)學生寫作文的興趣,老師應在“新”字上下功夫。若能調動學生作文激情,欣賞學生習作,讓其享受到習作成功的歡樂,那作文水平一定會很快提高的。成功是學習進步之本,成功的喜悅是學習進步的重要內驅力,成功的情感能使人在學習上產(chǎn)生愉快的體驗。這就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轉變觀念,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作文課中“活”起來。
1、從課外閱讀、生活中引導入手激發(fā)學生快樂寫作興趣
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提高的基礎是讓學生多閱讀。一些優(yōu)美的、經(jīng)典的文章和片段,能讓學生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fā)和影響,是寫作教學的好材料。特別是名家名篇,語言生動形象,細節(jié)描寫逼真感人,結構緊湊合理,很適合學生閱讀、借鑒。對于這些文章,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多記,必要時背下來,積累的東西多了,到寫作文時語言就會像涓涓細流,自然而然地從筆下“流淌”出來。要寫出好文章就要擴大知識面,引導學生閱讀大量的報刊,閱讀名家名篇,多與別人交談,參與社會實踐,汲取其中豐富的寫作營養(yǎng)。
2、注重啟發(fā)和引導,寫出真情實感
學生有了寫作的材料,教師還應該指導他們怎樣布局謀篇,合理地組織和安排材料。在這方面,首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樸實的語言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他們寫真話、寫實話。初學寫作的初中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來抒發(fā)感情,他們常常借用一些帶情感的名詞貼抒情的標簽,故作姿態(tài),無病呻吟,這些都不是抒發(fā)感情的正確方式。正確抒情,應該借助于文中的敘述或議論。只有帶著情感反映的生活和寫出的感受,才能動人。由于人與人之間在情感上有許多相通之處,只要作者把自己對某件事、某個人、某個道理在心理上的感受與感動如實地寫出來,讀者看了這類文章,便不由自主地在心理上產(chǎn)生共鳴,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與感動。這就是被作者的真情實感所打動,即是文章產(chǎn)生了強烈的抒情效果。只有這樣的長期砥礪,才會領悟生活,陶冶性情,進而寫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3、選好作文題目,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可抒
命題要激發(fā)學生作文的興趣,就必須把準當代學生思想的脈搏,把觸角伸進學生的心靈中去,捕捉他們生活的熱點和興奮點,看他們每天是怎么想的,想些什么,喜歡什么,厭煩什么。把題命在他們心里,寫他們想說、想寫的東西,如《我也追星》、《我的爸爸》、《假如我是班主任》,把《石壕吏》續(xù)寫成《老婦人被抓走以后》等。這些作文命題具有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可以撥動他們的心弦,激起他們寫作的沖動,使他們興趣盎然地去寫。因此,作文命題要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讓學生有話可說。
4、多形式評改,查找不足、討論推敲、逐步提高
在作文批改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評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體批改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學生批改作文時做到:先通篇讀,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認真讀,找到不通順的句子、不恰當?shù)脑~語、錯別字、用錯的標點符號等,并用圈、點等符號標出,最后寫上對這篇作文的簡評。這樣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薄弱的學生對調批改作文,寫得差的學生改到好的作文時,可以從中學到方法,受到啟發(fā),得到提高;寫得好的同學改到寫得差的作文,也從中得到教訓。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評改作文會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愛動筆的好習慣,十分有利于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天長日久,就會自然而然的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5、賞優(yōu)點、激興趣、提能力
在作文教學中,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要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要盡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chǎn)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作文課后,我經(jīng)常會挑出一些優(yōu)秀作文和進步大的作文,張貼在教室里,讓學生相互閱讀,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還有很強的激勵效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一定完全按照課文的單元設計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我們要積極地創(chuàng)造條件,適時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有話想說,有感想發(fā),那么學生就能傾訴真情,寫出能撥動讀者心弦的文字,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初中作文教學的心得體會11-15
最新初中作文教學心得體會11-12
初中物理教學的心得體會10-19
初中物理教學的心得體會03-07
初中地理教學的心得體會10-21
初中美術教學心得體會03-01
初中思品的教學心得體會09-21
初中體育教學的心得體會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