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后游》_杜甫的詩詞
后游
[唐] 杜甫
寺憶新游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
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寫了《游修覺寺》,第二次即寫了這首《后游》。
此詩前四句回應(yīng)往日之游而寫今日之游,后四句寫觀景減愁之感。全篇景象鮮明,理趣盎然。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彼潞蜆蚨际窃沃,再游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兩句采取倒裝句式,將賓詞的“寺”和“橋”提到動詞謂語“憶”與“憐”前,突出游覽的處所,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盤托出,點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進。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弊詮纳洗斡斡[之后,美好的江山好象也在那兒“憶”著我,“等待”著我的再游;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歡迎我再度登臨。頭兩句從寫詩人對“寺”、“橋”有情,這兩句轉(zhuǎn)入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詩人有情,真可謂人有意,物有情。細味這兩句詩,是很有含蘊的,它透露了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無私的,而人世間卻是無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說“花柳自無私”,“下一‘自’字,便覺其寄身離亂感時傷事之情,掬出紙上”(《一瓢詩話》)。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痹诟艛⒘私交楹螅志唧w描繪晨景和晚景兩幅畫面,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象浸透了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余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fā)光。這兩句表明了時間推移,詩人從早到暮在此,可見流連之久,又從側(cè)面說明了景色之美!皾欁謴谋∽挚闯觯炎謴倪t字看出,寫景極細。”(《杜詩鏡詮》引張上若評)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fù)何之?”全詩以感慨作結(jié)。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了,除了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表面看來好象仍是贊美這兒風(fēng)景絕佳,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作豁達之語。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滿腔愁憤,無由排解,只好終日徜徉于山水之間,所以減愁兩字是以喜寫悲,益增其哀。
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實則沉郁,只是以頓挫委曲之態(tài)出之。正因為如此,感人更深。詩采用散文句式,而極為平順自然。這一種創(chuàng)新,對后世尤其是宋代詩人的影響頗大。
鶴注:當(dāng)是一春兩游,故云:“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①,花柳更無私②。野潤煙光薄③,沙暄日色遲④?统钊珵闇p,舍此復(fù)何之⑤?
(此重游修覺寺而作也。在四句分截。江山花柳,足上曾游;煙光日色,起下減愁。末聯(lián)與前章互應(yīng),蓋思家則生愁,睹景則銷愁也。如有待,依然待人;更無私,常得賞玩也。野潤之處,煙光微薄,是早景;沙暄之候,日色遲留,是晝景。)
、兮仔旁姡骸皶河薪饺ぁ!雹诤芜d詩:“復(fù)看花柳枝!雹哿涸墼姡骸盁艄馊刖_帷!雹芎芜d詩:“日色花中亂!雹荨锻ㄨb》:三秦父老,聞劉裕將還,詣門流涕,訴曰:“舍此欲何之乎?”趙汸曰:杜詩有兩等句,皆嘗自言之。其一曰:“新詩改罷自長吟。”凡集中抑揚開創(chuàng),與造化爭衡子一字間者,皆是。其二曰:“意愜關(guān)飛動,篇終接混茫。”如此章“有待”、“無私”之類是也。蓋與造化相流通矣。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zhàn)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xiàn)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后游》_杜甫的詩詞】相關(guān)文章:
杜甫《后游》全詩鑒賞04-23
杜甫《后游》全詩翻譯賞析11-09
杜甫的詩詞05-08
杜甫經(jīng)典詩詞03-24
關(guān)于杜甫的詩詞11-07
杜甫的詩詞賞析12-12
杜甫的的詩詞全集03-24
《晚》杜甫的詩詞12-27
有關(guān)杜甫的詩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