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劉禹錫 柳宗元并稱

時間:2020-11-13 13:35:37 柳宗元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劉禹錫 柳宗元并稱

  導(dǎo)語:劉禹錫與柳宗元有著深厚的友情,而他們都是中國唐代著名的詩人,留下了不少的不朽詩歌。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劉禹錫與柳宗元并稱,歡迎閱讀!

  劉禹錫與柳宗元并稱

  劉禹錫和柳宗元并稱“劉柳”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唐代河?xùn)|郡(今山西運城永濟)人,祖上世代為官,七世祖柳慶為北魏侍中,封濟陰公。世人稱之為“柳河?xùn)|”、 “河?xùn)|先生”。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dǎo)唐代古文運動,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并稱 “唐宋八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二。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其詩多抒寫抑郁悲憤、思鄉(xiāng)懷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閑適之作。

  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朝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政治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jiān)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后因王叔文事貶為朗州(今屬湖南)司馬。元和十年(815)召還,又貶連州刺史。晚為太子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禹錫在朗州,曾仿民歌為新詞。有《劉賓客集》。[1]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中唐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jù)湖南常德歷史學(xué)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劉禹錫與柳宗元

  韓愈、柳宗元均以古文馳名,千秋以來,“韓柳”并稱。其實,柳宗元在世時,又與劉禹錫并稱“劉柳”。從新、舊《唐書》和《資治通鑒》等一些歷史典籍來看,當年“劉柳”并稱的出現(xiàn)率和流傳度,還要高于“韓柳”并稱。

  毫無疑問,韓、柳、劉都是當年最杰出的文學(xué)家,詩文皆擅。三人還都是同事,都在朝廷的監(jiān)察部門任職。權(quán)力不小。由于都是同輩人,又有對詩文的共同愛好,互相切磋,彼此關(guān)系融洽,結(jié)下友誼。韓愈曾有詩說:“同官盡才俊,偏善柳與劉。”既可見三人關(guān)系之良好,也可見韓對劉、柳的賞識。不過,若論私交,柳與韓雖然也有深分,但與劉之間的友情更為深厚。

  劉、柳為同榜進士。那年劉21歲,柳僅20歲。二人得意之余,攜手同游京城,自此定交。不久,二人又參加了王叔文主導(dǎo)的“永貞革新”,出入禁中,參與重大決策,經(jīng)常一起上朝或回府,正如劉禹錫晚年詩中所寫:“昔年意氣結(jié)群英,幾度朝回一字行。”半年后,改革失敗,劉、柳均被放逐南蠻之地,柳為永州司馬,劉為朗州司馬。但二人繼續(xù)交往,書信不斷,探討學(xué)問。如柳宗元寫了《天說》,劉禹錫覺不滿,以為其“天、人之際”的關(guān)系仍未說清楚,又作《天論》三篇加以補充。而柳則勸劉寄情山水,怡養(yǎng)心性。

  就這樣,二人互相關(guān)心勉勵,不覺九年過去。朝廷也知道劉柳誠為一代之偉才,便把他們重新召回京城。本擬重用,不料劉寫了《游玄都觀絕句》,捅了婁子,惹怒權(quán)貴,以為“語涉譏刺”,劉、柳又被逐出京城。劉因?qū)懺娙堑,被發(fā)配到最為荒僻的播州。柳雖因劉寫詩而枉遭牽連,非但不怨劉,還出面為劉求情:說:“播州非人所居,劉夢得有老母,不適合居住,而且更無母子同往之理。”并向朝廷鄭重提出,愿意把自己離京稍近的柳州刺史一職讓給劉,而自己到遙遠荒涼的播州去,雖死不恨。后裴度向憲宗陳情終于使劉改任為連州刺史,生活環(huán)境大為改善,實全賴柳之仗義之舉。就連韓愈也深為感動,曾慨嘆道:“士窮乃見節(jié)義!”對柳的朋友之情大加贊賞。

  因柳、連二州均在南方,此次貶逐,劉、柳一路南下同行,直至衡陽才分手。臨別之際,柳給劉一連寫了三首贈別詩,篇篇聲淚俱下,令人噓唏。其《重別夢得》一詩云:“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意思是說,我與你劉禹錫自同榜登第認識二十年來,所走過的人生道路完全一樣,同榮同辱,命運相同,萬事相同,即使告老還鄉(xiāng),也希望能與你成為鄰居,共度晚年。

  可惜二人分手才四年,柳便因病去世,年僅46歲。噩耗傳來,劉“驚號大叫,如得狂病”,淚如雨下,在萬分悲痛的心情下……為柳接連寫了兩篇祭文。一年后離任出粵路過衡陽,還特意來到當年與柳在湘江岸邊分手的地方,賦詩投吊:“憶昨與故人,湘江岸頭別。我馬映林嘶,群帆轉(zhuǎn)山滅……千里江蘺春,故人今不見。”其思念之情,字字可見。

  柳生前在《送元暠師序》一文中曾夸贊劉是一個“明信人”。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講信用,是一個誠信度很高的人。因此柳在臨終之前,曾給劉留下囑托,希望劉能幫助他把四個幼小兒女撫養(yǎng)成人;把他生前的遺稿編纂問世;代請韓愈為他寫墓志銘。劉知道柳無兄弟,兩個姐姐也早就去世,故對其后代,均協(xié)助撫養(yǎng),對柳之文稿,親加手編,故最早的柳宗元文集,實出自劉之編纂,并親為作序;而今所見韓愈的名文《柳子厚墓志銘》,也實由劉代柳轉(zhuǎn)請韓愈所撰?傊瑢α兄,一一辦好。由此可見,劉真不愧為柳之摯友,并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值得依賴的可靠朋友,同時也說明了柳宗元交友眼光的精準。

  同為文壇英杰,劉、柳與韓實際上分屬不同的政治勢力。三人共事不久,韓即因上書被貶陽山令。劉、柳在朝廷致力改革,大受重用之時,韓愈正被貶南方;俟“永貞革新”失敗,劉、柳被逐出京城,貶黜南方,韓卻重被召回京城,在朝廷擔任要職。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友誼與學(xué)術(shù)交流,三人繼續(xù)來往,并共同倡導(dǎo)古文運動。劉曾自豪地說:當年韓愈主盟文壇,可以與其并駕齊驅(qū)的,只有他和柳宗元。

  不過,韓、柳主要在文學(xué)觀念,特別是古文主張上一致,但在政治、哲學(xué)上都不相同,而劉、柳無論政治觀念、哲學(xué)思想、文學(xué)主張,乃至人生道路都完全相同。真可謂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而且二人互相尊重,互相抬舉,互相關(guān)愛,互相忠誠,從沒紅過臉。這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的確是很少見的。直至劉臨終前一年寫的《子劉子自傳》中,仍在回憶當年他與柳共事的情景,懷念他的老朋友,而此時柳已去世23年矣!可見劉、柳感情之深。因此,今人不僅要知道“韓柳”并稱的意義,也應(yīng)了解“劉柳”并稱的意義。

【劉禹錫 柳宗元并稱】相關(guān)文章:

劉禹錫和柳宗元01-19

劉禹錫與柳宗元散文的構(gòu)思立意06-09

劉禹錫與柳宗元的生死之交03-02

劉禹錫與柳宗元散文的構(gòu)思立意分析06-20

蘇軾和黃庭堅并稱06-02

辛棄疾與李清照并稱什么?02-25

劉禹錫《烏衣巷》02-21

劉禹錫詩論06-15

劉禹錫:蝸居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