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揠苗助長課文內容
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揠苗助長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下面是小編給大家?guī)淼霓朊缰L課文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原文
宋人有憫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譯文
有個擔憂自己的禾苗長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國人,一天十分疲勞地回到家,對他的家人說:“今天我累壞了,我?guī)椭堂玳L高了!”他兒子小步奔去看那禾苗的情況,禾苗卻都枯萎了。天下不犯這種錯誤的人是很少的。以為沒有用處而放棄的人,就像是不給禾苗鋤草的懶漢。妄自幫助它生長的,就像拔苗助長的人,非但沒有好處,反而危害了它。
注釋
1、憫(mǐn):擔心,憂慮。
2、長(zhǎng):生長,成長。
3、揠(yà):拔。
4、茫茫然:疲憊不堪但十分滿足的樣子。
5、謂:對……說,告訴。
6、其人:他家里的人。
7、。浩,困苦,精疲力盡,文中是引申義
8、予(余):我,第一人稱代詞。
9、趨:快步走。
10、往:去,到……去。
11、槁(gǎo):草木干枯,枯萎。
12、之:放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義,不譯。
13、寡:少。
14、耘苗:給苗鋤草。
15、非徒:不但,不止。徒,只。
16、益:好處。
17、孟子:戰(zhàn)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亞圣”之稱。
啟示:
1、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純靠良好的愿望和熱情是不夠的,很可能效果還會與主觀愿望相反。這一寓言還告知一具體道理:“欲速則不達”。
2、人們對于一切事物都必須按照客觀規(guī)律去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單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動機,結果也只能是適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規(guī)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只能是適得其反。
揠苗助長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jié)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并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會認會寫的生字,能結合語境猜測、驗證“巴望、焦急、疲勞”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讀懂故事內容,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于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在讀、說、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在語言訓練中扎實基礎知識;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想象中豐富文本內容……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閱讀中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
三、教學流程設計:
。ㄒ唬┱勗捊沂菊n題,引發(fā)興趣
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后揭題。目的在于理解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并讓學生就課題而質疑,如,“看見題目你讀懂了什么?”“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這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帶著課題中的疑問,反復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么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ㄈ┢纷x課文,悟出寓意
1、通過對文本的閱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tài),為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閱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過急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后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說什么?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tài)。
(3)讀出焦急的語氣。
。ㄋ模┪谋狙由,明理,表演創(chuàng)編故事,訓練語言。
1、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會怎么開導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
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里。
2、故事新編: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會怎樣吸取教訓。既訓練了學生的復述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于學生復習。
揠苗助長教學反思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揠苗助長》教學反思。它展現了一個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長的可笑而滑稽的農夫形象,讓學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過急,違反規(guī)律的道理。
本課教學中,利用重點詞句讓學生充分感受農夫那可笑而又發(fā)人深思的形象,如抓“巴望、天天、好像”等品味農夫的“急”,抓“好像”在不同句中的作用體會語言文字的妙用,抓“一棵一棵、一直”體會農夫的“傻”。
同時我十分注重對學生思維的發(fā)散訓練,因為寓言故事留有豐富的想像空間,教學課文時,指導學生對感興趣的地方想象,如:教學課文結尾時,引導學生想象兒子看到禾苗枯死會對爸爸說些什么?農夫會說些什么?你會對種田人說寫什么?在學生在想像中發(fā)表自己對寓言故事的領悟、見解,說出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揠苗助長課文內容】相關文章:
掌聲的課文內容10-21
守株待兔課文內容01-17
《風箏》課文內容07-11
刻舟求劍的課文內容01-11
船長課文內容02-27
《西湖》課文內容11-28
坐井觀天課文內容11-11
南轅北轍的課文內容03-19
《頤和園》課文內容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