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分析教材
1、課文的地位及作用。
這兩篇寓言都選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從明代傳入我國,影響深遠。通過這兩篇文章, 我們可以了解《伊索寓言》一些相關的知識。對今后學習寓言大有裨益。況且,這兩篇則寓言故事篇幅短小,情節(jié)性強,語言生動,所刻畫的主要形象鮮明突出。能 夠激發(fā)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并能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積極地思考與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嘗試續(xù)編或自編寓言,以及怎樣通過對多種描 寫手法的分析,體會形象特點、感受故事寓意。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編排意圖、課文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做如下設計:
2、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提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共同發(fā)展的三維教學理念,結合寓言的特征,本文教學目標設定為:
⑴研究語言文字,感受赫耳墨斯和蚊子的形象特點。
⑵通過多種描寫形式的分析,感受寓言的特點。
、锹(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學會準確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編、續(xù)編寓言的方法。
3、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目標,就是本課的學習重點。
4、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感悟并樹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tài)度。
分析教法。
教師是學生心靈的耕耘者,教課就要教到學生的心坎上。如果不研究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對語文能力訓練的需求,課往往只教在課堂上,在學生心中留不下深深的痕跡,效果不佳是意料之中的事。(于漪)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法才能變被動為主動,變厭學為樂學。本課突出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盡量讓學生多說,教師少說的原則,以激起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的情趣。
、殴适聦,創(chuàng)設氛圍。一節(jié)課,導入尤為重要。如果導入好,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的主動性,師生配合會收到最佳的效果。
、泼鑼懛椒ǚ治,感受形象。故事很短小,但語言比較生動。通過典型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的描寫,可以一步一步地感受體會到故事的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羌ぐl(fā)想象,體會寓意。由于語言是依靠一個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假托的故事,并非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而是虛構出來的。所以,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要調(diào)動自己的思維,充分運用聯(lián)想與想象,走進寓言,體會寓言的寓意。
、扔H身實踐,掌握方法。第一篇寓言,我設計了續(xù)寫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并告訴學生續(xù)寫的要求與方法,并在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后,針對遇到的問題及時總結強調(diào)。第二篇寓言,我又安排了改寫寓言的環(huán)節(jié),這樣讓學生課堂上再次及時地鞏固、加深自己對所學方法的認識。
、珊侠硌由,樹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利用最后設置的一個思考問題,讓學生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想法,教師合理歸納引導。希望通過本課的學生,同學們能認識到人生路上的一些正確處事的態(tài)度。
學法指導
誦讀課文,找出生動傳神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手法,具體體會文章的寓意。通過兩次練習,鞏固、掌握編寫寓言的方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本課具體針對初一學生求知欲強,個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特點設計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大致是:創(chuàng)設情緒——質(zhì)疑解難——拓展延伸——深入思考——總結
1、創(chuàng)設情緒。
以學生熟悉的一則《伊索寓言》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探究《伊索寓言》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2、質(zhì)疑解難。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先請學生品讀課文,思考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并找出相關語句。再體會都表現(xiàn)了赫耳墨斯怎樣的性格特點。(重點體會 赫耳墨斯“笑”的含義。)然后,結合著赫耳墨斯的遭遇,共同探討讀出的道理。最后,設計一問題“赫爾墨斯聽了之后,會是怎樣的心情。如果讓你順著這個故事 合理地往下編的話,你會怎么寫?”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處事態(tài)度。
《蚊子和獅子》首先,請同學們帶著問題“本文都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去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一起分析蚊子的語言及動作描寫,思考蚊子的性格特點。之后,再強化文字失敗的教訓,故設計一題“分析探討蚊子為什么會被蜘蛛網(wǎng)粘住。體會從中得到的啟示!
最后,檢驗學生剛剛學會的編寫寓言的方法。所以,又設計了一個問題“改編故事情節(jié)。如果給蚊子一次機會,當蚊子戰(zhàn)勝了獅子后,你希望它有一個怎樣的結局。請同學從“蚊子戰(zhàn)勝了獅子”后改寫,并說說改寫后表達了什么道理!
3、拓展延伸
4、總結。
5、作業(yè)布置:
教育學要求作業(yè)要少而精,有啟發(fā)性。
板書:力爭新、實、精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珍珠鳥》一課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的生存伙伴——動物為內(nèi)容專題編選課文。這單元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都各自從不同側(cè)面反映了“人與動物”的關系。閱讀這五篇課文,不但可以激發(fā)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還可以引發(fā)對人與動物關系的深入思考。馮驥才寫的這篇散文《珍珠鳥》主要寫了由于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后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jīng)過。通過人與鳥相親相伴地細膩描寫,不僅顯示出作家對自然、人生的摯愛之情,而且讓人領悟作者“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由衷感慨,并從中感悟到了一份至真至純的人生哲理,是學生學習的一篇佳作。
2、教學目標:
。1)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喚醒關愛,聯(lián)系生活,引發(fā)思考,激發(fā)學生珍視生命,關愛動物的情感。通過閱讀、賞鑒,領會作者的情懷,讓學生能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的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感受“信賴,往往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義,以及更深的人生哲理。
(2)知識和能力目標: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深刻的語句。提高對散文的整體感知能力,學習散文“以小見大”的寫法,擷取身邊小事來體驗、感悟生活。以讀為主,讀寫結合。進一步強化學生朗讀等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思維習慣,注重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方式引導。
。3)過程和方法目標: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調(diào)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做到觀點明確,言之有理。
3、教學重點:
。1)體會人和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
(2)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及散文的閱讀能力。
4、教學難點:對人與動物之間信賴關系的理解。本課的教學難點就是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觸動他們的心靈,體會依賴的基礎,及更加深廣的意義。
二、說教法
關于教法,魏書生老師的一句話對我的啟發(fā)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么,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系。”所以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朗讀法和情境教學法的結合,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是教師充分考慮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典型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本課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可以運用配樂朗讀的形式創(chuàng)造出溫馨和諧、情意融融的優(yōu)美情境,激發(fā)學生發(fā)揮想像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來揣摩理解課文,讓他們在欣賞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創(chuàng)造。另外,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的能力,通過快速閱讀篩選關鍵信息,在自讀中上感悟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和基本內(nèi)容。教學互動流程以“問題”為主線,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愿望,引導學生在自主、互助、合作的學習中互相啟發(fā),并獲得新的感受。
三、說學法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毙隆稑藴省芬仓赋觯骸敖虒W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根據(jù)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閱讀、討論、探究出本課蘊含的哲理。突出重難點,注重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學習中的獨特體驗。這種新的學習理念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使之得到不斷地強化和訓練。針對這篇散文的特點,我認為學生最重要的是學會賞析優(yōu)美語句和語段。學會賞析語句的基本方法,并通過對文句的賞析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教師應著力訓練,遵循“示范——嘗試”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這也是給學生散文閱讀基本功的一個鍛煉。
四、說教學程序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請學生欣賞一組大自然中鳥兒自由飛翔的精美圖片(配班德瑞《迷霧森林》),讓學生在音樂中進入文境,并暢談感想。
師導入課文:是的,鳥兒那自由飛翔的身姿,色彩綺麗的羽毛,以及婉轉(zhuǎn)多變的歌喉,為世界增添了無限的生機和意趣,這讓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盛贊不已,寫出了許多充滿靈性的詩歌與文章。有位作家還在自己的書房里給珍珠鳥安了個溫馨、舒適的家,他就是作家馮驥才。這樣設計在課前極短的時間內(nèi)抓住學生的心神,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又可以奠定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diào),珍珠鳥在這樣的氛圍中翩然而至,自然也就有了“信賴”與“被信賴”的一幕。
2、初讀課文,感受情意:學生朗讀,配樂班德瑞《寂靜山林》,并思考以下三個問題:
。1)課文中作者為鳥兒做了哪些事?
。2)小珍珠鳥有什么反應?
。3)我從中獲得了什么感受?旨在讓學生在聽讀中初步感知的課文,為下文對人與鳥之間真情的理解做鋪墊。教師適時點拔總結。
設計以上問題,不僅讓學生探究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明確化,對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有個初步的把握;而且讓學生學會篩選課文中的有關信息,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談閱讀感受或受到的啟示。由此引導學生走進文章,通過精讀研討,看看人與鳥的信賴是如何營造出來的。
3、品味語言,閱讀賞析:教師引導:
我想許多人都可能有過養(yǎng)鳥的'經(jīng)歷,但能從中感悟到如此純摯美好的感情和至真至純的人生哲理,并把它用如詩如畫的語言表達出來的人一定不多。作者善于感悟生活中的美,并善于表達,才使這份真情得到傳遞、滋潤許多人的心田。我要求學生選讀自己最喜歡的或最感動的語段或句子,有感情的朗讀并說說喜歡的原因。(學生自由朗讀)在我的逐步引導中,大家都能找到4--6自然段、第8—10自然段、13-14自然段,特別是雛兒“鳥兒啄書、喝茶”、“鳥兒在我肩頭睡覺”等內(nèi)容,并從中都能體會到小鳥的活潑可愛,品味到“我”對小鳥的的關愛、呵護,并領悟到人、鳥的接近,表現(xiàn)在舉止之上,這些舉止是理解,是尊重,是包容,是溝通,是“人鳥合一”的感動。讀書要品味,就是要能從語言文字里讀出味道來,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這個過程首先在小組里完成,然后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并且還要求他們朗讀,還要告訴同學們應該怎樣朗讀品味,才能表達出文章的感情,這主要培養(yǎng)學生“讀”的能力。學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也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興趣倍加濃烈,探究閱讀的層次和空間更加深廣。
4、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鳥兒啄書、喝茶”、“鳥兒在我肩頭睡覺”等兩個場景幾乎讓所有人怦然心動,請大家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為這幅畫取個題目,并說出理由。(出示人鳥相親圖)
(2)仿句練習:
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信賴,往往。這個設計讓學生在我寫作運用中深入感悟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關系,乃至為人處世的哲理,體會文章情感和思想的精彩之處。同時學習散文“以小見大”的寫法,擷取身邊小事來體驗、感悟生活。在這一板塊中,主要是在方法上課內(nèi)實現(xiàn)向課外的延伸,將學生課外閱讀、作文與課文結合,升華情感,滲透人文精神,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與遷
5、學生自結,歸納收獲:可圍繞“如何朗讀”、“如何賞析散文”、“如何聯(lián)系現(xiàn)實”等方面,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本文的收獲。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6、作業(yè)布置:你的童年中有過小動物相伴相隨嗎?請拿起筆來寫出你與它相伴的經(jīng)歷,記錄下人生中難以忘懷的一段舊時光吧?記敘文,題目自擬,字數(shù)500字左右。這樣的作業(yè)提醒每個學生,我們對文章美好情感的感知和深刻哲理的領悟不僅停留在認知,更反思和促成我們的實際行動。
7、板書設計
我的愛護:不看、不管、不趕、不寫
鳥的變化:顯得怕人一漸漸膽大一已經(jīng)放心一完全信賴
關愛理解尊重信賴
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扼要、綱舉目張、巧妙妥帖,這既抓住課文精要,又便于學生記憶,一目了然。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材解讀
本文在承擔鞏固本單元文言文學習方法這一任務的同時,還應該承擔積累一些文言字詞的任務,同時,根據(jù)本文的寫作特點,還應理解故事所蘊涵的道理——只有不畏艱辛,腳踏實地,一個人才可能取得某種成就,否則只會到處碰壁。
鑒于上述對教材的認識,又考慮到學生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三個方面:
。ㄒ唬┮龑W生正確辨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詞,了解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
。ǘ┩ㄟ^概述故事內(nèi)容,訓練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理解故事蘊涵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學重點是正確辨析并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詞。教學難點是理解故事情節(jié),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教法介紹
一是強調(diào)讀。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這節(jié)課我先后設計運用了個別范讀、自由朗讀、分段齊聲朗讀三種方式,借以起到強化感知課文的作用。
二是重視導。教略讀課文,教師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教師既不能“主”而不“導”,又不能“導”而不“主”,要靈活地指導、引導學生去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教學雙邊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采用營造氛圍講故事的方法導入新課,突出了“導”;在討論歸納故事情節(jié)時,我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討論之球”在學生之間傳遞,當學生甲說完后,我不立即加入,而是讓學生乙指出學生甲的不足或提出不同的意見,從而突出了“引”;在釋譯、理解課文時我主要采用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fā)談話式等平等討論方法,即“引”又“導”,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三是注重創(chuàng)!皠(chuàng)”就是創(chuàng)新應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的。在教學中要使學生的學習處于積極地思考狀態(tài),通過創(chuàng)新應用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拓展思維的能力。在“拓展延伸”板塊里,我提出了一些疑問:如果王生繼續(xù)在勞山待下去可能會有什么樣的結局?你認為王生怎樣做師父才會教給他真正的本事?你認為這個故事還可以怎樣改編會有一些新的含義?請大家試試看。這樣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三、學法指導
1、指導自主探究,培養(yǎng)能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比較淺顯易懂,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是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疏通課文大意,難懂之處可反復朗讀,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去理解本文蘊涵的深刻道理。這樣去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
2、指導合作學習,養(yǎng)成習慣。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難題,需要大家合作才能解決?紤]到學生在“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和“概述故事情節(jié)”兩個地方會有一定的難度,我又設計了幾個互動環(huán)節(jié),學生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合作。這樣不僅使學生思維變得更加活躍,還會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
四、流程設計
本文的教學,我設計了三個大的教學板塊: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授。
首先我用神靈鬼怪,談狐論鬼的故事集——《聊齋志異》導入新課。因為《聊齋志異》已經(jīng)家喻戶曉,所以大家都躍躍欲試,我問:“那誰能說一個《聊齋志異》里的故事呢?”在這里,我抓住學生對鬼怪強烈的好奇心理,引領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走進學習內(nèi)容。
2、引導探究,熏染情感。
、僬w感知。新課標特別強調(diào)“讀”的重要性,因此在這里,我設計了四次朗讀:首先是學生自讀課文,給他們提出的要求是了解課文內(nèi)容,畫出生字難詞;然后是聽朗讀錄音,這時,學生可以糾正自己錯誤的讀音和停頓。接著學生再自讀課文,并利用注釋,解決疑難字、詞,把不理解的標出來。然后是分段分組齊讀課文。通過整體感知,學生對故事的情節(jié)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只是會有一些難懂的字詞成為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攔路虎”,所以我設計了第二個環(huán)節(jié)。
、谥攸c突破。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我主要采用的是師生雙方設疑問答,啟發(fā)談話式等平等討論方法。我首先引導學生提問題,把自己不懂的字、詞或者是句子說出來,由其他同學來回答,之后我再進行糾正或補充。同時,我也向?qū)W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他們思考、討論,然后回答。最后,出示投影片,這是我備課時歸納出的一些重點詞句的釋注,讓學生識記,使學生對文言字詞的積累更加具有建構意義。
、垭p邊互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著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思考還給學生”的理念,根據(jù)本課的教學任務,我設計運用了二個互動環(huán)節(jié),
互動1:用自己的話逐句復述課文。
首先,請一個同學朗讀課文,要求其余學生邊聽邊思考該怎樣復述。接著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相互討論、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個別指導。然后由教師引導學生說,經(jīng)過這一輪的交流,讓學生已經(jīng)能夠用自己的話復述課文了。再讓學生討論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總結性地復述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同時我適時地出示四幅插圖投影,讓學生由情入景,披文入情,培養(yǎng)他們感受、理解、歸納、評價的綜合能力。
互動2:開小故事會。分小組開小故事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并掌握故事的內(nèi)容,進一步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苻q明內(nèi)涵。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獨立思考這篇文章所蘊涵的道理,然后用多媒體投影展示他們思考的部分結果。這里不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只要他講得有道理,就應給予肯定,既要尊重學生個性,更要鼓勵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
3、達標反饋,拓展延伸。
達標反饋我設計了幾個難度適宜的填空題,以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新知。拓展延伸一是讓學生改編這個故事,二是讓學生談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沒有像王生之類的人,三是鼓勵學生課后閱讀《聊齋志異》。
五、課后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倡導“個性化閱讀”,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注重語文素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熏陶。在學習方法上注重自主、合作、探究。在此背景下,我以為語文課堂應從優(yōu)化整合文本資源,優(yōu)化課堂動態(tài)交流,優(yōu)化多元教學手段三個方面來建構“課堂大語文環(huán)境”;應精心策劃,使課堂更加注重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體現(xiàn)出與課程資源相和諧的人文關懷與生命關懷,逐步達到發(fā)展學生的語感與思維,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學生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學生健全人格的終極目標。這正是本課教學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荷花》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這篇精讀課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xiàn)了一幅各具姿態(tài)、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文章的字數(shù)不多,卻把滿池荷花的美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題材,也是指導學生朗讀和培養(yǎng)學生感悟能力、想象能力的好教材。這節(jié)課我力圖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欣賞荷花那不同尋常的美。
二.說教學目標
本組課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根據(jù)本課以上特點,我制訂了以下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yōu)美語言; 2.圖文結合,理解課文,欣賞荷花的美麗,培養(yǎng)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根據(jù)擬定的學習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tài),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yǎng)對大自然美的體驗。教學難點是: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睘榱送黄浦攸c,解決難點,達到目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1.圖文對照法;本文利用課文插圖和《荷花》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想象。2、情境教學法,使學生感覺如臨其境,易于理解。3、以讀代講法。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和荷花美。
四、說教學過程
我是緊扣“美”字進行設計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美
俗話說的好,“良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設計《荷花》一課導入時,選用了猜迷這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接著,出示荷花圖,讓學生欣賞后用詞語描繪看到的荷花。如此激情導入新課,學生的聽覺、視覺、思維、想象被激發(fā),情緒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形成“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的良好的課堂基調(diào)。師生交流后揭題板書。
(二)自主探究,尋找美
本文語言優(yōu)美,在學生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初讀課文,談讀后的感受,使學生整體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畫下來,反復誦讀,并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讀后的感受。
(三)匯報交流,體驗美
學生通過上述兩個環(huán)節(jié),對文章的內(nèi)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定會產(chǎn)生一些疑惑。在學生匯報交流具體描寫荷花美的句子時,教師可隨機出示圖片或視頻,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句子,在讀中理解、感悟。通過此環(huán)節(jié),學生更進一步體會到了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讀出美,使教學達到異曲同工的效果。
如在教學描寫荷葉的句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描寫荷葉特點的詞語“挨挨擠擠”,通過看圖理解,有感情朗讀,想象一池荷葉長勢之美,并教給學生圖文結合理解課文這一學習方法。而“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一句緊緊抓住“冒”字進行引導。讓學生想象:“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是什么樣子呢?誰來演一演?“冒”字用得好在哪里?緊接著又抓住“冒”字,通過多種形式練習有感情朗讀。又如,教學描寫荷花三種姿態(tài)的句子時可分三步走:(1)讓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2)圖文對照,讓學生感受荷花的美;(3)以“荷花是那樣美,誰能讀出它的美?”激發(fā)讀的興趣,讓學生練讀、比讀、評讀、表演讀。最后,讓學生配樂朗讀第二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感受了、體會了、讀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師還準備了貼畫,要求他們在黑板上貼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誦讀,釋放美
在第二段體驗美的基礎上,第三、四段使美感進一步深化。教師深情引讀: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學生飽含激情,接讀第三段。然后,讓學生想象,除了文中寫到的三種姿勢,荷花還會有哪些姿態(tài)?在理解“一大幅活的畫”時,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像一下,活的畫是什么樣的?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體會了一池荷花的動態(tài)美,并在表達中抒發(fā)了美,釋放了美。
以此為契機,教師配樂范讀第四段,學生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仿佛看到的畫面,接下來課件展示動畫,讓學生想象說一說,似乎聽見蜻蜓和小魚對“我”說了什么話,還有哪些動物會來和“我”交談,可能告訴“我”一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的思維將又一次被激活。這時,再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朗讀這部分,學生感覺自己仿佛真的成了荷花,并為自己的美所陶醉。
(五)整體回顧,欣賞美
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再次讓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畫面,嘗試自己介紹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告訴學生,從古至今,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贊美荷花的詩篇,接著,伴隨一首優(yōu)美的民族音樂,教師出示宋代詩人楊萬里的配圖古詩《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并深情朗誦。之后,教師用課件展示滿池荷花,讓學生面對大自然描繪的美麗畫卷,說出此時最想說的話。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讓學生從欣賞、感受荷花的美,延伸到對大自然的熱愛,讓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得到升華.
五、課外練習
1.看課外書或上網(wǎng)查找有關荷花的古詩。
2.作者把荷花寫得多美啊!我也要寫寫自己喜歡的花。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竹影》是初中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本文是篇涉及到繪畫藝術的自讀課文,文中敘述是我和幾個小伙伴在充滿童真童趣的游戲——借著月光畫竹影,中引出對中國畫的藝術體驗。
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作家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也可了解在豐子愷眼里“兒童是天下最真的人”是塵世中最真實、純?nèi)坏纳`,也許,藝術和美就蘊含在童稚的活動中。
。ǘ┱f教材的特點
其一,文中涉及到游戲的話題,有利于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
其二,文章涉及到的繪畫藝術能落實語文審美教育的功能。
根據(jù)國家課程標準的要求: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因而本文的切入點在品析喜愛本文的基礎上,將其化為自身的情感體驗。
(三)說教學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從中國水墨畫與西洋畫對比中找尋中國藝術文化的些許特質(zhì)。
確立“情感和態(tài)度”目標:
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鼓勵學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價值觀。
確立教學重難點
1.品味本文充滿童趣的生動描寫(重點)。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體會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天真爛漫的童真童趣,領會蘊含在童稚活動中的藝術的美(重點)。
3.初步了解中國畫和西洋畫的不同特點升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點的些許認識。(難點)。
(四)過程與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討論—欣賞—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注重文本閱讀,個性閱讀”的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和感悟,鼓勵他們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
2.說學法:
整體閱讀、個體閱讀。
三說教學過程
用兒歌《影子》導入,學生齊讀兒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個小黑狗,常常跟著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個好朋友,常常陪著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影子的文章——《竹影》,希望今天的學習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二)走近作者,走進課文(展示你的搜集成果):你能介紹一下“豐子愷”嗎?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人。名仁,又名嬰行。他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漫畫家、文學家、美術家和音樂教育家。他的漫畫風格獨特,富有創(chuàng)意,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他的散文在文學史上也有很大影響,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緣緣堂再筆》、《甘美的回憶》《率真集》等。
豐子愷被國際友人譽為“現(xiàn)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
子愷漫畫
豐子愷風格獨特的漫畫作品影響很大,深受人們的喜愛。他的作品內(nèi)涵深刻,耐人尋味。
可見,兒童是他漫畫里最重要的角色。在豐子愷心里,兒童自由純潔、充滿想象力,遠勝過險惡虛偽,沒有活力的成人,希望用畫筆喚回人們的童心?梢娯S子愷在繪畫、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頗豐,而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思考分不開的。豐子愷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在繪畫、散文創(chuàng)作方面成就頗豐,這些成就與他從小就愛在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思考分不開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閱讀作者的文章開始,走進《竹影》,走近豐子愷。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展示你的自學成果):
1.自由誦讀課文,自主學習,積累生字詞(新課標: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2.初讀課文,合作學習熟悉文本,設置問題。理解與本文中心、寫作特點緊密相關的問題,討論釋疑。用一句簡潔的話概括課文內(nèi)容!后w現(xiàn)問題教學法』
初讀:
1.你認為哪些字容易讀錯?請?zhí)崾疽幌隆?/p>
這些字詞你都會讀會寫嗎?
愜意qiè參差不齊cēncī撇piě蘸zhàn口頭禪chán乘涼chénɡ千乘之國(shènɡ)
。ü糯杆钠ヱR拉的車一輛為一乘)參加(cān)人參(shēn)
2.用簡潔的一句話概括課文的內(nèi)容。
看——畫——評——聽——悟
(3)你怎樣看待游戲與藝術的關系?
。赖淖藨B(tài))
。ɑ畹纳駳猓
游戲創(chuàng)新“美”藝術
其實,藝術并非高不可攀,它往往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4)如何理解文中語句“西洋畫像照相,中國畫像符號”?
(細看以下圖片,而后作答)
豐了愷——腳踏車、取蘋果吳昌碩——《墨竹圖》管道升——《煙雨業(yè)竹圖》羅中立——《父親》
趙子昂——《浴馬圖卷》
“照相”是對事物真實的反應,
“符號”是抽象地指稱事物。
中國畫重寫意,重神似;
西洋畫則重寫實,重形似。
思考:
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做游戲,比如用泥巴造城堡,用野花編花環(huán)……想一想,你是否也在進行著一種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是否也有藝術上的發(fā)現(xiàn)呢?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 教材地位:
《天上的街市》安排在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這單元共五課九篇文章:有童話《皇帝的新裝》《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神話《女媧造人》;詩歌《天上的街市》《靜夜》;《寓言四則》。它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xiàn)實,或揭露鞭撻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像豐富奇特,引人遐思。目的是通過這些富于想像力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聯(lián)想、想像的能力,引導學生憎惡假丑惡,向往真善美。
《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國古代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它借豐富新奇的聯(lián)想和想像,描繪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達了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詩歌意境優(yōu)美,節(jié)奏舒緩,有著古典詩歌的韻味和意趣,適合朗讀。我試圖加強朗讀指導,提高學生朗讀能力;通過探究調(diào)動學生想像思維。
2、 教學目的:
、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 理解詩中聯(lián)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像的能力。
、 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3、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難點是:理解聯(lián)想和想像的作用并形成能力。
二、【說教法】:
1、 結構、層次:從教師教學角度主要設計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入境—明確目標—指導朗讀—提問探究—小結鞏固—練習提高)。
2、 思路、理念:
引導入境盡量簡潔明快自然得體。
明確目標為的是減少學生學習活動中的無效思維,并有利于學習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
指導朗讀,重在學生體驗,新課標認為“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所以朗讀指導重在示范,不在理論解說。同時這是重點之一,而且是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基礎,要視學生情況舍得花時間,學生朗讀訓練形式要多樣。
提問探究,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寫法及風格,學習聯(lián)想和想像的手法,體會詩人擺脫封建束縛、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原有的知識與經(jīng)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伙伴間的互動互生是最接近‘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币虼,這環(huán)節(jié)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允許并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勇于提問質(zhì)疑,討論爭辯。
小結鞏固要做到緊扣要點,幫助學生形成思維整合。
練習提高,安排圖景和文字的聯(lián)想和想像,目的是引導學生作聯(lián)想、想像的訓練。要求學生最好不作同類事物的聯(lián)想,還要要求所聯(lián)想的事物應該是美的。借此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像的能力和健康向上的情趣。
3、 手段及依據(jù):教學手段方面,設想運用簡單課件輔助教學,做到實用、有效,不搞花樣。僅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文字材料以提示重點作資料參考,圖片畫面的運用也僅為激發(fā)聯(lián)想想像而設,堅定語文課堂“文本學習為主,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立場。
【說教學程序】
1、 過程總體框架及各板塊的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按教師活動分六步:
引導入境(1分鐘)
明確目標(1分鐘)
指導朗讀(15分鐘)
提問探究并質(zhì)疑(15分鐘)
小結鞏固(5分鐘)
練習提高(8分鐘)
2、 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
引導入境:(1分鐘)課件屏幕出現(xiàn)文字,教師口述引出“夜晚,我們仰望天空,群星璀璨,那里,發(fā)生過多少美麗的故事,產(chǎn)生過多少神奇的傳說,令人禁不住心馳神往。今天,讓我們跟隨著郭沫若先生一起步入那《天上的街市》,去感受那份美麗、那份新奇吧!”
明確目標:(1分鐘)課件屏幕出現(xiàn),學生讀出明確“學習任務:
、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②理解詩中聯(lián)想和想像的作用,初步培養(yǎng)聯(lián)想和想像的能力。
、垠w會詩歌的思想感情!苯處熃庹f指出:這首詩很美,“美是需要發(fā)現(xiàn)的”請同學們從學習任務入手,帶上三個問題去發(fā)現(xiàn)詩中的“美”,問題是
A、如何有感情地朗讀?
B、怎樣聯(lián)想和想像?
C、詩歌表現(xiàn)的是怎樣的情感?
指導朗讀(15分鐘)學生先個人試讀說說自己的理解,再聽讀感覺情感基調(diào)和節(jié)奏重音,接著教師屏幕顯示朗讀要點并提醒心境體驗和眼神運用,學生再聽配樂朗誦跟讀并核準節(jié)奏和重音,然后組織齊朗誦、小組內(nèi)齊朗誦、男女分組朗誦等形式。
提問探究并質(zhì)疑(15分鐘)分兩步,
先探究內(nèi)容。問題是a.全詩共四個小節(jié),你能指出哪些是寫實,哪些是想像嗎? b.你能概括出詩人所想像的內(nèi)容及想像過程嗎?
再探究情感。先圍繞問題小組合作探究,問題是a.課文中想像的牛郎織女的生活跟神話故事中的牛郎織女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是通過哪些詞語表現(xiàn)出來的? b.詩人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想像,要對傳說中的故事情節(jié)做這么大的改動?這種想像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c.詩中反復出現(xiàn)的“定然”“定”有什么作用? 然后再學生提問質(zhì)疑,同學間互相釋疑。
探究過程中提醒學生利用好課前準備的資料,并根據(jù)需要提供有關“作者簡介”“詩歌背景”“聯(lián)想和想像” “牛郎織女圖片”等。巡視指導小組合作探究。
小結鞏固(5分鐘)先齊朗誦詩歌一遍,再請學生概括自己對于這首詩歌的理解。最后老師作結“老師認為:這是一首極美的詩。首先,全詩語言優(yōu)美親切,節(jié)奏舒緩,極具音韻美;其次,詩人運用聯(lián)想與想像的手法,為我們描繪了美麗的天街,創(chuàng)造了牛郎織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圖景,又具意境美;還有,就是字里行間,充溢著詩人對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情感非常的美!
練習提高(8分鐘)如果探究討論熱烈可安排為課外作業(yè)。安排兩題:a、由兩副燭光圖片引發(fā)聯(lián)想和想像,b、課后練習,仿例續(xù)寫。
3、 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以上設計主要是形成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低到高的學習梯級,為學生設計一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學習過程”;其次,輔助運用多媒體提供配樂朗誦以供模仿學習,提供資料參考,用圖片畫面作引導,增強直觀感受;另外,學生間的交流,也是突破重點、難點的手段和方法之一。
【說學法】:學法指導、能力培養(yǎng)、培優(yōu)轉(zhuǎn)差
從學生學習活動來說,這節(jié)課是四個板塊:
一是朗讀感悟,感受音樂美。培養(yǎng)朗讀能力,更多關注基礎薄弱學生,落實本課最基礎的目標。
二是探究內(nèi)容,理解意境美。培養(yǎng)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以中等學生為基準,達成學生語文能力發(fā)展的隱性目標。
三是探究寫法,領悟情感美。通過語言分析、信息整合,提高中等及中等以上同學的分析理解能力,讓基礎薄弱學生有基本的情感體驗。
四是模仿學習,拓展思維,培養(yǎng)想像力,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聽說讀寫” 為訓練主線,學生通過朗讀、模仿續(xù)寫、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擁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和思維形式。
學生接受的學習方法指導主要是:朗讀的技巧和探究的方式。
【板書】突出“美”:
音 韻
美
意 境 情 感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真正的英雄》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本單元以探險為主題,通過不同題材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敢于探險的勇氣,集體主義觀念和為所熱愛事業(yè)獻身的崇高精神。本單元學法的重點是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
2.本課是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羅納德.里根在“挑戰(zhàn)者號”七位宇航員的追悼會上的演講詞。整篇演講詞語言豐富,感情充沛,非常適合進行朗讀教學。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注重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yǎng),這些,都可以通過朗讀來實現(xiàn)。運用體驗式的朗讀來進行情感體驗;運用快速閱讀法,來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
3.初中階段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學生對于英雄的理解也各式各樣,本課無疑是進行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我們可以結合課文讓學生認識英雄,還可以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實際,用感人的語言正確引導,感受為人類進步事業(yè)獻身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本單元選這篇文章正是要讓學生感受這種人類勇于探索的精神、為事業(yè)而獻身的崇高品質(zhì)。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計】
新課標中重點提出,要讓學生“關注自然,關注人類”“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根據(jù)以上兩方面的要求,結合本課的內(nèi)容和特點我這樣確立這堂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陰霾、迫不及待、孜孜不倦、鍥而不舍、夢寐以求”等詞語。
2.了解悼詞的寫法,快速默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內(nèi)容。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2.朗讀課文,領會悼詞的感情脈絡,體味文章豐富強烈的感情。
3.品味關鍵語句,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欣賞和理解能力。
德育目標:
1.體會悼詞對陷入悲痛之中的美國人民所起的鼓舞和激勵作用,在反復誦讀中受到熏陶。
2.品讀課文,學習美國宇航員在探索太空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永不言退,對未知領域進行百折不撓地探索的精神,確立正確面對失敗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充分誦讀,體會演講詞表達的思想及感情變化的脈絡,體會文章豐富強烈的思想情感。
教學難點:品味關鍵語句,培養(yǎng)欣賞和理解能力,認識“真正的英雄”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設備:多媒體設備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過程是學生---文本----教師三者對話的過程,應“以人為本,以學定教”。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努力實踐新課程理念,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選擇教學方法,整堂課以“情感體驗”為教學主線,通過整體感知、細節(jié)品味等途徑,運用朗讀、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驗作者情感,與無私偉大的靈魂對話;與自己對話、與同學老師對話,在這種感受、體驗、交流的課堂學習過程中逐漸提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具體教法有:
1.練習快速默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
2.誦讀法。這篇演講詞情感表達豐富、強烈,沖擊人的心靈。朗讀是體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感受演講者的心情,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體驗、探究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點撥,特別是選擇關鍵詞語揣摩語言的方法。
4.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二、說學法
素質(zhì)教育提出課堂教育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研究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本節(jié)課的學法有:快速閱讀法,體驗閱讀法等。主要引導學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主進入文本,讀出感受,體驗情感,受到熏陶。
四、【說教學程序】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文。
1.導語:人類的歷史是在探索中前進的,在某些領域,每一次的探索就是一次冒險,都可能面臨生與死的抉擇,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價。在人類探索太空的進程中,就曾發(fā)生了這樣一場巨大的災難。
2.播放關于美“挑戰(zhàn)者號”航天飛機失事的報道錄象及表現(xiàn)人們哀傷的圖片。
。ㄔO計意圖:以此導入課堂學習,創(chuàng)設凝重、悲痛的氣氛,建起學生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激發(fā)學生對課文、人物的興趣,調(diào)動學生思維。)
。ǘ┠x課文,整體感知
積累生字詞,并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信息,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情感。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一、幫助學生打牢基礎;
二、讓學生在理清作者思路的基礎上,能夠體會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又訓練了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ㄈ┳哌M文本,品味賞析
。1)走進文本,體驗情感
1.說說你從文中哪些語段感受到了悲痛之情?找出來,深情地朗讀它。
。ㄐ抡n標中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大多數(shù)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語文教育應該注重教學過程對學生的熏陶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努力引導學生體驗文本中蘊藏著的感情,在體驗中拓展自己的視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感受。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整體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導學生從文章局部進行自主閱讀,進一步深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事件中的人物對話,在提高學生對內(nèi)容要點概括能力,語言感受能力的同時,強化他們的情感體驗。)
2.請大家從15——19自然段中找出你認為最具號召力和鼓舞力量的句子,模仿里根總統(tǒng)的口吻,讀出激奮之情?
(新課標倡導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夠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設置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抓住主要語句,進行語言積累。)
3.小結悼詞的寫法。(意在通過閱讀來指導寫作,讀與寫相結合。)
深入文本,感悟英雄。學會正確看待失敗。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中蘊藏著的豐富的人文素養(yǎng),通過對情節(jié)內(nèi)容的深入探究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深化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探究的學習精神。)
。ㄋ模┩卣寡由,回歸文本
你想對“挑戰(zhàn)者號”上的航天英雄們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我們常說“讀書是為了明理!痹O計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感受,并讓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上有所增益,能夠更好地確立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這既是語文教學中的德育,也是語文素質(zhì)能力形成的內(nèi)涵。)
。ㄎ澹┱n堂小結
小結課文內(nèi)容,并深情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意在升華學生的情感。)
。┳鳂I(yè)
學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請以“英雄”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參考題目:《我心目中的英雄》《英雄本色》《英雄之我見》《我的英雄夢》
總體上來說,本節(jié)課主要以“情感體驗“為主線,從學習方式看,采取學生自主學習、討論探究,教師導學點撥的形式,從而體現(xiàn)“讓學生成為學習的最高主人”的教學原則;從理解內(nèi)容看,讓學生充分的體驗朗讀,讓學生進入文本,很好的與作者的情感達成共鳴,突出了重點;從學習方法看,指導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并進行體驗式閱讀,授之以漁,突破了難點。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看,升華了主題,使語文教學回歸到了文本本位和生活本位。
設計以上幾個步驟的閱讀程序,既有利于完成單元學習目標,又體現(xiàn)了自讀課文的特點。先快速默讀,整體感知,再選段朗讀,體驗情感,后拓展延伸,回歸文本,升華主題。此教學流程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路清楚,嚴謹有序。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借助視覺,作用于學生大腦的重要教學手段,它將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使復雜的教學內(nèi)容明確化。本課板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內(nèi)容和形式統(tǒng)一,設計的原則是求實、求精,設計的理論依據(jù)是:借鑒直觀教學的方法,通過文字、符號使教材內(nèi)容具體化,易為學生接受和理解,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生動性。
附:板書設計
探索前進
↑
力量
↑
悲痛
哀悼↑↑追憶
真正的英雄(悼詞)
結語:
一篇好的文章會影響人的一生,同樣一堂好課也會在學生的心中久久回蕩,我們的課堂應該幫助學生架起通往那些閃爍著人類精神光芒的文章的橋梁,和學生一起去享受那精神的盛宴,去與那偉大的靈魂碰撞出耀眼的思維火花,在他們的成長道路上幫他們刻下永不磨滅的印記。這是我這堂課的追求,也是我平時教學過程中矢志不渝的理想。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四單元張鋒的科學詩《化石吟》。
【內(nèi)容分析】
《化石吟》所在的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與科學密切相關,內(nèi)容豐富多彩。閱讀這些文章,可以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新課標在這一單元中要求: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練習概括課文內(nèi)容要點。
《化石吟》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Σ豢蓻],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學習這一課時,為了準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必要聯(lián)系生物學的內(nèi)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犸等內(nèi)容。但要注意的是不要講解過多,不能上成生物課。
課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nèi)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根據(jù)上述教材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理解、積累“奇幻、蔥蘢、幽雅、海枯石爛、日轉(zhuǎn)星移”等詞語。
、 了解化石展現(xiàn)的億萬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標:
、 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之美和前后照應的結構特點。
⑵ 學習快速閱讀、篩選、概括要點的閱讀方法。
3、德育目標:
認識到科學的美,培養(yǎng)對生物世界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感情和節(jié)奏韻律之美。
教學難點:聯(lián)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lián)想想像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
【關于教法】
為此我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朗讀法:詩歌節(jié)奏鮮明,聲調(diào)和諧,富有韻律美,同時運用擬人手法,以第二人稱“你”稱呼化石,親切自然,字里行間流露出贊嘆之情。非誦讀不能體會其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情感之美和音樂美。
2、聯(lián)想想像法:億萬年前地球上神奇的景象,化石作了一一的記錄,科學家據(jù)此復原了古生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根據(jù)詩歌所提供的素材描繪出想象中的遠古世界,并以優(yōu)美的語言,有條理的思維描畫一翻,這對于鍛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
3、討論點撥法: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自主的探究詩歌的內(nèi)容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學法指導】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zhì)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采用了主體思維法、小組討論法。
在指導過程中,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會學,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學習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民俗文化。民俗風情源遠流長,民俗文化是斑斕多彩的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現(xiàn)代社會人們價值觀念的轉(zhuǎn)變,對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越來越淡,于是,讓學生通過課本了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傳統(tǒng)文化顯得尤為重要。本課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通過對《本命年的回想》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民俗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能多留心,多觀察,多思索,多積累,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豐富的寫作材料,從而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熱愛父母,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作者通過回憶幼時過年的點點滴滴,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極富濃郁地方特色的風景畫。表現(xiàn)了作者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
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剛學過沈從文的散文《端午日》以及中秋詠月詩詞三首,對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一些了解,也已經(jīng)感受到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所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價值,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打下了基礎。本班學生回民占90%,沒有過年的親身體驗,只是通過周圍漢民生活、電視、網(wǎng)絡等媒體來了解過年,所以,讓學生對本課本命年的回想提起興趣比較難。因此,在講課時要在這方面下功夫。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些字詞的正確讀音及書寫; 2、了解過年習俗中所蘊涵的鄉(xiāng)土風情,感受鄉(xiāng)土文化的獨特魅力, 感受鄉(xiāng)土文化,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3、欣賞作品展現(xiàn)的民風民俗圖及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重點:
1、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nèi) 涵。2、品位生動傳神的語言。
教學難點:
1、 概括文中所寫過年習俗,體會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 2 、能說出蘊含的文化內(nèi)涵和對過年的獨特感受
二、說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加強閱讀指導,主要由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文意。
教學思路設計:學生學習自主閱讀為主;教師輔以提問引導、講解評價,串聯(lián)全課教學。
說教法 1、復述法:學生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復述來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法:“熟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反復朗讀課文可以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說學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動筆勾畫、積極讀書。 2、發(fā)現(xiàn)法: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
本課所用的教法學法是依據(jù)《語文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貫徹課程標準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1、教師問: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哪些?(學生根據(jù)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說自己的答案)那么這些傳統(tǒng)節(jié)日中那個是過的最隆重的呢?我們班以回民同學為主,許多同學肯定會對老師說,我們是回民,不過春節(jié),對這些節(jié)日也不感興趣,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因為你既是回民,更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只要是屬于中國的東西,我們都應該去了解它,認識它。通過你的周圍或者在電視上,人們在過春節(jié)時有哪些慶祝方式呢? 學生自主回答。 2、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入本課教學。春節(jié),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每到春節(jié),人們會用各種方式去慶祝,表達人們對節(jié)日的喜愛。本課《本命年的回想》就描繪了一副鄉(xiāng)村過春節(jié)的民俗畫。
。ǘ⒆哌M作家教師簡介作者,并明確補充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風格
。ㄈ、整體感知下面大家自己朗讀課文,回答這樣三個個問題
。1)本命年和春節(jié)有什么樣的關系?(2)處理生字詞(3)文章是怎樣引出春節(jié)這一話題的?(4)文章主要部分描述了人們過春節(jié)的熱鬧氣氛,主要描寫了幾件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1、解題:本命年,我國習慣用十二生肖記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輪回一次。(統(tǒng)計班內(nèi)本命年的人數(shù)),這篇文章是作者六十歲時,正逢自己的本明年,回想過去過年的熱鬧氣氛,有感而發(fā)。
2、字詞檢查濃郁 簸箕 篩子 門檻 秫秸 闔家 鬼祟(崇高) 玉米糝兒 疙瘩 鬏 磕頭(嗑瓜子、瞌睡)
3、本文先寫二十四節(jié)氣,引出春節(jié),這樣更襯托了春節(jié)的色彩繽紛。
4、舊時過年的風俗: ① 炒年貨 ②吃臘八粥 ③買糖果 ④挑絨花 ⑤殺牲畜 ⑥備糕點 ⑦送灶王爺 ⑧換門神 ⑨守歲 ⑩拜新年
。ㄋ模⒚袼罪L情游
1、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過年的場景或者說這十項過年活動,你們最想?yún)⑴c其中的那些活動并且說說為什么。
2、從作者家鄉(xiāng)過年的場面看我們民族過年的風俗,人們不僅僅享受過年的豐富隆重火熱的氣氛,期中還寄托著人們的某種期盼?你能不能在文章當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并且談談其中包含了人們的那種感情?
3、這么多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人們?yōu)槭裁催@么重視春節(jié)呢? ①辛苦一年,幸喜五谷豐登,享用勞動成果;②展望來年,祈求好運,祝愿平安幸福;③合家團聚,增進親情,密切鄰里關系,和和美美共奔前程。
。ㄎ澹⑿〗Y: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了解了一些有關春節(jié)的知識。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佳節(jié),它能把所有的中華兒女的心,一顆顆聯(lián)串起來,它是每個炎黃子孫心目中最神圣的日子。家、故鄉(xiāng)又成為每一個龍的子孫情感的歸宿,所以,春節(jié)這種民俗文化歸根結底又是家的文化。希望大家能夠重視這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它、熱愛它并將它傳承下去。(六)作業(yè)布置:1、生字詞兩遍
2、想一想應該怎樣保護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四、板書設計
本命年的回想
劉紹棠 : 致力于 中國氣派 民族風格 鄉(xiāng)村題材 地方特色
生字詞:濃郁 簸箕 篩子 門檻 秫秸 闔家 鬼祟(崇高) 玉米糝兒 疙瘩 鬏 磕頭(嗑瓜子、瞌睡)過年的習俗:炒年貨 ——吃臘八粥——買糖果——挑絨花——殺牲畜—— 備糕——送灶王爺——換門神——守歲——拜新年
春節(jié):表達人們熱愛生活 勤勞淳樸 祈求平安
七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0
一、說教材分析
1、教材簡析
(本說課內(nèi)容在學科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和作用)
莫懷戚的《散步》這篇課文是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第五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散步》,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2、教學目標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巧目標: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目標:揣摩詞句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3、思想感情和價值觀: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的確定是根據(jù)教材的特點、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實際;至于教學難點,則是就學生接受而言,學生經(jīng)過預習,還存有疑問,理解還存在困難的地方。所以,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為:
a、教學重點:1、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2、揣摩精美詞句,品味語言的美
b、教學難點: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最后一句話。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在教師有效的指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語言。
教師還可借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有利于擴大教學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形象、直觀,有利于調(diào)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
2、學法
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深入思索,反復咀嚼,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在學習時,我認為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過程
。ㄒ唬⑷绾螌
結合日常生活,引入學習。
出示問題:你們一家人經(jīng)常一起散步嗎?散步過程中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情?
――請兩位同學講述經(jīng)歷,與大家共享。
(新知識的學習往往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積累為學習的前提,引導學生培養(yǎng)自己積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給新的學習構筑起合適的背景,奠定教材與生活,作者與讀者以及教師與學生情感上有效溝通的基礎,有利于新知的學習。)
。ǘ⒊鍪灸繕
。〒(jù)有關人士分析,有明確目標的學習與目標不明確的學習,效果相差9倍,設計這一步的原因是對教與學起統(tǒng)帥作用,使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性。)
。ㄈ、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初步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
2、輕聲地朗讀課文,熟悉課文的內(nèi)容。
(“聽”和“讀”是學生接觸課文的開始,也是學生自主與文本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這一過程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語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檢查閱讀效果:(屏幕顯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節(jié)呢?
C、散步的地點?
D、散步中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E.結果如何?
(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盡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梳理內(nèi)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臺。)
。ㄋ模、研讀課文 探究主旨
1、你說說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2、那么究竟聽誰的呢?
――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3、文章最后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的,就是整個世界!边@是不是也太夸張了呢?為什么把背母親、背兒子寫得那么鄭重其事?
――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說說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xù)。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的。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chǎn)生了一種深沉的、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的。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體會文章的人性美。對于學生的討論和回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的,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ㄎ澹、探究課文,品味語言
本文語言優(yōu)美,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們采用鑒賞法來仔細品味一下。
1、同學們讀課文,采用圈點法劃出自己認為精美的句子,看這些句子好在哪里?可能有的句子:
。1)寫景的句子
――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第四段)
――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第七段)
。2)傳情的句子(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母親本不愿出來的------便去拿外套”(寫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態(tài),母親的老邁、順從,兒子的誠懇、孝敬!罢驗槿绱恕币痪渫嘎读恕拔摇钡奈幕摒B(yǎng)。)
。3)對稱的句式(讓學生自己找出來,體會它們的對稱美,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有的濃,有的淡。
――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親老了,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我的兒子還小,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
。ㄕZ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要在體會文章人性美的基礎上探尋語言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六)、朗讀課文,加深體會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著人性美、語言美的文章,這么優(yōu)美的文章,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朗讀一下?
。ù笃聊伙@示朗讀要求:朗讀時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語氣、語調(diào)、語速幾方面)
1、引導學生分析本文的朗讀基調(diào):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diào)應該怎樣把握?
提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的。
(1)“我”是個中年男子。
。2)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的。
(3)散步中,處處表現(xiàn)“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ㄕZ氣:溫和,親切中含著莊重;語調(diào):平穩(wěn),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3、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ɡ首x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檢測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課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應不厭多讀。)
(七)、拓展升華,擁抱親情
1、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悅的旅行。那么,我們每個同學你在十幾年的生活經(jīng)歷中,一定也親身感受過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意,請回憶一下,然后與同學進行交流。注意要求(1)圍繞“親情”這一主題(2)談出自己的親身感受。
(教材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是已知與未知的中介,學習過程中,認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學習課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課內(nèi)外結合的,以外促內(nèi)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ò耍⒄n堂小結: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wěn)定、幸福! 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 最后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丶铱纯础罚瑢W生齊唱。
。ㄒ魳纷钅茏矒羧藗兊男撵`,設計此環(huán)節(jié)的目的通過感受自己從家中得到的溫暖和愛,使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得到升華。)
。ň牛、課后作業(yè):
1、把圍繞“親情”的說話練習寫成200字左右的短文
2、在課外閱讀中,你讀過類似課文這樣感人的文章嗎?請向大家推薦一篇讓我們同學來共同感受一下。
【實用的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10篇】相關文章:
精選七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錦集九篇10-10
實用的語文教學總結模板錦集六篇11-26
實用的語文教學總結模板錦集八篇11-19
實用的語文教學總結模板錦集5篇11-03
七年級語文蘭亭集序說課稿07-16
實用的語文教學計劃模板錦集7篇12-19
蘭亭集序七年級語文說課稿08-31
蘭亭集序說課稿模板錦集8篇06-13
七年級語文《秋天的懷念》說課稿11-30
七年級語文《化石吟》說課稿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