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第二十五中學 劉朝軍
摘要:思想道德素質(zhì)是人的素質(zhì)的核心,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作為教育機構(gòu)的基本職責。德育教育可供選擇的途徑很多,但最有效、最直接、最基本的還是潛移默化,在無聲無息中使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得以升華。
關(guān)鍵詞:德育 教學 滲透 升華
記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教育首先是教育學生成人,其次是教育學生成才”?梢娫凇俺扇恕薄俺刹拧钡膯栴}上,“成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由此可見德育的滲透在教育中的地位。古人說得好“人之初,如玉璞,性與情,俱可塑”。作為剛從小學步入中學的十二三歲的青少年來說,正處于“人之初”的起始階段,他們猶如一塊埋藏于泥土中的璞玉,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剛剛在建立的初始階段,可塑性及強。此時,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nèi)缒芾煤媒滩闹械牡掠夭,循循善誘,正確引領(lǐng),精心打磨,細心雕鏤,加以時日,一定能將其打造成一塊塊晶瑩剔透的“和氏璧”。
德育教育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shè)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是學校教育的永恒主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德是放在首位的。對于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的教育,不是幾節(jié)政治課,不是喊幾句口號,唱幾句高調(diào)就一蹙而就的。德育教育是無形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挖掘各科教材中所蘊含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無形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滲透,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思想道德素養(yǎng)得到提升。
縱觀中學階段各科教材,德育元素最多的莫過于語文。古人說:“文以載道,道在其中!比魏我黄膶W作品,都滲透著作者的情感、操行和道德素養(yǎng)。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焙m先生也說:“情感者,文學之靈魂,文學而無魂,如人之無魂,木偶而已!笨梢娢膶W作品中是有不少德育元素的。中學語文教材,都是經(jīng)過教育專家學者們精心挑選的美文,這些文章中可以說每一篇都蘊含著作者對偉大祖國、壯麗山河、勤勞勇敢的人民的深情,蘊含著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zhì),蘊含著仁人志士的美好情操,積淀著人世間的真善美的情感。教學中,只要我們語文教師細心挖掘就一定會發(fā)現(xiàn)許多的德育教育元素,利用好這些德育元素,在教授語文知識、寫作技法的同時化德育教育于無形。
首先,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現(xiàn)有的德育元素,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比如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萊蒙托夫的《祖國》等就包含著許多愛國思鄉(xiāng)之情,充分利用好這些愛國主義元素,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熏陶。讓學生從具體可感的行為中感知什么是愛國,怎樣才算愛國。這樣的教育比空洞的高喊愛國學生更容易接受一些。又如冰心的《談生命》,王鼎鈞的《那樹》,張抗抗的《地下森林斷想》等就包含了許多熱愛大自然,謳歌生命的德育元素,利用好這些課文教育學生要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再如《公輸》中墨子反對戰(zhàn)爭愛好和平的思想,《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墨子的人才必須經(jīng)過磨練的思想,《魚我所欲也》中的人生取舍的思想,《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杜甫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的歡顏”的胸襟,朱自清《背影》中的父子親情,法國小說家都德的《最后一課》中小弗郎士對敵人的恨,對祖國的愛,對祖國語言的愛,范仲淹《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等等,都是德育滲透的最好教材。
其次,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材中的德育元素,不可能像學科知識那樣處處明顯,它往往是內(nèi)在的、深層的、個別是隱蔽的,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處理教材時,不能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內(nèi)容上,而應當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語文學科的德育材料雖然豐富,但也不是信手拈來,它需要我們廣大教師勤于思考,深入探究,以提高德育滲透的成效。比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在講授時要讓學生了解紫藤蘿的生長歷程的同時,體會生命的不屈向上,永恒,進而激發(fā)學生的積極向上。對于有些課文,教師可以在引導學生賞析文中字詞句、理解文中句式的作用及其變化、文中修辭、標點符號的運用等方面,使學生能認識到祖國語言無可比擬的表現(xiàn)力,體會到祖國語言的質(zhì)美意深,洗練如金的妙處,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姿,包羅萬象。比如朱自清的《春》,此文是一篇純粹寫景的散文,文中的“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寫得栩栩如生妙不可言,而語言的生動形象貼切更是堪稱經(jīng)典,那嫩嫩的綠綠的偷偷的從地里鉆出的小草,你不讓我我不讓你趕趟兒的春花,像母親手一樣溫暖的混著泥土氣息青草味各種花香的春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的春雨……通過欣賞這些生動形象貼切的語言,能深刻領(lǐng)悟春景的美妙,激起學生對生命、人生的思考。又如魯迅的《“友邦”驚詫論》,文中的反復、反問、排比、反語等句式、修辭,極盡嘲諷“友邦”及黨國的丑惡行徑,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愛憎情感,進而激發(fā)他們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情感。再如學習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親情的淡漠,認識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學會關(guān)愛他人。
德育教育必須是長期的,循循善誘的,潛移默化的。它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長期的努力,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數(shù)人”就是這個道理。雖然語文教材充滿了德育素材,但也不是時時處處都有,教學中一定要切合實際,不能生搬硬套,有則講之,無則不可牽強附會,以免弄巧成拙。
只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齊心協(xié)力,各科教師通力合作,就能教育出思想品德高尚而又學識淵博的學生。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循循善誘潛移默化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人教版七年級教學論文)]相關(guān)文章:
3.循循善誘造句
6.教師德育教學論文
10.小學生德育教學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