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新聞評論 2003-03-28
美文:我非常贊同本文作者的觀點,在我校,領導也要求集體備課,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也要求統(tǒng)一、引起了廣大教師的紛紛議論、不知這樣的日子何時能過去。
觀察:我不贊同該文,作者的觀點,這是對集體備課概念的錯誤理解,集體備課是對課的重點、難點以及方法的研討,但教無定法,各人還應根據自身特長制定能揚長避短的教學方案。
老李:我認為集體備課的精華在于:互相借簽,共同提高。教師群體在教學中要有所統(tǒng),有所不統(tǒng),比如教學進度,資料,考試這些就應該統(tǒng),但教案是絕不能統(tǒng)的,不同的教師有自己的教學風格,有不同的教學對象,對教學理論、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相當的差異,一個好的設想,不是每個人照做都能產生同樣的效果。教無定法,這是真理!教學要百花齊放,學校才有生氣,才有活力,如果學校教師都成了一個模子,那樣的學校還是學校嗎?校長們,想想吧,不要以為什么都統(tǒng)了,你的教學管理就有水平了,就有成績了,正好想反,它反映了你對教育、教學、管理的膚淺的認識。害了教師,害了學生, 害了中國的教育事業(yè)。
無奈:集體備課的好處固然很多,但在實際操作中也存在很多弊端。特別是現在對教師的考核中,教學成績占了很大一部分,因此有些教師為了得到比別人高的成績對集體備課只是流于形式,保守甚至誤導。因此,我認為作為一位領導應當考慮一下,怎樣腳踏實地的為學生、為教師、為中國的教育做點實事,而不要一時頭腦發(fā)熱,憑想當然做事!
羊谷:集體備課的意義在于智慧的碰撞,資源的共享。我校有集體備課的傳統(tǒng)。老教師喜歡年輕人活躍的思維,青年教師喜歡學習老教師的豐富經驗。有個試用的老師,因其他原因沒調成,臨走時非常不舍,曰: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輕松融洽的工作環(huán)境!
李藍:作者的觀點是正確的,集體備課也是必要的,但集體備課決不是統(tǒng)一模式,它需要的是思想的統(tǒng)一,形式的靈活多樣。因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他們決不是老師手中的工具。
云 兒:我想文中是把集體備課理解錯了。認為應該是大家的教案,因此出現了那樣的現象。不過集體備課到底該如何是很難把握呀。我曾經上過這樣的課,老師們七嘴巴舌的說了很多希望怎樣上。誰知上過以后他們提出上的不好的正是他們的建議。使上課老師無所適從。
happyreading:我很同意本文作者的看法,就像諸位朋友所說的那樣,本來集體備課是為讓老師交流、碰撞智慧火花的,現在卻成了束縛老師的工具。什么統(tǒng)一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像文史哲這些學科本來就是主觀性很強的東西,卻偏要強求“大一統(tǒng)”,根本就是摧殘。
[集體備課 如何讓智慧碰撞]相關文章:
1.生物集體備課總結
2.集體備課教案
3.集體備課話動總結
5.赤壁賦教案集體備課
9.集體備課心得體會
10.高三生物集體備課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