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高職學生心理特點的體育教學策略探討論文
關鍵詞:高職學生 體育教學 心理健康教育及策略
摘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分析了高職學生心理特點表現及影響因素,提出了在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及策略。
一、高職學生心理與行為特點及其表現
當代高職學生中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享有特殊的優(yōu)待和關照,這一方面給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和學習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但他們在思想和行為上產生過多的依賴,部分學生表現出、"理和行為的不適應,具體表現為:
1.性格方面:在體育課堂中,部分內傾型的學生好靜少動,不善于交際,習慣于自行處理問題或躲在角落里獨自“苦練”,既不善于表現自已,也不愿意與同學協(xié)作,缺乏競賽意識、團隊精神。這導致體育教師缺乏對學生心理狀況的了解,很難把握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若任其發(fā)展,這些體育“內向生”容易產生焦慮和憂郁,可能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生活,致使他們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需求。
2、思想認識方面:由于受家庭認識方面及社會上“重文輕體”的影響,部分學生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識。有的學生認為,將來不宜從事體育工作,身體鍛煉的技術學不學都不會影響到將來的求職和工作,他們缺乏終身體育鍛煉的認識;有的學生認為,體育活動是頭腦簡單四肢發(fā)達的人去做的,體育鍛煉就是球類、田徑、體操等項目的身體練習,只是簡單或復雜的動作,沒有高深的理論內函;有的學生有怕苦、怕累、怕難的思想;有的學生在學習新的技術時,不敢大膽地參與嘗試,怕做不好被別人譏笑,怕丟面子。
3情緒、情感方面:在體育課堂上,部分學生經常表現為心情煩躁、生氣不安、憂心十中;有的學生則表現為懶散,情感淡漠,喪失興趣;還有的學生在有一定難度的新動作技能學習中,表現出優(yōu)柔寡斷、思維紊亂、肌肉緊張,他們害怕學習,害怕嘗試。這些表現與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年齡特征有一定關系。
4.意志品質方面: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缺乏信心和主見,認識和行為具有盲從和盲目的特點;有的學生前十白狼后怕虎,顧慮重重,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凡事猶豫不決;還有的學生經不起外因干擾,偶爾刮風下雨,都給他們的學習造成干擾,一旦有個別學生動作失誤或偶爾小傷,都會引起他們反應過度或者驚慌動搖。有少部分學生控制不住激情和沖動,自制力薄弱。遇到困難時,放棄目標。
5.合作交流方面:在體育課堂上,部分學生不聽從安排,凡事以自我為中心,不愿參與小組學習,只看不練,不合作、不交流;有的學生在老師或同學的監(jiān)督、催促下勉強參與、一旦沒有監(jiān)督,就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個別學生則“巋然不動”,甚至逃避。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體育教學的指導策略
針對上述學生不良心理行為特點及影響因素。在體育教學中,要運用體育活動的特點,將身心健康教育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直接滲透到體育教學中,并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增強學生心理健康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
1.針對加強身心健康理論知識傳授的指導策略
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理論課,在室內講授體育衛(wèi)生保健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常識,使其能夠在必要時及時而恰當地對自已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調整。體育教師還要有目的地挖掘體育教材中有身心健康價值的內容,通過講授、學生討論等方法使學生樹立身心健康的新觀念,重視身心健康的維護,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 2根據體育課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的指導策略
體育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它必須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來使身體器官、機能的發(fā)展。體育課又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廣闊的學習和活動環(huán)境。學生有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其它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體育教師要利用體育課的教學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使其消除封閉心理,克服恐懼,緊張心理,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在體育教學中多讓學生互相交流,互幫互學,鼓勵互相幫助,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還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競賽,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從抑郁、焦慮、自卑、困難等心理陰影中走出來,產生積極情緒,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比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養(yǎng)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質。
3根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及規(guī)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策略
高職大學生,由于身體的快速增長,特別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學生的社會角色越來越烈,爭取個性發(fā)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安排體育教學任務時。不但要重視學生保體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也應考慮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除了安排一些集體項目如球賽、接力賽等外,還可安排一些以充分發(fā)揮個人特長的項目,如武術、體操、健美操、定向越野等。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欲,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還能使學生保持較大的練習興趣,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
4體育教師掌握現代心理學知識的指導策略
體育教師對學生進行身心健康教育,需要在現代身心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因此,體育教師要認真鉆研與現代心理教育學相關學科的知識,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身心健康教育的`方法,提高身心健康教育水平。體育教師要對現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革,使其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切忌采用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以免刺傷學生的自尊心,影響學生情緒,使他們產生自卑、焦慮、苦惱、抑郁的心理。要想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良好的健康心理,體育教師還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質、健全的心理素質等。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發(fā)揮自身的榜樣作用。注重自已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嚴格要求,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健康心理的形成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從而提高全體學生身心健康水平。
5.根據體育教學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的指導策略
在體育教學中,由上學生生理的發(fā)育和心理的逐步成熟,尤其是學生男女性別差異的增大,加之教學中動作技術難度的變化,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動作學習發(fā)生困難,特別是在教授復雜的動作時,處理不好,往往會使學生產生一種不好意思或不愿學甚至害怕的心理障礙。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巧妙地安排隊形,充分考慮動作性質及安全要求等因素,來確定示范的位置和方向,盡可能做到多方位教學,以解除學生的不必要的思想負擔。示范前,應注意分析動作的結構和要求,要考慮學生觀察動作的角度,講究動作示范的各個“面”。在實際教學中,為了顯示動作的左右距離,可采取正面示范,如籃球防守中的左右移動;為顯示動作的前后部位。可采用側面示范,如跨欄跑的“擺動腿”上欄動作和“起跨腿”后蹬,提拉動作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身心健康。
【針對高職學生心理特點的體育教學策略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教學策略探討論文10-16
高職學生的審美心理探討論文09-15
淺議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探討論文12-05
學生在體育學習中的心理特點論文03-01
探討對高職畢業(yè)論文03-31
詞匯教學策略探討與應用論文10-13
美術教學策略探討論文04-10
對高職畢業(yè)論文工作探討04-19
高職體育教學與學生專業(yè)的融合論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