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題有效教學策略嘗試學科論文
摘要:例題教學是課堂的重點,但如果教師僅僅就題論題,不深入研究發(fā)掘,也就失去了作為課堂主導者的地位,而學生也就淪為課堂的旁聽者甚至是圍觀者,這將極大的削弱課堂的效率。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學情對書本中的例題在課前進行充分的設(shè)計,才能讓例題發(fā)揮應(yīng)有的作用。
關(guān)鍵詞:例題 設(shè)計 有效
例題是教師講課時用以闡明數(shù)學概念和數(shù)學命題及其初步應(yīng)用的題目。它是數(shù)學知識轉(zhuǎn)化為基本技能的附體,體現(xiàn)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揭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學生提供解題的格式和表述的規(guī)范。例題教學好比登山探險,山頂奇峰秀色美不勝收,但卻充滿險阻,教師就是那向?qū)В獛椭鷮W生順利抵達。每一個例題都是教材編寫者精挑細選的,倘若我們不加以重視,可以說是辜負了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本人根據(jù)自已在例題教學中的一些經(jīng)驗教訓,總結(jié)出以下兩點策略,不足之處還請指正。
一、設(shè)計鋪墊,低起高收
1.設(shè)計小問題,掃除學生認知障礙
由于教材篇幅有限,形式統(tǒng)一,因此很難照顧到各個地區(qū)、各種類型的學生,學生的理解有限,這就需要教師在潛心研讀教材的基礎(chǔ)上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然而我卻在此犯了錯誤,請看課例:
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2.1整式》第二課時時,正逢學校突擊檢查聽課,在完成多項式及相關(guān)概念的教學后,我開始例3的教學,問題如下:一條河流的水流速度為2.5千米/小時,如果已知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那么船在這條河流中順水行駛和逆水行駛的速度分別怎樣表示?如果甲、乙兩條船在靜水中的速度分別是20千米/小時和35千米/小時,則它們在這條河流中順水行駛和逆水行駛的速度各是多少?
由于自已對教材的認識不足,認為對于學生來說不是難題,因此基本上沒作什么引導,在個別學生的回答下,直接就得出了順、逆水的公式,表面的順暢之下,實際是大多數(shù)學生的似懂非懂和腦子里的短暫記憶?上驳氖窃谡n后,聽課教師對我進行了指導:本例涉及用字母表示已知量,列多項式表示數(shù)量關(guān)系,以及求多項式的值等內(nèi)容,對于題中提到的`船在靜水中的速度、順水行駛速度、逆水行駛速度這三個速度的意義學生是否能真正體會?通過這個問題的解決,能否讓學生培養(yǎng)出用式子表示數(shù)量關(guān)系的意識和能力?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于是我在另一班的教學中及時作了相關(guān)的調(diào)整,在學生閱讀例3后,我沒有立即講解,而是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1)一條紙折的船在平靜的水上會動嗎?
。2)什么是船在靜水中的速度? 你如何理解?
。3)如果在一條向東流去速度為2.5千米/小時的河流中,放上一條紙折的船,它會動嗎?它的速度相當于什么速度?
。4)在這條向東流去的河流中,有一條在靜水中的速度為20千米/小時的船向東駛?cè),它的速度是多少?怎么計算?這個速度怎么稱呼?
。5)如果船向西行駛,速度還是20千米/小時嗎?應(yīng)該是多少?這個速度又怎么稱呼?
。6)你能寫出順水行駛的速度和逆水行駛的速度分別怎么表示嗎?
(7)用文字描述在解決問題中比較麻煩,能否用字母來表示呢?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解答,雖然時間上增加了不少,但是學生通過生活中的已知經(jīng)驗,提煉出了相關(guān)的速度公式,因此對于順水行駛速度和逆水行駛速度有了深刻的理解,這在后來的教學中,明顯能感受到這一班級的學生比之前一班的學生要掌握的好。
與其給人死板的知識,不如給人以生動、活潑的思想方法,如此才能點石成金,通過模擬實際情況,精心設(shè)計7個問題,低起高收,把學生的思維從簡單引向復雜,滲透了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探究思想方法。
2. 巧妙利用表格,把握特征分析
表格的優(yōu)點就是信息清晰明了,重點突出,還能進行有效的對比總結(jié),尤其是對于公式的滲透教學,效果明顯。
【例題有效教學策略嘗試學科論文】相關(guān)文章:
作文入門的初步嘗試學科論文02-22
小學作文有效教學的嘗試論文06-23
中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析論文06-28
文言文有效教學嘗試論文06-15
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與實踐論文01-07
高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綜述論文11-10
體育課堂有效教學學科論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