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的教學反思
《鷸蚌相爭》是蘇教版第五冊的內(nèi)容,是一則寓言故事,通過鷸和蚌互相爭執(zhí)、誰也不讓誰,最后讓漁翁得利的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不然反而會讓第三方獲利。文章非常短小,但寓意無窮。
文章的大部分內(nèi)容都是鷸和蚌的對話,把對話讀通了,讀順了,讀得有感情了,文章自然就理解了。例如,學生不理解“威脅”一詞,我就通過示范朗讀,讓學生體會語氣中“惡狠狠”的意味。學生不理解“得意洋洋”一詞時,我讓學生比賽誰讀得得意,幾位同學一比,“得意洋洋”中驕傲的意味就出來了。把鷸蚌的對話讀好了,這些不易理解的詞語自然迎刃而解。接著,我請了學生分角色朗讀,一遍不夠,兩遍不夠,學生的聲音越來越響,就能明白當時“誰也不讓誰”的'緊張氣氛了。然后我繼續(xù)讓學生讀,直到讀了五六遍,學生的聲音都快嘶啞了,再也讀不響的時候,就更能理解“筋疲力盡”這個詞語的含義了。
對于中低年級來說,單純說教式的詞語解釋并不能讓他們很好地吸收消化,也會逐漸降低他們的學習興趣。相反,讓學生在朗讀中理解詞語的意思,在有趣的游戲化的朗讀中體會詞語的含義,是更適合中低年級學生的教學方法。
【《鷸蚌相爭》的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10-24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05-27
鷸蚌相爭的教學反思05-27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12-16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范文06-14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范文01-24
《鷸蚌相爭》課后教學反思02-10
鷸蚌相爭的教學反思范文02-22
《鷸蚌相爭》教學反思范文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