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原文翻譯及賞析(合集15篇)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淡黃柳·空城曉角
客居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巷陌凄涼,與江左異。
唯柳色夾道,依依可憐。
因度此闋,以紓客懷。
空城曉角,吹入垂楊陌。
馬上單衣寒惻惻。
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
強攜酒、小橋宅。
怕梨花落盡成秋色。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
唯有池塘自碧。
譯文: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赤闌橋之西,街巷荒涼少人,與江左不同。只有柳樹,在大街兩旁輕輕飄拂,讓人憐惜。因此創(chuàng)作此詞,來抒發(fā)客居在外的感受。
拂曉,冷清的城中響起凄涼的音樂聲。那聲音被風一吹,傳到垂柳依依的街頭巷口。我獨自騎在馬上,只著一件到單衣裳,感覺有陣陣寒氣襲來。看遍路旁垂柳的鵝黃嫩綠,都如同在江南時見過那樣的熟悉。
正在孤單之間,明天偏偏又是寒食節(jié)。我也如往常帶上一壺酒,來到小橋近處戀人的住處。深怕梨花落盡而留下一片秋色。燕子飛來,詢問春光,只有池塘中水波知道。
注釋:
、俪嚓@橋:紅色欄桿的橋。
、诮螅悍褐附。
、奂偅合⑹惆l(fā)。
、軙越牵涸绯康奶柦锹暋
、輴艕牛浩嗪。
、搦Z黃:形容柳芽初綻,葉色嫩黃。
、哚牛杭澎o。
、嘈颍汉鬂h喬玄次女為小橋,此或借之謂合肥情人。
賞析:
這首詞作于詞人客居合肥赤闌橋之時。合肥地處江淮邊區(qū),多歷戰(zhàn)事,民生凋敝,景物荒涼。寒食清明時節(jié),春光正好,卻一派凄涼。詞人感慨良多。以生機勃勃,夾道依依的楊柳來反襯空城巷陌的荒涼,引發(fā)種種慨嘆。夏承燾先生評云:“此詞以柳色起興。作者客居合肥,柳色由鵝黃變嫩綠,時序已從早春度入暮春,‘明朝又寒食,’正面點明暮春。下片詞以惜春為主題。因為‘怕梨花落盡成秋色’,所以才‘強攜酒,小橋宅’。結(jié)句‘池塘自碧’,只寥寥四字,概括出‘暮春三月,江南草長’的景色。綜觀全詞,上片‘馬上單衣寒惻惻’,寓飄零之感;下片‘怕梨花落盡成秋色’,寓遲暮之悲。”(《姜白石詞校注》)這飄零與遲暮是在特定的地點和時代中生發(fā)的,也就暗中寓含了一種家國之痛。只是不露痕跡,耐人咀嚼。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
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
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譯文:
柳絮楊花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原來是被冬日的積雪冰層、嚴寒的風所摧殘了,五更時這株柳樹只顯得凄冷蕭疏。皎潔的明月無私普照,無論柳樹稀疏還是繁茂,都把自己的光芒給了它。
特別是在這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回憶起當年的那個女子。如今斯人已逝,即使夢里相見,可慰相思,但好夢易斷,斷夢難續(xù)。遂將愁思寄給西風,可是,再強勁的西風也吹不散我眉間緊鎖的不盡憂愁。
注釋:
臨江仙:雙調(diào)小令,唐教坊曲!稑氛录啡搿跋蓞握{(diào)”,《張子野詞》入“高平調(diào)”。
層冰:厚厚之冰。
憔悴:瘦弱無力臉色難看的樣子: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關(guān):這里是關(guān)切、關(guān)懷之意。
最是:特別是。
繁絲:指柳絲的繁茂。這兩句里的“柳絲”和“春山”,都暗喻女子的眉毛。
春山:春日之山。又,春山山色如黛,故借喻女子之眉毛,或代指女子。這里指代亡妻。
湔(jiān)裙夢斷:意思是涉水相會的夢斷了。湔裙,濺濕了衣裙。
西風:從西方吹來的風。
賞析:
這是一首借詠寒柳而抒傷悼之情的詞作,納蘭在詞中詠物寫人,亦柳亦人,委婉含蓄、意境幽遠,可謂是其詠物詞中的佳作,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曾這樣評價這首詞:“余最愛其《臨江仙·寒柳》云:‘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灾杏形,幾令人感激涕零,納蘭詞亦以此篇為壓卷。”
“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詠柳,開門見山:柳絮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花兒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咦,說柳絮自然應(yīng)該,畢竟是詠柳,可這個”花兒”是從哪里出來的呢?誰見過柳樹開花呢?明明是詠柳,怎么突然出來個楊花呢?的確,楊樹、柳樹本是兩種不同的樹,但由于它們的種子楊花和柳絮都帶有白絮能飛,飛絮期又基本相同,因此楊花和柳絮在古典詩詞中常常被認為是代表同一個意象,而納蘭在這里用到“楊花”的意象,估計是想要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復雜的含義。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guān)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容若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下片轉(zhuǎn)折,由柳樹而及女子,由當下而及回憶,是說:最是在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
春山,作為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既可以實指春色中的山巒,也可以比喻為女子的眉毛。宋詞有“眉掃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掃”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畫眼的可愛的梳妝動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容若這里便是此意。由柳葉的形態(tài)聯(lián)想到蛾眉的妙曼,聯(lián)想到心愛的女子,曾經(jīng)的故事。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湔,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俗,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jié)和清明節(jié)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
這是一首詠物詞,詠的是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詠柳詠柳,開門見山:柳絮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花兒呀,隨風飄到哪里去了呢?——咦,說柳絮自然應(yīng)該,畢竟是詠柳,可這個”花兒”是從哪里出來的呢?誰見過柳樹開花呢?
明明是詠柳,怎么突然出來個揚花呢?正確的答案是:楊花和柳絮其實都是一回事,都是柳樹上飄飛的那種一團一團的白色絨毛,現(xiàn)在還是很常見的。
柳絮為什么又叫楊花呢?這是子從父姓,因為柳樹有個別名叫“楊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其實就是“飛絮何處是”,但這里特別用了“飛花”的意象,除了造成疊音的聲音效果之外,還因為楊花作為詩詞當中的一個意象符號,獨有一些復雜的含義。
楊花是一個飄零無助的意象。傳說,楊花如果飄落到水中,就會化為浮萍。這個傳說細想一下是非常凄涼的,因為楊花本身就是飄零無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腳,卻又化為浮萍,依然是個飄零無根之物!帮h零無根”至此便有了一種宿命的悲劇感。
看,柳絮(楊花),其命運即便終于能擺脫飄泊無根,也只是淪落泥濘而已,益發(fā)可悲!斎,這都只是附著在柳絮(楊花)之上的文學意象,如果從科學角度說,柳絮其實是柳樹的種子,被絨毛包裹著隨風飄飛,找地方去生根發(fā)芽、孕育新生去了。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容若發(fā)問柳絮飄飛生涯的命運歸屬,自問自答說“層冰積雪摧殘”,意思是和“已作沾泥絮”差不多的,只是,“層冰積雪”也是個由來有自的文學符號,在字面意思之外還有其特定的所指。
“層冰積雪”,語出《楚辭·招魂》:“層冰峨峨,積雪千里”,如果聯(lián)系一下《招魂》的上下文,意義就更加明確了:
魂兮歸來,北方不可以止些。
層冰峨峨,積雪千里些。
歸來歸來,不可以久兮。
魂兮歸來,君無上天些。
那么,如果把“飛絮飛花何處是”與“層冰積雪摧殘”在《招魂》上下文的背景里聯(lián)系起來,就會讀出新的一層意思:柳絮離開了柳樹的懷抱,如同魂魄一般散漫地飛向極北極北的天堂,可那里太寒太冷了呀,為什么你不回來呢?——這時候再來聯(lián)系一下詞題的“寒柳”,詠的是“柳”,為的是“留”。這首詞的主題至此而明朗,兩個字悼亡。
“疏疏一樹五更寒”,“疏疏一樹”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僅僅是一個時間的意象,此時交迭在一起,卻把夜闌、更殘、輕寒這些意象付諸于柳樹身上,使柳樹獲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樹更加順理成章地成為詞人的情感投射的客體。
“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遞進一層,似在說明月無私,不論柳樹是繁茂還是蕭疏,都一般照耀,一般關(guān)懷。貌似在寫明月,實則是容若自況:柳樹就算“疏疏”,就算“憔悴”,也減不了自己一分一毫的喜愛;伊人就算永訣,也淡不去自己一分一毫的思念。
“最是繁絲搖落后,轉(zhuǎn)教人憶春山”,下片轉(zhuǎn)折,由柳樹而及女子,由當下而及回憶,是說:最是在柳絲搖落的時候,我更免不了去想起當年的那個女子。
春山,作為詩詞中一個常見的意象,既可以實指春色中的山巒,也可以比喻為女子的眉毛。宋詞有“眉掃春山淡淡,眼裁秋水盈盈”,便是以春山喻眉,以秋水喻眼,而一“掃”一“裁”,是形容女子描眉畫眼的可愛的梳妝動作。春山既然可以比喻為女子的蛾眉,便也可以用作女子的代稱,容若這里便是此意。由柳葉的形態(tài)聯(lián)想到蛾眉的妙曼,聯(lián)想到心愛的女子,曾經(jīng)的故事……
接下來仍是追憶那位女子,即“湔裙夢斷續(xù)應(yīng)難”。
湔jian,這里是洗的意思。舊日風俗,三月三日上巳節(jié),女人們相約一同到水邊洗衣,以為這樣可以除掉晦氣。上巳節(jié)和清明節(jié)隔得不遠,所以穆修有詩說“改火清明度,湔衫上巳連”。這種戶外聚眾的日子往往提供給了男男女女們以堂而皇之地偷偷約會的機會。
這首詞,曾被那位對納蘭詞評價不高的陳廷焯贊為納蘭詞中的壓卷之作,不知道容若聽到了會不會高興一些呢?無論如何,“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都是性靈之句,非摯情摯性之奇男子無以得之。
納蘭何以有此“憔悴也相關(guān)”,“西風多少恨”的傷感情調(diào)?清朝氣數(shù)正旺盛,卻有此醒人氣的詞人和詞作,真是可悲可嘆可欽。
這首作品是納蘭集中得后人推譽最力的佳作之一,不但多種選集闌入,陳廷焯甚至作出“言之有物,幾令人感激涕零”之“壓卷之作”的崇高評價!皦壕怼迸c否姑且不置論,“言之有物”則可以作點簡單分析。
詠物為古典詩詞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殼,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質(zhì),是核心。所以詠物之作要求摹寫神理而不能徒賦形體,同時還要不粘不離,保持一個恰好的分寸。以此繩衡這首小詞,在“層冰積雪摧殘”、“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guān)”等句刻畫出那婀娜楊柳的“寒意”之外,詞人更著重“摧殘”、“憔悴”、“夢斷”、“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的情感的抒寫,亦將他復雜凄咽的'內(nèi)心感受特別深曲又特別準確地傳遞出來。寫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謂“言之有物”。
還要深思一層,“言之有物”之“物”究竟能否落實呢?有文章指出這首詞借詠柳而寄寓對亡妻的哀思,實亦即悼亡之作。作為一種猜測容或可以,但作為學術(shù)研究,在本篇不能肯定作年在其妻逝世之后的情況下,則不可以武斷地這樣定論。如果說里面寄托有納蘭一貫婉轉(zhuǎn)哀涼的身世之感,那也就足夠了。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譯文
曾經(jīng)追逐東風,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游玩。怎么會到深秋的季節(jié),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注釋
、贁嗄c天:令人銷魂的春天
賞析:
對比手法 1.詩寫的是寫秋日之柳,但詩人不從眼前寫起,而是先追想它在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來。你看,在士女如云的樂游苑上,在繁華似錦的春日,婀娜多姿的春柳和飄然起舞的舞女在熱鬧的舞筵上結(jié)合了起來,分不清誰是舞女,何為柳枝,意境是何等的優(yōu)美!而眼前的秋柳,卻是完全相反的另一種景象!扒迩铩薄靶标枴薄扒锵s”點染了環(huán)境的凄涼,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詩人正是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對秋柳稀疏衰落的悲嘆之情。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著一個“柳”字。句句寫景,又句句抒情。詩人年輕時充滿幻想和信心,懷有遠大抱負,正如洋溢著勃勃生機的春柳。然而由于黨爭傾軋,詩人一直過著一種沉淪的生活,詩中經(jīng)歷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身世的真實寫照。 2.以春柳作比,來寫秋日之衰柳,春日之柳的繁盛,正反襯出秋日之柳的枯凋;春日愈是繁華得意,愈顯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李商隱青年時就中進士,懷有“欲回天地入扁舟”的遠大抱負,然而由于黨爭傾軋,長期沉淪下僚,此時悼念亡妻,悲嘆前路,其心情之慘苦可想而知,詩中經(jīng)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不正是詩人自傷遲暮、自嘆處世的生動寫照?
“逐”有隨著之意,用了擬人手法。本來是東風吹動柳枝,用一“逐”字,說柳枝追隨東風,變被動為主動,形象更加生動可愛,表現(xiàn)了柳枝的生機可愛。
春日柳長,迎風擺動,但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而是賦一“逐”字,把柳人格化。本是風吹柳動,卻偏要寫成柳逐風起,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讓人聯(lián)想到那迎風而動的柳條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綠裙,左擺右搖,煞是好看。可謂將擬人手法運用得深入無痕。
第四句兩個“帶”字也分明是將柳寫作人。兩句連起來讀,我們可以這樣來解釋:你怎么愿意在清秋之日,既帶著昏黃的斜陽,又帶著凄鳴的寒蟬呢?詩人把斜陽照柳,秋蟬鳴柳反說成“帶斜陽又帶蟬”,這一反,卻將柳的形象凸現(xiàn)出來了。
《贈柳》,其實就是詠柳。詠而贈之,故題曰“贈”。前人認為此詩有本事,馮浩并認為系為洛陽歌妓柳枝作。由于年代久遠,別無旁證,真實情況,已難考知。
李商隱對柳很有感情,他的詩集中,以柳為題的,多至十幾首。這一首同他別的那些詠柳詩不同,它的背景不是一地一處,而是非常廣闊的地域。“章臺從掩映,郢路更參差!笔茁(lián)就從京城長安到大江之濱的江陵,寫柳從北到南,無處不在,“掩映”“參差”,秀色千里。
“掩映”、“參差”,是寫柳色或明或暗,柔條垂拂的繁茂景象,點出時間是在春天。由“從”(任從)到“更”的變化,把柳的蓬勃生機,渲染得更加強烈。次聯(lián)“風流”、“婀娜”,則是寫柳的體態(tài)輕盈。柔長的柳枝,千枝萬縷,春風吹拂,宛若妙齡女郎,翩躚起舞,姿態(tài)是非常動人的!耙娬f”是聽見別人說,包括古今之人對柳的贊賞。“來當”句是說自己見到眼前之柳的時候,正當其婀娜多姿之時,表現(xiàn)出詩人的欣喜之情。上面四句,從廣闊的背景上,對春柳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寫出了她嫵媚可愛的風姿。
下面接寫柳色綿延不斷。一到春天,路旁堤畔之柳籠煙罩霧,蔥蘢翠綠,望之令人心醉。詩人的目光,正是被這迷人的柳色所牽引,向前移去,直到橋邊,眼看柳色就要被隔斷,可是跨過橋去,向旁一彎,卻又順著長堤,向前延伸,最后雖然眼中已望不見柳,但心中仿佛仍然見到青青的柳色向遠方伸去。“行”作“行蹤”、“蹤跡”解!耙庀嚯S”既指春柳傍隨長堤而去,也指詩人的心為柳所系,緊隨不舍,最后直至青樓酒旗、柳花似雪之處!扒鄻恰、“酒旗”是人間繁華之地;飛花似雪是春柳盛極之時!叭獭奔慈绦闹,字里透露出詩人的痛惜之情;w似雪,固然美極盛極,然而繁華已極,就意味著離凋謝不遠。兩句把春柳的繁華寫到極致,也把人的愛惜之情寫到極點。紀昀評此詩云:“五、六句空外傳神,極為得髓。結(jié)亦情致可思!保ā独盍x山詩集輯評》)這四句,意境很美,言外之意不盡,很耐人尋味。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4
答柳惲原文
朝代:南北朝
作者:吳均
原文:
清晨發(fā)隴西,
日暮飛狐谷。
秋月照層嶺,
寒風掃高木。
霧露夜侵衣,
關(guān)山曉催軸。
君去欲何之,
參差間原陸。
一見終無緣,
懷悲空滿目。
譯文
在天剛破曉的時分,就從隴西出發(fā)飛奔;要于夕陽落山之前,趕到狐谷客店安身。
金秋皓月當空照,涼氣充滿萬山林;西風呼嘯連日不停,折斷高樹揚起沙塵。
霧氣漾漾露水成珠,寒氣襲來侵入衣襟;千山萬嶺道路崎嶇,天咧即走何等艱辛。
您這次遠去他鄉(xiāng),是要到哪里扎根?高原平地參差錯落,相距遙遠顛簸難行。
從今以后各一方,無緣用范太傷心;我胸懷離愁別恨,滿目凄然暗昏昏。
注釋
⑴柳惲:字文暢,河東解今山西省西南部人,工詩,善尺牘。
、齐]西:郡名,在今甘肅省內(nèi)。
⑶飛狐谷:關(guān)名,在今河北淶源縣。
⑷層嶺:重重山嶺。
、蓲撸簰呗錁淙~。高木:高大的樹木。
、蚀咻S:催促行車。軸,車軸,這里指車輪的轉(zhuǎn)動。
⑺之:到,往。
⑻間:間隔。原陸:原野大地。
⑼緣:機會,緣分。
、慰眨嚎兆裕饺。
賞析:
“清晨”二句是應(yīng)柳詩“夕宿飛狐關(guān),晨登磧礫坂”而來,設(shè)想分手之后,柳惲的行色匆匆,日夜兼程。“隴西”是郡的名稱,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飛狐谷”即柳惲詩中所說的“飛狐關(guān)”,是古代的要塞關(guān)隘,在今河北省淶源縣,北跨蔚縣界,古稱“飛狐之口”。這兩句舉出兩個遙遠的地名,極言柳惲所去之地的遼遠。“隴西”與“飛狐谷”相去不啻數(shù)千里,但這里說朝發(fā)夕至,自是夸張之辭,形容柳惲的行旅匆忙,道途艱險。這兩句中用兩個具體的地名,給讀者以實在的感受;同時它又是想像的、夸張的,用了虛寫的手法,由虛實的結(jié)合,令詩意更為明朗而形象。
“秋月照層嶺”四句想象柳惲旅途中的景象與經(jīng)歷,極言其風霜霧露之苦。秋月照在層層的高嶺之上,令人感到凄清而幽冷,寒風吹拂著高高的樹木,枯黃的樹葉紛紛飄零!皰摺弊窒碌脴O有力,使人想見寒風陣陣,木葉盡脫的景象,渲染出了邊地秋天的蕭殺氣氛。因為是夜行,所以說霧露侵濕了衣衫,經(jīng)過一夜的旅途顛頓,至天色拂曉時分,關(guān)山才在晨曦中露出了它崢嶸的面貌,似乎在催促著行人快快前去。這里的“月”、“風”、“霧露”等天象與“層嶺”、“高木”、“關(guān)山”等景物結(jié)合起來構(gòu)成了索莫而壯闊的畫面,“侵衣”、“催軸”則將人點綴其中,一幅“關(guān)山行旅圖”宛然在目,柳惲旅途的艱險與遼遠于此可見。
“君去欲何之”以下四句寫自己由分別而引起的悲哀!熬ァ眱删湟栽O(shè)問的形式說明友人遠去,去向那參差起伏的高原和平陸之間,正因為路途遙遠,因而最后說,今后會面恐不容易,舊時情景雖歷歷在目,然也只是徒增悲傷,空懷追憶而已。以“君去欲何之”一問從描寫行旅而過渡到抒懷,極為自然!皡⒉睢倍置鑼懜咴疥懀埠苄蜗,最后落實到送友,別情離緒,油然而生。
吳均是描寫山水的能手,他的詩文多模山范水之作,風格清新挺拔,此詩描述離情,卻能從想象中的旅況落筆,構(gòu)思巧妙。詩中刻畫山川阻隔,風露凄涼,形象而準確,體現(xiàn)了詩人描摹自然物象的本領(lǐng)。同時,詩的煉意煉字也都相當著力,如“寒風掃高木”之“掃”字,“霧露夜侵衣”之“侵”字,“關(guān)山曉催軸”之“催”字,都是錘煉得之,開了后代詩中“字眼”的風氣,令讀者想象出旅途中的風霜之苦,行程的匆遽無息,由此加強了詩的感染力,令離愁別緒更有了基礎(chǔ),“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就不是無病呻吟了。
吳均的詩文后人以為“清拔有古氣”(《南史》本傳),即指出他的詩貌似信手寫來,卻不乏清新勁拔之氣。此詩的描述中就可見既遒練清勁,又古樸自然的風格,全詩一氣流走,似行云流水,自然寫來,卻不乏匠心,所以被后人視為一首成功的惜別之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5
小立紅橋柳半垂,越羅裙飏縷金衣。采得石榴雙葉子,欲貽誰?
便是有情當落日,只應(yīng)無伴送斜暉。寄語東風休著力,不禁吹。
翻譯
依立在垂柳飄飄的紅橋上,羅裳輕舞隨風飄。摘下兩片石榴葉,想要留給誰?
如果說有情的話,也只有明月了,只有他孤獨地送走夕陽。希望借助東風(春風)的力量講心中話給你聽,無奈東風勁,盡吹散。
注釋
越羅句:謂其衣著華美。 越羅,越地所產(chǎn)之絲織物,輕柔而精美?|金衣,繡有金絲的衣服。
石榴:石榴樹。
著力:用力、盡力。
賞析
這首詞寫一女子憐春惜春又怨春的情態(tài)。其中“采得石榴雙葉子”和“只應(yīng)無伴送斜暉”之句,又透露出她懷春的幽凄孤獨之意。
創(chuàng)作背景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難產(chǎn)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此詞便為那時所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6
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原文:
生涯豈料承優(yōu)詔,世事空知學醉歌。
江上月明胡雁過,淮南木落楚山多。
寄身且喜滄洲近,顧影無如白發(fā)何。
今日龍鐘人共棄,愧君猶遣慎風波。
翻譯:
韻譯平生那料還會承受優(yōu)惠的詔書;世事茫然我只知學唱沉醉的歌。江上明月高照一排排鴻雁飛過;淮南木葉零落一重重楚山真多。寄身滄洲我真喜歡離海濱較近;顧影自憐白發(fā)叢生也無可奈何。如今我老態(tài)龍鐘不免為人共棄;愧對你呵我再被遣要小心風波。
注解1、生涯:猶生計。2、顧:回看;3、無如:無奈。4、龍鐘:衰老貌5、慎風波:慎于宦海風波
賞析:
作者一生中兩次遭貶。詩是他第二次貶往南巴(屬廣東)經(jīng)過江州與二友人話別時寫的。詩人雖遭貶謫,卻說“承優(yōu)詔”,這是正話反說,抒發(fā)胸中不平。明明是老態(tài)龍鐘,白發(fā)叢生,顧影自憐,無可奈何,卻說“寄身且喜滄洲近”,把凄涼傷心掩飾,委婉地發(fā)抒不滿情緒。全詩雖感嘆身世,抒發(fā)悲憤,卻不敢面對當權(quán),其矛盾心緒,溢于言表。詩人因生性耿直,語言直率,兩位朋友一再勸他注意。
此詩或以為是“由南巴回來過江州時作,故首句有‘豈料承優(yōu)詔’語”。但從末句“猶遣”看來似乎不是詔回。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7
新柳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
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
翻譯:
百尺長的柳條輕拂過閃耀著銀光的水塘。柳色尚且還不是深青的,只是淺淺的黃。未必柳條能蘸到水。那是因為水中的柳影將它拉長了。
賞析:
楊萬里的《新柳》一詩描摹細膩,韻味清新,妙手天成,生面別開,頗能代表其“誠齋體”的詩風。
詩人漫步賞柳,由遠而近,視線也由上而下,從岸上柳條,寫到水中柳景。作者出人意料地只用了一個非常親切的“引”字,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僅照應(yīng)了前面的“百尺”一詞,又描繪出一幅柳條和水中柳影相連相映優(yōu)美而有動感的圖畫,富有情趣,表現(xiàn)了作者對新春的喜愛之情。(早春時節(jié)是淺黃的柳條,暮春時節(jié)柳條是深青的,這里還采用象征的手法)“引”呼應(yīng)篇首,說明柳條之所以能達“百尺”之長,因水中柳影把“引伸”之故!耙弊置枥L出微風吹動,柳枝輕揚,水上水下連成一片的優(yōu)美畫面,把柳影即把新柳,把整個畫面都寫活了。詩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活潑、新穎、意趣和作者對自然景物的深情,正是其沖破江西詩派冷僻生澀的藩籬而表現(xiàn)的特色—“誠齋體”的特色。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8
【越調(diào)】小桃紅
楊果
碧湖湖上柳陰陰,人影澄波浸,常記年時歡花飲。到如今,西風吹斷回文錦。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
[注釋]
回文錦:東晉前秦才女蘇惠被丈夫竇濤遺棄,織錦為“璇璣圖”寄濤,錦上織入八百余字,回旋誦讀,可成詩數(shù)千首。竇濤感動,終于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錦”代指思婦寄給遠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參考譯文]
碧綠的湖面上籠罩著柳蔭,人的倒影在明凈的水波中映浸。經(jīng)常浮現(xiàn)在記憶里的是年時節(jié)下花前的暢飲。到如今,夫妻離散無音信。羨慕那成雙成對的鴛鴦,比翼齊飛到蓼花深處,人卻是鴛夢已殘,無計重溫。
賞析
這支小令寫思婦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陰陰”是說:想起綠樹成蔭的湖畔,折柳送別的場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別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亂了影像!俺S浤陼r對飲”是想象,意思是說:想起我們一塊對坐飲酒,好不愜意!暗饺缃,西風吹斷回文錦”意謂:念目前,夫妻離散,心中無限悲痛。最后三句“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的大意是:羨慕身旁飛過的鴛鴦,看別人成雙成對,只覺得一場殘夢般,蓼花深深。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說這是全詩最美的三句。
這首小令從寫景領(lǐng)起,寫湖水清碧,岸柳陰陰,是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風光!氨毯迸c“湖上”是兩個詞組,作者有意重用一個“湖”字,而不說“碧湖岸上”,與其后“陰陰”的疊詞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種婉轉(zhuǎn)低回的情味!叭擞俺尾ń笔潜憩F(xiàn)湖水的清純,回應(yīng)“碧湖”,但更主要的是從湖景帶出“人影”,由寫景向?qū)懭诉^渡!叭擞啊敝辽倌芙o讀者提供另外兩種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陰陰”襯托出其人的孤獨,而碧湖澄波的寧靜氣氛則反現(xiàn)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靜;二是指湖中的采蓮女,因為這首《小桃紅》是從江南采蓮的意境生發(fā)的。若取此解釋,那么主人公所憶的“對花飲”的對象,也是一名采蓮女子。而“語譯”釋“人影”為游人之影,則是與下句“常記”相承,所謂觸景生情。
設(shè)想柳蔭下游人笑語歡飲,且男女相雜,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時對花飲”的回憶!皩嫛蓖ǔR饬x就是對花飲酒,但“花”在詩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習常用法。這才使我們意識到曲中主人公為一名男子。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紅》:“采蓮湖上棹船回,風約湘裙翠。一曲琵琶數(shù)行淚。望人歸,芙蓉開盡無消息。晚涼多少,紅鴛白鷺,何處不雙飛!绷⒁饽酥敛季侄寂c本篇驚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則同樣是一目了然的。中國的詞曲作家都善于用簡略的暗示來節(jié)省介紹人物的筆墨。
回憶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顯示了現(xiàn)實的無情!叭缃瘛迸c“年時”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盎匚腻\”表現(xiàn)出了主人公與“年時對花飲”的對方的戀愛相思關(guān)系,而這三字本身已寓離散之意,何況“西風吹斷”,兩人的音書聯(lián)系也中斷了。作者不直說情人遠去,恩愛斷絕,而以“西風吹斷回文錦”為暗喻,是藝術(shù)語言的需要,也表現(xiàn)出一種諱言傷痛的惆悵情味。于是,由觸景生情,又進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見景生感。
“羨他一對,鴛鴦飛去,殘夢蓼花深”,這“殘夢蓼花深”又非一種斷言可以括盡。我們?nèi) 皻垑簟睘轼x鴦之夢,似較得詩人之旨。這三句全述“鴛鴦”,以一個“羨”字統(tǒng)領(lǐng),一方面說明了主人公渴望愛情幸福的強烈,連鴛鴦的“殘夢”也在被羨之列;另一方面也顯示了主人公對命運現(xiàn)實的絕望。一對鴛鴦飛入蓼花深處并頭酣眠,是連貫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雖是服從曲律句式的需要,卻也表現(xiàn)出主人公在克制傷痛、傾訴愿望時的一種掙扎感。
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為人物悲劇命運和悲劇心理的強烈反襯,所謂“以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清王夫之《詩律》)。曲中處處表現(xiàn)出對悲哀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時也因此表現(xiàn)出一種悱惻低回的風調(diào)。這種風調(diào)及其表現(xiàn)的手法都近于婉約詞,而“到如今”、“羨他一對,鴛鴦飛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語言。以曲為載體,以詞為筆法,這正是詞曲嬗變時期的常見現(xiàn)象。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9
漁歌子·柳垂絲
柳垂絲,花滿樹,鶯啼楚岸春天暮。棹輕舟,出深浦,緩唱漁郎歸去。
罷垂綸,還酌醑,孤村遙指云遮處。下長汀,臨深渡,驚起一行沙鷺。
翻譯
楊柳低垂著細長如絲的枝條,樹上開滿了鮮花,楚江兩岸黃鶯啼嗚,春山籠罩在暮色中。劃起一葉輕舟,駛出深深的水浦,緩緩唱著漁歌悠悠去。
放下垂釣的絲線,斟滿一杯美酒,遙望白云盡處的孤村。劃過長長的沙汀,停泊在淺淺的渡口,驚起了一行棲息的沙鷺。
注釋
漁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后來人們根據(jù)它填詞,又成為詞牌名。
楚岸:楚江之岸。長江濡須口以上至西陵峽,古城楚江。
棹:動詞,猶言以棹劃舟。
垂綸:釣絲。
醑:美酒。李白《送別》:“惜別傾壺醑,臨分贈馬鞭!
。核兄。
沙鷺:棲息在沙灘或沙洲上的鷺鷥(lùsī)。
賞析
上片前三句,用“柳垂絲”、“花滿樹”,描繪出開闊秀麗的背景,暮春天氣,楚江兩岸,垂柳輕拂,裊娜多姿,一樹樹鮮花,姹紫艷紅,芳香四溢,沁人肺腑,更有鶯歌燕舞,生機盎然,好一派明媚春光。這為作者春游渲染出歡快明朗的氣氛。
上片后三句,用“棹輕舟”、“出深浦”,寫詞人初游,他乘坐一葉扁舟,輕輕蕩著船槳,悠閑自得地從一條小河上出發(fā),剛剛漂入開闊的楚江之時,便聽到悠揚的歌聲,那歌聲起處,但見早出的打魚人,已經(jīng)滿載著魚兒,穿梭似地往來于江上,各自回家,他們看著豐碩的收獲,喜出望外,欣然而歌,吸引了游客。這里有漁船、漁人、游人、滔滔江水伴著高亢的漁歌,沓雜紛繁,熱鬧異常。
下片前三句,描繪出一船船鮮嫩的魚蝦鱉蟹,令人垂涎。游興正濃的詞人,不肯作罷。過片“罷垂綸”之句,正是說他為漁郎之獲吸引而垂釣長川,且喜有了可足美餐的收獲,方才作罷。旋即以此嘉肴佐美酒,呼朋嘯侶相斟酌,亦即詞中所云“還酌醑”。這是一次饒有興味的野餐,人們早自忘卻了時光的流逝,直到酒足興盡才準備回家!肮麓暹b指云遮處”一句,即是準備返航時的一幅畫面:已是暮云西遮,同伴們相邀返回,他們遙望著遠方,相互指指點點,那天邊依稀可辨的孤村,即是下榻的去處。
下片后三句,則是寫從沙洲返回的情景。用“深”字才形象性極強,暗示出已是夜幕降臨時分,船兒在水上摸黑行進,難辨深淺,人們小心翼翼屏息而行的情狀,可以想見。忽然間,“驚起一行沙鷺”,打破了萬簌俱寂的江空。這一句以動寫靜,與上文明媚春光下的鶯啼燕鳴、漁郎引吭以及鳴儔嘯侶形成鮮明對比。
該詞寫漁父生活之樂,抒避俗隱逸之思。全篇寫景指事,宛轉(zhuǎn)自如,猶如連載之湖山漁隱畫軸,幅幅俱精,美不勝收。
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925年前蜀滅亡后,詞人不仕后蜀,對前蜀懷有故國之思,便向往江湖。李珣從蜀中乘船沿長江東下,經(jīng)巫峽,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帶過了一段時期的隱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達廣州,后來他在嶺南生活了較長時期。這首詞是詞人乘船經(jīng)過湖南、湖北一帶有感而作。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0
贈柳圓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竹實滿秋浦,鳳來何苦饑。還同月下鵲,三繞未安枝。
夫子即瓊樹,傾柯拂羽儀。懷君戀明德,歸去日相思。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浦滿是竹實,鳳凰來到這里怎么還會饑餓?
還同月下的喜鵲,繞了三圈都沒有找到可以安然棲息的枝條。
夫子你就是瓊樹,傾斜下垂的枝條庇護。
敬仰你的高尚品德,別后會日夜把你思念。
注釋
。1)陸機《詩疏》:鳳凰,非梧桐不棲,非梧桐不食,非醴泉不飲。
(2)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3)瓊樹:即瓊枝。以謬琳瑯軒為食,鳳凰食之。
(4)謝靈運詩:傾柯引弱枝,攀條摘蕙草。
賞析:
詩的開頭用鳳雛依梧桐而棲和啄食竹實的典故,說明秋浦地方政績得人心,自己對此地很留戀,接著又用曹操詩強化這種感想,然后把話題轉(zhuǎn)向柳圓,表達自己的心愿。巧妙用典和就典故發(fā)議論切入現(xiàn)實,是這首詩的特點。晚年的李白飄泊在江南,也許是為了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曾有不少夸贊地方長官的詩,常常會將古人的德、言、行隨手拈來用入詩中,卻并不是累贅繁瑣,不妨礙思想的流暢表達,其中既有詩人藝術(shù)技巧高超熟練之處,也有暫為人下的無奈。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1
題柳
楊柳千條拂面絲,綠煙金穗不勝吹。
香隨靜婉歌塵起,影伴嬌嬈舞袖垂。
羌管一聲何處曲,流鶯百囀最高枝。
千門九陌花如雪,飛過宮墻兩自知。
古詩簡介
《題柳》是唐代詩人溫庭筠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首聯(lián)以楊柳的形、色及與風的關(guān)系起興;頷聯(lián)引用典故人物,以歌、舞的形式表現(xiàn)了獨自相思時采用的方式;頸聯(lián)以聽覺為出發(fā)點,采取傳聲的方法傳達思念的信息;尾聯(lián)接頸聯(lián)而寫,在視覺上為作者傳達思念的信息。此詩只有首聯(lián)實寫楊柳,其余皆用比、用興,曲盡其妙。
翻譯/譯文
、啪G煙:指楊柳繁茂如煙的枝條。金穗:金色的嫩枝。吹:一本作“移”。
⑵靜婉:即張靜婉,為南朝羊侃的寵姬,善歌舞。歌塵起:形容歌聲動聽,余音繞梁,驚起梁塵。
、菋蓩疲阂槐咀鳌皨绅垺,即董嬌饒,為東漢宋子侯《董嬌饒》詩中所詠的美女。
、惹脊埽阂槐咀鳌扒嫉选薄9糯杏们嫉汛底嗟摹墩蹢盍非。曲:一本作“笛”。[2]
、赡埃阂槐咀鳌扒薄
、首裕阂槐咀鳌安弧薄
注釋
、啪G煙:指楊柳繁茂如煙的枝條。金穗:金色的嫩枝。不勝:禁不起。吹:一本作“移”。
⑵靜婉:即張靜婉,南朝梁時人,善歌舞。歌塵起:形容歌聲動聽,余音繞梁,驚起梁塵。
、菋蓩疲阂槐咀鳌皨绅垺保炊瓔绅垼瑸闁|漢宋子侯《董嬌饒》詩中所詠的美女。
、惹脊埽阂槐咀鳌扒嫉选。古代有用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曲:一本作“笛”。
、闪鼹L:即鶯。流,謂其鳴聲婉囀。
⑹九陌:泛指都城大道和繁華鬧市。陌,一本作“曲”。
、俗裕阂槐咀鳌安弧薄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據(jù)“最高枝”判斷,一定是在李程任宰相的長慶四年(824年)至寶歷二年(826年)間,與《寄詞》《贈蘇十三中丞》的創(chuàng)作時間同。故此詩題柳是假,而是為抒發(fā)相思情而作。
賞析/鑒賞
“題柳”之人應(yīng)為飛卿本人,題柳、詠柳非其本意,誠如劉學鍇先生所言,應(yīng)是有所寄托的。此詩整體風格纖軟柔媚,三四句又引入張靜婉、董嬌饒,故主旨與女子有關(guān)應(yīng)非妄言。然而“羌管一聲何處曲”所吹之曲則未必與《楊柳枝》有必然關(guān)系,飛卿或者只借用羌笛悲涼的聲色而傳遞一種哀婉的情緒而已。飛入千門九陌和宮墻之內(nèi)的當不僅僅是如雪之花,應(yīng)該還有飛卿所吹奏的哀婉之音。“兩自知”的兩位主角則應(yīng)是飛卿與宮墻內(nèi)某位善歌舞的女子,二人或許有一段戀情,如今卻被宮墻阻隔。于是飛卿題柳、吹笛以寄、傳惆悵哀婉之思。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
柳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隱
原文: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游春苑斷腸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翻譯:
曾經(jīng)追逐東風,猶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時正是繁花似錦的春日,人們在樂游原中游玩。怎么會到深秋的季節(jié),已是夕陽斜照,秋蟬哀鳴的景象了。
注釋①斷腸天:令人銷魂的春天
賞析:
李商隱的《柳》大致寫于大中五年(851)。詩人借詠柳自傷遲暮,傾訴隱衷。先寫春日之柳、春風蕩漾,百花爭艷,樂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紅裙飄轉(zhuǎn),綠袖翻飛,碧綠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兩句卻陡然一轉(zhuǎn),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陽照著柳枝,秋蟬貼在樹上哀鳴,一派肅殺、凄涼的環(huán)境。詩中經(jīng)歷今昔榮枯懸殊變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動寫照。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3
青玉案·綠槐煙柳長亭路
綠槐煙柳長亭路。恨取次、分離去。日永如年愁難度。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
解鞍旅舍天將暮。暗憶丁寧千萬句。一寸柔腸情幾許。薄衾孤枕,夢回人靜,侵曉瀟瀟雨。
翻譯
長亭路上,槐樹碧綠,柳色如煙,恨(我)走得匆促, (漫長的道路提示我)我們已經(jīng)分別。綿綿的愁思讓人覺得一日長得好像一年,不知道該如何度過;厥走b望高高的城垣,已經(jīng)被暮云遮斷,視線的盡頭是何處呢?
天色將暮的時候,解下馬鞍,投宿在旅舍,暗暗憶起愛人臨別前的千萬句細語叮嚀 。 一寸柔腸中蘊藏著多少深情?如今只有薄被孤枕與我相伴,午夜夢回醒來正是夜深人靜,拂曉之時,窗外春雨瀟瀟。
注釋
青玉案:詞牌名。這首詞步賀鑄《橫塘路(青玉案)》韻作。
長亭:古代道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別用。
取次:草草,倉促,隨便。
永:長。
目斷:猶望斷,一直望到看不見。
人:心上人。
一寸柔腸:是行者想到心上人。
衾:被子。
侵曉:天漸明。
創(chuàng)作背景
惠洪青年時曾為縣小吏,因庭堅喜其聰慧,教他讀書,后來才成為海內(nèi)名僧。庭堅流放過湘江時,惠洪曾入舟陪送,時達一月,足見交情深篤。為了與庭堅兄弟唱和,也依賀韻寫了一首《青玉案》。
賞析
這是一首傷別懷人之作。
上片主要寫行者與居者離別時的情景。在槐、柳夾道的長亭路上,可恨就這樣地草草分別了。離別已堪恨,“此別匆匆”就更添人恨。這個“恨”字乃一篇主旨。別后定是“日永如年愁難度”。而當此乍別之際,“高城回首,暮云遮盡,目斷人何處”,尤人情所不能堪。這三句化用唐人歐陽詹“高城已不見,況復城中人”(《初發(fā)太原途中寄太原所思》)詩意,“目斷人何處”一句,明點心事,更覺感情深摯。
下片轉(zhuǎn)入行者對居者的思念,又主要是從行者的角度來寫居者。首句寫行者在日色將暮時歇馬解鞍,寓居旅舍。客館寒窗,孤寂中又追憶起情人臨別時千萬句叮嚀囑咐的話語!扒f句”,極言離別時對方叮嚀話之多,真可謂“語已多,情未了”,句句包含著無限深情!耙淮缛崮c情幾許?”柔腸多指女性的纏綿情意,如李清照《點絳唇·閨思》云:“柔腸一寸愁千縷”!扒閹自S?”語氣是反詰,語意卻十分肯定。情多少?情無限!結(jié)尾“薄衾”三句,如果理解為是行者在旅舍中獨宿孤枕,徹夜難眠,也不是講不通;但這樣一來,詞意就直露平淡;莺槭呛軙䦟懷郧樵~的,宋人許頡《彥周詩話》曾稱其“善作小詞,情思婉約,似(秦)少游,至如仲殊、參寥,雖名世,皆不能及”。所以把末三句理解為行者在旅舍中思念遠方女子,想象她此時也一樣在相思的煎熬中思念著我。這樣講,意趣就大不相同了。自從自己走了以后,她一個人獨守空閨,薄衾半溫,孤枕難眠。春宵峭寒,又是薄衾,難以抵御自然界的寒氣;又是獨宿繡幃,內(nèi)心更充滿了寒意。無人相伴,好夢醒來,再也睡不著了。夜深人靜,聽著窗外瀟瀟雨聲,“徹曉瀟瀟雨”,表明女子在撩亂人心的風雨聲中,一直到天亮也沒有再睡著。這樣,詞從對面寫來,不但文勢曲折深婉,而且表達的感情也倍深一層。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4
原文:
踏莎行·倚柳題箋
清代:納蘭性德
倚柳題箋,當花側(cè)帽,賞心應(yīng)比驅(qū)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zhèn)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
譯文:
倚柳題箋,當花側(cè)帽,賞心應(yīng)比驅(qū)馳好。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
倚著柳樹信筆題寫詩箋,在花前,帽子歪戴,自由自在的嬉游。總比受人驅(qū)遣要來得稱心如意。受人驅(qū)遣的日子,青絲很快消磨成白發(fā)。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zhèn)長閑,人生何事緇塵老。
我常在金鑾殿值夜,看皇宮的臺階上生出春草,這其中的辛酸甘苦又能向誰傾訴。真不如在小樓中賞著明月閑度時光,人為什么非要把大好年華浪費在名利場上?
注釋:
倚柳題箋(jiān),當花側(cè)帽,賞心應(yīng)比驅(qū)馳好。錯教雙鬢(bìn)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
題箋:題詩。箋:供題詩、寫信用的佳紙。側(cè)帽:斜戴著帽子。形容灑脫不羈,風流自賞的裝束。賞心:心意歡樂。驅(qū)馳:策馬快奔.為供效力。東風:春風,一年一度,轉(zhuǎn)借為年光。綠影:指烏亮的頭發(fā)。
金殿寒鴉,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小樓明月鎮(zhèn)長閑,人生何事緇(zī)塵老。
金殿:金飾的殿堂,指帝王的宮殿。玉階:玉石砌成或裝飾的臺階,亦為臺階的美稱,指朝廷。鎮(zhèn)長閑:經(jīng)常是孤獨悠閑,寂寞無聊。鎮(zhèn)長:經(jīng)常、常常.緇塵:黑色灰塵。常喻世俗污垢。
賞析:
上片總寫友人游宦之閑適和自己御前的拘束,對比鮮明。當年的“倚柳題箋,當花側(cè)帽”,雖然遠離英雄的夢想,但它畢竟是自由自在、愜意浪漫的生活。如今雖然受到皇帝的器重,在仕途上一帆風順,但對納蘭而言卻成了無盡的苦楚,因此他才會發(fā)出“錯教雙鬢受東風,看吹綠影成絲早”的感慨。納蘭心中后悔選擇了這樣的生活,讓自己早生華發(fā),在碌碌無為中老去。詞人身在廟堂之上,欲馳騁心懷而不可得,于是便向友人傾訴心中苦悶。納蘭對友人毫不遮掩自己的心頭愁思,視其為人生知己,朋友間的信任與默契見于紙間。這兩句寄寓納蘭無限的人生喟嘆:對鏡自視,看到歲月的痕跡已經(jīng)留在雙鬢,又向烏發(fā)蔓延,心問頓時波濤翻滾,難以平息。
下片自然轉(zhuǎn)向?qū)倩律牡拿枘!敖鸬詈f,玉階春草,就中冷暖和誰道”,金碧輝煌的廟堂,陰森一片,充滿了爾虞我詐!敖鸬睢薄坝耠A”的尊貴與“寒鴉”“春草”的傷感彼此輝映,生發(fā)出“就中冷暖和誰道”的感懷。只一“誰”字既寫出了納蘭身居廟堂的孤獨無依,又傳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思念,高山流水之意盡在其間。在詞的結(jié)尾,納蘭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小樓明月鎮(zhèn)長閑”,不如悠閑地獨上小樓賞月,何必要沾染這世俗的塵埃。一句“人生何事緇塵老”,力透紙背,所有愁苦的失意情懷最終凝成一聲重如千鈞的嘆息。
全詞表達了納蘭對安閑自適生活的渴望,對人生錯位的苦悶和碌碌無為的生活的厭棄,似是牢騷之語,卻盡顯詞人性情,將對友人的思念蘊含其間,可謂情深義重之筆。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5
原文: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譯文
枝頭棲息的烏鴉,伴著秦淮河的流水,點綴著秋天的風光,它們都深深戀愛著這里的幾行蕭瑟稀疏的樹。
柳枝不能留住行人來減少人間別離之苦,而柳絮飛舞如雪卻使謝道韞詠出佳句。
注釋
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是一處游樂勝地。竹枝:亦稱竹枝詞,詩的一種形式,本為樂府,出自巴渝,末有和聲。后人以七絕詠土俗瑣事,多稱竹枝。
蕭疏:稀疏。
綰(wǎn):系,這里應(yīng)意為挽留。
謝女:即謝道韞,東晉女詩人,謝安侄女,王凝之之妻。
賞析:
這是女詩人紀映淮的一首詠物詩。
首句寫柳樹所處的環(huán)境。清秋時節(jié),幾點寒鴉棲息在秦淮河邊的柳樹上,清涼澄澈的秋水在河中緩緩流淌,微泛波光,這些風物,點染出一派清冷蕭瑟的氣氛,對下句詩中秋柳的蕭疏神態(tài)起了適切的陪襯作用。次句寫女詩人此時的心情。秋季的柳樹已不像春天那樣生機蓬勃、婀娜多姿了。隨著樹葉黃落,秋柳已顯得有些蕭條稀疏,特別是眼前的秦淮柳只有稀稀落落的幾行,就更令人增添蕭疏之感了!笆捠琛倍,突現(xiàn)出秋柳的風神資質(zhì);而女詩人偏偏愛看秋柳這蕭疏的神態(tài),這不僅因為秋柳本身顯示出一種與春柳迥異的清朗的美,而且也因為女詩人本身具有清高的氣質(zhì)和孤寂的心境,正是這種主客觀的交融才使詩人產(chǎn)生了獨特的美感。
在前兩句詩曲盡秋柳妙處的基礎(chǔ)上,詩人在末兩句又進一步抒寫了內(nèi)心的情思。春天時節(jié),柳色青青,柔條依依,人們常折柳以表惜別之情,如今秋柳這般蕭疏,它那衰黃的枝條顯然已不可能系住離親別友的游子行人了,可是,曾幾何時,當柳樹揚花吐絮,它曾撩起多少詩人才女的詩意!《世說新語·言語》載:“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笮。即公大兄無奕女(謝道韞),左將軍王凝之妻也!敝x道韞以飛絮比雪,應(yīng)聲成佳句,后世遂用“詠絮才、詠雪才、柳絮才、謝女才”等稱揚工于吟詩的女子,或指其才華。此處女詩人反用此典,以雪比飛絮,“飛香”二字,又點化了李白“瑤臺雪花數(shù)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之句,顯得更為凝練優(yōu)美,使讀者仿佛嗅到楊柳吐絮飛花時節(jié)的清香。顯然,詩人是以謝女自況而又并不遜色的。無怪乎王士禎聞此詩,因作《秦淮雜詩》云:“十里秦淮水蔚藍,板橋斜日柳毿毿。棲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鄙w賞其風神也。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柳原文,翻譯,賞析02-20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18
《柳》原文及翻譯賞析07-31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5-11
關(guān)于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6-13
蘭陵王·柳原文、翻譯及賞析01-07
柳原文、翻譯及賞析_李商隱02-09
《題柳》原文及翻譯賞析03-07
贈柳原文賞析及翻譯08-13
新柳原文翻譯及賞析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