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七年級下冊教案
《馬》七年級下冊教案
教學(xué)目標(biāo):
一、通過細讀,了解人工馴養(yǎng)的馬和天然野馬的特點。
二、通過演讀,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情感豐富的句子。
三、通過辨讀,理解作者對馬人性化的描寫,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
教學(xué)重難點:
了解兩種馬的特點和對比的寫法是重點,理解含義深刻、情感豐富的句子與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是難點。
教學(xué)過程:
一、導(dǎo)入:請大家看大屏幕:“馬”字的演變——時代不同,“馬”的寫法也不同(象形→符號);同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運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guān)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馬。(點示學(xué)法:“三讀”—板書)
二、通過細讀,了解人工馴養(yǎng)的馬和天然野馬的特點。
1、尋找提示性詞句:本文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tài)中的馬?家馬野馬
“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過渡句)理清思路——先寫家馬,后寫野馬。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并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分兩大組合作完成)
*它們各自的最大特點分別是“馴良”、“自由奔放”。
*能表現(xiàn)馴良的詞句:迎合別人、舍己從人、屈從,不拒絕任何使命,盡一切力量為人服務(wù)……
*表現(xiàn)自由奔放的詞句:奔馳、騰躍、不受拘束、沒有節(jié)制,自由地游蕩、蹦跳……
*從這兩類詞句的表達上,你能發(fā)現(xiàn)它們描寫視角的特點與差異嗎?
(人性化——動物化:如《華南虎》與《綠色蟈蟈》)
3、其他特點。(4、5段:天性絕不兇猛、美貌:對比、褒貶詞)
三、通過演讀,理解課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
1、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么態(tài)度?(同情家馬,欣賞野馬)這種態(tài)度突出表現(xiàn)在哪些句子上?自由品讀,讀出情味。(先談自己的理解,再朗讀)點讀下面句子:
1)它的教育以喪失自由而開始,以接受束縛而告終。
2)這一切之侮辱馬性,較之它們腳下的蹄鐵還有過之無不及。
3)天然要比人工更美麗些;在一個動物身上,動作的自由就構(gòu)成美麗的天然。
2、分男女生演讀2、3段。
四、通過辨讀,理解作者對馬人格化的描寫,把握作者的人文思想。
剛才我們是以一種認同的賞識性的眼光來學(xué)習(xí)課文的。但孟子曾說過:
(一)“盡信書不如無書”。(學(xué)問要經(jīng)過懷疑、思索和辨別之后方能為己所有)請你用懷疑批判的眼光再讀課文,提出你的看法并說明理由。如:
1、你認為其他動物真的很丑嗎?
2、在你看來,我們該不該馴化動物呢?
3、你認為人工與天然究竟哪種更美?
(二)存異要求同。作者之所以這樣表達,完全是出于個人的思想情感。作者同情家馬,欣賞野馬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換句話說,作者實際是借對兩種馬的描述來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感態(tài)度?
(每一部作品都打下了作者個人與時代精神的烙印。)
生活在十八世紀的布封是人文主義思想的繼承者和宣傳者,他反對專制,崇尚自由。他之所以將馬寫得栩栩如生,正是把自己的思想浸入到馬身上的緣故。在布封的筆下,馬已被賦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義的戰(zhàn)士,像馴服誠實的奴仆,像豪邁而獷野的游俠,又像典雅高貴的紳士。所以,與其說作者贊美野馬,不如說作者贊美有著野馬一般美質(zhì)美德美貌的人。
五、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閱讀梳理
兩個對象:馴良的家馬、自由的野馬。
兩種情感:深刻同情、由衷贊美。
兩個視角:人看“人”、人看物。
兩種手法:對比、擬人。
兩類文體:科學(xué)小品、優(yōu)美散文。
兩種解讀:賞識性閱讀、批判性閱讀。
六、你知道嗎?擅長相馬的人——伯樂;擅長畫馬的人——徐悲鴻。而當(dāng)代著名作家梁曉聲認為,“這篇散文精美得空前絕后。因為對于馬,不可能有第二個人比布封寫得更好。”下面是一段讀后感,學(xué)生齊讀。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做一匹怎樣的馬?
【《馬》七年級下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七年級下冊背誦篇目05-23
《馬說》優(yōu)秀教案與板書設(shè)計(通用10篇)05-10
九年級下冊變臉的教案03-20
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詩四首《游山西村》教案(通用10篇)03-10
七年級下冊語文《地毯下的塵土》課文全解12-08
《馬說》韓愈賞析06-29
七年級下冊英語教學(xué)總結(jié)范文(通用10篇)07-01
馬說的教學(xué)體會及反思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