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十篇
在現(xiàn)實生活或工作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guān)知識、經(jīng)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1
過春節(jié)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習(xí)俗,我的家鄉(xiāng)也不例外。
差不多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們?nèi)セㄊ欣锕涔,買些花回家擺放。讓家里有過年的氣氛,我們每年都會買桔子樹。水仙花。還有桃花。桔子樹代表大吉大利。水仙花代表富貴。桃花則是代表走桃花運。
大年三十,爺爺奶奶都會弄一些蝦片給我們吃,一盒蝦片有紅。白。綠三種顏色,代表大紅大紫。
大年初一,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起床是賺壓歲錢,老人是負責(zé)發(fā)壓歲錢,可忙壞了呢。
最后,元宵節(jié)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做一些湯圓給我們吃,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挺熱鬧的。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2
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城鎮(zhèn),就坐落在一個群山環(huán)抱的水島邊。這兒一年四季都是那樣風(fēng)景如畫,而那濃郁的家鄉(xiāng)風(fēng)味,也如一顆閃耀的星星,永遠亮著,亮在家鄉(xiāng)人的心中。
要提到我們這兒的名小吃,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臭豆腐”、”小籠包“什么的,而我最鐘愛的小吃卻是家鄉(xiāng)的燒烤。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廣場上開始跳起了歡快的舞蹈,一架架四輪的小推車也出來了,一輛接著一輛,上面擺滿了早已用竹簽子串好的新鮮食物,遠遠望過去真是琳瑯滿目,花花綠綠的樣子讓出來散步的人都驚喜無比。什么骨肉相連、雞中翅、還有串得整整齊齊的藕片、茄子,看看那白色的藕片,洗得干干凈凈,在霓虹燈的照耀下反射出澄亮的光澤,讓人忍不住要咬一口。
我們這兒的燒烤,有點兒像人們口中所說的烤串一樣,而且種類豐富,還有一大好處是絕對不用擔心食品安全,因為啊,這種專門做小燒烤的小推車都是經(jīng)過嚴格考證的,每一種食物都是現(xiàn)取現(xiàn)串好的,全都分門別類規(guī)規(guī)整整地擺放在一個個瓷盤里,絕對不作假;燒烤用的火爐子呢,也要經(jīng)過換煤炭等復(fù)雜的工序。我最愛在盛夏的晚上,挽著姐姐的手走到廣場上來,找尋著我最熟悉的那個燒烤叔叔的影子。
啊,找到了,劉叔叔,他做燒烤這一行有十年了,絕對是不折不扣的老字號。誰知道,我們還沒靠近燒烤攤,那兒的燒烤師傅都笑呵呵地吆喝起來了:“小朋友,吃燒烤啊,來我們這兒,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包你吃得好!”“小朋友,阿姨這小攤才是最正宗的燒烤,麻辣鮮香,妙不可言哩!”我還是走向了劉叔叔的燒烤攤,挑了幾塊年糕、魔芋和雞翅,劉叔叔麻利地打開火爐子,隨著那藍色的小火苗跳著舞蹈,劉叔叔擺開大廚的架勢,一只手嫻熟地翻著燒烤,另一只手拿起一旁的好些塑料瓶,動作迅速地撒上鹽、味精、孜然、花椒粉等作料,再翻過另一面,上上下下地擺動起來,好不歡樂!瞧那燒烤上的一串串小年糕,白色的小臉兒被烤紅了,那嬌嫩的皮膚也變得皮開肉綻,那土豆呢,更像是搖搖晃晃地跳起了霹靂舞……幾分鐘過后,美味的燒烤出爐了,我和姐姐坐在河邊,一邊滿嘴流油地吃著帶勁的燒烤串兒,一邊欣賞河面的景色,那感覺真是勝似人間天堂!
說了熟悉的燒烤,再來瞅瞅我們家鄉(xiāng)的一絕——米線吧!
家鄉(xiāng)的米線雖然不如云南的過橋米線那樣名揚海內(nèi)外,但其制作的工序卻也是十分謹慎。就拿我們樓下那家老牌店來說吧,店面不大,專做早餐米線,里面有好些個服務(wù)員,每天天不亮就開始忙活了,洗菜的洗菜,煮米線的煮米線,燒雞湯的燒雞湯……我曾觀察過,煮米線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則米線會斷裂,但也不能太小,不然就達不到那種技藝,總之,得用一種十分勁道的文火煮上十幾分鐘,然后出鍋,又進行一次烹煮,在里面撒上蔥花、牛肉,最后再淋上一瓢熱騰騰香噴噴的雞湯,米線就出爐了,大家爭先恐后地品嘗著美味的米線,時不時地咂咂嘴吧,意猶未盡的樣子!
啊,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的風(fēng)味,它樸實無華,卻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田……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xiāng)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xí)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jīng)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jīng)關(guān)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yīng)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xiāng)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xué)生們該去上學(xué),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4
我們家鄉(xiāng)有個習(xí)俗,只要誰家小孩滿十歲了,準在初八那天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吃飯,什么七大叔,八大姨,都要來,今年剛好趕上,又有人過十歲生日了,我和媽媽帶上禮物,一大早便出發(fā)了。
這個親戚屬于那種不是特別熟的,不熟到什么程度呢?見了面,我連他叫什么,該怎么稱呼他都不知道,畢竟,一年就見一次面!到了他家,很龍?zhí)椎叵蛩萘税,說了句“新年好”!主人便把我一人請進了里屋,留我媽媽一人在客廳,至于干什么,不看我都知道,要交禮金,也可以理解為份子錢,但未成年人是免費的。哈哈。
過年時,中午飯吃的特別遲,一般是在一點或者兩點時才吃的,這時,大人們可以聊會天,把小孩子們放在一邊,小孩子們這會無非就是看看電視,玩玩游戲,輕松自在。
要到吃午飯的時間了,但你吃飯總不會站著吃吧,你首先得會“坐席”坐席也有講究,輩分越低就要坐在離門口越近的地方,在吃的時候也有講究,不能翹二郎腿,這樣對主人們不尊重。不能大聲喧嘩,會影響別人,也很不禮貌,吃完飯后,更加要注意,不可以擅自離位,必須等大家都吃好了后才可以離開。吃完飯后,要把筷子放在桌子上,千萬不要放在碗上,這是一種非常沒有禮貌的行為。因為只有在有人去世的時候,才會這樣擺放碗筷,如果沒有人去世這樣擺放碗筷,可以說是客人對主人的詛咒,是非常沒有禮貌的表現(xiàn)。
上完菜后便沒有過多的規(guī)矩,反正就是吃,吹!吃飯時大家談的很開心,什么話題都有,說說你今年的工作如何,孩子的成績?nèi)绾,一派和諧,從話中透出的是對親人的懷戀與關(guān)心,主人將鞭炮煙花燃起,在這本不安靜的和諧中增加了幾聲重重的喜悅。桌上的菜有很多,各式各樣,但少不了魚,年年有魚,年年有余!
也許桌上并沒有山珍海味,也許在一起吃飯的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年中,在平常的菜也是被大家所喜歡的,家人在一起,哪都有年夜飯。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5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中國漢族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也稱“忌針節(jié)”。從除夕至初五為春節(jié),期間有許多規(guī)矩和禁忌,但到了初五,上述禁忌都打破了,有“破五”之稱。
大年初五,俗稱“破五”。風(fēng)俗里講究在家歇著,不出遠門。說實話,大年過到這一天,人人都有點疲憊不堪,大魚大肉吃得太多了,吃什么都覺得沒味。這一天,女主人就應(yīng)該清理一下自己的餐桌,做點清爽可口的飯菜,讓家里人好好休息一下。
正月初五,俗稱為“破五”節(jié),因民俗認為之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而得名。由于這一天承擔了太多人們的希望與憧憬,所以古代這一天的禁忌就特別多,比如在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準婦女串門等!堆嗑q時記》中說:“初五日謂之‘破五’,‘破五’之內(nèi)不得以生米為炊,婦女不得出門。至初六日,則王妃貴主以及宦官等冠帔往來,互相道賀。新婚女子亦于當日歸寧,而諸商亦漸次開張貿(mào)易矣!肚羼灶愨n》也載:“正月初五日為破五,婦女不得出門!鼻迥┟癯酰旖蛟娙笋T文洵在《丙寅天津竹枝詞》就寫道:“新正婦女忌偏多,生米連朝不下鍋,杯碗捧持須謹慎,小心‘破五’未曾過!
農(nóng)歷正月初五,又稱為“牛日”。自秦漢以來,傳統(tǒng)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chuàng)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資料來源:《春節(jié)》新華社發(fā))
正月初五牛日:東南西北中,路路遇財神。
正月初五舊說為“財神生日”。據(jù)《古禾雜識》記載:“初四日午后接灶,至夜則接路頭,大家小戶門前各懸燈二盞,中堂陳設(shè)水果、粉團、魚肉等物,并有路頭飯、路頭湯,鄙俚之至。“路頭”即民間所說的“五路財神”。
這一天,還是我國大部分地方春節(jié)“送窮”的日子。漢唐以來,民間就有了送窮習(xí)俗。窮為何人?從傳說上看,有人說是顓頊、帝嚳之子,有人說是帝堯之子,還有傳說認為是姜子牙之妻。韓愈的《送窮文》認為是“智窮、學(xué)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凡此五鬼,為吾五患”。送窮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地方,在這一天打掃房屋,據(jù)說“窮鬼”寄身在塵土垃圾之中,將垃圾倒掉,也便送走了“窮鬼”。
關(guān)于“破五”還有很多傳說,一說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并令她“見破即歸”,人們?yōu)榱吮芨F神,于是把這天稱為為“破五”。還有一個略為不同的傳說是,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姜太公的老婆給忘了。于是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
大年初五這天,民間通行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因為包餃子時,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著餃子邊捏。據(jù)說,這樣可以規(guī)避周圍讒言。吃餃子也承載了人們期盼吉利、幸福的寓意。清晨起,家家戶戶放鞭炮,尤其放“二踢腳”被稱作“崩窮”,把“晦氣”、“窮氣”從家中崩走。老人們忌諱這一天串親訪友,也不準串門,說是走親會把晦氣帶到別人家。又有人說,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戶戶放鞭炮吃餃子迎財神。不管何種講究,“破五”吃餃子,寄托著人們的新春期盼,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不辭勞苦勤勤懇懇便能過上好日子。
由于地域不同,節(jié)日習(xí)俗也有差異。在北京一帶,婦女不許于此日串門,串門則不詳。在河南一些地區(qū),人們于此日不勞作,否則本年內(nèi)遇事破敗。在晉西北,傳統(tǒng)上這天太陽未出山,要掀起炕席,打掃一些炕土送到野外,外加鳴炮、燒香、敬紙;晉北民間習(xí)慣則是用彩色紙剪成人的圖像,小孩子拿到街頭,互相交換。把自己的紙人送給別人,稱為“送走窮媳婦”;把別人的紙人換回來,稱為“得到有福人”;到了晉東南,民間習(xí)慣將爛衣服扔到墻外。
陜西比較有特點兩個地方是隴縣和鳳翔縣。隴縣是全縣都吃攪團,說是要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用這糨糊般的食物粘住粘掉,又說是“吃窮飯,除窮根”,也說”糊窮坑”、“填窮坑”。用攪團這樣的食物來糊來填倒也適當。有些地方還傳這一天不能出門串親戚,說是不能讓親戚沾著了窮氣。
而最有意思的是鳳翔縣,“破五”這天早起,搞大掃除,放大炮,但是吃的食物和吃的講究大不相同,是吃餃子。不叫餃子,叫煮角。先一天夜間包好,第二天早上煮了吃。也包肉餡。妙在包餃子時,須點一支香,在那盛餃子餡的盆上邊繞去又繞來,然后才包那餃子。這是為什么?鳳翔人說:這是將“五窮”之類趕攏了來,包將起來,煮熟了,吃掉。
天津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順心的事歸結(jié)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順順當當,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災(zāi)的意味。原來,大年三十,人們請神時,把臟神給忘了。她氣不過,便找彌勒佛鬧事。彌勒佛滿臉堆笑,就是不答腔。這臟神氣得捶胸頓足,七竅生煙。眼看事情要鬧大了,彌勒佛才開口說:“這樣吧!今天是初五,讓人們再為你放幾個炮,包一次餃子,破費一次吧!”。于是有“破五”之說。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6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風(fēng)俗,而且各有千奇百怪的習(xí)俗。潮州的習(xí)俗,今天我來跟你說說吧。
春節(jié)時,有個習(xí)俗十分奇怪,初一或者三十時,全部潮州人要七點至八點起床,一家人把家里所拜的神抬出來,米碗里面插著三根又粗又大的紅蠟燭,擺上的供品有很多:雞、鴨、鵝,還有各家自制的食物。你可以想象一下,門口擺放的神千奇百怪,有土地公、觀音大士、王母娘娘……只有你想不到的。
正午一點時,潮州人禁穿花花綠綠的衣裳,只能黑、白或者藍。然后一家人一起去祠堂拜祖先。不過,奇怪的是,以前,拜祖先時是沒有女人在里面的,而且女人禁拜祖先,只有男丁能進去。為什么女人禁拜祖先呢?因為,潮州人認為男丁才能使家族興旺,女人一進去,就算對祖先不敬,所以,潮州人都有些重男輕女。
傍晚六點時,潮州人必須要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寺廟。如果你來過寺廟的話,會發(fā)現(xiàn)潮州人的寺廟跟其他的不一樣。別人的是拜佛,而潮州人卻是拜菩薩,菩薩臉上呈現(xiàn)出一副解救世人的面孔,一只手托著一個玉瓶,另一支手拿著一條樹枝,樹枝上還有幾滴水,仿佛快要掉下來,我想水有可能是凈化世人的心靈吧。拿香也很講究,不是拿七支、九支,而是十支。菩薩三支、門前兩支、皇天后土三支、土地公、土地婆各一支。聽說這樣可以保家族香火興旺、平安、逢兇化吉。
雖然各種地區(qū)的風(fēng)俗、習(xí)俗不一樣。可是,我還是覺得潮州人的習(xí)俗最古老,很奇怪,使人很想去了解一下。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7
除夕在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日,在每一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就是除夕了。在這一天,爆竹聲聲響,煙花處處開。
除夕晚上要吃餃子,寓意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簡直是人間美味了。這一天,人們可以放下所有的壞心情,釋放所有的壓力,悠閑自在,樂此不疲。到了晚上,才是重頭戲。
除夕因位于其年之末,人們便更加有興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長輩們送出的紅彤彤的壓歲錢,小孩子們是“吃嘛嘛香,喝嘛嘛樂”了。大人們也不例外,他們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們肆意逍遙,只要注意安全。然后自己找個麻將攤玩上兩把,輸贏亦是快樂。有的不賭錢,就“賭”胃,找上幾個好友,買上幾瓶價格居中、上得了臺面的酒,再配兩個小菜,人間天堂!
老人們終于不再孤獨,兒孫在庭院里瘋玩,老人們就坐在一旁看著,時不時警告上幾句,要小心些;或和幾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撲克,不拿錢,就圖個快樂。
小孩子們最為猖狂。手里捏著打火機,兜里揣上幾盒炮,盡管有些恐懼,也要放上一盒。雖然家長叮囑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這時,好奇心勝過了媽媽的話,必定要玩。這是男孩子們的活動,有些女孩或許也會參與。再來說說大部分“仙女”們都在干嘛,她們到了過年也不安靜,小的到處抱大腿要紅包,再拿去買糖;大的則聚在一起跳皮筋,講故事。
可是,如今這個時代,電子產(chǎn)品高端又實用,過年沒了熱鬧的氣氛,刷視頻,玩游戲等等,占據(jù)了一整天。年味走遠了,真的回不去了嗎?
今年,希望熱鬧一點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8
每年二月初二,爸爸都會念叨“二月二,龍?zhí)ь^”,并在這一天爆玉米或炒黃豆,還會吃春餅。我對此充滿好奇,這是什么風(fēng)俗呢?
原來在爸爸的家鄉(xiāng),二月二是“春龍節(jié)”。自這天起,傳說掌管雨水的龍王抬頭蘇醒,雨水會漸漸多起來,萬物開始復(fù)蘇。
關(guān)于“春龍節(jié)”,有很多傳說,最有名的一個和武則天有關(guān)。傳說,當年武則天當上了女皇帝,讓玉帝震怒。于是,玉帝下旨龍王,三年不得降雨。但龍王不忍百姓受苦,在二月二這天偷偷降了雨。玉帝因此將龍王壓在山下,并揚言待到“金豆開花時”才能放了龍王。聰明的百姓將玉米爆開,并做好春餅,家家戶戶供奉上,救出了龍王。
從此,二月二那天,爆玉米、吃春餅、祭龍王就成了一種風(fēng)俗。這既是表達了百姓們對龍王的感恩之心,也是對龍王的喚醒,祝愿新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事事如意。
現(xiàn)在,供奉龍王的形式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但春餅這種美食代代相傳了下來。民以食為天嘛!每年春龍節(jié),我最期待的事就是和爸爸一起做春餅。
大盆大盆的木耳、白菜、青筍、肉,光色澤就能讓人饞涎欲滴。爸爸“當當當”地剁肉糜,我笨手笨腳地切白菜和木耳。一會兒,水靈靈的大白菜葉就在我的鬼斧神工下,變成了小月牙兒、火柴棒和青柳葉。肥嫩嫩的木耳也不能幸免于難,一根根細細長長的像蚯蚓,哈哈!但這些并不影響春餅的口味,至少我是這么覺得的。
“嗞啦”,“啊”每次爸爸煸炒餡料的時候,我都無一例外地幫他配音。既然是龍?zhí)ь^的日子,那就該熱熱鬧鬧。廚房間,一時里炒菜聲、尖叫聲、鍋碗聲、歡笑聲混作一團。龍王也會被我們吵醒吧?
每到最后一道工序煎春餅時,我都守著油鍋,饞得口水直流,恨不得直接從鍋里撈一個出來解饞。不知熟睡的龍王是不是和我一樣被這四溢的香味吸引呢?
爸爸離開家鄉(xiāng)很多年了,每年過春龍節(jié)吃春餅時,就會給我們講一些家鄉(xiāng)的故事。我們一家人也會一起吃著美味的春餅,一起憧憬著未來一年的新變化。
這家鄉(xiāng)的風(fēng)俗,包含著思念,也充滿了期盼。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9
每年的春節(jié),我們都會包餃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還會領(lǐng)到紅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去粘春聯(lián),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讓我去點燃鞭炮,剛一點著噼里啪啦便響起來,那聲音呀,可大了。
等我們放完了炮,就去吃餃子了。來到屋里,奶奶說,他在一個餃子里放了一塊錢,誰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塊錢。可是我已經(jīng)吃了五碗了,還沒有吃到那一塊錢。弟弟卻吃到了。于是奶奶說,弟弟真是幸運,是個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來,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煙花。我們家的煙花放完了,我們就會坐在房頂上面,觀賞別人家的煙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都會吃元宵,媽媽買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里,甜甜的,而且還非常的松軟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們都會挑著小燈籠出來逛燈會,玩游戲。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剛剛亮每家每戶門前都會燃起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大人們會拿著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聽說烤一烤還能治百病呢。
我起床后馬上拿了一個蘋果,把一根棍子扎進了蘋果里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終于我把蘋果燒的紅彤彤,熱乎乎的,摸一下還有可能會燙到手呢。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這個又大又甜的蘋果。
這就是我們家鄉(xiāng)春節(jié)的習(xí)俗,我從家鄉(xiāng)的習(xí)俗里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 篇10
我美麗的家鄉(xiāng)在浦城,這是一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我們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著中華的傳統(tǒng)民俗,這表示著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我先從春節(jié)開始說起吧!沒到除夕之夜的時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征著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后,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說:“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彪m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后,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后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后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著大人們在這一年里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給長輩們拜完年后,女孩在家?guī)透改父苫睿泻⒕透S大人們?nèi)ジ髯缘挠H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里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
在過了初六之后,大家的一切就都恢復(fù)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xù)工作,孩子們該去復(fù)習(xí)功課,迎接新學(xué)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jié)是令人難忘的。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相關(guān)文章: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精選作文11-08
家鄉(xiāng)習(xí)俗作文精選01-18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08-04
家鄉(xiāng)習(xí)俗作文01-03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05-29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09-07
作文:家鄉(xiāng)的習(xí)俗10-08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的作文03-12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07-19
家鄉(xiāng)的習(xí)俗作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