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習俗的作文匯總6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習俗的作文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習俗的作文 篇1
燒艾葉,艾葉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驅(qū)蚊蟲,小時候,在露天乘涼,只要點上艾葉,蚊蟲就不敢近身,比現(xiàn)在驅(qū)蚊片、蚊香什么都管用,而且氣味十分好聞。說到驅(qū)蚊,以前還有一種雄黃“炮沖”,點燃后冒出一股濃濃的、剌鼻的煙霧,將它置于床底、水井邊等蚊蠅多的地方,不多時,便見蚊蠅橫尸一地。
在端午這一天,還有洗草藥澡的風俗,用艾葉、菖蒲、馬鞭草、大小薊、香附草、魚腥草、薄荷葉等熬出一大鍋黑黑的藥水,老人說,洗了“午時草浴”,身上一年都不會長疔癤,孩子多半不愿意洗,主要是受不了那股濃烈的藥味兒,但畢竟拗不過大人,縱然是一百個不愿意,還是被扒光了衣服摁在澡盆里,F(xiàn)代人過端午已經(jīng)沒有這種味道了。
我們這兒過端午少不得雄黃酒。其實也就是將雄黃混合在米酒中,便成了雄黃酒。不過現(xiàn)在喝雄黃酒的人不多,說是有害,其實雄黃酒的味道并不好,太沖,倒是不少人在房前屋后、里里外外、角角落落,用菖莆沾著雄黃酒灑個遍,孩子的額上也被大人用雄黃畫了個“王”字。正如吃粽與紀念屈原有關,喝雄黃酒與白娘子故事也有干系:修煉了千年的白蛇仰慕凡間生活,化成白娘子,與許仙結(jié)成恩愛夫妻。法海則視白娘子為妖孽,于端午日暗中指使許仙強勸白娘子飲雄黃酒,結(jié)果白娘子現(xiàn)了原形。
過端午時,臺州人還要給孩子們手腕、腳踝或頸間系上五色絲線,謂之長命線,用以辟鬼,因端午是五毒日,而非吉日,在天臺等地的農(nóng)村,至今有是日忌生子的說法。這一天,香袋香包也是少不了的,以前女子都會縫香包,用綢布裹蒼術、雄黃等香藥,也有用絲線織成網(wǎng)袋,內(nèi)裝樟腦丸的,取其驅(qū)蟲辟邪的意思。其實啊,在我們臺州,尚有一個獨特的習俗,那就是“送端午”,送端午,又叫“望端午”,望,臺州方言,即看的意思,即每年的端午節(jié),已出嫁的女兒都會帶著丈夫小孩,以及豬蹄、魚、雞、鴨(現(xiàn)在大多是一些中高檔禮品)等一些土特產(chǎn),到娘家與父母歡聚一堂,這很自然地使我們想起那首“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身上還背著一個胖娃娃呀”的歌。
習俗的作文 篇2
聽說汨羅江因為屈原選擇這里做長眠的所在,天天都有人扔粽子到河里,江水都發(fā)臭了,不知道屈原的魂魄受不受得了?
每年都會舉行的劃龍舟大賽,從練習到正式比賽,天天敲鑼打鼓的,不知道屈原的耳朵是不是受得了?
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天也是詩人節(jié)。屈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對后世的影響有這么大?知道自己的自殺是錯誤的示范嗎?
太多的疑問,想問屈原本人了,希望他能跟我托夢一下,把我心中的疑惑解答清楚,不然我好難受!
習俗的作文 篇3
過春節(jié)的時候有許多習俗,比如拜年、守歲、放鞭炮、吃年夜飯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包餃子。
過春節(jié)的時候,我吃著美味的餃子,便躍躍欲試,想自己做一回餃子。因為是第一次做餃子,媽媽幫我減少了一些難度,餃子的餡兒幫我做好了,餃子皮也捍好了,用皮來包餡兒的任務就交給我了。我自以為包餃子是很簡單的事情,所以便不仔細做,結(jié)果剛剛做好第一個,我就出了洋相。我往薄薄的餃子皮里放一大塊餡兒,心里想:餡兒多放一些,吃起來才過癮?墒秋溩悠ば,不能把餡兒全都包起來,我沒把餡兒取出一些,而是繼續(xù)用勁壓餃子皮。接著那餃子皮承受不住我施加的壓力,皮破了,餡兒一起都露了出來,然后我也沒多想,就將錯就錯,又拿來兩張餃子皮,把餃子上的大洞補起來,最后包出來了一個“巨無霸”餃子,它的大小一個抵三個。第一個餃子失敗!
第二個餃子在包的時候,我吸取了第一個餃子的失敗經(jīng)驗,只放了一點點兒餡兒,后來看包得太扁了、太小了,就只好把它拆開,往里面繼續(xù)放餡兒,只是拆皮的時候用力過猛,餃子皮居然不爭氣地又破了。第二個餃子再次失敗!
第三個餃子,大小適中,終于勉強成功了,接著我就以第三格餃子為基礎,又飽了許多成功地餃子。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想:果然是自己包的餃子最好吃。包餃子就是我最喜歡的.春節(jié)習俗。
習俗的作文 篇4
每年春節(jié),奶奶都要給我們做棗花饃。棗花饃各種各樣,不僅好看,而且好吃,今天上午,我和奶奶就蒸起了棗花饃。
奶奶先和了一團面,過了一個小時后,面已經(jīng)發(fā)好了,我和奶奶開始做了。我們把面揪成一個個小面團,再把兩個面團變成又粗又長的面條,用筷子在上面按兩道印,然后有秩序得排好,但要記住要有裝五個紅棗的地方,裝完紅棗后,用筷子從兩邊往里夾,就有五個“花瓣”了,在中間放一顆小紅棗,一朵“五瓣花”就完成了。嗯,還挺漂亮呢!
下面該做常做的動物小刺猬了。先在面團里面包上一顆棗,再揪起一點面做嘴,用剪刀把嘴剪開,讓它叼住一顆棗的四分之一,用黑豆當作眼睛,剩下的只用剪刀就行了,分別剪出它的耳朵和唯一的防身武器——刺兒。呵,小刺猬也怪可愛!
我是屬蛇的,當然要蒸幾條蛇了。先把面搓成條狀的,選較粗的一頭當蛇頭,在頭里面塞一個棗,就把頭撐起來了。再揪出蛇的嘴,也叼一點棗,把蛇盤起來,然后用筆帽按出蛇身上的花紋,一條栩栩如生的蛇就出現(xiàn)在眼前。
我問奶奶,為什么過年要蒸棗花饃?奶奶說,這種風俗是對山西洪洞縣棗林莊的懷念。傳說明朝初年,黃淮平原發(fā)生水災后,土地荒蕪,人煙稀少。當時,山西收成好,人們生活富裕。一天,皇上駕臨山西洪洞縣的棗林莊,老百姓聽說后,從四面八方朝棗林莊涌來,莊前的古槐樹下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在這里,百姓們并未見皇上,卻見洪洞縣令在人海畫了一個大圓圈,然后,亮出皇帝移民圣旨,命令被畫在圈內(nèi)的百姓,統(tǒng)統(tǒng)遷居河南。
棗林莊人在黃淮平原落戶后,仍思念著家鄉(xiāng)的親人。每到年首歲尾,就在宗廟里祭奠祖宗。由于棗林人子孫多,祭拜時宗廟里容納不下,他們就用泥巴在家里塑起泥山。后來在蒸年饃時,有人用面做了個山形饃,上面插上紅棗,以表示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大家見了,覺得這樣又美觀又實用,于是紛紛仿效,就形成了過年蒸棗饃的習俗。
哦,原來蒸棗花饃還有這樣一個故事。同學們,過年了,你們有沒有做棗花饃?沒做的快去做吧!
習俗的作文 篇5
在鞭炮聲中,我們又迎來了新的一年,我們沉浸在壓歲錢的喜悅里面,沉浸在看全家團圓的氛圍里面,這些都是我們中國的習俗,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讓我在睡夢里面醒來,淘氣的表弟在樓下大喊著,姐姐你不去土地廟嗎?我不耐煩地捂住自己的耳朵,可是土地廟這幾個詞在我的腦海里面徘徊,我立刻就跳下床說來了來了,然后手忙腳亂地穿起衣服,打著赤腳就沖進衛(wèi)生間,開始洗臉刷牙,然后和表弟牽著手就去土地廟了。
剛到土地廟,我們便沖到大門后,急切地用眼睛尋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閃現(xiàn)出兩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憐我,給我了兩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們緊握在手里,跑去告訴表弟。
“當當,當當”樂隊開始演唱起來,歡樂的歌兒在我們的耳邊響起。我們拿著彩旗在她們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們的身邊連連響起,我們連忙左蹦右閃。在快樂的氣氛中,我們連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嚕,咕!,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飯鈴響了,正巧,我們勞作了半天,終于可以到一戶人家蹭飯了。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為,就在上一年,我們是到我外公家。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一習俗是一家輪一家的呀!
中午時,下了一場小雨,但依舊沒有影響我們蓬勃的興致。我們下午的目標是一家飯店,還聽說他們家的手藝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貨表弟已經(jīng)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為在飯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濘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難走。但我們又尋找到了一些樂子,我們把彩旗舉得高高的,用力的揮舞著彩旗。在綠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現(xiàn)了十幾只小鳥,有紅,有黃,有藍,有黑……它們在山林中穿梭著,嬉戲著。在我的家鄉(xiāng)這也代表著一個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樣,跑得快,看得遠,就是成績好,有見識,成為社會中的一個亮點。
彩旗是一個很普通的東西,但是在我的眼里,它有特殊的意義,它代表一個美好的愿望,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樣有本事,雖然這只是我自己的一個虛構(gòu)的含義,但是在我自己的眼里面,他是一個可以實現(xiàn)的愿望。
習俗的作文 篇6
中秋節(jié)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在這一天人們會放燈籠、吃月餅、賞月、講故事、燒烤。
我是這樣過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們一家人穿戴好后,就一起去燒烤。我們那群小伙伴一邊吃一邊賞月,過了一會兒,我們又悄悄溜出來跑出去玩耍,玩得可開心了!
不過一會兒又被大人“捉”回去了,這時,他們都在吃月餅呢。我們幾個小伙伴都撲上去,迫不及待拿了塊月餅,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吃完了月餅,我的爸爸又拿著幾個漂亮的燈籠帶著我和我的小伙伴一起去空地上放。我們點燃了燈籠里面的蠟燭,快活地跑了起來。
漸漸地,我們玩累了,爸爸便把我們帶了回去,并給我們講起了中秋節(jié)的神話故事:“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xiàn),曬得……”講完了故事,我忽然覺得今天的月亮中有身影在搖晃著,就像是在跳舞似的。
啊!中秋節(jié)的月色多么美麗啊!我愛中秋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