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親的腦》讀書筆記
但我心知肚明,這些記憶都不能信。根據(jù)最新的理論,也就是累積了近20年大量神經(jīng)學和心理學研究的理論,大腦并非記憶的相本,不能讓記憶像不更換的照片那樣分散儲存。記憶,套用心理學家丹尼爾·沙克特的說法,是活動的「暫時集合」,是一種神經(jīng)迴路必要的類刺激,可將感覺意象和語意資料結(jié)合為短暫感知,讓我們記住整件事。
但記憶力有個基本特徵:它熱切的以片段建構(gòu)整體。每個人的視神經(jīng)在連接視網(wǎng)膜的.地方都有名副其實的盲點,但大腦顯像出的周遭世界,卻始終是無縫的。我們斷章取義,我們在花卉圖案的椅墊上看到表情豐富的臉,我們ㄧ直在填空。
父親對精神病學一直保持高度的懷疑,他認為精神病院治療侵犯隱私,心理健康是自律的問題,而母親越來越意有所指的建議他「找人說說話」更是冒犯-像頻頻投擲小手榴彈,指責他們不幸的婚姻。
大衛(wèi)·申克認為,阿茲海默癥最重要的「意義之窗」在于它減緩了死亡的速度。申克將阿茲海默癥比作稜鏡,將死亡攝入各部件原本緊密結(jié)合的光譜-自主權(quán)之死、記憶之死、自覺之死、性格之死、肉體之死;他同意最常用來描述阿茲海默癥的比喻:它的悲傷與戰(zhàn)慄,源自于受害者的「自我」早在肉體死亡前就已凋敝。
【《父親的腦》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的讀書筆記09-20
菊花腦作文10-12
成長的煩腦07-02
父親的病讀書筆記10-03
父親的手讀書筆記10-03
父親的榮耀讀書筆記04-17
我的煩腦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