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時間:2024-12-17 15:15:05 詩琳 材料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鄧迎香為改變家鄉(xiāng)貧困落后面貌而不等不靠、敢闖敢干、勵精圖變、艱苦奮斗,帶領村民13年連續(xù)戰(zhàn)斗,開鑿出一條窮則思變的幸福路,先后被評為全國扶貧先進個人、全國三八紅旗手。以下是語文迷網(wǎng)整理的事跡材料,供大家閱讀。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1

  自2014年初當選為麻懷村村委會主任以來,鄧迎香肩負起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望著村民期待的目光,鄧迎香下決心為麻懷村找到一條發(fā)展致富的路子。

  有產(chǎn)業(yè)才能富起來。鄧迎香四處考察學習,尋找適合本村發(fā)展的項目。麻懷村的一塊田壩上,鐵皮石斛長勢正旺,這是鄧迎香與人合作摸索的新“產(chǎn)業(yè)”。看好種鐵皮石斛的前景,可苦于沒有經(jīng)驗,怕風險太高,鄧迎香決定自己先試種,“做好了,就在全村推廣”。

  與此同時,村里還制定了養(yǎng)殖肉牛、綠殼蛋雞,種植中藥材、果蔬的產(chǎn)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憑著在群眾中的威望和入情入理的溝通,鄧迎香說動了村里幾位“能人”,一起辦起了麻懷村第一個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她鼓勵村民將土地流轉給合作社,“不僅能拿租金,還可以到合作社打工賺錢,”村民的發(fā)展積極性被調動起來。

  村子的發(fā)展,關鍵還要靠年輕人,尤其是外出打工有眼界的年輕人,鄧迎香決定動員外出務工的青年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此前一直在福建務工的袁端生,今年回鄉(xiāng)過春節(jié)。鄧迎香多次上門做工作,講政策、談變化,最終說動袁端生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看到鄧大姐的干勁,看到村里的變化,我對回鄉(xiāng)發(fā)展充滿信心。”袁端生說。

  沒上過學的鄧迎香,深知“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教育是挖掉窮根的治本之策。“要讓孩子們不受窮、不受苦,還得靠多讀書!2014年初,鄧迎香和其他十幾個人一起成立了草根助學基金會,為需要資助的學生和有捐助意愿的人士搭建平臺。

  今年正月初三,村里組織文體活動,鄧迎香建議設置了一個環(huán)節(jié),給村里的15名大學生每人發(fā)200元獎金,并頒發(fā)獎狀,以示鼓勵,F(xiàn)就讀于遵義師范學院的'曹太敏,還記得領獎時自豪的心情,“這也是一份責任,為家鄉(xiāng)發(fā)展貢獻自己力量的責任!

  在鄧迎香的帶領下,麻懷村的面貌已今非昔比。通村通組水泥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看上了電視、喝上了自來水,80%以上的農(nóng)戶住上了新房,村民用上了農(nóng)用車、面包車甚至開上了轎車,村里有了文化活動場所,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貧困。

  關于未來的發(fā)展,鄧迎香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到2018年,麻懷村將發(fā)展刺梨1300畝,種植蔬菜300畝,養(yǎng)殖黑毛豬1500頭、家禽2萬羽,全村一起步入小康。

  “共產(chǎn)黨員鄧迎香,巾幗英雄響當當。發(fā)動全村齊動手,一鋤一鎬挖山忙。昔日愚公是傳說,今日愚公在身旁……”村民們用快板詞,傳唱著鄧迎香的事跡。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2

  鄧迎香說,擴寬隧道,通暢連接山外世界,是全村人的心愿。

  她文化水平有限,卻咬定大山不放松,帶領村民在深山之中鑿出一條出路。在她的帶領下,麻懷村群眾不等不靠不要,自覺行動尋求新的發(fā)展路子,譜寫了極貧山區(qū)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動人故事。

  從今天起,本報連續(xù)推出羅甸縣沫陽鎮(zhèn)麻懷村委會主任鄧迎香先進事跡的報道,敬請關注。

  新春佳節(jié),羅甸縣沫陽鎮(zhèn)麻懷村嶄新的水泥路上車來車往。有村里人家新添置的轎車,有馱著媳婦和禮物拜年的摩托車,也有從城里來訪的出租車。

  全長216米的麻懷隧道,一頭是世外桃源般的麻懷村,一頭是車流熙攘的冊山公路,以及由此連接的外部世界。走隧道穿過大山進出往來,極為便利。

  和所有的農(nóng)村人一樣,鄧迎香熱情厚道,遇到往來的車輛總要招呼一番,順便囑咐一句“注意安全”。

  痛苦的記憶

  以前的麻懷村,可沒有這樣的熱鬧景象。

  1990年,鄧迎香帶著自己的愛情,嫁進了麻懷村。當時的麻懷村被大山阻隔,進出只有翻越大山,生產(chǎn)生活物資拉不進來,農(nóng)產(chǎn)品運不出去,成為與世隔絕的世界,被認為是“不具備生存條件的區(qū)域”。村民們回憶說,大清早采摘好新鮮蔬菜,馬不停蹄地送往鄉(xiāng)鎮(zhèn)的集市,人汗流浹背,菜卻變成了無人問津的干癟貨色。由于山道艱險,時常發(fā)生人畜摔傷的事。“真的是太艱苦了,吃夠了交通不便的虧!闭f起往事種種,村民曹響國感慨不已。

  鄧迎香記得很清楚,結婚那天她騎在馬背上進村。新郎袁端林牽著馬,爬一山下一坡,硬生生走了兩個多小時。更為痛苦的事發(fā)生在1995年,鄧迎香的第一個孩子病重。孩子送到村口,沒有等得及翻山越嶺,就夭折在送往醫(yī)院的途中。

  接下來的幾年,為了增加家里的經(jīng)濟收入,鄧迎香幾次外出打工。每次路途勞頓,鄧迎香總在想,要是能修條公路直接通到家門口,那該多好啊。

  鄧迎香的痛和盼,也是所有麻懷村人的痛和盼。

  第一次鑿洞

  1999年農(nóng)村電網(wǎng)改造,巨大的電線桿運不進村,而多個沿山修路的方案也由于投資巨大被逐一否決。一次實地踩點中,村民們意外發(fā)現(xiàn)“廣山坡”半山腰上有一個40多米長的溶洞,溶洞北端剛好連接著麻懷村。受到外出打工所見的高速公路隧道啟發(fā),時任村主任李德龍率先提出了挖隧道的設想,村民紛紛響應。

  說干就干!村民大會商議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麻懷、屯上等組修明路聯(lián)通隧道,另一路由翁井組27戶村民挖通隧道。村干部發(fā)動村民集資1500多元買來挖隧道用的大錘、鋤頭和蠟燭、煤油等用具。伴隨著冬月初八的一聲炮響,麻懷人開始了長達十二年之久的`鑿洞修路征程。

  翁井組27戶村民分成3班,每班9戶,三班倒不分晝夜輪流鑿洞。由于缺乏技術手段,無法準確掌握掘進方向,村民們就想出了最簡單的方法:兩頭同時施工,用放炮的聲音來“聽音取向”。由于隧道狹窄,施工的村民只能緊挨著匍匐進洞,用鋼釬、鐵錘一點點掘土刨石,再用雙手接力將泥石一捧一捧傳遞出來。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到2003年底,通過麻懷村民連續(xù)奮戰(zhàn),隧道已經(jīng)能容納摩托車和馬車勉強通過,小件的物資可以通過隧道進出村子。山里的麻懷第一次與外界連了起來,村民們歡呼慶祝。

  狹窄的隧道深刻地改變了麻懷村人們的生活。

  今年21歲的曹太敏現(xiàn)在在遵義師范學院學習。小時候,她的上學歷程分為兩段。前一段是四年級以前,由于大山阻隔,她每天要走兩三個小時山路上學。起早貪黑路途勞累,上課常常打瞌睡,中午也要餓肚子,成績一直不理想。后一段是麻懷隧道貫通之后,她得以轉學到離家更近的東躍小學。從家里通過麻懷隧道到學校只要30分鐘,中午終于能回家吃飯了。

  2010年,村里出了第一個大學生。到現(xiàn)在,麻懷村已經(jīng)出了15名大學生。

  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條路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2004年前后,麻懷村開始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外出打工潮流。

  那個時候,麻懷隧道還是一個黑黢黢的山洞,路面崎嶇泥濘,洞頂上常常往下掉石塊。年齡稍小的孩子,要結隊才敢通過。由于資金嚴重不足,隧道拓寬的工作被擱置下來了。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3

  2006年,丈夫袁端林因為煤礦事故去世,鄧迎香不再外出打工,專心在家照顧兩個孩子。

  嫁到麻懷村十多年,村里的交通之苦深深地烙印在鄧迎香的心里。有一句話鄧迎香記得最深刻——“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把路修好了,村子的發(fā)展才有希望。

  2010年,村里爭取到3萬元隧道擴建資金,但大家擔心資金太少而負債,不敢輕易動工。此時,已經(jīng)與李德龍重組家庭的鄧迎香站了出來,她建議隧道多打一點算一點,“三萬塊就三萬塊,打了再說!币姏]人響應,她二話不說,獨自扛起大錘鋤頭進山,只身鑿洞。

  由于停工多年,洞口長滿了野草,第一步要先清理出洞口才能正式開始鑿洞。勢單力薄,鄧迎香只能一把一把割草,一鋤一鋤挖土,所有的事情都全靠一雙手。白天,鄧迎香和丈夫李德龍一起鑿洞,晚上拖著一身泥挨家挨戶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從親戚朋友和黨員開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每每想起路不通帶來的種種苦楚,鄧迎香就鐵了一條心,“人多就打快一點,人少就打慢一點,死也要把路修好!”

  “她就是這么一個人,認準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睍r任麻懷村駐村干部的金玉祥后來全程參與了麻懷隧道的擴建工程。在他的印象里,鄧迎香就是憑著一股子“牛勁”干了一件“不可能干成的事”。

  就這樣,在鄧迎香獨自堅持了一個星期之后,人們被她的執(zhí)著感動了。翁井組27戶村民全部復工,麻懷村其他小組的村民也紛紛加入到拓洞的隊伍中來。村民們被分成放炮組和運砂組,放炮組負責在前邊放炮、排除安全隱患,運砂組再進洞運砂。

  期間,鄧迎香積極向上爭取資金物資,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成為鑿洞開路的帶頭人。

  為了解決挖隧道的'資金問題,鄧迎香決定到縣里去找相關部門幫助。了解到她的感人事跡后,羅甸縣和原董架鄉(xiāng)黨委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社會各界人士也紛紛捐款捐物。通過鄧迎香的努力,麻懷村共得到縣直各部門、社會各界以及家鄉(xiāng)親人的資金支持7萬多元、水泥物資80余噸。有了村民的廣泛參與、上級領導的關心幫助和社會的支持,鄧迎香更積極了,家里的事管得井井有條,修路的事忙得有條不紊。

  2011年8月中旬,長216米、高5至8米、寬3.5至5米的麻懷隧道建成通車,并舉行了通車典禮。

  麻懷隧道的貫通拉近了村子和外界的距離,從此進出麻懷村翻山越嶺的艱險成為了歷史。

  2012年,在“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支持下,鄧迎香帶領全村群眾經(jīng)過一個多月努力,將冊山公路連接麻懷村委的山路全部硬化成水泥路。

  2013年10月,鄧迎香榮獲全國第四屆消除貧困感動獎; 2014年3月,鄧迎香又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獎章標兵。

  2014年,縣交通運輸局再次對麻懷隧道進行整修加固,安裝了電燈。2015年12月,羅甸縣交通運輸局又投資250萬元對麻懷村3.6公里通村公路進行改造升級,全部硬化為4.5米水泥路。目前,已經(jīng)完成1.2公里,全部工程預計在今年4月底前全部完工。

  采訪手記:

  平心而論,麻懷村的變化實非鄧迎香一人之功。艱苦卓絕的修路歷程和自覺主動的求變之路背后,凝聚著集體的智慧和群眾的力量,離不開當?shù)攸h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但應當清楚地認識到,鄧迎香在其中發(fā)揮了不可或缺的帶頭人作用,精神可嘉,功不可沒。

  正如羅甸縣委書記楊朝偉所說:在我們努力打好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鄧迎香那種“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的精神。她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向我們傳遞了力量:有困難不可怕,只要立定愚公志,踏實苦干、真干實干,就一定能挖斷窮根,移去窮山。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 4

  “要想富,先修路!痹谫F州省黔南州的麻懷村,一條公路給村民帶來了看得見的實惠。而當初這條公路上的隧道就是通路的難點和痛點。大山下的隧道關系著麻懷村村民的未來,是繼續(xù)“坐井觀天”還是走出大山?

  “我們就不要等、不要靠,我們自己干。”麻懷村地地道道的農(nóng)村婦女鄧迎香就憑著一句話,一股倔勁兒,和鄉(xiāng)親們用13年打通、拓寬了隧道,在祖國的西南部真正演出了一部“愚公移山”。

  一波三折修隧道

  13年的時間,麻懷村終于迎來了一條長216米、寬3.9至5米,高3.5至5米的隧道。在通車典禮當天,鄧迎香喜極而涕。記者采訪鄧迎香時,她已經(jīng)“小有名氣”,被稱為“女愚公”。她卻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普通黨員,都是村里面大家一起干的!

  鄧迎香所在的這個組居住的地方距離隧道大概有800多米的路,而由于道路不通,出行、小孩上學、趕場都要從山上繞著走。村里就開始商量打通隧道!皬1999年開始做,2001年開通了一個小道。2004年又做一點,那時候的隧道就是1米5高的人通過還要低頭。摩托車、馬車可以過。村里蓋房子的磚、水泥都是拉到洞口處,換成馬駝進來。”

  修隧道的時候,村里已經(jīng)有人蓋好了房子,不再需要拓寬隧道運輸建材。因此,這些人修隧道的積極性也不高。真正讓鄧迎香下定決心、動員群眾修好隧道的事,還得說是2010年女兒出嫁。

  “2010年我的女兒嫁到江蘇,車子開到洞口就進不來了,婚車只能留在洞口那邊。我女兒是麻懷村第一個穿婚紗結婚的,大家都過來看熱鬧。那天正好下雨,她就把婚紗撩起來往前走,下面全是泥巴,都看不清楚穿的什么鞋!闭桥畠哼@次的經(jīng)歷讓鄧迎香決定要修好隧道!拔医o我丈夫說一定要把這個隧道拓寬。我丈夫就問我是不是在說夢話,現(xiàn)在召集人工做事挺難的!编囉愀嬖V記者:“我不是只在嘴上說去做,是真的去做!

  鄧迎香一個人帶著大錘、鋤頭,開始了開鑿隧道的“孤軍奮戰(zhàn)”,后來丈夫看到她真的說干就干,也加入進來,和她一起開鑿。半年過后,麻懷村有27戶村民先后參加進來,當初只有鄧迎香一個人的工程,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工地。

  鄧迎香還將附近都需要走這條隧道的村民都集中起來,“不管一天還是兩天都是你們的心意,都可以過來幫忙!庇辛巳肆,但是拓寬隧道還需要資金支持,除了女兒援助的一萬元,其余的錢怎么來?“說起來打隧道,我心里都是酸酸的。我自己出去找項目籌錢,就讓我女兒幫我干一天。那時候我女兒才剛上初中!薄拔覀冃睦镆埠艹,沒有很多資金,也想讓政府的幫助。但是我們自己不要等、不要靠,自己做起來!

  鄧迎香說自己丈夫的聽力不好就是那時候爆破隧道留下的后遺癥!拔乙膊辉趺礃(不嫌棄他),都是為了村子里的事。”自己村里的人干活可以回家吃飯,外村的人就由鄧迎香自己掏腰包管飯,“外面村子里的人是早晨過來,中午我在家里面煮飯給他們吃。沒有算什么錢,就是必須要打這個隧道!

  路通了,日子好了

  記者注意到,每當提到麻懷村的生活時,鄧迎香就有說不完的話。“我們這是一個大山里面,隧道沒有打通的時候,我們就像井底的.青蛙一樣。”

  隧道沒打通之前,麻懷村村民住的都是木頭房子,因為很多磚房的建筑材料都運不進來,村民只能“就地取材”,而且大都住在山上,F(xiàn)在隧道打通以后,民居95%都是磚房,居住地也由山上搬到了公路旁邊。

  “沒打隧道的時候,賣一頭豬得趕場。趕一場頂多只能賣15頭、20頭。現(xiàn)在喂豬,就有外面的人進來,用車子到家里面去買。一頭豬要比以前多賺三百到四百塊錢!编囉愀嬖V記者,打通隧道最大的受益者還是村民。麻懷村的水果、蔬菜都能運出去了,家用電器也能買進來了。特別是農(nóng)業(yè)上需要的化肥,以前需要找別人的馬駝進村里,一包化肥成本就上漲了十塊錢,F(xiàn)在路通了以后,成本就降低了很多。

  最讓鄧迎香欣慰的是,隧道打通了,越來越多的孩子考上大學、走出了大山!耙郧按遄永餂]有大學生。小孩上學來回就要五個小時,怎么還會有多余的精力去讀書。而且小孩要到十歲才上學,因為年齡太小了走不動路。”鄧迎香說。那時候小孩子的吃穿都跟不上,沒有精力再上學讀書,就想著出去掙錢,導致很多孩子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隧道打通以后,小孩六歲就能去上學前班,上學路上的時間也縮減了很多!2010年有兩個大學生;2014年有六個大學生,一個三本,四個二本,一個一本;2015年有四個大學生,三個二本、一個三本!编囉銓Υ謇镒叱鋈サ拇髮W生都記得特別清楚。

  “路是修通了,但是村里人的腰包還是要鼓起來。”曾獲得2013消除貧困感動獎、201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及2014全國扶貧先進個人的鄧迎香,對麻懷村的發(fā)展也有自己的初步規(guī)劃,她希望將村里現(xiàn)在培植的鐵皮石斛和巖黃蓮做起來,“我們村里還有一些貧困戶,想將他們帶動起來。我的夢想就是帶著村民致富!编囉銓崿F(xiàn)自己的夢想很有信心:“到2017或者2018年,我的夢想可以實現(xiàn)!

【最美村委會主任鄧迎香事跡材料】相關文章:

最美書香家庭事跡材料06-27

煤礦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3-17

最美班主任08-05

社區(qū)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09-08

關于社區(qū)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3-16

2017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03-16

2017最新最美家庭事跡材料03-16

最美家庭事跡材料范文(精選20篇)11-20

5.12最美護士事跡材料(精選15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