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合集7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1
端午節(jié)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nóng)歷的 五月初五 ,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jié)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媽媽常說: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我的家鄉(xiāng)DD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zhèn)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jié);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zhèn)。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zhèn)中,端午節(jié)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jù)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xiāng)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xiāng),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jié)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云煙,君王霸業(yè)恒河沙數(shù),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xiāng)在心中。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2
說起端午節(jié),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jié)來!
在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xiāng)的這些年里,不經(jīng)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n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了!在家鄉(xiāng),端午節(jié)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葉,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節(jié)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jié)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邊去洗澡,據(jù)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為什么各家要用這樣的水洗臉?小孩子要到外面去洗澡呢?據(jù)說,在端午節(jié)的前晚,月宮里的嫦娥,會讓搗了一年藥的玉兔,把藥撒向人間,讓人們洗去疾病和苦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這里面還要插上一個小插曲就是,在月宮上面,我們總是可以看到有一棵桂花樹,樹下有個貌似人形的玉兔總是跪著作搗藥的動作,所以在小時候,晚上鬧人了,老人們總會哄小孩子說,走走走,到外面看玉兔搗藥去,小孩子們總是記得,月宮里的玉兔搗了一年的藥,終于在5、4日的晚上悄悄的撒向了人間,所以,小孩子們在5、5的早上,總是爭著去外面洗澡,覺得用玉兔撒了藥的水來洗澡是件神圣的事情,而沒有去外面洗澡的,只有用放在屋外面的水來洗一下臉了!當然,去外面洗澡的孩子,要身體好才行,以免感冒,因為在記憶里,5、5那天的早上,還是很冷的,也聽在外面洗了澡的哥哥回來說,洗完,好冷。所以,我和弟弟只有在家用艾葉泡過的水洗臉,那樣的水,泡了一夜艾葉后,顏色會變的綠綠的,還伴著一股艾葉特有的香味!用這樣的水洗完了臉,心里總是有種安全感,在想:在這一年里,我又是健康的了!
其次,在5、5日的早上,各家要吃煮雞蛋和剛刨下來的新鮮的蒜!雞蛋和蒜在鍋里煮時,水里面也要放上艾葉!經(jīng)過放了艾葉的水一煮,雞蛋和蒜都會變成另外一種顏色,煞是好看!更是有一股艾葉特有的味道!艾葉同時也是一味中藥,具體治什么病,偶就不知道了!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里面的酒,和以往喝的酒要有一點不同了。有什么不同呢?那就是在酒里面,加了一味雄黃!酒也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fā)現(xiàn)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里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因為蛇的顏色就象五色線。戴幾天后,把它取下來扔掉,就會變成了蛇,如果戴了幾天還不扔掉,會變成了蛇來咬人的!在端午節(jié)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jié)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jié)日氣氛.
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里遠遠的家鄉(xiāng),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的艾香!也總是在這天的早上,想起那盆綠綠的艾葉水小心翼翼的神圣的輕拂在臉上的絲絲涼意,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那胸前佩戴著的秀美的各種各樣的香囊!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耳朵上引以驕傲的紅紅的雄黃酒香,也總是在這天早上,想起吃著飄有艾香的雞蛋直到把肚皮撐的鼓鼓的還要在兜里揣一個去上學!也總是在這一天,想起媽媽編的美麗的五色線與小朋友們比誰的漂亮時彼此羨慕的眼光!也總是在這一天,深深的,想起我的家門,想起我的父母!想起在家的幸福時光!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3
小的時候喜歡過五月節(jié),也就是端午節(jié),不是喜歡吃粽子,是喜歡手腕上戴的五彩線。據(jù)說那五彩線是辟邪的。起初媽媽不懂,看到鄰居在五月節(jié)的早上,給每個孩子的手腕上腳腕上系上五彩線,他們的歡呼引起我們的注意,媽媽好奇去問為什么。
人家說,消災辟邪呀,你連這都不懂?媽媽好慚愧的去翻箱倒柜,為我們找出五種色彩的線,我們的手腕上就有了五彩線。在那個年代,我們都沒有讓父母操心的健康地長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系了那五彩線。
母親為了誘我們?nèi)コ运煤诰G竹葉包的整齊粽子,就在粽子里面放大紅棗。我就是為了那顆大而胖的紅棗,不懈的把白而糯的粽子吃完,有的粽子在我們吃完最后一口也沒有發(fā)現(xiàn)大紅棗,在我們用疑惑的眼神望向媽媽的時候,媽媽笑著說,是不是吃的太快,把大棗吞下去卻沒有發(fā)現(xiàn)?于是,我們就仔細的回憶吃粽子的過程,想知道到底是哪一口把大棗吞下去,沒有感受到。其實不是每個粽子里都有大紅棗,大人騙孩子總是有辦法。
五月節(jié)過后的一個月,在一個雨天,孩子們會把手腕腳腕上的已經(jīng)臟得看不出顏色的五彩線用剪刀剪掉,扔的急雨中,泛著水泡急流的河水就把它沖跑了。大人們說,五彩線隨著雨水到了天邊,就會變成天上的彩虹。在雨后晴天的時候,我們?nèi)艨吹讲屎,就確信那是我們腕上的彩線變的,那時的孩子都堅信不疑。有時候許多孩子在雨后的清新空氣里,爭說東天掛的那輪彩虹是自己腕上的五彩線,爭著爭著就打了起來。
其實,腕上的五彩線是一種迷信或裝飾,但無論它是否起到消災滅禍的作用,大人給孩子戴上,都是一種安慰,好象把健康系在了家庭里,心底下。于孩子卻是一種喜歡的儀式和肅然的時刻,是平淡生活里的一道彩虹,同時又與一種看不見的神秘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孩子們真誠的對待自己腕上的彩線,想起來就抬起手看看,有時候動作非常的夸張,就像戴了金珠銀鏈一樣的驕傲。每天晨起,第一件事是看手腕,如果彩線在,就會令我們十分振作,如果發(fā)現(xiàn)彩線不見了,就會慌亂的爬起來,在被窩里邊找邊叫,媽媽,我的彩線,我的彩線不見了。等媽媽在枕頭下面幫我們找到,再為我們重新系在腕上,那慌亂的心才安靜下來。在我們把五彩線投向雨水的時候,其實也是對未來投下一種希望,盼望自己未來的天空絢麗一道彩虹。
我那時的玩伴中有個叫干部的男孩兒,因為人長得瘦弱,我們叫他干巴,干巴干巴的叫著就成了干部。他因為在連雨天里淌水,著了涼,感冒發(fā)燒,躺在他家的大炕上。他媽媽是沈陽人,他大姨從沈陽來他家,帶來多種顏色的軟糖,我們趟著水追逐著他,誰追上他,他就給誰一顆好看的軟糖。我們把糖放在嘴里,有人問,這是什么糖?大家把目光投向我,我展開包糖的紙,很仔細的看過后,大聲說,高粱胎(飴),他們就堅信不疑。干部著了涼,燒得起不來,我們?nèi)タ此,他獨自躺在大炕的一角,顯得那么小,似乎更干巴了,眼睛大的嚇人,臉色通紅,我感覺到他身上有灼人的熱。她媽媽沒有工作,爸爸是礦井的小頭兒。那些日子,他家正出事,他爸爸與別的女人好了,我們那時還不知道與別的女人好是怎么回事,就覺得干部爸爸做的事情不光彩,因為別的女人的丈夫來找他,他嚇得不敢出門。
干部的媽媽出來告訴那男人,說干部的爸爸不在家。我們分明從他家的后窗看到了干部的爸爸,他在屋里來回的走動,似乎有點害怕。干部就是在他家人無暇顧及他的時候病倒的,他媽媽每天只讓他吃退燒的藥,雖然他的手腕和腳腕上也與我們一樣的戴了五彩線,五天以后,他死了。我們小孩子在一起議論,干部怎么可能死呢?五彩線不去他的病嗎?不肯保護他嗎?后來聽大人們說,干部因為長時間發(fā)燒,燒化了肺,他臨死前做X光,醫(yī)生找不到他的肺。我們就開始恨干部的爸爸媽媽,他們與我們招呼,我們也不理他們,背地里吐他們的痰。干部死了,我們再也吃不到那好吃的軟糖了,我們只知道懷念干部的糖,那時我們還不知道怎樣懷念一份友誼。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4
昨天晚上我寫了一篇題為《又聞棕香飄》的短文,放在了散文吧里,在不到一天的時間里,有近500人次的點擊,這是我所沒有想到的?赡苁强斓蕉宋绻(jié)了,朋友們都已開始聞到了棕子的香味了吧。
端午吃棕子,是我國的重要民俗,在端午節(jié)包棕子、吃棕子應該說是非常重要事了。其實,我國幾乎所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或多或少和“食”有關,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歡度節(jié)日是老百姓的'情感的集中表達,尤其中國的節(jié)日,濃濃的文化中與“食文化”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每一種傳統(tǒng)節(jié)日都有它特定的“食物”,可以說,吃什么“食物”就能知道在過什么個節(jié)日;如中秋吃月餅,元宵節(jié)包餃子,過年做年糕等等。
當然,在我們江南,端午節(jié)除了吃棕子,還要吃綠豆糕,不過,最普遍的最濃烈的最有人情味的,應該是包棕子、吃棕子了吧,因為棕子家家都要包的,所以每當端午節(jié)來臨的前兩天,去河邊掰蘆葦葉的婦女,可謂是浩浩蕩蕩。蘆葦葉掰回來之后,水浸清洗,然后就淘糯米、泡紅豆等,接著就利用晚上的休閑的時間來包棕子了;一般包棕子都是婦女的活,因為女性心靈手巧,包出來的棕子也是精巧好看,當然小孩子就不分男女了,由于好奇,也來湊熱鬧,不過,也因礙事,常常被大人們笑著趕走了。女性們常常把對生活的愛、對家人的愛全都包進棕子里,所以吃棕子,其實在享受濃濃的親情和愛。而綠豆糕之類節(jié)日性的食品,基本上是從市場買回來吃,沒有多少情感情愫在里面。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了,不僅在城市,就是在農(nóng)村,家家包棕子的現(xiàn)象似乎不見了,有好一些人家都是從商場里賣一些現(xiàn)成的棕子回家,來應付一下過節(jié)的孩子,來解一下嘗吧;這是和我們小時候是不能比的了。記得那時,棕子也不象現(xiàn)在要從市場上去買,村前屋后的水邊河岸,到處是蘆葦,想掰多少蘆葦葉就想掰多少,而且,葉寬色深,味清香幽,沒有任何的污染。母親每年要包很多棕子,燒好的棕子懸掛在一個橫竹竿上,長長的一條龍,蔚為壯觀。
現(xiàn)在可能有很多的年輕人不會包棕子了,這多少讓人感到有點遺憾事。我和妻子都是農(nóng)村出生長大的,尤其是妻子,是包棕子的行家里手,經(jīng)她手包的棕子,緊實精神,味道也是特別正宗。棕葉之間插不好,棕繩扎得又不緊,燒熟的棕子不僅外觀不美觀漂亮,而且棕肉還會水沽拉渣的,沒什么香味,口感就不怎么樣了。我每次包的棕子就是這個樣子,結果連我自己都不愿吃自己包的棕子。當然啦,口感是一回事,悠悠地享受生活的情趣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每年當妻子包棕子時,只要我在家,肯定也會包幾個,也算是趕一個節(jié)味吧。
如今,吃棕子,也不大趕節(jié)時上吃了,一年到頭,商店或超市都有現(xiàn)成的賣,而且有各種緩式樣的包裝、棕肉的味道也多種多樣。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吃糯米棕子,尤其是在糯米里加些許的紅豆或棗子什么的,雖然做法很簡單,但吃起來非常爽口純凈,沒有油膩感;也有糯米里什么也不放,這種純糯米包的棕子,吃起來有原始古樸的感覺,特別有勁道。
上個星期天,妻子說端午節(jié)快到了,讓我去菜市場買些棕葉回來,準備包些棕子,嘗個鮮。我這時才感到又一個端午到了。提前吃棕子,讓節(jié)味慢慢地醞釀,待到節(jié)日來臨的那一天,節(jié)味就會濃的如陳年老酒了;倘若吃著棕子,再能看到龍舟競賽,聽著家鄉(xiāng)的龍舟調(diào),再能讀一讀屈原的《離騷》這一杰作,我想這個節(jié)日就更加完美了,因為吃棕子、劃龍舟的這些端午習俗的由來還是源于紀念屈原這位中國歷史上的偉大的愛國詩人的。
端午,我們一邊在品嘗著清香的棕子,同時又在品嘗著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文化,這種享受讓人特別的愜意啊。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5
天下粽子,種類上大致可分為“京、浙、川、閩、粵”五大流派。嘉興粽與湖州粽齊名,被公認為粽中之王。
嘉興粽子里的老大,首推“五芳齋”。用的是上等白糯、豬后腿瘦肉、徽州伏箬。所謂伏箬,指盛夏時節(jié)所采之箬,此時的粽葉,因吸足了土壤的營養(yǎng)、水分和陽光,最香;罩蒴杖~一年只長一季,開春發(fā)芽,至梅雨季節(jié)長大為“梅箬”,不過太嫩。而秋冬的粽葉又嫌太老了。
五芳齋的粽子,賣得滿坑滿谷,滿天下到處都是。但是,那些真空包裝絕對沒有新鮮的好吃,嘉興城里五芳齋總店的新鮮粽子,好像又不如嘉興城外路邊的好吃…
這條路,就是滬杭高速公路,五芳齋粽子專賣店,就開在上海-杭州約50公里處路邊的嘉興服務區(qū)。我個人的習慣是,聞香下車,別管什么豆沙粽、蛋黃粽、栗子粽、火腿粽等等勞什子(特別別吃鴨蛋黃的,不是一般的難吃),堅定地直奔那三塊五一個的─大肉粽。
把這燙手的寶貝熱騰騰地捧在手里,怯生生地試探著咬一小口…肉香、米香、箬香,交融四溢了滿嘴,這種香味還以熱量的形式線性地奔騰直下,軟軟糯糯地一路鉆到心尖。七千年前發(fā)源于嘉興的稻谷文明,實在是強啊!感謝五芳齋,感謝滬杭高速公路,感謝屈原,感謝宋玉,感謝楚懷王,感謝夫差,感謝伍子胥,感謝曹娥,感謝介子綏,感謝河里的魚,感謝江里的水怪……
為什么是路邊的粽子最好吃?我有兩個理由:
一,現(xiàn)剪、現(xiàn)煮、現(xiàn)吃,當然新鮮(可能是因為大肉粽特別好賣,我發(fā)現(xiàn)店員有時候會事先煮好一堆放在一邊,你要,就先從這堆里拿一個剪給你。這個時候,嘴要甜,原則更要堅持,務必只吃鍋里現(xiàn)煮的);
二,嘉興城里五芳齋的新鮮粽子,也許更新鮮更好吃,但“路邊的粽子最好吃”,基本上屬于心理作用,它來源于一種“旅途”的儀式感。車開到休息區(qū),往來客官多少都有些困乏,這種時候吃到的食物,通常都會自動加分10%-20%不等。我個人的經(jīng)驗是,從上海出發(fā),最好選在上午,千萬別吃早飯,喝杯小咖啡就行,車行一個多小時,在右側的嘉興服務區(qū)下車,先跑趟廁所,最后再吃粽子─如果能把這件事情搞得像屈原沉江那樣具有儀式感,粽子的味道加分,有時能達到30%!
如果吃不了,千萬別兜著走,就算是新鮮而非真空包裝的粽子,回家煮出來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
從前,浙江的湖州粽不但與嘉興粽齊名,某種程度上名氣比嘉興粽還響。僅管湖州與嘉興現(xiàn)在都歸一個地區(qū)行政公署—嘉興地區(qū)行政公署管轄,嘉湖一家,但湖州粽和嘉興粽起碼在外形上還是有明顯區(qū)別的,前者粽小巧優(yōu)雅,稱“秀才粽”,后者大方實惠,稱“乞丐粽”。做為一個浙江人,金庸在他的小說里從來就不放過每一個以“置入”方式表彰推廣湖州粽子的機會:“韋小寶聞到一陣肉香和糖香。雙兒雙手端了木盤,用手臂掠開帳子。韋小寶見碟子中放著四只剝開了粽子,心中大喜…提起筷子便吃,入口甘美,無與倫比。他兩口吃了半只,說道:‘雙兒,這倒像是湖州粽子一般,味道真好!憬菟a(chǎn)粽子米軟餡美,天下無雙。揚州湖州粽子店,麗春院中到了嫖客,常差韋小寶去買。粽子整只用粽箬裹住,韋小寶要偷吃原亦甚難,但他總在粽角之中擠些米粒出來,嘗上一嘗。自到北方后,這湖州粽子便吃不到了!
金庸的意思其實是,湖州粽子,天下無雙,不僅嫖客愛吃,俠客也愛吃。見《神鵰俠侶》:“甜的是豬油豆沙,咸的是火腿鮮肉,端的是美味無比,楊過一面吃,一面喝采不迭”,吃了黃藥師關門弟子程英親手制作了“天下馳名”的江南粽子之后,楊過還要用粽子與她調(diào)情,即把吃剩的粽子用線栓了,擲出去黏住她寫了什幺“既見君子,云胡不喜”的碎紙,也算是把粽子給利用到家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6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兒時的記憶里,夏天只有悶熱,值得回憶的只剩端午。這個歷史悠久的節(jié)日里,雖然,在我家鄉(xiāng)正是中耕時節(jié),沒有“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劃龍舟”那種大快朵頤的美食和賞心悅目的盛況。而且走親戚時,禮物就是人們憑糧票買的幾個包子,兩三把蒲扇,送城里的親戚,還順帶捎上一把蘄艾菖蒲;但每人分得一個白砂糖芯的包子,田螺是有的,石灰泥鰍也是有的;殷實人家甚至還有年前的臘肉或酸菜腌的肉。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家家都要插蘄艾,“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來”。諺曰:“喝了雄黃酒,百病遠遠丟。”不論男女老少,都喝一點,像我媽我姐一無例外。在物資極度困乏的日子里,端午仍然過得古意盎然。別樣的端午,是在我十九歲那年。我到大圍山東麓的山溝里工作。開窗是山,敞門是山。年年端午,都是面對著山。不似陸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人說“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回家的奢望雖蠢蠢欲動,因薪水之微薄,路途之遙遠,不得不作罷。難耐佳節(jié)的寂寞和思念,非平日可比。好在結識了學校附近的一位同庚,高中畢業(yè),學了木工手藝,話投機語中意,于是義結金蘭。時頭八節(jié),便去他家叨擾。
那年端午,他帶我上山摘楊梅。
苦悶的老牛,短短淺淺的梯田,淳樸而又安詳;平靜的山村,寂靜而又溫順地偎依在綿亙不絕的層巒疊嶂之中的半山腰上。我和老庚一出門便披草芒、爬陡坡、蹚清溪,鉆山溝。走了十幾里,沒入深山老林之中。我喘著粗氣,汗流浹背,可汗是涼的,手臂上也是凊涼凊涼的。我說走了這么遠連楊梅樹都沒看得一棵,這山里到底有沒有楊梅?其實我連楊梅樹都不認識。老庚說,那邊就是一棵楊梅樹。我好奇而驚喜地就要鉆過榛莽去摘楊梅;老庚說,不要過去,那樹上沒幾顆楊梅,而且又小又太酸。一看樹上竟是青青的蠶豆大小的楊梅。原來只有水分足的陽坡上的楊梅才長得顆粒大味道酸甜鮮美。我們離開林下崎嶇的小道,向一個山窩鉆去,老庚真算得上是斲輪老手,氣不急心不躁在前面開路。終于找到一棵大楊梅樹,可是我卻只能望梅興嘆,這么高大的樹怎么能摘得到?只見老庚噌噌噌爬上樹,也不伸手去摘,只在樹上用腳踩著樹枝悠悠地晃動,霎時間,樹下像下起大雨般地霍霍作響,胖乎乎的楊梅掉到樹下的雜木葉子上劈啪作響,又落到鋪了一層枯葉的地上,那楊梅紅汁欲滴,只晃了幾下,鮮亮如瑪瑙的楊梅鋪滿地。老庚并不下死力踹,因為怕將沒熟透的楊梅搖下來,他說:“‘行得春風,必有夏雨’;今年霉雨天氣長,楊梅長勢好,梅子一批一批成熟,留著別人也來摘一些!边@人就如大山的性子。我們滿載而歸,雖然受盡了蚊叮蟲咬蟻嚙,但心里卻無比舒坦,此間樂不思鄉(xiāng)了。返回的路上,聽得對面的山上傳來笑語聲,既而伴著潺潺的泉流,甜潤的歌聲悠揚在空谷上:“有心不怕路途遠——哦,有約不怕萬里山,五月端午梅子熟——呀,哥等梅子(妹子)酸又甜——咯……”聽得歌聲,山下溝溪傳來尖高的男音:“仰頭望見對面崗——呦,梅子妹子都漂亮——哦!走路就像風扶柳——咯,山歌賽過畫眉音——咧!”唱完還用花鼓戲語調(diào)問“你這妹子是不是想賣了?”(客家人說出嫁為賣,嫁女叫賣妹子)一陣嬉笑,并不見人。那歌聲似空谷足音,也能激濁除腐。
下得山來,只見從不同的山路上鉆出或兩個、或三個人來,這些人匯聚到一個屋場,竟全是采摘楊梅的。你嘗嘗我的我嘗嘗你的,說起偌大的山上的楊梅樹,如數(shù)家珍。其中只有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妹子,摘了滿滿一簍,鬢角的一綹烏發(fā)濕濕地帖在耳前,紅潤的俏頰含著羞澀,神情靦腆。最不吸汗的的確良褂子,裹得胸前奇峰突兀;身上許多處都被汗水浸得豐腴的肉色了然。令人想起蘇東坡的詩句:“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五月端午節(jié),楊梅紅出血;成熟的不只是楊梅。我一直在猜想,那穿的確良襯衣的妹子,如今不知和誰品嘗這佳節(jié)勝果了。
xx中學xx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 篇7
端午節(jié)的習俗總少不了吃粽子,粽子的味道甜甜的,外面包著一層層竹葉,里面有各種各樣的餡兒。
說到粽子,我還有一個故事,在兩千多年以前,也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屈原抱石投江,老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家家戶戶包粽子,來到江邊把粽子都扔進了江里,用這種方法來保護屈原的尸體。
粽子分為兩種,有圓筒形的叫竹筒粽,一種是三角形的叫竹葉粽。家人還給孩子戴五絲線,頭上畫“王”字,在家門上插艾草……端午節(jié)的風俗還真不少。
我愛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jié)的時候,我們?nèi)叶寄艹缘娇煽诘聂兆印寢尦Uf:用蘆葦?shù)娜~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jié)媽媽都用蘆葦?shù)娜~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shù)娜~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shù)娜~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tǒng)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jié)。
我的家鄉(xiāng)――永昌,位于祖國的大西北,是座古城,歷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鎮(zhèn)而已。在彼,人們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時的風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節(jié);在此,人們向往著都市的燈紅酒綠,生活的紙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鎮(zhèn)。他們都喜歡心目中美好的東西,卻不知在此邊陲小鎮(zhèn)中,端午節(jié)也是熱鬧非凡的。
家鄉(xiāng)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幾天,人們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條)插于門楣之上,據(jù)說可以驅妖避邪。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制成小布包,并將艾、蒼術、板藍根等草藥包于其中,讓孩子或戴于項下,或系于腰間,可增強免疫力。我的家鄉(xiāng)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劃龍舟。在我家鄉(xiāng),最典型的風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將糯米洗凈,并配一把包,用棕葉寶成三角錐形,蒸熟,便成了香氣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個講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愛吃粽子。每逢端午節(jié),我總要吃個夠,直到再也吃不下為止。媽媽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輕輕將棕葉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吃慣媽媽包的粽子,吃起別人包的,總覺得有些干澀,不如媽媽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會有同一種感覺。滿口噴香的糯米,氤氳香氣中,仿佛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不禁對靳尚、張儀與鄭袖的卑鄙無恥嗤之以鼻,為屈原的氣節(jié)所折服。何為英雄?生死契闊,氣吞山河?金戈鐵馬,仰天長嘯?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隱隱的,似乎可見你將那無盡的沉淪拋進滾滾汨羅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復著永不改變的晨昏。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漢!整個世界因你而美麗!折斷柳條留不住的,是歲月的裙袂,挽短羅衣留不住的,還有你追尋真理的腳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來,手中的粽子已盡,才明白富貴名祿過眼云煙,君王霸業(yè)恒河沙數(shù),最終空留嘆嗟,沉淪不已……
粽子在口,母親在身邊,家鄉(xiāng)在心中。
【端午節(jié)的作文1200字】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的作文:端午節(jié)07-05
端午節(jié)節(jié)日作文_端午節(jié)作文03-05
過端午節(jié)_端午節(jié)作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