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三 小學生暑假實踐活動總結
根據(jù)攀枝花市教育局《關于開展中小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精神,為進一步落實中小學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社會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攀枝花市建市四十五周年的偉大歷程,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作為攀枝花人的自豪感。在學校的統(tǒng)一部署和學生家長的積極支持下,一年級三班全體同學到炳草崗公園和阿署達鄉(xiāng)村休閑度假旅游區(qū),開展了“熱愛攀枝花,弘揚攀枝花精神”教育實踐活動,F(xiàn)將此次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學生放飛心靈,收獲了快樂
全體師生乘坐由教育旅行社統(tǒng)一組織的大客車,在導游帥哥靚姐們的帶領下,到了風景優(yōu)美的攀枝花公園。漫步在公園林蔭道,空氣清爽宜人,花紅葉綠,風景美如畫,學生個個歡呼雀躍,天使們與大自然的和諧風景,引得游人的時時注目,那份快樂令人回味和羨慕不已。
二、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增強作為攀枝花人的自豪感
導游哥哥姐姐們指著一塊塊石碑向同學們介紹了攀枝花的光輝歷程,隨后來到攀枝花市英雄紀念碑前。學校德育處組織師生開展了宣誓活動,對學生進行了熱愛攀枝花,弘揚攀枝花精神主題教育。在前往阿署達鄉(xiāng)村休閑度假旅游區(qū)的車上,同學們欣賞了田園詩意般的美景,見識了大工業(yè)基地獨特的尾礦“黑湖”奇觀,增強作為攀枝花人的自豪感和建設攀枝花的使命感。
三、增進了同學之間的友誼
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互相謙讓,互相幫助,共享食品,那份真誠,那份友誼,令我感動。任何增進了友誼的說教,都不如把孩子放到活動中,自己珍視友誼,增進友誼。在阿署達鄉(xiāng)村休閑度假旅游區(qū),全校性的拔河比賽活動,那份友誼,團結的精神更是表現(xiàn)得淋漓至盡。
四、記錄、反饋
實踐活動讓孩子們接觸社會,增長見識,有效地調劑孩子們平常緊張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了攀枝花,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熱愛攀枝花的熱情。學校將這次社會實踐教育活動考核評價記入學生“成長記錄袋”,并組織學生在班會課上談所見、所想,用手中的畫筆涂出一幅幅天趣渾然的畫,表達自己的情感。很多家長希望學校多組織此類活動,他們說自己孩子收獲頗多。
五、關于實踐活動的思考
學生參加了實踐活動,了解社會,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鍛煉能力,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從社會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初步形成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意義上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作為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進行社實踐活動,特別需要教師加以精心照顧和指導。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帶著天生好奇和疑問,走向社會,走向各類人群當中,以自己的智慧和可愛的探究精神,勇敢的獲取自己想要的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xiàn)主題教育目標,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這才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主旨!
篇四 中學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總結
經過一個酷熱又漫長的暑假,開學時一走進教室,作為班主任的我,切實的發(fā)現(xiàn)學生們進步了很多。學生們那一張張自豪的面孔就告訴我,他們學會了很多學校無法學會的知識。當我讀了一份份社會實踐報告時,我又多了一份認識,他們在字里行間中流露出的自信與開朗,是校園中無法培養(yǎng)的,在這一活動中他們學會了勤勞,學會了責任心,學會了體貼父母。今天我在這里帶著一絲激動和驚喜,想談一談自己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和一些做法:
一、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一定要到位。
過去我們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老師的眼中,搞社會實踐活動是最頭疼的事,既勞心費神,又耽誤學生的學習,所以他們往往是采取應付的辦法,走一走過場。其實,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接受一種教育;體驗一種生活;掌握一項技術;學習一項知識;培養(yǎng)一種興趣,養(yǎng)成一種習慣;增強一種能力;得到一次鍛煉,為將來適應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
社會實踐活動是青少年學生按照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利用節(jié)假日等課余時間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教育活動。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促進二十一世紀的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毅力,培養(yǎng)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特點是:
(一)它是一種教育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可以使學生豐富對國情的感性認識,加深對社會、對人民群眾的了解,從而可以使學生在接觸實際的過程中鞏固和深化課堂知識,鍛煉和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它在組織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達到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親身參與為主要教育途徑的特殊教育形式。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目的是使學生在實踐中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和才干,離開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親身參與,就無所謂“實踐”,也無從達到社會實踐活動的教育目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這個特點,決定了我們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使學生實際地參與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去,是社會的主人,而不是社會生活的旁觀者。
(三)它是在課余時間進行的特殊教育活動,是教育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必要補充。跟學校學習不同,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在教學計劃外的課余時間進行,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社會實踐活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社會實踐的教育功能,促進了中學德育教育,使社會實踐活動成為中學德育的重要載體。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成了活動的主體,他們的主體性得到了發(fā)揮。
三、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如何,取決于組織計劃和行動落實。
我們班的活動只所以效果很好,我和班干部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更新理念,精心地組織。
2014年暑假,本著培養(yǎng)學生民族精神和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為宗旨,引導本班學生從增強愛國情感做起,從確立遠大志向做起,從規(guī)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提高基本素質做起,增強本班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適應力。在家長會上強調了此次活的意義,讓家長共同參與,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
另外召開了班干部會議,提出目標并且分配了任務。
(二)有效地落實。
在假期中,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顒尤缦拢
1、開展環(huán)境保護行動。通過開展護綠環(huán)保行動,提升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2、參加一次社區(qū)(村居)志愿服務活動。引導一些學生根據(jù)實際情況,開展助老扶幼、助困扶弱,參與道德實踐,接受社會公德教育。
3、為回報父母、長輩做一件實事。所有同學通過為父母、長輩做飯、洗衣、整理家務,或過生日,檢查身體等多種形式,接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
4、“傳承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國人”活動。發(fā)動學生在網上推薦評選“一百位體現(xiàn)民族精神的楷模,一百個呈現(xiàn)民族精神的歷史事件,一百例實踐體驗民族精神的優(yōu)秀行動實例”,引導學生通過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等方式,了解民族精神的豐富內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偉大力量,體驗民族精神的時代意義,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從而人小立志,傳承民族精神,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5、“心系祖國,健康成長”讀書明理立志活動。暑期繼續(xù)在學生中開展“讀好書、唱好歌、講好故事、看好電影”活動,讓學生記錄: “我最喜愛的好書、好歌、好故事、好影片、至理名言”,以些幫助學生豐富知識,陶冶情操;
以上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孩子們的生活,使學生實際地參與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去,成為社會的主人,而不是社會生活的旁觀者。受到了家長的好評。 我希望這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要多搞,我更相信這樣的活動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會越辦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