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創(chuàng)設平臺,交流互動,研培一體、努力實現(xiàn)練兵與教學實際相結合。
1、學科教師教材、教法及專題講座培訓,今年2月22日—25日積極組織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骨干教師參與,哈市陽光助教賓縣專場活動,近450人參加了培訓,對今后的課改產生深刻的影響,9月3日—4日聘請省語委辦專家到賓縣進行小學語文一年級教材教學培訓活動,會上有指導,評課,有互動與交流,全縣近200名教師接受培訓。
2、是對在全縣教師業(yè)務測試不達標的教師進行集體培訓,今年8月17日—20日小學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科近260人參加了3天學科知識培訓,為課改順利實施奠定基礎。
3、是積極組織小學各學科教學能力的評比工作,通過“仿真課教學”“理論測試”評出小學學科教學能手40名
4、幼兒教師參加市崗位練兵展示活動獲得大豐收。進修校獲優(yōu)秀組織獎,有6名參賽教師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
四、 網上互動初步形式。
今年6月15日—16日小學數(shù)學,7月10日—11日小學語文通過“uc”培訓的形式展示“專題”崗位練兵現(xiàn)場互動活動,數(shù)學有8名教師,語文五小學9名教師參加現(xiàn)場論壇活動,受到省市教研員及專家的好評。
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研活動組織形式單調,不少基層學校的教研只是停留在聽課評課,缺乏鮮明的主題和有針對性的內容。
二、學校的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滯后,還未能形成對校本教研工作有效的管理與激勵機制。
三、理論上的超編,實際上的缺員,導致部分教師課時負擔過重,不少農村學校中低年級教師“包班”現(xiàn)象相當嚴重,沒有時間開展或參加教研活動。
四、作為校本教研主體的教師,對校本教研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不清楚,學習、認識不到位,被動參與,應付了事,考核要求的反思、案例等文本材料,相當部分是網上下載文章。
五、學校間發(fā)展不平衡,教研水平差異大,出現(xiàn)“縣城強,農村弱;大校強,小校弱;中心小學強,基層完小弱;青年教師強,中老年教師弱”情況。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要繼續(xù)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管理制度,建立考核評價管理及激勵機制,激發(fā)教師參與校本研修及崗位練兵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要創(chuàng)新校本教研活動模式、拓展研討內容、豐富活動形式、活躍研討氛圍、營造教研文化。
三、要進一步強化培訓,打造一支素質高、業(yè)務精、能力強的骨干教研隊伍,充分發(fā)揮各學科中心教研組和特聘教研員的作用,提高校本教研層次。
四、要關注農村,關注邊遠地區(qū),開展縣城與農村學校之間、教師之間的掛鉤結對,送教下鄉(xiāng),互學共進活動,縮小強弱差距。
五、要建立網絡教研平臺,實現(xiàn)信息動態(tài)的即時傳送、優(yōu)質資源的互通共享,熱點問題的在線研討,建立名師博客、個人網頁等,提供在線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