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2-12 16:24:27 小英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化學知識點總結大全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嫉膬热,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為了幫助大家掌握重要知識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化學知識點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化學知識點總結大全

  化學知識點總結 1

  常見物質的顏色的狀態(tài)

  1、白色固體: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無水cuso4;鐵、鎂為銀白色(汞為銀白色液態(tài))

  2、黑色固體:石墨、炭粉、鐵粉、cuo、mno2、fe3o4▲kmno4為紫黑色

  3、紅色固體:cu、fe2o3 、hgo、紅磷▲硫:淡黃色▲ cu2(oh)2co3為綠色

  4、溶液的顏色:凡含cu2+的溶液呈藍色;凡含fe2+的溶液呈淺綠色;凡含fe3+的溶液呈棕黃色,其余溶液一般不無色。(高錳酸鉀溶液為紫紅色)

  5、沉淀(即不溶于水的鹽和堿):①鹽:白色↓:caco3、baco3(溶于酸) agcl、baso4(也不溶于稀hno3)等②堿:藍色↓:cu(oh)2紅褐色↓:fe(oh)3白色↓:其余堿。

  6、(1)具有刺激性氣體的氣體:nh3、so2、hcl(皆為無色)

  (2)無色無味的氣體:o2、h2、n2、co2、ch4、co(劇毒)

  ▲注意:具有刺激性氣味的液體:鹽酸、硝酸、醋酸。酒精為有特殊氣體的液體。

  7、有毒的,氣體:co液體:ch3oh固體:nano2、 cuso4(可作殺菌劑,與熟石灰混合配成天藍色的粘稠狀物質——波爾多液)

  物質的溶解性

  1、鹽的溶解性

  含有k+、na+、no3+、nh4+的物質都溶于水;氯化合物中只有agcl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so42-的化合物只有baso4不溶于水,其他都溶于水;含co32-的物質只有k2co3、na2co3、(nh4)2co3溶于水,其他都不溶于水

  2、堿的溶解性

  溶于水的堿有:氫氧化鋇、氫氧化鉀、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氨水,其他堿不溶于水。難溶性堿中fe(oh)3是紅褐色沉淀,cu(oh)2是藍色沉淀,其他難溶性堿為白色。(包括fe(oh)2)注意:沉淀物中agcl和baso4不溶于稀硝酸,

  其他沉淀物能溶于酸。如:mg(oh)2、 caco3、 baco3 、ag2co3等

  3、大部分酸及酸性氧化物能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水→酸)大部分堿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能溶的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堿性氧化物+水→堿)

  化學之最

  1、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鋁。

  2、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屬元素是氧。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氮氣。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是金剛石。

  5、最簡單的有機物是甲烷。

  6、金屬活動順序表中活動性最強的金屬是鉀。

  7、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相同條件下密度最小的氣體是氫氣。

  9、導電性最強的金屬是銀。

  10、相對原子質量最小的原子是氫。

  11、熔點最小的金屬是汞。

  12、人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組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廣泛的金屬是鐵。

  15、最早利用天然氣的是中國;

  16、中國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

  17、最早運用濕法煉銅的是中國(西漢發(fā)現[劉安《淮南萬畢術》"曾青得鐵則化為銅" ]、宋朝應用);

  18、最早發(fā)現電子的是英國的湯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氣由n2和o2組成的是法國的拉瓦錫。

  20、最簡單的有機化合物ch4 。

  化學口訣

  1、基本反應類型:

  化合反應:多變一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2、常見元素的化合價:

  一價鈉鉀氫氯銀,二價氧鈣鎂銅鋅,三價鋁來四價硅;二三鐵三五氮磷。

  3、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裝"盛裝藥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4、用co還原氧化銅的實驗步驟:

  "一通、二點、三滅、四停、五處理"

  "一通"先通氫氣,"二點"后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三滅"實驗完畢后,先熄滅酒精燈,"四停"等到室溫時再停止通氫氣;"五處理"處理尾氣,防止co污染環(huán)境。

  5、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氫二氧一":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6、組成地殼的元素:養(yǎng)閨女(氧、硅、鋁)

  7、原子最外層與離子及化合價形成的關系:

  "失陽正,得陰負,值不變":原子最外層失電子后形成陽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正價;原子最外層得電子后形成陰離子,元素的化合價為負價;得或失電子數=電荷數=化合價數值。

  8、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口訣:

  固體需匙或紙槽,一送二豎三彈彈;塊固還是鑷子好,一橫二放三慢豎。

  液體應盛細口瓶,手貼標簽再傾倒。讀數要與切面平,仰視偏低俯視高。

  滴管滴加捏膠頭,垂直懸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亂放,用完清洗莫忘記。

  托盤天平須放平,游碼旋螺針對中;左放物來右放碼,鑷子夾大后夾;

  試紙測液先剪小,玻棒沾液測最好。試紙測氣先濕潤,粘在棒上向氣*。

  酒燈加熱用外焰,三分之二為界限。硫酸入水攪不停,慢慢注入防沸濺。

  實驗先查氣密性,隔網加熱杯和瓶。排水集氣完畢后,先撤導管后移燈。

  9、金屬活動性順序:

  金屬活動性順序由強至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順序背誦)鉀鈣鈉鎂鋁鋅鐵錫鉛(氫)銅汞銀鉑金

  10、"十字交叉法"寫化學式的口訣:

  "正價左負價右,十字交叉約簡定個數,寫右下驗對錯"

  11、過濾操作口訣:

  斗架燒杯玻璃棒,濾紙漏斗角一樣;過濾之前要靜置,三靠二低莫記忘。

  12、實驗中的規(guī)律:

 、俜灿霉腆w加熱制取氣體的都選用高錳酸鉀制o2裝置(固固加熱型);

  凡用固體與液體反應且不需加熱制氣體的都選用雙氧水制o2裝置(固液不加熱型)。

  ②凡是給試管固體加熱,都要先預熱,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

 、鄯彩巧傻臍怏w難溶于水(不與水反應)的,都可用排水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的,都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

  凡是生成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小的,都可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

 、芊彩侵茪怏w實驗時,先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導管應露出橡皮塞1-2ml,鐵夾應夾在距管口1/3處。

  ⑤凡是用長頸漏斗制氣體實驗時,長頸漏斗的末端管口應插入液面下。

  ⑥凡是點燃可燃性氣體時,一定先要檢驗它的純度。

 、叻彩鞘褂糜卸練怏w做實驗時,最后一定要處理尾氣。

 、喾彩鞘褂眠原性氣體還原金屬氧化物時,一定是"一通、二點、三滅、四停"

  13、反應規(guī)律:置換反應:

  (1)金屬單質+酸→鹽+氫氣:h前,非氧化性酸

  (2)金屬單質+鹽(溶液)→另一種金屬+另一種鹽:前置后、鹽需溶,k、ca、na不可行。

  (3)金屬氧化物+木炭或氫氣→金屬+二氧化碳或水

  復分解反應:

  雙交換、價不變

  生成氣體、水、沉淀

  鹽-鹽、鹽-堿(之間的反應)必須溶(于水)

  弱酸制強不能行(如h2co3+cacl2=caco3+2hcl不能反應)

  ①堿性氧化物+酸→鹽+h2o ②堿+酸→鹽+h2o

 、鬯+鹽→新鹽+新酸④鹽1+鹽2→新鹽1+新鹽2

 、蓰}+堿→新鹽+新堿

  14、金屬+酸→鹽+h2↑中:

 、俚荣|量金屬跟足量酸反應,放出氫氣由多至少的順序:al>mg>fe>zn

 、诘荣|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屬反應,酸的相對分子質量越小放出氫氣越多。

  ③等質量的同種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屬反應,放出的氫氣一樣多。

 、茉诮饘+酸→鹽+h2↑反應后,溶液質量變重,金屬變輕。

  金屬+鹽溶液→新金屬+新鹽中:

 、俳饘俚南鄬υ淤|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重,金屬變輕。

 、诮饘俚南鄬υ淤|量<新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變輕,金屬變重。

  15、催化劑:一變二不變(改變物質的反應速率,它本身的化學性質和質量不變的物質是催化劑)

  氧化劑和還原劑:得氧還,失氧氧(奪取氧元素的物質是還原劑,失去氧元素的物質是氧化劑)

  16、用洗氣瓶除雜的連接:長進短出

  用洗氣瓶排水收集氣體的連接:短進長出

  用洗氣瓶排空氣收集氣體的連接:密小則短進長出,密大則長進短出

  17、實驗除雜原則:先除其它,后除水蒸氣

  實驗檢驗原則:先驗水,后驗其它。

  化學知識點總結 2

  1、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也不一定是純凈物。因為可以是同種元素組成的幾種單質的混合物。如由碳元素組成的金剛石、石墨等同素異形體的混合物。

  2、用同一化學式表示的物質不一定是純凈物。因為同分異構體的化學式相同,它們混合時則是混合物。如正丁烷與異丁烷的混合等。

  3、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飽和溶液。因為溶質可能不同,如KNO3的濃溶液不一定是飽和溶液,因KNO3的溶解度較大。

  Ca(OH)2的飽和溶液濃度很小,因Ca(OH)2微溶于水。

  4、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因為溫度沒確定。

  5、飽和溶液降溫后不一定有晶體析出。如Ca(OH)2隨著降溫溶解度增大,其飽和溶液就變成不飽和溶液,故沒有晶體析出。

  6、能電離出氫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酸。如NaHSO4、H2O、苯酚等。

  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的物質不一定是堿。如Mg(OH)Cl、H2O等。

  7、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堿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兩性氧化物,Na2O2是過氧化物,Fe3O4是特殊氧化物。

  非金屬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H2O、CO、NO等。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CrO3等。

  8、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有機酸的酸酐:乙酸酐等有三種元素組成,不是氧化物。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屬氧化物。如Mn2O7、有機酸酐等。

  9、堿不一定都有對應的堿性氧化物。如NH3·H2O以及有些含氮元素的有機物堿就沒有相應的堿性氧化物。

  10、酸分子中的氫原子個數不一定就是酸的“元數”。如CH3COOH不是四元酸,而屬于一元酸。

  11、鹽不一定都是離子化合物。活潑金屬與活潑非金屬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離子化合物。如AlCl3是鹽,不是離子化合物,屬于共價子化合物。

  12、能透過濾紙的不一定是溶液。如膠體可透過濾紙。

  13、常溫下收集的NO2氣體不一定是純凈物。因為氣體中存在化學平衡:2NO2N2O4,故所收集到的是混合氣體。

  14、由不同原子組成的純凈物不一定是化合物。如HD、HT等則是單質。

  15、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機物。如CO、CO2、H2CO3以及碳酸鹽等均含有碳元素,屬于無機物。

  離子共存的“四不能”

  有關溶液中離子能否共存問題是中學化學中的常見問題。近幾年高考幾乎每年都設置判斷離子共存問題的試題。題不難,但這類題上能否得分差異較大。

  化學知識點總結 3

  1、溶解性

 、俪R姎怏w溶解性由大到。篘H3、HCl、SO2、H2S、Cl2、CO2。極易溶于水在空氣中易形成白霧的氣體,能做噴泉實驗的氣體:NH3、HF、HCl、HBr、HI;能溶于水的氣體:CO2、SO2、Cl2、Br2(g)、H2S、NO2。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尾氣吸收時要用防倒吸裝置。

 、谌苡谒挠袡C物:低級醇、醛、酸、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氨基酸。苯酚微溶。

 、埯u素單質在有機溶劑中比水中溶解度大。

 、芰蚺c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

 、荼椒游⑷苡谒ù笥65℃易溶),易溶于酒精等有機溶劑。

 、蘖蛩猁}三種不溶(鈣銀鋇),氯化物一種不溶(銀),碳酸鹽只溶鉀鈉銨。

 、吖腆w溶解度大多數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少數受溫度影響不大(如NaCl),極少數隨溫度升高而變小[如Ca(OH)2]。氣體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小,隨壓強增大而變大。

  2、密度

 、偻逶貑钨|一般密度從上到下增大。

 、跉怏w密度大小由相對分子質量大小決定。

 、酆珻、H、O的有機物一般密度小于水(苯酚大于水),含溴、碘、硝基、多個氯的有機物密度大于水。

 、茆c的密度小于水,大于酒精、苯。

  3、物質燃燒時的影響因素:

 、傺鯕獾臐舛炔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氣充足時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時生成一氧化碳。

 、谘鯕獾臐舛炔煌,現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氣中燃燒是淡藍色火焰,在純氧中是藍色火焰。

 、垩鯕獾臐舛炔煌磻潭纫膊煌。如:鐵能在純氧中燃燒,在空氣中不燃燒。

 、芪镔|的接觸面積不同,燃燒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燒與蜂窩煤的燃燒。

  4、有色氣體:F2(淡黃綠色)、Cl2(黃綠色)、Br2(g)(紅棕色)、I2(g)(紫紅色)、NO2(紅棕色)、O3(淡藍色),其余均為無色氣體。其它物質的顏色見會考手冊的顏色表。

  5、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HF、HCl、HBr、HI、NH3、SO2、NO2、F2、Cl2、Br2(g);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H2S。

  化學知識點總結 4

  一、物理性質

  甲烷:無色無味難溶

  乙烯:無色稍有氣味難溶

  乙炔:無色無味微溶

 。娛桑汉琀2S、PH3特殊難聞的臭味)

  苯:無色有特殊氣味液體難溶有毒

  乙醇:無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揮發(fā)

  乙酸:無色刺激性氣味易溶能揮發(fā)

  二、實驗室制法

  甲烷:

  CH3COONa + NaOH →(CaO,加熱) → CH4↑+Na2CO3

  注:無水醋酸鈉:堿石灰=1:3

  固固加熱(同O2、NH3)

  無水(不能用NaAc晶體)

  CaO:吸水、稀釋NaOH、不是催化劑

  乙烯:

  C2H5OH →(濃H2SO4,170℃)→CH2=CH2↑+H2O

  注:V酒精:V濃硫酸=1:3(被脫水,混合液呈棕色)

  排水收集(同Cl2、HCl)控溫170℃(140℃:乙醚)

  堿石灰除雜SO2、CO2

  碎瓷片:防止暴沸

  乙炔:

  CaC2+ 2H2O→ C2H2↑ + Ca(OH)2

  注:排水收集無除雜

  不能用啟普發(fā)生器

  飽和NaCl:降低反應速率

  導管口放棉花:防止微溶的Ca(OH)2泡沫堵塞導管

  乙醇:

  CH2=CH2+ H2O→(催化劑,加熱,加壓)→CH3CH2OH

  注:無水CuSO4驗水(白→藍)

  提升濃度:加CaO再加熱蒸餾

  三、燃燒現象

  烷:火焰呈淡藍色不明亮

  烯:火焰明亮有黑煙

  炔:火焰明亮有濃烈黑煙(純氧中3000℃以上:氧炔焰)

  苯:火焰明亮大量黑煙(同炔)

  醇:火焰呈淡藍色放大量熱

  含碳的質量分數越高,火焰越明亮,黑煙越多

  四、酸性KMnO4&溴水

  烷:都不褪色

  烯炔:都褪色(酸性KMnO4氧化溴水加成)

  苯:KMnO4不褪色萃取使溴水褪色

  五、重要反應方程式

  烷:取代

  CH4+ Cl2→(光照)→ CH3Cl(g) + HCl

  CH3Cl + Cl2→(光照)→ CH2Cl2(l) + HCl

  CH2Cl + Cl2→(光照)→ CHCl3(l) + HCl

  CHCl3+ Cl2→(光照)→ CCl4(l) + HCl

  現象:顏色變淺裝置壁上有油狀液體

  注意:

  4種生成物里只有一氯甲烷是氣體

  三氯甲烷=氯仿

  四氯化碳作滅火劑

  烯:

  1、加成

  CH2=CH2+ Br2→ CH2BrCH2Br

  CH2=CH2+ HCl →(催化劑) → CH3CH2Cl

  CH2=CH2+ H2→(催化劑,加熱) → CH3CH3乙烷

  CH2=CH2+ H2O →(催化劑,加熱加壓) → CH3CH2OH乙醇

  2、聚合(加聚)

  nCH2=CH2→(一定條件) → [-CH2-CH2-]n(單體→高聚物)

  注:斷雙鍵→兩個“半鍵”

  高聚物(高分子化合物)都是【混合物】

  炔:

  基本同烯......

  苯:1.1、取代(溴)

  C6H6+ Br2→(Fe或FeBr3)→C6H6-Br+ HBr

  注:V苯:V溴=4:1

  長導管:冷凝回流導氣、防倒吸NaOH除雜

  現象:導管口白霧、淺黃色沉淀(AgBr)、CCl4:褐色不溶于水的液體(溴苯)

  1.2、取代——硝化(硝酸)

  C6H6+ HNO3→(濃H2SO4,60℃)→C6H6-NO2+ H2O

  注:先加濃硝酸再加濃硫酸冷卻至室溫再加苯

  50℃-60℃【水浴】溫度計插入燒杯

  除混酸:NaOH

  硝基苯:無色油狀液體難溶苦杏仁味毒

  1.3、取代——磺化(濃硫酸)

  C6H6+ H2SO4(濃) →(70-80度)→C6H6-SO3H + H2O

  2、加成

  C6H6+ 3H2→(Ni,加熱)→C12H12(環(huán)己烷)

  醇:

  1、置換(活潑金屬)

  2CH3CH2OH + 2Na → 2CH3CH2ONa +H2↑

  2、消去(分子內脫水)

  C2H5OH →(濃H2SO4,170℃)→CH2=CH2↑+H2O

  3、取代(分子間脫水)

  2CH3CH2OH →(濃H2SO4,140度)→ CH3CH2OCH2CH3(乙醚)+ H2O

 。ㄒ颐眩簾o色無毒易揮發(fā)液體麻醉劑)

  4、催化氧化

  2CH3CH2OH + O2→(Cu,加熱)→ 2CH3CHO(乙醛) + 2H2O

  現象:銅絲表面變黑浸入乙醇后變紅液體有特殊刺激性氣味

  酸:取代(酯化)

  CH3COOH + C2H5OH →(濃H2SO4,加熱)→ CH3COOC2H5+ H2O

 。ㄒ宜嵋阴ィ河邢阄兜臒o色油狀液體)

  注:【酸脫羥基醇脫氫】(同位素示蹤法)

  碎瓷片:防止暴沸濃硫酸:催化脫水吸水

  飽和Na2CO3:

  1、減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利于分層

  2、除掉乙酸,避免乙酸干擾乙酸乙酯的氣味

  3、吸收揮發(fā)出的乙醇

  飽和碳酸鈉不能換成氫氧化鈉,否則會造成酯的水解

  鹵代烴:

  1、取代(水解)【NaOH水溶液】

  CH3CH2X + NaOH →(H2O,加熱)→ CH3CH2OH + NaX

  注:NaOH作用:中和HBr加快反應速率

  檢驗X: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觀察沉淀

  2、消去【NaOH醇溶液】

  CH3CH2Cl + NaOH →(醇,加熱)→ CH2=CH2↑ +NaCl + H2O

  注:相鄰C原子上有H才可消去

  加H加在H多處,脫H脫在H少處(馬氏規(guī)律)

  醇溶液:抑制水解(抑制NaOH電離)

  六、通式

  CnH2n+2烷烴

  CnH2n烯烴/環(huán)烷烴

  CnH2n-2炔烴/二烯烴

  CnH2n-6苯及其同系物

  CnH2n+2O一元醇/烷基醚

  CnH2nO飽和一元醛/酮

  CnH2n-6O芳香醇/酚

  CnH2nO2羧酸/酯

  七、其他知識點

  1.天干命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燃燒公式:

  CxHy + (x+y/4)O2→(點燃)→ x CO2+ y/2 H2O

  CxHyOz+ (x+y/4-z/2)O2→(點燃)→ x CO2+ y/2 H2O

  3.耗氧量:

  等物質的量(等V):C越多耗氧越多;等質量:C%越高耗氧越少

  4.不飽和度=(C原子數×2+2 – H原子數)/ 2;雙鍵、環(huán)= 1,三鍵= 2,可疊加

  5.工業(yè)制烯烴:【裂解】(不是裂化)

  6.醫(yī)用酒精:75%;工業(yè)酒精:95%(含甲醇有毒);無水酒精:99%

  7.甘油:丙三醇

  8.乙酸酸性介于HCl和H2CO3之間;食醋:3%~5%;冰醋酸:純乙酸【純凈物】

  9.烷基不屬于官能團

  八、有機物性質綜合總結

  1.需水浴加熱的反應有:

 。1)銀鏡反應

 。2)乙酸乙酯的水解

 。3)苯的硝化

  (4)糖的水解凡是在不高于100℃的條件下反應,均可用水浴加熱,其優(yōu)點:溫度變化平穩(wěn),不會大起大落,有利于反應的進行。

  2.需用溫度計的實驗有:(1)實驗室制乙烯(170℃)

 。2)蒸餾

 。3)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

  (4)制硝基苯(50-60℃)〔說明〕:

 。1)凡需要準確控制溫度者均需用溫度計。

 。2)注意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

  3.能與Na反應的有機物有:

  醇、酚、羧酸等——凡含羥基的化合物。

  4.能發(fā)生銀鏡反應的物質有: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凡含醛基的物質。

  5.能使高錳酸鉀酸性溶液褪色的物質有:

 。1)含有碳碳雙鍵、碳碳叁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苯的同系物

 。2)含有羥基的化合物如醇和酚類物質

  (3)含有醛基的化合物

 。4)具有還原性的無機物(如SO2、FeSO4、KI、HCl、H2O2、HI、H2S、H2SO3等)

  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鉀褪色的物質有:烷烴、環(huán)烷烴、苯、乙酸等

  6.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質有:

  【1】遇溴水褪色

  含有碳碳雙鍵和碳碳三鍵的烴和烴的衍生物(加成)

  含醛基物質(氧化)

  苯酚等酚類物質(取代)

  堿性物質(如NaOH、Na2CO3)(氧化還原――歧化反應)

  較強的無機還原劑(如SO2、KI、FeSO4、H2S、H2SO3等)

  【2】只萃取不褪色:液態(tài)烷烴、環(huán)烷烴、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鹵代烴、酯類(有機溶劑)

  7.密度比水大的液體有機物有:溴乙烷、溴苯、硝基苯、四氯化碳等。

  8、密度比水小的液體有機物有:烴、大多數酯、一氯烷烴。

  9.能發(fā)生水解反應的物質有:鹵代烴、酯(油脂)、二糖、多糖、蛋白質(肽)、鹽。

  10.不溶于水的有機物有:烴、鹵代烴、酯、淀粉、纖維素。

  11.常溫下為氣體的有機物有:

  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數小于或等于4的烴(新戊烷例外)、一氯甲烷、甲醛。

  12.濃硫酸(H2SO4)、加熱條件下發(fā)生的反應有:苯及苯的同系物的硝化、磺化、醇的脫水反應、酯化反應、水解反應。

  13.能被氧化的物質有:含有碳碳雙鍵或碳碳叁鍵的不飽和化合物(KMnO4)、苯的同系物、酚大多數有機物都可以燃燒,燃燒都是被氧氣氧化。

  醇(還原)(氧化)醛(氧化)羧酸。

  14.顯酸性的有機物有:

  含有酚羥基和羧基的化合物。

  15.能與NaOH溶液發(fā)生反應的有機物:

 。1)酚:生成某酚納

 。2)羧酸:

 。3)鹵代烴(水溶液:水解;醇溶液:消去)

 。4)酯:(水解,不加熱反應慢,加熱反應快)

 。5)蛋白質(水解)

  16.有明顯顏色變化的有機反應:

  (1)苯酚與三氯化鐵溶液反應呈紫色;

 。2)KMnO4酸性溶液的褪色;

 。3)溴水的褪色;

 。4)淀粉遇碘單質變藍色。

  (5)蛋白質遇濃硝酸呈黃色(顏色反應)

  17.有硫酸參與的有機反應:

 。1)濃硫酸做反應物(苯、苯酚的磺化反應)

 。2)濃硫酸做催化劑和吸水劑(乙醇脫水制乙烯或制乙醚、苯的硝化反應、酯化反應)

  (3)稀硫酸作催化劑(酯類的水解)

  九、解有機物的結構題一般有兩種思維程序

  一、有機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團的化學式=剩余部分的化學式+其它已知條件=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程序

  二、有機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團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學式推斷該有機物的結構簡式。

  各類化合物的鑒別方法

  1.烯烴、二烯、炔烴: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紅色腿去;

 。2)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腿去。

  2.小環(huán)烴:三、四元脂環(huán)烴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3.鹵代烴:硝酸銀的醇溶液,生成鹵化銀沉淀

  白色沉淀證明有Cl、淺黃色沉淀證明有Br、黃色沉淀證明有I;

  4.醇: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鑒別6個碳原子以下的醇);

  5.酚或烯醇類化合物:

 。1)用三氯化鐵溶液產生顏色(苯酚產生蘭紫色)。

 。2)苯酚與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淀。

  有機物與NaoH反應:有苯酚羧基-COOH

  與Na反應有苯酚羧基-COOH羥基–OH

  鈉與醇、苯酚、RCOOH發(fā)生置換反應,放出氫氣;與醚(ROR′)、酯(RCOOR′)不發(fā)生反應。(羧酸與醇、酚可用NaHCO3溶液區(qū)別開,羧酸可與NaHCO3反應放出二氧化碳氣體。)

  銀氨溶液用于檢驗醛基的存在

  與新制氫氧化銅懸濁液的作用:

  1.羧酸的水溶液:沉淀消失呈藍色溶液

  2.含醛基的有機物,加熱后出現磚紅色沉淀

  3.含羥基的有機物(多元醇)生成絳藍色溶液

  用溴水鑒別時要注意:有可能是由于溴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度不同,發(fā)生萃取造成的,而且根據萃取后的分層情況也可以鑒別不同物質。

  常溫下,與苯環(huán)直接相連的碳原子上有氫原子(即α氫原子)時,苯的同系物才能被酸性高錳酸鉀氧化。

  化學知識點總結 5

  離子共存問題

  所謂離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離子之間不發(fā)生任何反應;若離子之間能發(fā)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

  A、結合生成難溶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Ba2+和SO42-、Ag+和Cl-、Ca2+和CO32-、Mg2+和OH-等

  B、結合生成氣體或易揮發(fā)性物質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C O 32-,HCO3-,SO32-,OH-和NH4+等

  C、結合生成難電離物質(水)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如H+和OH-、CH3COO-,OH-和HCO3-等。

  D、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水解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待學)

  注意:題干中的條件:如無色溶液應排除有色離子:Fe2+、Fe3+、Cu2+、MnO4-等離子,酸性(或堿性)則應考慮所給離子組外,還有大量的H+(或OH-)。

  (4)離子方程式正誤判斷(六看)

  化學知識點總結 6

  一、化學實驗安全

  1、(1)做有毒氣體的實驗時,應在通風廚中進行,并注意對尾氣進行適當處理(吸收或點燃等)。進行易燃易爆氣體的實驗時應注意驗純,尾氣應燃燒掉或作適當處理。

 。2)燙傷宜找醫(yī)生處理。

 。3)濃酸撒在實驗臺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沖擦干凈。濃酸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沖凈。濃酸濺在眼中應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請醫(yī)生處理。

 。4)濃堿撒在實驗臺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沖擦干凈。濃堿沾在皮膚上,宜先用大量水沖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濃堿濺在眼中,用水洗凈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鈉、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撲蓋。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機物小面積失火,應迅速用濕抹布撲蓋。

  二、混合物的分離和提純

  分離和提純的方法分離的物質應注意的事項應用舉例

  過濾用于固液混合的分離一貼、二低、三靠如粗鹽的提純蒸餾提純或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防止液體暴沸,溫度計水銀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餾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餾萃取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種溶劑所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來的方法選擇的萃取劑應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于原溶劑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分液分離互不相溶的液體打開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與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內外空氣相通。打開活塞,使下層液體慢慢流出,及時關閉活塞,上層液體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發(fā)和結晶用來分離和提純幾種可溶性固體的混合物加熱蒸發(fā)皿使溶液蒸發(fā)時,要用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當蒸發(fā)皿中出現較多的固體時,即停止加熱分離NaCl和KNO3混合物

  三、離子檢驗

  離子所加試劑現象離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產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雜

  注意事項:為了使雜質除盡,加入的試劑不能是“適量”,而應是“過量”;但過量的試劑必須在后續(xù)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

  1、物質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數目粒子的集體的物理量。

  2、摩爾(mol):把含有6、02×1023個粒子的任何粒子集體計量為1摩爾。

  3、阿伏加德羅常數: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羅常數。

  4、物質的量=物質所含微粒數目/阿伏加德羅常數n=N/NA

  5、摩爾質量(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叫摩爾質量。

 。2)單位:g/mol或g、mol—1

 。3)數值:等于該粒子的相對原子質量或相對分子質量。

  6、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n=m/M)

  六、氣體摩爾體積

  1、氣體摩爾體積(Vm)。

 。1)定義: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

 。2)單位:L/mol。

  2、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摩爾體積n=V/Vm。

  3、標準狀況下,Vm=22、4L/mol。

  七、物質的量在化學實驗中的應用

  1、物質的量濃度、

  (1)定義:以單位體積溶液里所含溶質B的物質的量來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質B的物質的濃度。

  (2)單位:mol/L

 。3)物質的量濃度=溶質的物質的量/溶液的體積CB=nB/V。

  2、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配制

 。1)基本原理:根據欲配制溶液的體積和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用有關物質的量濃度計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質的質量或體積,在容器內將溶質用溶劑稀釋為規(guī)定的體積,就得欲配制得溶液;

 。2)主要操作

  a、檢驗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1計算、2稱量、3溶解、4轉移、5洗滌、6定容、7搖勻8貯存溶液。

  注意事項:

  A、選用與欲配制溶液體積相同的容量瓶;

  B、使用前必須檢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內直接溶解;

  D、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卻至室溫時再轉移;

  E、定容時,當液面離刻度線12cm時改用滴管,以平視法觀察加水至液面最低處與刻度相切為止。

  3、溶液稀釋: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固定:

  1、硫酸根離子的檢驗:bacl2+na2so4=baso4↓+2nacl

  2、碳酸根離子的檢驗:cacl2+na2co3=caco3↓+2nacl

  3、碳酸鈉與鹽酸反應:na2co3+2hcl=2nacl+h2o+co2↑

  4、木炭還原氧化銅:2cuo+c高溫2cu+co2↑

  5、鐵片與硫酸銅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

  6、氯化鈣與碳酸鈉溶液反應:cacl2+na2co3=caco3↓+2nacl

  7、鈉在空氣中燃燒:2na+o2△na2o2鈉與氧氣反應:4na+o2=2na2o

  8、過氧化鈉與水反應:2na2o2+2h2o=4naoh+o2↑

  9、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2na2o2+2co2=2na2co3+o2

  10、鈉與水反應:2na+2h2o=2naoh+h2↑

  11、鐵與水蒸氣反應:3fe+4h2o(g)=f3o4+4h2↑

  12、鋁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2al+2naoh+2h2o=2naalo2+3h2↑

  13、氧化鈣與水反應:cao+h2o=ca(oh)2

  14、氧化鐵與鹽酸反應:fe2o3+6hcl=2fecl3+3h2o

  15、氧化鋁與鹽酸反應:al2o3+6hcl=2alcl3+3h2o

  化學知識點總結 7

  1、單質鐵的物理性質:

  鐵片是銀白色的,鐵粉呈黑色,純鐵不易生銹,但生鐵(含碳雜質的鐵)在潮濕的空氣中易生銹。(原因:形成了鐵碳原電池。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

  2、單質鐵的`化學性質:

 、勹F與氧氣反應:3Fe+2O2===Fe3O4(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體)

 、谂c非氧化性酸反應:Fe+2HCl=FeCl2+H2↑(Fe+2H+=Fe2++H2↑)常溫下鋁、鐵遇濃硫酸或濃硝酸鈍化。加熱能反應但無氫氣放出。

 、叟c鹽溶液反應:Fe+CuSO4=FeSO4+Cu(Fe+Cu2+=Fe2++Cu)

 、芘c水蒸氣反應:3Fe+4H2O(g)==Fe3O4+4H2

  化學知識點總結 8

  (1)物理性質: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液化成液氯,易溶于水。(氯氣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或者排飽和食鹽水;液氯為純凈物)

  (2)化學性質:氯氣化學性質非常活潑,很容易得到電子,作強氧化劑,能與金屬、非金屬、水以及堿反應。

 、倥c金屬反應(將金屬氧化成正價)

  Na+Cl2===點燃2NaCl

  Cu+Cl2===點燃CuCl2

  2Fe+3Cl2===點燃2FeCl3(氯氣與金屬鐵反應只生成FeCl3,而不生成FeCl2。)

  (思考:怎樣制備FeCl2?Fe+2HCl=FeCl2+H2↑,鐵跟鹽酸反應生成FeCl2,而鐵跟氯氣反應生成FeCl3,這說明Cl2的氧化性強于鹽酸,是強氧化劑。)

 、谂c非金屬反應

  Cl2+H2===點燃2HCl(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現象:安靜地燃燒,發(fā)出蒼白色火焰)

  將H2和Cl2混合后在點燃或光照條件下發(fā)生爆炸。

  燃燒:所有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化學反應都叫做燃燒,不一定要有氧氣參加。

 、跜l2與水反應

  Cl2+H2O=HCl+HClO

  離子方程式:Cl2+H2O=H++Cl—+HClO

  將氯氣溶于水得到氯水(淺黃綠色),氯水含多種微粒,其中有H2O、Cl2、HClO、Cl-、H+、OH-(極少量,水微弱電離出來的)。

  氯水的性質取決于其組成的.微粒:

  (1)強氧化性:Cl2是新制氯水的主要成分,實驗室常用氯水代替氯氣,如氯水中的氯氣能與KI,KBr、FeCl2、SO2、Na2SO3等物質反應。

  (2)漂白、消毒性:氯水中的Cl2和HClO均有強氧化性,一般在應用其漂白和消毒時,應考慮HClO,HClO的強氧化性將有色物質氧化成無色物質,不可逆。

  (3)酸性: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故可被NaOH中和,鹽酸還可與NaHCO3,CaCO3等反應。

  (4)不穩(wěn)定性:HClO不穩(wěn)定光照易分解。因此久置氯水(淺黃綠色)會變成稀鹽酸(無色)失去漂白性。

  (5)沉淀反應: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氯水中有Cl-)。自來水也用氯水殺菌消毒,所以用自來水配制以下溶液如KI、KBr、FeCl2、Na2SO3、Na2CO3、NaHCO3、AgNO3、NaOH等溶液會變質。

 、蹸l2與堿液反應:

  與NaOH反應:Cl2+2NaOH=NaCl+NaClO+H2O(Cl2+2OH-=Cl-+ClO-+H2O)

  與Ca(OH)2溶液反應: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此反應用來制漂白粉,漂白粉的主要成分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為Ca(ClO)2。

  漂白粉之所以具有漂白性,原因是:Ca(ClO)2+CO2+H2O=CaCO3↓+2HClO生成的HClO具有漂白性;同樣,氯水也具有漂白性,因為氯水含HClO;NaClO同樣具有漂白性,發(fā)生反應2NaClO+CO2+H2O==Na2CO3+2HClO;

  干燥的氯氣不能使紅紙褪色,因為不能生成HClO,濕的氯氣能使紅紙褪色,因為氯氣發(fā)生下列反應Cl2+H2O=HCl+HClO。

  漂白粉久置空氣會失效(涉及兩個反應):Ca(ClO)2+CO2+H2O=CaCO3↓+2HClO,漂白粉變質會有CaCO3存在,外觀上會結塊,久置空氣中的漂白粉加入濃鹽酸會有CO2氣體生成,含CO2和HCl雜質氣體。

 、萋葰獾挠猛荆褐破追、自來水殺菌消毒、農藥和某些有機物的原料等。

  化學知識點總結 9

  一、阿伏加德羅定律

  1.內容:在同溫同壓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即“三同”定“一同”。

  2.推論

  (1)同溫同壓下,V1/V2=n1/n2 (2)同溫同體積時,p1/p2=n1/n2=N1/N2

  (3)同溫同壓等質量時,V1/V2=M2/M1 (4)同溫同壓同體積時,M1/M2=ρ1/ρ2

  注意:

 、侔⒎拥铝_定律也適用于不反應的混合氣體。

 、谑褂脷鈶B(tài)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論。

  3、阿伏加德羅常這類題的解法:

  ①狀況條件:考查氣體時經常給非標準狀況如常溫常壓下,1.01×105Pa、25℃時等。

 、谖镔|狀態(tài):考查氣體摩爾體積時,常用在標準狀況下非氣態(tài)的物質來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畚镔|結構和晶體結構:考查一定物質的.量的物質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電子、質子、中子等)時常涉及希有氣體He、Ne等為單原子組成和膠體粒子,Cl2、N2、O2、H2為雙原子分子等。晶體結構:P4、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結構。

  二、離子共存

  1.由于發(fā)生復分解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氣體產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揮發(fā)的弱酸的酸根與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與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與OH-大量共存;Pb2+與Cl-,Fe2+與S2-、Ca2+與PO43-、Ag+與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電解質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等與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與OH-大量共存;NH4+與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發(fā)生水解的離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條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須在堿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須在酸性條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這兩類離子不能同時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離子間能發(fā)生“雙水解”反應。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較強還原性的離子不能與具有較強氧化性的離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堿性的介質中由于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與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堿性條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條件下則由于發(fā)生2S2-+SO32-+6H+=3S↓+3H2O反應不能共在。H+與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陽離子跟能水解的陰離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雙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與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發(fā)生絡合反應的離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與SCN-不能大量共存;Fe3+與不能大量共存。

  5、審題時應注意題中給出的附加條件。

 、偎嵝匀芤(H+)、堿性溶液(OH-)、能在加入鋁粉后放出可燃氣體的溶液、由水電離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谟猩x子MnO4-,Fe3+,Fe2+,Cu2+,Fe(SCN)2+。③MnO4-,NO3-等在酸性條件下具有強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條件下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S2O32-+2H+=S↓+SO2↑+H2O

 、葑⒁忸}目要求“大量共存”還是“不能大量共存”。

  化學知識點總結 10

  一、同系物

  結構相似,在分子組成上相差一個或若干個CH2原子團的物質物質。同系物的判斷要點: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組成元素種類必須相同

  3、結構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連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團類別和數目。結構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無支鏈,后者有支鏈仍為同系物。

  4、在分子組成上必須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但通式相同組成上相差一個或幾個CH2原子團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鹵代烴,且組成相差一個CH2原子團,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異構體之間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異構體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結構的現象叫做同分異構現象。具有同分異構現象的化合物互稱同分異構體。

  1、同分異構體的種類:

 、盘兼湲悩嫞褐柑荚又g連接成不同的鏈狀或環(huán)狀結構而造成的異構。如C5H12有三種同分異構體,即正戊烷、異戊烷和新戊烷。

 、莆恢卯悩嫞褐腹倌軋F或取代基在在碳鏈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異構。如1—丁烯與2—丁烯、1—丙醇與2—丙醇、鄰二甲苯與間二甲苯及對二甲苯。

 、钱愵惍悩嫞褐腹倌軋F不同而造成的異構,也叫官能團異構。如1—丁炔與1,3—丁二烯、丙烯與環(huán)丙烷、乙醇與甲醚、丙醛與丙酮、乙酸與甲酸甲酯、葡萄糖與果糖、蔗糖與麥芽糖等。

 、绕渌悩嫹绞剑喝珥樂串悩、對映異構(也叫做鏡像異構或手性異構)等,在中學階段的信息題中屢有涉及。

  2、同分異構體的書寫規(guī)律:

 、磐闊N(只可能存在碳鏈異構)的書寫規(guī)律:

  主鏈由長到短,支鏈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邊,排布由對到鄰到間。

  ⑵具有官能團的化合物如烯烴、炔烴、醇、酮等,它們具有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異類異構,書寫按順序考慮。一般情況是碳鏈異構→官能團位置異構→異類異構。

 、欠枷阕寤衔铮憾〈锏娜〈诒江h(huán)上的相對位置具有鄰、間、對三種。

  3、判斷同分異構體的常見方法:

 、庞洃浄ǎ

  ①碳原子數目1~5的烷烴異構體數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無異構體,丁烷有兩

  種異構體,戊烷有三種異構體。

  ②碳原子數目1~4的一價烷基:甲基一種(—CH3),乙基一種(—CH2CH3)、丙基兩種(-CH2CH2CH3、—CH(CH3)2)、CH丁基四種(—CH2CH2CH2CH 3 、—CH2CH(CH3)2、—C(CH3)3) 32CH3

 、垡粌r苯基一種、二價苯基三種(鄰、間、對三種)。

  ⑵基團連接法:將有機物看成由基團連接而成,由基團的異構數目可推斷有機物的異構體數目。

  如:丁基有四種,丁醇(看作丁基與羥基連接而成)也有四種,戊醛、戊酸(分別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連接而成)也分別有四種。

 、堑韧D換法:將有機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團進行等同轉換。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個H原子,若有一個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種結構,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種?假設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轉換為H原子,而H原子轉換為Cl原子,其情況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種結構。同樣,二氯乙烷有兩種結構,四氯乙烷也有兩種結構。

  ⑷等效氫法:等效氫指在有機物分子中處于相同位置的氫原子。等效氫任一原子

  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產物都屬于同一物質。其判斷方法有:

 、偻惶荚由线B接的氫原子等效。

 、谕惶荚由线B接的—CH3中氫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個甲基連接于同一個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個氫原子等效。

  三、有機物的.系統命名法

  1、烷烴的系統命名法

 、哦ㄖ麈湥壕烷L不就短。選擇分子中最長碳鏈作主鏈(烷烴的名稱由主鏈的碳原子數決定)

 、普抑ф湥壕徒痪瓦h。從離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編號。

 、敲

 、倬投嗖痪蜕。若有兩條碳鏈等長,以含取代基多的為主鏈。

 、诰秃啿痪头。若在離兩端等距離的位置同時出現不同的取代基時,簡單的取代基優(yōu)先編號(若為相同的取代基,則從哪端編號能使取代基位置編號之和最小,就從哪一端編起)。

 、巯葘懭〈Q,后寫烷烴的名稱;取代基的排列順序從簡單到復雜;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漢字數字標明數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鏈碳原子的阿拉伯數字編號標明寫在表示取代基數目的漢字之前,位置編號之間以“,”相隔,阿拉伯數字與漢字之間以“—”相連。

  2、含有官能團的化合物的命名

 、哦阁w:根據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團確定母體。如:含碳碳雙鍵的化合物,以烯為母體,化合物的最后名稱為“某烯”;含醇羥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別以醇、醛、酸為母體;苯的同系物以苯為母體命名。

  ⑵定主鏈:以含有盡可能多官能團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敲汗倌軋F編號最小化。其他規(guī)則與烷烴相似。

  四、有機物的物理性質

  1、狀態(tài):

  固態(tài):飽和高級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淀粉、維生素、醋酸(16.6℃以下);

  氣態(tài):C4以下的烷、烯、炔烴、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態(tài):

  2、氣味:

  無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帶有臭味);

  稍有氣味:乙烯;

  特殊氣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級酯;

  3、顏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輕:苯、液態(tài)烴、一氯代烴、乙醇、乙醛、低級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5、揮發(fā)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級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與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五、最簡式相同的有機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烴和環(huán)烷烴;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飽和一元醛(或飽和一元酮)與二倍于其碳原子數的飽和一元羧酸或

  酯;如乙醛(C2H4O)與丁酸及異構體(C4H8O2)

  5、炔烴(或二烯烴)與三倍于其碳原子數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如:丙炔(C3H4)與丙苯(C9H12)

  六、能與溴水發(fā)生化學反應而使溴水褪色或變色的物質

  1、有機物:

  ⑴不飽和烴(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撇伙柡蜔N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鞘彤a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群┗幕衔(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 ⑸天然橡膠(聚異戊二烯)

  2、無機物:

 、 -2價的S(硫化氫及硫化物)

  ⑵ + 4價的S(二氧化硫、亞硫酸及亞硫酸鹽)

 、 + 2價的Fe

  6FeSO4 + 3Br2 = 2Fe2(SO4)33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變色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 +Mg + Br === MgBr22 (其中亦有Mg與H、Mg與HBrO的反應) ⑷ Zn、Mg等單質如

  ⑸ -1價的I(氫碘酸及碘化物)變色

 、 NaOH等強堿、Na2CO3和AgNO3等鹽

  Br2 +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H2O

  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七、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質

  上層變無色的(ρ>1):鹵代烴(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層變無色的(ρ<1):直餾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級酯、液態(tài)環(huán)烷

  烴、液態(tài)飽和烴(如己烷等)等

  八、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的物質

  1、有機物:

 、挪伙柡蜔N(烯烴、炔烴、二烯烴等)

 、撇伙柡蜔N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石油產品(裂化氣、裂解氣、裂化汽油等)

 、却碱愇镔|(乙醇等)

 、珊┗幕衔(醛、甲酸、甲酸鹽、甲酸酯、葡萄糖、麥芽糖等)

 、侍烊幌鹉z(聚異戊二烯)

 、吮降耐滴

  2、無機物:

  ⑴氫鹵酸及鹵化物(氫溴酸、氫碘酸、濃鹽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價的Fe(亞鐵鹽及氫氧化亞鐵)

  ⑶ -2價的S(硫化氫及硫化物)

 、 + 4價的S(二氧化硫、亞硫酸及亞硫酸鹽)

 、呻p氧水(H2O2)

  化學知識點總結 11

  1.烯醛中碳碳雙鍵的檢驗

  (1)若是純凈的液態(tài)樣品,則可向所取試樣中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2)若樣品為水溶液,則先向樣品中加入足量的新制Cu(OH)2懸濁液,加熱煮沸,充分反應后冷卻過濾,向濾液中加入稀酸化,再加入溴水,若褪色,則證明含有碳碳雙鍵。

  若直接向樣品水溶液中滴加溴水,則會有反應:—CHO+Br2+H2O→—COOH+2HBr而使溴水褪色。

  2.二糖或多糖水解產物的檢驗

  若二糖或多糖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的,則先向冷卻后的水解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然后再加入銀氨溶液或新制的氫氧化銅懸濁液,(水浴)加熱,觀察現象,作出判斷。

  3.如何檢驗溶解在苯中的苯酚?

  取樣,向試樣中加入NaOH溶液,振蕩后靜置、分液,向水溶液中加入鹽酸酸化,再滴入幾滴FeCl3溶液(或過量飽和溴水),若溶液呈紫色(或有白色沉淀生成),則說明有苯酚。

  若向樣品中直接滴入FeCl3溶液,則由于苯酚仍溶解在苯中,不得進入水溶液中與Fe3+進行離子反應;若向樣品中直接加入飽和溴水,則生成的'三溴苯酚會溶解在苯中而看不到白色沉淀。

  若所用溴水太稀,則一方面可能由于生成溶解度相對較大的一溴苯酚或二溴苯酚,另一方面可能生成的三溴苯酚溶解在過量的苯酚之中而看不到沉淀。

  4.如何檢驗實驗室制得的乙烯氣體中含有CH2=CH2、SO2、CO2、H2O?

  將氣體依次通過無水硫酸銅、品紅溶液、飽和Fe2(SO4)3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檢驗水)(檢驗SO2)(除去SO2)(確認SO2已除盡)(檢驗CO2)

  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檢驗CH2=CH2)。

  化學知識點總結 12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yè)"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fā)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fā)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煉鐵的三種氧化物:鐵礦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見的三種強酸:鹽酸,硫酸,硝酸。

  23、濃硫酸的`三個特性:吸水性,脫水性,強氧化性。

  24、氫氧化鈉的三個俗稱:火堿,燒堿,苛性鈉。

  25、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三種氧化物:氧化銅,水(氧化氫),二氧化碳

  26、實驗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種物質:硝酸,濃硫酸,碳酸鈉。

  27、酒精燈的三個火焰:內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燈有三禁:禁止向燃著的燈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燈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燈,禁止用嘴吹滅酒精燈。

  29、玻璃棒在粗鹽提純中的三個作用:攪拌、引流、轉移

  30、液體過濾操作中的三靠:

  (1)、傾倒濾液時燒杯口緊靠玻璃棒

  (2)、玻璃棒輕靠在三層濾紙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化學知識點總結 13

  1、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離子。

  2、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氫氣、一氧化碳、碳。

  3、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yōu)點:資源豐富、發(fā)熱量高、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huán)境。

  4、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5、黑色金屬只有三種:鐵、錳、鉻。

  6、構成物質的元素可分為三類即

  (1)金屬元素、

  (2)非金屬元素、

  (3)稀有氣體元素。

  7,鐵的氧化物有三種,其化學式為

  (1)FeO、

  (2)Fe2O3、

  (3) Fe3O4。

  8、溶液的特征有三個

  (1)均一性;

  (2)穩(wěn)定性;

  (3)混合物。

  9、化學方程式有三個意義:

  (1)表示什么物質參加反應,結果生成什么物質;

  (2)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問的分子或原子的微粒數比;

  (3)表示各反應物、生成物之間的質量比;瘜W方程式有兩個原則:以客觀事實為依據;遵循質量守恒定律。

  10、生鐵一般分為三種:白口鐵、灰口鐵、球墨鑄鐵。

  11、碳素鋼可分為三種:高碳鋼、中碳鋼、低碳鋼。

  12、常用于煉鐵的.鐵礦石有三種:

  (1)赤鐵礦(主要成分為Fe2O3);

  (2)磁鐵礦(Fe3O4);

  (3)菱鐵礦(FeCO3)。

  13、煉鋼的主要設備有三種:轉爐、電爐、平爐。

  14、常與溫度有關的三個反應條件是點燃、加熱、高溫。

  15、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有兩種方法:(1)升溫、(2)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fā)溶劑。 (注意:溶解度隨溫度而變小的物質如:氫氧化鈣溶液由飽和溶液變不飽和溶液:降溫、加溶劑;不飽和溶液變飽和溶液有三種方法:升溫、加溶質、恒溫蒸發(fā)溶劑)。

  16、收集氣體一般有三種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

  (1)工業(yè)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農業(yè)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泡沫滅火器;干粉滅火器;液態(tài)二氧化碳滅火器。

  化學知識點總結 14

  一、化學反應的速率

  1、化學反應是怎樣進行的

  (1)基元反應:能夠一步完成的反應稱為基元反應,大多數化學反應都是分幾步完成的。

 。2)反應歷程:平時寫的化學方程式是由幾個基元反應組成的總反應?偡磻杏没磻獦嫵傻姆磻蛄蟹Q為反應歷程,又稱反應機理。

 。3)不同反應的反應歷程不同。同一反應在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歷程也可能不同,反應歷程的差別又造成了反應速率的不同。

  2、化學反應速率

 。1)概念:

  單位時間內反應物的減小量或生成物的增加量可以表示反應的快慢,即反應的速率,用符號v表示。

 。2)表達式:

 。3)特點

  對某一具體反應,用不同物質表示化學反應速率時所得的數值可能不同,但各物質表示的化學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各物質的系數之比。

  3、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1)反應速率常數(K)

  反應速率常數(K)表示單位濃度下的化學反應速率,通常,反應速率常數越大,反應進行得越快。反應速率常數與濃度無關,受溫度、催化劑、固體表面性質等因素的影響。

 。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增大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增大,減小反應物濃度,正反應速率減小。

  增大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增大,減小生成物濃度,逆反應速率減小。

 。3)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壓強只影響氣體,對只涉及固體、液體的反應,壓強的改變對反應速率幾乎無影響。

  壓強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際上是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為壓強的改變是通過改變容器容積引起的。壓縮容器容積,氣體壓強增大,氣體物質的濃度都增大,正、逆反應速率都增加;增大容器容積,氣體壓強減。粴怏w物質的濃度都減小,正、逆反應速率都減小。

  4、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經驗公式

  阿倫尼烏斯總結出了反應速率常數與溫度之間關系的經驗公式:

  式中A為比例系數,e為自然對數的底,R為摩爾氣體常數量,Ea為活化能。

  由公式知,當Ea>0時,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常數增大,化學反應速率也隨之增大?芍,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與活化能有關。

  (2)活化能Ea。

  活化能Ea是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與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之差。不同反應的活化能不同,有的相差很大;罨蹺a值越大,改變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越大。

  5、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1)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規(guī)律:

  催化劑大多能加快反應速率,原因是催化劑能通過參加反應,改變反應歷程,降低反應的活化能來有效提高反應速率。

 。2)催化劑的特點:

  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而在反應前后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不變。

  催化劑具有選擇性。

  催化劑不能改變化學反應的平衡常數,不引起化學平衡的移動,不能改變平衡轉化率。

  二、化學反應條件的優(yōu)化——工業(yè)合成氨

  1、合成氨反應的限度

  合成氨反應是一個放熱反應,同時也是氣體物質的量減小的熵減反應,故降低溫度、增大壓強將有利于化學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

  2、合成氨反應的速率

 。1)高壓既有利于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動,又使反應速率加快,但高壓對設備的要求也高,故壓強不能特別大。

 。2)反應過程中將氨從混合氣中分離出去,能保持較高的反應速率。

  (3)溫度越高,反應速率進行得越快,但溫度過高,平衡向氨分解的方向移動,不利于氨的合成。

 。4)加入催化劑能大幅度加快反應速率。

  3、合成氨的適宜條件

  在合成氨生產中,達到高轉化率與高反應速率所需要的條件有時是矛盾的,故應該尋找以較高反應速率并獲得適當平衡轉化率的反應條件:一般用鐵做催化劑,控制反應溫度在700K左右,壓強范圍大致在1×107Pa~1×108Pa之間,并采用N2與H2分壓為1∶2.8的投料比。

  化學知識點總結 15

  1.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tài)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都是氫離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都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NaOH==Na+ + OH-

  Ba(OH)2==Ba2+ + 2OH-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屬于非金屬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錳):凡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屬于金屬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4.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Na2CO3·10H2O、CuSO4·5H2O FeSO4·7H2O

  5.潮解:某物質能吸收空氣里的水分而變潮的現象。

  風化:結晶水合物在常溫下放在干燥的空氣里,能逐漸失去結晶水而成為粉末的現象。

  6.燃燒:可燃物跟氧氣發(fā)生的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的'氧化反應。

  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的顏色

  (一)、固體的顏色

  1、紅色固體:銅,氧化鐵

  2、綠色固體:堿式碳酸銅

  3、藍色固體:氫氧化銅,硫酸銅晶體

  4、紫黑色固體:高錳酸鉀

  5、淡黃色固體:硫磺

  6、無色固體:冰,干冰,金剛石

  7、銀白色固體:銀,鐵,鎂,鋁,汞等金屬

  8、黑色固體:鐵粉,木炭,氧化銅,二氧化錳,四氧化三鐵,(碳黑,活性炭)

  9、紅褐色固體:氫氧化鐵

  10、白色固體:氯化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鈣,氧化鈣,硫酸銅,五氧化二磷,氧化鎂

  (二)、液體的顏色

  1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1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1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1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1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氣體的顏色

  17、紅棕色氣體:二氧化氮

  18、黃綠色氣體:氯氣

  19、無色氣體:氧氣,氮氣,氫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氫氣體等大多數氣體.

  化學知識點總結 16

  氧化還原反應的類型:

  (1)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應(一部分是氧化還原反應)

  4HNO3(濃)=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還原反應:

  MnO2+4HCl(濃)=MnCl2+Cl2↑+2H2O

  Cu+4HNO3(濃)=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濃)=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還原反應:(歧化反應)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種元素不同價態(tài)之間的氧化還原反應(歸中反應)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不止一種的氧化還原反應: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離子反應定義:有離子參加的.反應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

  第一步:寫:寫出化學方程式

  第二步:拆: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成離子形式;

  難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難電離(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氣體(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

  第三步:刪:刪去前后都有的離子

  第四步:查:檢查前后原子個數,電荷是否守恒

  離子共存問題判斷:

  ①是否產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

  ②是否生成弱電解質(如:NH4+和OH-,H+和CH3COO-)

 、凼欠裆蓺怏w(如:H+和CO32-,H+和SO32-)

  ④是否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如:H+、NO3-和Fe2+/I-,Fe3+和I-)

  (1)弱堿陽離子只存在于酸性較強的溶液中:fe3+、al3+、zn2+、cu2+、nh4+、ag+等均與oh–不能大量共存。

  (2)弱酸陰離子只存在于堿性溶液中:ch3coo–、f–、co32–、so32–、s2–、po43–、alo2–均與h+不能大量共存。

  (3)弱酸的酸式陰離子在酸性較強或堿性較強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共存。它們遇強酸(h+)會生成弱酸分子;遇強堿(oh–)會生成正鹽和水:hso3–、hco3–、hs–、h2po4–、hpo42–等。

  (4)若陰、陽離子能相互結合生成難溶或微溶性的鹽,則不能大量共存:ba2+、ca2+與co32–、so32–、po43–、so42–等;ag+與cl–、br–、i–等;ca2+與f–,c2o42–等。

  (5)若陰、陽離子發(fā)生雙水解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al3+與hco3–、co32–、hs–、s2–、alo2–等;fe3+與hco3–、co32–、alo2–等。

  (6)若陰、陽離子能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則不能大量共存:fe3+與i–、s2–;mno4–(h+)與i–、br–、cl–、s2–、so32–、fe2+等;no3–(h+)與i–、s2–、so32–、fe2+等;clo–與i–、s2–、so32–等。

  (7)因絡合反應或其它反應而不能大量共存:fe3+與scn–;al3+與f–等(alf63–)。

  (8)此外,還有與al反應反應產生氫氣的溶液(可能h+;可能oh–,含h+時一定不含no3–);水電離出的c(h+)=10–13mol/l(可能為酸溶液或堿溶液)等。

  掌握下列七個有關操作順序的原則,就可以正確解答"實驗程序判斷題"。

  1."從下往上"原則。以Cl2實驗室制法為例,裝配發(fā)生裝置順序是:放好鐵架臺→擺好酒精燈→根據酒精燈位置固定好鐵圈→石棉網→固定好圓底燒瓶。

  2."從左到右"原則。裝配復雜裝置應遵循從左到右順序。如上裝置裝配順序為:發(fā)生裝置→集氣瓶→燒杯。

  3.先"塞"后"定"原則。帶導管的塞子在燒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燒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緊或因用力過猛而損壞儀器。

  4."固體先放"原則。上例中,燒瓶內試劑MnO2應在燒瓶固定前裝入,以免固體放入時損壞燒瓶。總之固體試劑應在固定前加入相應容器中。

  5."液體后加"原則。液體藥品在燒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濃鹽酸應在燒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緩慢加入。

  6.先驗氣密性(裝入藥口前進行)原則。

  7.后點酒精燈(所有裝置裝完后再點酒精燈)原則。

  化學知識點總結 17

  1、化學的學科定義。

  2、綠色化學-----環(huán)境友好化學(化合反應符合綠色化學反應)

  3、蠟燭燃燒實驗(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

  4、吸入空氣與呼出氣體的比較5、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科學探究

  6、化學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

  二、化學實驗基本操作

  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時安排2小時)

  1、第一個對空氣組成進行探究的化學家:

  2、空氣的成分和組成2.氧氣

  (1)氧氣的化學性質:

  (2)氧氣與下列物質反應現象(3)氧氣的制備:

 。4)氣體制取與收集裝置的選擇

 。5)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以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例)

  3、催化劑(觸媒):在化學反應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fā)生

  變化的物質。(一變兩不變)

  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4、常見氣體的用途:

  5、常見氣體的檢驗方法

  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

  第四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課時安排4小時)

  一、水

  1、水的組成:

  (1)電解水的實驗(

  2)結論:化學式的含義

  2、水的化學性質

  3、水的污染:

  (1)水資源

 。2)水污染

  (3)愛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體污染4、水的凈化

 。1)水的凈化效果(2)硬水與軟水二、氫氣

  1、物理性質:2、化學性質:(1)可燃性(2)還原性

  3、氫氣的實驗室制法

  4、氫能源三大優(yōu)點無污染、放熱量高、來源廣三、分子與原子化學反應的實質:

  3、離子,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4、元素:5、化合價

  6、物質是由分子、原子、離子構成的。四、元素符號,化學式1、元素符號的意義:2、化學式的意義:

  3、化學符號中數字的含義

  7、原子結構示意圖,(失幾電帶幾正顯正幾價;得幾電帶幾負顯負幾價)

  第五單元《化學方程式》(課時安排4小時)

  一、質量守恒定律:

  二、化學方程式三、化學反應類型1、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四、化學計算題的分析及應用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課時安排2小時)

  一、碳的幾種單質二、.單質碳的化學性質:

  1、常溫下的穩(wěn)定性強2、可燃性:3、還原性: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思路:(原理、裝置、檢驗)2、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1)原理:

  2)選用和制氫氣相同的發(fā)生裝置3)氣體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氣法4)驗證方法:驗滿方法:

  3、二氧化碳的工業(yè)制法:煅燒石灰石:CaCO3高溫CaO+CO2↑

  生石灰和水反應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四、二氧化碳的性質1、物理性質:2、化學性質:3、用途:

  4、二氧化碳多環(huán)境的影響:五、一氧化碳1、物理性質:2、有毒:3、化學性質:

  1)可燃性:2CO+O2點燃2CO2(可燃性氣體點燃前一定要檢驗純度)

  2)還原性:CO+CuO一、燃燒和滅火

  △Cu+CO2(非置換反應)應用:冶金工業(yè)

  第七單元《燃燒及其利用》(課時安排2小時)

  1、燃燒的條件:(缺一不可)

  2、滅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燒條件的'任意一個即可)

  3、影響燃燒現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質、氧氣的濃度、與氧氣的接觸面積4、爆炸:二、燃料和能量1、三大化石燃料:

  2、兩種綠色能源:沼氣、乙醇

 。2)乙醇(俗稱:酒精,化學式:C2H5OH)化學性質:

  3、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4、新能源:

  (1)優(yōu)點:(2)需解決問題:

  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課時安排4小時)

  一、金屬材料

  1、金屬材料

  2、金屬的物理性質:3、金屬之最:4、金屬分類:5、合金:

  二、金屬的化學性質

  1、大多數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2、金屬+酸→鹽+H2↑

  3、金屬+鹽→另一金屬+另一鹽(條件:“前換后,鹽可溶”)Fe+CuSO4==Cu+FeSO4(“濕法冶金”原理)三、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四、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1、鐵的冶煉2、鐵的銹蝕

  3、金屬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第九單元《溶液》(課時安排4小時)

  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

  2、溶質和溶劑的判斷

  3、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二、溶解度

  1、固體的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義:(2)溶解度的含義:

  (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4)溶解度曲線2、氣體的溶解度3、混合物的分離三、溶質的質量分數1、公式:

  2、在飽和溶液中:

  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1)用固體配制:

 。2)用濃溶液稀釋(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

  第十單元《酸和堿》(課時安排4小時)

  一、酸、堿、鹽的組成

  酸是由氫元素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鹽酸(HCl)、硝酸(HNO3)堿是由金屬元素和氫氧根組成的化合物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氨水(NH3H2O)

  鹽是由金屬元素元素(或銨根)和酸根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碳酸鈉酸、堿、鹽的水溶液可以導電(原因:溶于水時離解形成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二、酸

  1、濃鹽酸、濃硫酸的物理性質、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離解時所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H+)

  3、三種離子的檢驗

  三、堿

  1、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物理性質、用途

  2、堿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離解時所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OH)

  四、中和反應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1、

  定義:酸與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2、應用:

  3、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法pH

  第十一單元《鹽化肥》(課時安排4小時)

  一、常見的鹽定義:能解離出金屬離子(或NH4+)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

  二、精鹽提純去除不溶性雜質,得到的精鹽中還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等可溶性雜質。

  1、實驗步驟:溶解、過濾、蒸發(fā)2、實驗儀器

  三、鹽的化學性質

  1、鹽(可溶)+金屬1→金屬2+新鹽(金屬1比金屬2活潑,K、Ca、Na除外)

  2、鹽+酸→新鹽+新酸

  3、鹽+堿→新鹽+新堿(反應物需都可溶,且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4、鹽+鹽→兩種新鹽(反應物需都可溶,且滿足復分解反應的條件)

  四、酸、堿、鹽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數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堿:只有氨水、氫氧化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和氫氧化鈣可溶于水,其余均為沉淀

  3、鹽: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可溶;

  氯化物除AgCl難溶外,其余多數均可溶;

  硫酸鹽除BaSO4難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數可溶;碳酸鹽除碳酸鉀、碳酸鈉、碳酸銨可溶,其余都難溶。注:BaSO4、AgCl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學肥料

  1、農家肥料:營養(yǎng)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價廉、能改良土壤結構

  2、化學肥料(氮肥、鉀肥、磷肥)

 。1)氮肥

 。2)鉀肥

  (3)磷肥

  4、復合肥:

  三、使用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1、土壤污染:

  2、大氣污染:

  3、引起水體污染:

  4、合理使用化肥

【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化學知識點總結化學11-21

化學知識點總結06-25

【精選】化學知識點總結06-27

化學知識點總結12-05

化學化學式知識點總結01-31

中考的化學知識點總結06-13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06-08

中考化學知識點總結03-27

化學知識點總結(通用)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