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高新區(qū)銀杏小學 楊愛珍
一、說教材
《圓的周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四單元《圓》的第二部分內(nèi)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周長的一般概念,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并初步認識了圓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不僅對舊知識加以鞏固,同時它又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為以后學習圓的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下基礎。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喜歡各種各樣的探索活動,他們希望能夠在活動中自己去研究事物、發(fā)現(xiàn)問題,更渴望能在研究活動中解決自己的疑問,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因此,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圓的周長這節(jié)課可讓學生利用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轉化思想,在實驗探究中測量、計算、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并驗證猜測,使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理解并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讓學生理解圓的周長和圓周率的含義,探索圓的周長計算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2、能力目標: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自主探究等教學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分析、比較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探討圓周率、推導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對學生滲透唯物主義的辯證思維方法。通過介紹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研究事跡,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理解圓周率的含義及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圓片、鐵絲圍成的圓、實驗報告單(每組一份)。
學生準備:每組(4人一組)準備直徑(取整數(shù))不同的圓片3個、線繩、直尺。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辫b于這樣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引導、組織探究等教學方法,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實驗探究、計算、觀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等學習方法,最終發(fā)現(xiàn)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我將按照以下五個部分展開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件:從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說一說:繞花壇騎一圈形成的軌跡是什么圖形,即花壇一圈的長度就是一個圓的周長。從而揭示課題:圓的周長(板書)。師生談話: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求法我們已經(jīng)學過,那么圓的周長該怎樣求呢?利用問題設下認知障礙,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這一部分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共分5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
⒈教具演示,直觀感知,認識圓周長。
心理學實驗證明,理解的知識才能牢固掌握。學生通過花壇初步感知了“圓的周長”后,我出示教具圓片、鐵絲圍成的圓,讓學生觀察圍成圓的線是一條什么線,這條曲線的長就是圓的什么。通過這個問題揭示圓周長概念。接著讓學生拿出圓形學具摸一周,體驗圓的周長。教師引導學生初步了解用繞線法、滾動法可測量圓形學具的周長,師生合作示范操作要點(前者注意線要拉緊,后者注意看好起點和終點)。
⒉揭示矛盾,產(chǎn)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出示圖片:如果你坐摩天輪轉動一周,在空中經(jīng)過了多長的路程呢?這時學生會認識到繞線法、滾動法測量圓的周長有一定的局限性,進而引起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產(chǎn)生探究求圓周長的一般方法的迫切愿望。
⒊小組合作,操作實驗。
這一環(huán)節(jié)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第一層次:觀察猜想。讓學生觀察準備好的三個圓并猜一猜:1.大圓、小圓誰的周長長?2.圓的周長與它的什么有關呢?
第二層次:量一量,驗證猜想。
數(shù)學《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生應有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探究,用不同方法分別量出三個直徑不同圓的周長,并把數(shù)據(jù)填入下表中:
圓 周長C(cm) 直徑d(cm)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保留兩位小數(shù))
① 18.8 6 3.13
② 22 7 3.14
③ 28.1 9 3.12
通過學生交流匯報,觀察數(shù)據(jù)對比發(fā)現(xiàn):圓的直徑越短,周長越短;直徑越長,周長越長。說明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
第三層次:比較數(shù)據(jù),揭示關系。
學生繼續(xù)實驗,算出每個圓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通過比較又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圓中,每個圓的周長都是它的直徑長度的3倍多一些。接著告訴學生:任意一個圓的周長與它直徑的比值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shù),我們稱它為圓周率,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π=3.1415926535…),在實際應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即π≈3.14。那么,圓的周長、直徑和圓周率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呢?用字母表示就是: (板書)
⒋介紹有關圓周率的數(shù)學史。
學生自學教材“資料庫”的內(nèi)容。由我國古代數(shù)學家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談感想,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自豪感。
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根據(jù)圓周長與它直徑的關系,讓學生思考:知道圓的直徑、半徑怎樣求圓周長。學生會獨立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用字母表示為C=πd或根據(jù)直徑、半徑的關系寫成 C=2πr(板書)。
(三)、初步應用,領悟新知
教材上安排的例1,是對前面剛總結出來的周長計算公式進行直接應用。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此例可讓學生自主完成。根據(jù)學生匯報,教師示范板演。評價時要說明兩點:1. 公式可以不寫,直接計算就行;2. π取兩位小數(shù)3.14,作為一般數(shù)值處理,計算結果不必再用≈表示。另外也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花壇周長與車輪周長的比值就是花壇直徑與車輪直徑的比值(即轉數(shù)40周),從而讓學生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四)、練習鞏固,逐層提高
基礎訓練是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技能和發(fā)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本節(jié)練習中我以基礎練習為主,適當補充了提高練習。
1、選擇填空。
(1)、車輪滾動一周,前進的距離是求車輪的( ) 。
A. 半徑 B. 直徑 C. 周長
(2)、圓的周長是直徑的( )倍。
A. 3.14 B. π C. 3
(3)、大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小圓的周長除以直徑的商。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此類型題重在幫助學生鞏固新概念,加深對圓周率的理解。
2、求圓的周長。
本題利用直觀圖形考查學生對求圓的周長兩個公式的運用。
3、解決問題。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1)、公園里摩天輪的半徑是5米,坐著它轉動一周,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
(2)、銀杏小學的運動場上有一個美麗的環(huán)形跑道(如下圖),兩端是半圓形,中間是長方形。根據(jù)所給的數(shù)據(jù)你能算出環(huán)形跑道的周長嗎?試試看。
這些層層遞進的反饋練習題,形式多樣,既幫助學生鞏固了當堂所學的基礎知識,形成技能,又強化了教學的重難點。
(五)、暢談收獲,全課總結
課的最后,學生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與感受,教師可以用一段帶有激勵性的結束語,給本節(jié)課畫上圓滿的句號。
總之,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力求體現(xiàn)新課程的教育理念,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人人參與活動,在豐富的數(shù)學活動中“思考”和“再創(chuàng)造”。
以上是我說課的全過程。不足之處,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多指導。謝謝大家!
附板書設計:
圓的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