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鎮(zhèn)山海小學 楊麗麗 312072 85101225 whh8115﹫163.com
一﹑設計思想:
學生的認知結構,只有在經歷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主動才能完成。只有學生本人的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才能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能掌握一位數乘三位數的乘法,提倡算法優(yōu)化,并能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教材第86頁例7教學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例題呈現的是學校圖書室里購書的情境。題目要求學生自己試著算一算,然后將兩種算法進行對比,有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算法。教學時,可結合圖片,讓學生談談讀書有什么好處,了解學生讀哪些書,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增長見識。例題滲透了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這種數量關系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一種數量關系,教師在教學中要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估算,再獨立計算。如果學生出現了教材中的兩種算法,就請他們說一說計算過程,尤其是第二種算法,0×3這一步能不能省略?如果要省略,那么因數3應該移到什么位置上?這時書寫積應該注意些什么?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及三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在“0和任何數相乘都等于0”這一規(guī)律上學習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為四年級兩位數乘三位數乘法和兩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是學生特別容易出錯的,教師要根據這一點,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我研究能力的提高,讓學生自己發(fā)現這種類型題的簡便算法,加深學生的理解和印象,使學生牢固掌握。同時,在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一位數的書寫位置,這個一位數應該與多位數0前面的那個數字對齊;二是積末尾0的個數,多位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四、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用簡單方法計算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提高計算能力。
2﹑結合具體情境,在討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五﹑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因數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添上幾個0。
關鍵:讓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教學活動必須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由此出發(fā),讓學生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在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解決問題為主線,以自主探索的數學活動為主要形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設自由、民主的教學氣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對學生的多種算法,給予積極的評價;給學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多發(fā)表自己的想法。
七﹑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一)溝通聯系,促進遷移
1、出示準備題,師根據學生的口算,逐題寫出每題的得數。
20×3 12×4
200×3 120×4
2000×3 1200×4
2、提問:觀察每組題,你發(fā)現了什么:
第二個因數不變,第一個因數末尾有幾個0,積的末尾就添寫幾個0。
3、討論:怎樣算比較簡便:(學生交流口算方法)
小結學生的回答:第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個因數去乘第一個因數中0前面的數,再看第一個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后面添寫幾個0。
(設計意圖:通過準備題復習已學過知識,將學生引進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習新知理清思路,做好準備。)
(二)創(chuàng)設情景,探索新知
1、設疑,引入新課
問:你去過圖書室嗎?進了圖書室,你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課件出示圖書室。
問:看了圖,你想到了什么?讀書有什么好處?
結合插圖,讓學生談談讀書有什么好處,讀了哪些書,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增長見識。
2﹑合作學習,探討算法
為了豐富大家的課余生活,學校圖書室買了3套《小小科學家》叢書,每套280元,請同學們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指導學生理解題意。
“每套280元”是什么意思?怎么求“一共需要多少元?”
根據學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 280×3 = ?
(2)這道題怎樣用筆算讓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計算。
這題應怎樣進行計算?自己試一試。算完后和同桌的同學交流自己的算法。
(3)學生匯報,展示不同的算法,說出算理。
280×3=840(元)
第一種算法: 第二種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設計意圖:利用知識的遷移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匯報交流、自主探索不同的算法,重點是讓學生經歷計算方法的探究過程,再通過比較、優(yōu)化算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3、兩種算法得數一樣,你喜歡哪一種算法:
如果用第二種算法,筆算時,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列豎式時要怎樣對齊?
(第二個因數要和第一個因數0前面的數對齊)
(2)怎樣相乘?(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
(3)乘完后怎樣寫0?(看因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乘得的數的末尾添寫幾個0)
(4)小組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己小結、概括,加深學生對簡便算法的認識和理解,能夠熟練正確進行計算。同時,鼓勵學生能多發(fā)表自己的想法,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4、小結,揭示課題(板書)
(三)鞏固知識,加深理解。
師:下面,老師帶同學們到數學王國遨游吧!
1. 第一關:首先來到的是速度快車,看你能不能搭上這輛快車。
420×6 370×5 130×9 450×4 1500×3
2、第二關:進入數學王國,我們來到了數學門診部,請你當醫(yī)生哦。
(1)計算230×4時,積的末尾有一個0。(。
(2)計算25×6時,積的末尾沒有0。(。
(3)150×4=60。ā )
師:大家表現得真不錯,我們繼續(xù)前進吧!
3. 第三關:設計廣場,請你當小小設計師。
( )×(。2400
這里學生的興趣高漲,個個爭當設計師。
師:完成了數學王國的旅程,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用學生樂于參與的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掌握。)
(四)師生小結,暢談收獲。
九﹑板書設計:
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
280×3=840(元)
第一種算法: 第二種算法:
2 8 0 2 8 0
× 3 × 3
8 4 0 8 4 0
十﹑作業(yè)設計:
1、《作業(yè)本》P.40
2、想一想,算一算。
電腦每臺5600元 碟片每張8元 照相機每部860元
(1) 買一臺電腦和50張碟片,一共要花多少錢?
(2)4000元錢買5部照相機,夠不夠?還差多少錢?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解答?
十一﹑鎮(zhèn)街交流意見:
十二﹑教師使用體會:
【問題研討】
1、教學設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溝通聯系,促進遷移”是否有必要,還是直接情境引入使這節(jié)課更緊湊?
2、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展示的機會?平時如何訓練學生進行合作學習?
【參考資料】
曾慶發(fā)、肖建萍:《巧用知識遷移 學生自主建構認知》,小學數學網http://www.pep.com.cn/xxsx/xxsxjs/xs4a/xs4asj/200703/t20070315_3458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