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三角形概念教學》研究小結(jié)
作者:朱永富 文章來源:咸豐縣丁寨鄉(xiāng)灣田小學
為了進一步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主動探究能力,結(jié)合我校數(shù)學教學實際,于2010年3月申報“三角形概念教學研究”的省級課題研究 。自申報這一課題以來。在各級教育部門的精心指導下,在全體實驗老師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半年的研究、實驗,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F(xiàn)總結(jié)如下:
一、強化管理,提供課題研究保障
自我校申報“三角形概念教學研究”的研究課題立項后,首先在校內(nèi)成立了以冉瓊玲校長為課題負責人的實驗課題領導小組,由主抓教研的朱永富任實驗課題執(zhí)行組長,由鄧元祥、陳建明、田瓊 王啟江、石家富、楊雪梅等十多位實驗教師組成實驗課題小組。同時,為保證課題研究能在科學有序的工作狀態(tài)下順利開展,我們制定了課題研究的考核細則。要求實驗課題領導小組做到"三必須":必須隨時聽課,了解實驗的狀況;必須加強學習,用科學理論指導實踐;必須準時參加每月兩次的課題小組學習活動,及時了解課題研究的動態(tài)。課題組成員要在期中、期末分別進行一次初評和總評,及時交流。 實驗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理論的學習,做實驗記錄,每學期上一節(jié)實驗匯報課,寫一份實驗論文或?qū)嶒炐牡皿w會、教學反思等,做到邊實踐邊學習邊總結(jié)。同時還設立了課題研究獎勵制度。這些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使我校課題研究處于嚴格管理之中,也使課題小組成員凝聚成了一個團結(jié)合作的整體。
二、注重對三角形概念學習的基本分析
在課題研究中,課題組首先通過通讀小學階段的數(shù)學教材,讓實驗教師明白“三角形概念”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有辨認三角形、會用三角形拼圖、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會三角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等。在小學階段“三角形概念”學習的基本價值就是引導學生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學習三角形概念的目標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表述,即從活動的特征表述和從內(nèi)容的特征表述。從內(nèi)容的特征看,“三角形概念教學”學習的主要目標可以描述為:使學生獲得有關角的簡單平面圖形的知覺映象;使學生能建立有關角、三角形面積和三角形周長等的基本概念;能從較復雜的圖形中辨別具有三角形特征的圖形。
三、幫助學生形成三角形概念的基本特征
綜合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可以看出小學生的幾何思維水平 ,大致要經(jīng)歷這么幾個階段:水平0階段、水平1階段、水平2階段、水平3階段。在教學中,教師注重了引導學生對三角形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特征進行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三角形概念的形成有了一個漸進的過程,對三角形的特點有一個逐漸理解的過程。隨著學習的進行,經(jīng)驗的增長,學生漸漸地對三角形的辨別能力的逐步形成,近而得到較大的發(fā)展。讓學生通過一定的訓練能較快的發(fā)展他們對三角形識別的水平!
三、對三角形概念教學研究的主要策略
在教學活動中,實驗教師注重結(jié)合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即利用操作體驗來獲得對象形狀特征的認識、利用已經(jīng)建立的有關圖形形體經(jīng)驗幫助學生概括三角形的性質(zhì);通過觀察三角形特征獲得對象性質(zhì)的基礎、注意運用變式;在教學中強化動手操作,即搭建活動、剪拼與折疊活動、實物操作活動、測量活動、作圖活動;豐富的想象和有效的交流。
1、運用直觀形象引入概念
數(shù)學概念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由于年齡、知識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維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認識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數(shù)學道理,主要是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如果教師單純抽象地進行概念教學,那么教學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校教師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利用實物、模型、圖形、計算機的動畫等直觀教學,幫助學生,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最終形成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例如,在教學角和直角時,電腦中出示各種含有角的情境,教室中的掛鐘,黑板,課桌,操場上的籃球架等,都含有一些三角形,從而揭示“角”。利用電腦的直觀演示,屏幕上出現(xiàn)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動態(tài)地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角的概念。為了讓學生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這一教學重點,教師們充分利用教具和學具,自制了由兩條硬紙條釘成的活動角,讓學生看清角的大小變化與叉開大小有關。在學生認識角后,自己繪制了各種角,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用什么方法互相比比角的大小,有的學生把角的一邊重合,比對大;有條件的同學則用量角器量一量;還有的則把一個角拓在紙上再比較。同時,課上還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長方形紙折出直角,并用它測量生活中的直角,學生們在動手操作中,不僅學到了本領,更提高了學習興趣!
又如,教學三角形的認識后,我校的一位教師進行了一些拓展知識的教學,當學生認識了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后,讓學生討論:如何制作它他們呢?在學生的合作交流后,學生想出了先將紙對折后再剪會比較方便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們不僅重溫了它們的基本特征,又直觀地了解到它們是軸對稱圖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操作活動。如制作模型,進行測量、剪紙、折疊、拼擺實物等,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較快地理解和掌握有關三角形的概念!
2、抓住三角形的本質(zhì)屬性建立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揭示三角形的本質(zhì)屬性就要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從直觀到概括,從具體到抽象是關鍵的一步。因此在平常的教學中,實驗教師善于啟發(fā)學生擯棄所有非本質(zhì)屬性,抽象出本質(zhì)屬性,并在此基礎上概括其特征,形成概念。如教學《認識三角形》時,可先讓學生看書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什么樣的圖形是三角形?“圍成”是什么意思?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接著,出示一些圖形,它們雖然有三條邊,其中有的一條邊是曲的,有的不是封閉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為什么?這樣以加深對本質(zhì)屬性的理解!
3、加強應用鞏固深化概念
概念在學生頭腦里不可能一次就建立得十分牢固,還必須幫助學生不斷地加以鞏固,應用來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我們的實驗教師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首先,教學新概念后及時鞏固新概念,如教學角的認識,通過實物和教具的直觀演示得出各種角的概念后,我又讓學生看、量、擺、畫、說來達到鞏固已學概念的目的!
其次,在作業(yè)和練習中注意將有關概念穿插進去,如這樣的一道練習題:用一根24厘米的鐵絲 ,用它圍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則他的邊長是( )厘米!
再如在學生了解了角的概念后,教師就用電腦演示出各種角,讓學生鑒別是否是角,同時設計一些與教學重難點相關的是非題,選擇題,易混淆的概念,讓學生運用所學概念去進行判斷,并要求他們說出作出這種或那種判斷的理由,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能力!
4、深入發(fā)展并使概念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
教學中,作為教師要不斷提高概括水平,還需要不斷豐富三角形的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不斷地認識概念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小學數(shù)學教材的內(nèi)容編排來看階段性較強。因此教師在三角形概念教學教學中,既注意了概念在某個學習階段的確定性,又注意了在各個不同階段不同含義的靈活性。教師在教學直角三角形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知識時,讓學生了解到它們的概念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從而使概念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
總之,在前一階段課題研究中,我們課題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讓全體實驗教師人人參與實驗教學,同時明白了三角形概念教學中,要把重點放在概念教學上,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探究,在解決困難中經(jīng)受鍛煉,運用分析,判斷推理,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獨創(chuàng)性。但是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校課題研究還僅僅處于起步階段,很多研究環(huán)節(jié)未能落到實處,這就要求我們課題研究組在今后的課題研究中加強學習研究,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從而達到教研興教的目的。
咸豐縣丁寨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