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江蘇教育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第98~100頁“認識幾分之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并學會運用直觀的方法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使學生認識分數(shù)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讀、寫表示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3.結合觀察、操作、比較、聯(lián)想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并引導學生和同伴交流數(shù)學思考的結果,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4.使學生體會數(shù)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過程:
一、情境--沖突
⑴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平均分給2人,每人分得多少?
結合學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樣多,數(shù)學上叫做“平均分”。
⑵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學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⑶如何用數(shù)來表示“一半”?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揭示課題:認識分數(shù)。
二、活動--建構
(一)著力建構二分之一
⑴直觀感知,初步認識。
①我們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幾份?“一半”是其中的幾份?
結合學生的交流,教師揭示:“一半”可以用12 表示。
②這一份是蛋糕的12 ,那一份呢?
小結: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
⑵動手操作,深化認識。
①學生動手折長方形紙,并給其12 涂上顏色。
②學生交流各種不同的折法。
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狀也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長方形的12 ?
⑶觀察判斷,拓展認識。
下列圖形中(圖略),哪些圖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 表示?
①學生交流,并說明判斷理由。
②小結:只有把一個物體或一個圖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 。
(二)類比遷移,認識幾分之一
⑴聯(lián)想:你還想認識幾分之一?
⑵操作:學生自主動手折紙、涂色,表示出圖形的幾分之一。
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幾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⑷深究:(選擇學生作品中不同圖形的14 )這些圖形的形狀不同,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14 表示?
(三)深入探究,比較分數(shù)大小
⑴引導:從學生作品中選擇同樣大小圓的12 和14 ,引導學生比較得出:12 >14 。
⑵拓展:如果用同樣大小的圓表示出它的18 ,猜一猜18 和12 、14 相比,大小會怎樣?
學生猜測后,再結合學生自己的作品,驗證猜想。
⑶交流:組內學生用的圖形完全一樣,各表示出幾分之一?哪一個大,哪一個?組內交流。
(四)學寫分數(shù)
⑴指導書寫:教師指導學生寫12 ,學生書空。
⑵看圖寫數(shù):引導學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看圖寫分數(shù))。
(五)認識各部分名稱
⑴學生自學教材,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
⑵結合12 ,交流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及具體含義。
(六)估計、比較、溝通
⑴把“想想做做”第3題的整張紙條全部涂色,可以用數(shù)“1”表示。學生估計下面兩張紙條中的涂色部分各用幾分之一表示。
⑵交流估計結果及估計策略。
⑶整體觀察,初步滲透“幾分之一”和“1”的聯(lián)系。
⑷想像拓展:如果繼續(xù)往下平均分,還可能出現(xiàn)幾分之一?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表示每份的分數(shù)將會怎樣?
三、應用--提升
⑴聯(lián)想:法國國旗、五角星、巧克力讓你聯(lián)想到了幾分之一?
結合巧克力圖,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展開聯(lián)想,得到不同的分數(shù)。
⑵估計:《科學天地》《藝術園地》各約占黑板報版面的幾分之一?
學生估計,并交流結果。
⑶拓展:播放廣告,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廣告中動態(tài)的畫面讓你聯(lián)想到了幾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