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固定句式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是不是有很多人在為文言文的理解而發(fā)愁?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文言文固定句式,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所以譯為:的原因;的方法;用來;的依據(jù);的工具;的作用
2、有者可譯為:有個的人
3、然則可譯為:既然這樣,那么
例: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這樣做官也擔(dān)憂,不做官也擔(dān)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快樂呢?
4、有所譯為:有的(人、物、事);無所譯為:沒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遏~我所欲也》
譯文:死也是我厭惡的,(但是我)厭惡的還有比死更嚴(yán)重的,所以禍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例: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而欓T宴》
譯文:如今入了關(guān),沒有掠奪任何財物,也沒有迷戀女色,看來他的志向不小
5、之謂也;其之謂也
表示總結(jié)性判斷的固定結(jié)構(gòu)。其中之標(biāo)志賓語前置的結(jié)構(gòu)助詞;謂是動詞,說的意思;也是表判斷的語氣助詞?勺g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例:詩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謂也。譯文:《詩》里面講過:別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這話)說的就是您這樣的人。
例:諺所謂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譯文:民諺中說的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說虞國與虢國的關(guān)系吧。
如果之謂位于句中,賓語在謂的后邊,這是另一種固定結(jié)構(gòu)?勺g為叫作、稱作。
例: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魚我所欲也》)譯文: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恥之心。
6、若者可譯為:好象的樣子
7、無以;有以
這是兩個意義相反的固定結(jié)構(gòu)。它們用在謂語動詞前,相當(dāng)于助動詞的作用?煞謩e譯為有用來的、沒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報太子。(《荊軻刺秦王》)譯文:我才能有用來報答太子的(機會)。
例:吾終當(dāng)有以活汝。(《中山狼傳》)我總會有可以拿來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軍中無以為樂。(《鴻門宴》)軍營里沒有可以用來作樂的東西
例: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因此不積累小步,就無法達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細(xì)微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海。
10、非則可譯為:不是就是
11、非而連用,表判斷,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畫。(《促織》)譯文:(紙片上面)不是寫的字,而是畫的畫。
12.以為連用,表判斷,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的認(rèn)為、把當(dāng)作、憑借(依靠)作為等。
例: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莊子·秋水》)譯文:認(rèn)為天下最美麗壯觀的東西都集中在自己身上。
例: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廉頗藺相如列傳》)
譯文:可是藺相如僅僅只憑借一點說話的技巧作為功勞,職位卻在我的上面
13.非惟抑亦連用,表遞進,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漢語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陳壽《隆中對》)譯文:不只是時機好,而且也是人的謀劃得當(dāng)啊。
14、(而)況乎譯為何況呢或又何況呢
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fēng)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譯文:現(xiàn)在把鐘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風(fēng)大浪也不能使它發(fā)出聲響,又何況是石頭呢?
15、以為。
以為有兩種用法。一是相當(dāng)于把當(dāng)做;二是與現(xiàn)代漢語語意相同,即認(rèn)為。
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蹲髠鳌T之武退秦師》
這是第一種用法。本句可以翻譯為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來客)的主人。
、谀先“僭街,以為桂林、象郡。賈誼《過秦論》
也是第一種用法。
、厶煜乱讯,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賈誼《過秦論》
這是第二種用法。
16、于是。
于是也有兩種用法。一是相當(dāng)于在這時,在這件事上;二是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漢語里的連詞于是。
、儆谑菑U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賈誼《過秦論》
這是第一種用法。
②秦?zé)o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于是縱散約敗,爭割地而賂秦。賈誼《過秦論》
這是第二種用法。
、鬯。
所以通常也有兩種用法。一是表示的原因,二是是用來的或的憑借。
第一種用法在上文已經(jīng)說過,不再贅述。第二種用法例如:
還有一些固定句式,只是必修1-5冊沒有涉及,就不再列序。
拓展:觀后感的寫作技巧與范文
文言固定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表疑問的、表反問的、表測度的、表感嘆的和表判斷的等五種。
一、表疑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與
例如:
、偃∥徼,不予我城,奈何?(《廉頗藺相如列傳》)
、谖嶙尤∑澉缏梗蚤e敝邑,若何?(《 之戰(zhàn)》)
、叟c不 同好,如何?(《左傳·齊桓公伐楚》)
、芤晕迨叫Π俨剑瑒t如何?(《孟子·梁惠王上》)
、菀跃Γ荒軗p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倬渲械摹澳魏巍保馑际恰霸趺崔k”,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為“怎么樣”,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樣”,⑥句中的“孰與”是“與……比較,哪一個……”的意思。一般地說,“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辦”、“把……怎么樣”、“拿……怎么辦”、“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樣”、“怎么樣”、“怎么”等,要視具體語境而定。
二、表反問的固定結(jié)構(gòu)常見的有:何……之有、何以……為、何……為、不亦……乎
例如:
、咂┤粢匀馔娥H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嗑淤|(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論語·顏淵》)
、崛缃袢朔綖榈顿,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
⑩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xué)而》)
“何……之有”可譯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處”,是反問句。其用法特點是:何+名詞+之+有!昂我浴瓰椤薄ⅰ昂巍瓰椤笨勺g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問代詞“什么”,“為”是句末語氣詞,相當(dāng)于“呢”!昂我晕臑椤弊g為“要華美做什么呢”,“何辭為”譯為“要告辭做什么呢”!安灰唷酢弊g作“不是……嗎”。“不亦樂乎”譯作“不是很快樂嗎”。
【高中語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相關(guān)文章:
有關(guān)高中語文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語氣句式06-12
高中語文文言文常見固定句式分析06-11
文言文常見的固定句式09-28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匯總06-13
文言文固定句式之表示比較句式06-12
文言文中較為常見的固定句式06-12
文言文中的固定反問句式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