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通用19份)
在現(xiàn)實的學習、工作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是我們在解答閱讀題時的參考。大家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規(guī)范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
閱讀下文,完成9—11題(9分)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9、解釋下面加粗的`詞語。(2分)
暮而歸( )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句子。(3分)
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11、選文描繪的景色有 和 的變化,表現(xiàn)了作者和滁州百姓在這樣美景中的歡快生活。(4分)
參考答案:
9、回,返回
10、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人在游玩。
11、早晚 四季(時)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2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8~10題。
。祝┫壬恢卧S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乙)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解釋加粗詞在文中的含義。(4分)
、造( )飲輒盡,期在必醉。 ②頗示( )己志
、蹫a出于( )兩峰之間者 ④有亭翼然( )臨于泉上者
9.翻譯句子。(4分)
、僖蛞詾樘栄伞
、诠首蕴栐蛔砦桃。
10.兩文分別寫五柳先生和醉翁的飲酒,其用意有什么不同?(4分)
參考答案:
8. 答案:①往,到;②顯示,顯露;③從;④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評分:答對一個詞語解釋得1分,共4分。
9. 答案:①就以此為號;②所以給自己取了個號叫醉翁
評分:翻譯準確一句得2分,共4分。
10. 答案:(五柳先生)在飲酒中自得其樂,并忘卻榮辱得失;(醉翁)借酒助山水游樂之興。
評分:答出一點得2分,共4分。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3
文言文閱讀(共12分)
閱讀文言文,完成12-15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云歸而巖穴暝暝:
。2)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
。3)雜然而前陳者 陳:
13、下列各組句子中,加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欲信大義于天下
B、而年又最高 而其主不能守
C、名之者誰 夫專諸之刺王僚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句子(4分)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譯句: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譯句:
15、歐陽修盡管被貶滁州,仍然有所作為,請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3分)
答:
12、(1)昏暗 (2)香花 (3)擺開
13、A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現(xiàn)象,難度較小。A、都是介詞,“在”的意思;B、而且/可是;C、代詞,它/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D、用/因為。
14、(1)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的亭子,是醉翁亭。
(2)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賞)山水的景色。
15、略。(能圍繞“在逆境中仍保持曠達的胸襟,不計較個人得失,積極樂觀”談感受即可)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4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選出下列句子的朗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
A、環(huán)滁/皆山也
B、而樂/亦無窮也
C、負者/歌于途
D、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2、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詞。
。1)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名:_______
(2)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晦:_______
(3)行者休于樹于:_______
。4)臨溪而漁漁:_______
3、用現(xiàn)代漢浯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被貶滁州知州,自號“醉翁”。細讀文章,說說作者寫作本文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D
2、(1)命名(2)暗(3)在(4)捕魚
3、(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間啊。
。2)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樂為快樂。(意對即可)
4、表達作者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5
。ㄒ唬 別滁
歐陽修
花光濃爛柳輕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離聲。
注:歐陽修于宋仁宗慶歷五年八月貶為滁州知州,在滁州做了兩年多的地方官,慶歷八年,改任揚州知州,這首《別滁》詩就是當時所作。
(二)《醉翁亭記》節(jié)選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三)歐陽修傳
修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方貶夷陵時,無以自遣,因取舊案反復觀之,見其枉直乖錯不可勝數(shù),于是仰天嘆曰:“以荒遠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爾,遇事不敢忽也。凡歷數(shù)郡,不見治跡,不求聲譽,寬簡而不擾,故所至民便之。或問:“為政寬簡,而事不弛廢,何也?”曰:“以縱為寬,以略為簡,則政事弛廢,而民受其弊。吾所謂寬者,不為苛急;簡者,不為繁碎耳。”為文天才自然,豐約中度。其言簡而明,信而通,引物連類,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獨騖,眾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師尊之。
——《宋史》
18、請用富有詩意的語言表現(xiàn)詩歌《別滁》一、二句所展現(xiàn)的畫面。(2分)
▲
19、《別滁》這首詩歌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
20、下列加粗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3分)
A、負者歌于途 至于再三
B、漁人具答之因取舊案反復觀之
C、醒能述以文者 無以自遣
D、釀泉為酒 未為人知
2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6分)
、俨恢刂畼菲錁也( ▲ ) ②頹然乎其間者( ▲ )
、凵诫纫蔌( ▲ ) ④宴酣之樂( ▲ )
、莶豢蓜數(shù)( ▲ ) ⑥眾莫能及( ▲ )
22、翻譯(2分)
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23、《醉翁亭記》中歐陽修能“與民同樂”,與他為政的思想密不可分,請從上文《歐陽修傳》中找出相關的依據(jù),用自己的話來概括。(2分)
▲
24、請結合以上三則材料說說歐陽修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
參考答案:
18、(景圍繞鮮花盛開柳樹明媚,事圍繞送行)(2分)
19、表達了歐陽修曠達的胸襟以及隨遇而安,自得其樂情懷。(2分)
20、B(2分)
21、(1)以……為樂②醉醺醺的樣子 ③ 菜蔬
、鼙M興地喝酒 ⑤ 盡 ⑥ 沒有誰
22、略
23、從不追求表面上好看的政績,也不追求聲譽,不做繁瑣的事,對百姓不苛刻、很寬松,不去驚擾他們,讓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與百姓和樂相處。
24、為人豁達、關愛百姓 才思敏捷 文采斐然(為人、為官、為文三個角度答題)。
古文翻譯:
他好幾次都被流放,但是他的志向還是和原來一樣。
他剛剛被貶到夷陵的時候,沒有什么事可以打發(fā)時間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來反復批閱,發(fā)現(xiàn)其中冤枉、錯誤的案子不可勝數(shù)。因此他仰天嘆道:“連荒遠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亂就可想而知了”。從那時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他治理過好幾個郡,都沒有什么表面上好看的政績,也不追求聲譽,對百姓很寬松,不去驚擾他們,因此他所到的地方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有人問:“你治理地方那么寬松,卻不耽誤事情,怎么做到的呢?”歐陽修說:“如果把寬松當成放縱,把簡單當成粗略,那政務就會被耽誤,百姓也會受到損害。而我所說的寬松,是不苛刻、急催,我所說的簡單,是不做繁瑣的事情而已”。歐陽修寫文章天才自然,繁簡適度。 他的話語簡單而明了,準確而通暢。善于聯(lián)系事物分析不同問題,闡明深刻的道理,駁斥其錯誤,有很強的說服力。他的超然獨到之處,文情奔放的風格,別人是無法趕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6
《醉翁亭記》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問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語句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名之者誰 名: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寄托
C、佳木秀而繁陰 秀:繁茂 D、不知太守之樂其樂 樂:快樂
2、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
A、四時之景不同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 B、行者休于樹 其一犬坐于前
C、而不知人之樂 溫故而知新 D、醉能同其樂 安陵君其許寡人
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作者以富有靈性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瑯琊山變幻無窮的美麗景色,賞山樂水的歡暢與愜意躍然紙上。
B、文章寫“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眾賓歸”均圍繞“樂”字展開,既寫出太守與民同樂,又表現(xiàn)了當時滁州的政治清明。
C、游記著力寫太守與滁人沉醉于山水之間的情狀,意在表現(xiàn)作者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
D、文章駢散結合,句式整齊又富有變化,尤其是“也”和“而”字的靈活運用,使得語言具有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美。
4、把上面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答:
成都市20xx年高中階段教育學校統(tǒng)一招生考試試卷(含初三畢業(yè)會考)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D(“樂”應解釋為“以……為樂”)
2、B(均譯為“在”。A項中的前“之”譯為“的”,后“之”譯為“這”;C項的前“而”表轉接,譯為“卻”,后“而”表順接,譯為“就”;D項的前“其”譯為“他們”,后“其”表加強語氣,譯為“可要”)
3、C(“因仕途不得意而沉迷山水的消極的人生態(tài)度”錯,應為“雖仕途不得意卻仍有兼濟天下的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4、像那(要說那)太陽出來后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后山谷洞穴昏暗了,(這)明暗交替變化的,是山中早晨和晚上(的景象)。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7
閱讀文言文《醉翁亭記》語段,回答文后問題。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解釋加粗的詞語。
、 野芳發(fā)而幽香 芳( ) ②佳木秀而繁陰 秀( )
、谘酣之樂 酣( ) ④觥籌交錯 。 )
2.用現(xiàn)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 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 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
3.文章勾勒出一幅“與民同樂”的圖畫,其中包括風景畫和風習畫,而風習畫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四個畫面組成,其中________的畫面是核心,其余三幅畫面為寫這幅畫面服務,起到陪襯作用。
4.第一段主要寫景,第二段主要寫人。全文扣住一個“樂”字,請你結合已學過的知識,簡要分析歐陽修的“樂”和范仲淹的“后天下之樂而樂”、五柳先生的“樂其志”中的“樂”的不同含義。
。ǘ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1.這個片段寫了四種情況,從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種情況的短句,依次填在下面的橫線上。
、賍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2.將“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3.聯(lián)系全文看,對作者在這個片段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山水之樂 B.與民同樂
C.被貶后的抑郁心情 D.“醉”與“樂”的`和諧統(tǒng)一
4.從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境界,我們可以感受到他一樣具有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一文中所展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曠達胸襟。
。ㄈ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醒能述以文者”中“文”指《____________》。
2.概括本段大意。
3.把“醉”與“樂”統(tǒng)一起來點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作者用禽鳥之樂襯托____________之樂,又以游人之樂襯托____________之樂。
5.能表達“太守之樂”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四)
、侪h(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醉翁亭記》選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是宋代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加粗詞在文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 ) (2)得( )之心而寓( )之于酒也 (3)樹林陰翳( )
3.用原文語句回答。
。1)奠定全文感情基調(diào)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將醉樂統(tǒng)一,突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①段中寫了哪些景物?按由遠到近的順序排列出來。
5.選文②段中寫禽鳥之樂的作用是什么?
6.《醉翁亭記》的作者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四歲喪父,家境貧寒,母親荻稈畫地教讀,請你寫出一二則中國歷史上有關母親精心教育兒子的典故,并用一句話加 以評價。
【參考答案】
。ㄒ唬
1.①香花 ②滋長 ③盡興地喝酒 ④酒杯
2.①老人彎著腰,小孩由大人抱著領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洲人在游玩。 ②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3.滁人游 太守宴 眾賓歡 太守醉 太守醉
4.歐陽修的“樂”是與民同樂,表明他心中有百姓;范仲淹的先憂后樂,憂國憂民,立意更深;五柳先生是一種自得的田園之樂,追求的是獨善其身。
(二)
1.①滁人游 ②太守宴 ③眾賓歡 ④太守醉
2.背東西的人在途中唱歌,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3.B
4.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ㄈ
1.醉翁亭記
2.寫宴會散,眾人歸的情景。
3.醉能同其樂
4.人 太守
5.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
。ㄋ模
1.歐陽修散文選集 歐陽修
2.(1)情趣 (2)領會 寄托 (3)遮蓋
3.(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2)醉能同其樂
4.西南諸峰→瑯琊山→釀泉→醉翁亭
5.襯托游人之樂,太守之樂。
6.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評價:略。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8
醉翁亭記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泄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坐起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然白發(fā),頹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選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 ]
A、名之者誰(命名)
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發(fā)而幽香(香氣)
D、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靠近)
2、選出句中 “而”字與“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項
[ ]
A、一鼓作氣,再而衰
B、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C、廣起,奪而殺尉
D、云歸而巖穴暝
3、選出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
[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B、傴僂提攜(老年人彎著腰走,小孩由大人領著走)
C、日出而林霏開(太陽出來,樹林里的霧氣散了)
D、觥籌交錯(大家交換著酒杯喝酒)
4、選出對文章內(nèi)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
A、本文寫了山水之樂、宴酣之樂和太守之樂,其實質(zhì)都是與民同樂。
B、作者在本文借寄情山水來表達對遭到貶謫的不滿,抒發(fā)消極的情緒。
C、文章第三段寫滁人游、眾賓歡、太守醉三個畫面。
D、全文圍繞“醉”和“樂”展開,寫“樂”正是為了寫“醉”。
5、選出對文章寫作特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
[ ]
A、本文采用了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B、本文每句話都用“也”字作結,起判斷和舒緩語氣的作用。
C、本文語句凝練,言簡意深,片語傳神。
D、本文寫太守之樂是為了突出游人之樂。
參考答案:
1、C
2、B
3、D
4、A
5、D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9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合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陶淵明《桃花源記》(節(jié)選)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歐陽修《醉翁亭記》(節(jié)選)
14、解釋下列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1)豁然開朗豁然:(2)阡陌交通交通:
(3)悉如外人悉:(4)泉香而酒冽洌:
。5)雜然而前陳者陳:
15、翻譯下列句子。(4分)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2)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6、《桃花源記》選段已用“//”分為兩個層次,請分別概括其內(nèi)容。(2分)
17、兩段選文分別反映了作者怎樣的社會理想?請簡要概括。(4分)
《桃花源記》:
《醉翁亭記》:
參考答案
14、(5分)(1)開闊敞亮的樣子(2)交錯相通(3)完全,都
。4)清澈(5)擺開,撰放,陳列
(共5分。每小題1分)
15、(4分)(1)土地平坦空闊,房屋整整齊齊。
。2)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ü4分。每小題2分。意思對即可)
16.(2分)①漁人發(fā)現(xiàn)并進入桃花源。②桃花源中的景象。
。ü2分。每點1分)
17.(4分)《桃花源記》:生活和平安寧,百姓怡然自樂。
《醉翁亭記》:太平祥和,與民同樂。
。ü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0
試題內(nèi)容: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游豐樂醉翁亭記(明) 王思任是時辛丑覲還,以為兩亭館我而宇之矣。有檄,趣令視事,風流一阻。癸卯入覲,必游之。突騎而上豐樂亭,門生孫教孝廉養(yǎng)沖氏亟觴之?礀|坡書記,遒峻聳潔可愛。登保豐堂,謁五賢祠,然不如門額之豁。上醒心亭,讀曾子固①記,望去古木層槎,有邃可討,而予之意不欲傍及,乃步過薛老橋,上釀泉之檻,酌釀泉。尋入歐門,上醉翁亭。又游意在亭,經(jīng)見梅亭,閱玻璃亭,而止于老梅亭,梅是東坡手植。予意兩亭即勝,此外斷不可亭。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則何時而已?欲與歐公斗力耶?而或又作一解酲亭,以效翻駁之局,腐鄙可厭。還訪智仙庵,欲進開化寺,放于瑯玡,從者暮之,遂去。
滁陽諸山,視吾家?guī)r壑,不啻數(shù)坡垞②耳,有歐、蘇二老足目其間,遂與海內(nèi)爭千古,豈非人哉?讀永叔亭記,白發(fā)太守與老稚輩歡游,幾有靈臺華胥之意,是必有所以樂之而后能樂之也。先生謫茶陵時,索《史記》,不得讀,深恨讞辭之非,則其所以守滁者,必不在陶然兀然之內(nèi)也。一進士左官,寫以為蘧舍③,其賢者詩酒于煙云水石之前,然叫罵怨咨耳熱之后,終當介介。先生以館閣暫麾,淡然忘所處,若制其家圃然者,此其得失物我之際,襟度何似耶?且夫譽其民以豐樂,是見任官自立碑也。醉翁可亭乎?扁墨初干,而浮躁至矣。先生豈不能正名方號,而顧樂之不嫌、醉之不忌也。其所為亭者,非蓋非斂,故其所命者不嫌不忌耳。而崔文敏猶議及之,以為不教民蒔種,而導之飲。嗟呼!先生有知,豈不笑脫頤也哉?子瞻得其解,特書大書,明已為先生門下士,不可辭書。座主④門生,古心遠矣。予與君其憬然存斯游也。
注:①曾子固:曾鞏,字子固。②垞(chá):土丘。③蘧(qú)舍:旅舍。④座主:古代進士稱主考官座主。
6、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有檄,趣令視事 趣:催促
B、經(jīng)見梅亭,閱玻璃亭 閱:觀覽
C、視吾家?guī)r壑,不啻數(shù)坡垞耳 視:看
D、豈不笑脫頤也哉 頤:下頜
7、下列句子中 “之”字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一項是(3分)
A、癸卯入覲,必游之
B、從者暮之,遂去
C、深恨讞辭之非
D、而崔文敏猶議及之
8、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①一官一亭,一亭一扁,然則何時而已?欲與歐公斗力耶?(4分)
②其賢者詩酒于煙云水石之前,然叫罵怨咨耳熱之后,終當介介。(5分)
9、作者認為此地已有豐樂和醉翁兩亭,不宜再建其他亭子。請結合全文概括其原因。(4分)
試題答案:
6、【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解析】視:比較,與……相比。
7、【答案】C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解析】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其他三項都是代詞。
8、【答案】①(4分)一個官員就建一座亭子,一座亭子就有一個牌匾,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停止呢?是想和歐陽修爭高下嗎?
評分建議:“然則”、“已”、“斗力”、語句通順,各1分。
②(5分)那些(所謂)賢能的人在煙云水石前作詩飲酒,然而叫罵怨恨嘆息酒酣耳熱之后,最終還是不能忘懷。
評分建議:狀語后置句、“詩酒”、“咨”各1分,語句通順,2分。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解析】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地方有:①“然則”、“已”、“斗力”、語句通順,各1分;②狀語后置句、“詩酒”、“咨”各1分,語句通順,2分。
9、【答案】(4分)
。1)兩亭成為勝景,是因為建亭之人歐陽修與民同樂的思想和忘懷得失的胸襟;
。2)他人不具有歐陽修的情懷卻效仿建亭,想法陳腐淺薄。
評分建議: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命題立意】本題重點考查考生“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解析】本文通過游覽豐樂和醉翁兩亭,目的是緬懷古人,再現(xiàn)其精神,這是文中的中心思想。文中為了突出這一中心,從兩方面進行對比,正面肯定了歐陽修與民同樂和忘懷得失的偉大胸襟,從反面否定了其他人效法歐陽修先生的淺薄思想。
譯文:
辛丑那年面君回來,因為兩亭(豐樂亭、醉翁亭)官員接待我,讓我住下來(游玩)。適逢有公文,催促命令我盡快赴任,我灑脫放逸的興致全被阻斷了。我打算趁癸卯年入朝見君的.機會,一定要游玩一下豐樂醉翁亭。我們騎快馬登上豐樂亭,門生孫教、舉人養(yǎng)沖氏反復地請我飲酒。觀賞蘇東坡書寫的“豐樂亭記”,筆力雄健超拔飄逸可愛。登保豐堂,拜謁五賢祠,卻不如門額之開闊。 登上醒心亭,讀曾子固《醒心亭記》 ,放眼望去庭外古樹枝丫層層疊疊,倒也深邃值得探看,而我內(nèi)心并不想旁及其它景點,于是走過薛老橋,登上釀泉井臺,品嘗釀泉之水。不一會兒直入歐門, 登上醉翁亭。又游玩了意在亭,途中觀看了梅亭,觀賞玻璃亭,而最后到了老梅亭,梅是東坡親手栽植的。我認為豐樂亭醉翁亭 兩亭是名勝古跡,此外斷不可以再建亭子。一個官員就建一座亭 子,一座亭子就有一個牌匾,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能停止 呢?是想和歐陽修爭高下嗎?如果有人又建一座解酲亭,來效仿古代反駁文章成名的圈套,就迂腐鄙陋令人厭惡了。返程時拜 訪了智仙庵,想拜進開化寺,在瑯玡縱情游玩,隨行的人認為天 色已暗,就離開了。
滁水北岸的群山,跟我家鄉(xiāng)的山崖溝壑相比,只不過是幾處小土丘而已,(然而)有歐陽修、蘇東坡二老涉足騁目其間,就可 以與天下勝景比千古價值,難道不是名人效應嗎?讀歐陽修《醉 翁亭記》 ,白發(fā)太守與老人孩童一起高興游玩,差不多就是上古理想之國的風采,這一定是有歡樂游玩的原因而后才能歡樂游玩 的啊。先生貶謫到茶陵的時候,尋找《史記》,不能讀下去,非常怨恨議罪之辭的荒唐,所以先生用來治理滁州的理念,一定不在閑適歡樂昏然無知之內(nèi)啊。全部升官或者降職,都把它當做轉換旅舍(寫:移置),那些(所謂)賢能的人在煙云水石前作詩飲酒,然而叫罵怨恨嘆息酒酣耳熱之后,最終還是不能忘懷。先生以中央大臣身份暫時治理滁州,淡然忘記自身處境,好像是管理自己的家園那樣,這種忘懷得失沒有物我區(qū)分的表現(xiàn),襟懷氣度哪像被貶之人?再說用豐樂夸贊他的老百姓,這是現(xiàn)任官為自己立碑啊。醉翁可修建亭子嗎?亭匾墨跡初干,可是輕浮急躁的議論已經(jīng)到來矣。先生難道不能(為自己)辨正名分(正、方:使動用法)嗎,(題名)卻反而不嫌棄“樂”、
不忌諱“醉”。他修筑的亭子的原因,不是為了超越別人,不是為了斂名,所以他給亭子
命名就不嫌棄不忌諱了。而崔文敏還議論這些,認為是不教育百姓栽種,卻誘導他們喝酒。哎!先生地下有知,豈不是要笑脫了下巴?蘇東坡領悟了歐先生的見解,所以特書大書,表明自己是先生門下的學生,不可以推辭題寫亭名。他們師生雙方,不同凡俗的古人的思想太深遠了啊。我與養(yǎng)沖君在這次游玩中終于醒悟了這些道理。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1
閱讀《醉翁亭記》選段,完成下面的問題。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瞑,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谥劣谪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垡讯﹃栐谏,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下列各組詞語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臨溪而漁 身臨其境
B、山間之朝暮暮色蒼茫
C、雜然而前陳推陳出新
D、觥籌交錯 一籌莫展
2、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詞的意思。
(1)云歸而巖穴暝: (2)佳木秀而繁陰: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簡潔的`語言歸納第②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
2、(1)昏暗(2)滋長
3、早晨到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賞四季不同的景色,樂趣是無窮盡的啊。
4、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2
(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10分)
、偃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②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乜。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11.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野芳發(fā)而幽香(發(fā):開放) B.太守謂誰(謂:為,是)
C.雜然而前陳者(前:在前面) D.傴僂提攜(提攜:牽扶,這里指牽扶的人)
12.下面句子中加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水落而石出者化而為鳥B.宴酣之樂馬之千里者
C.行者休于樹皆以美于徐公D.頹然乎其間者其如土石何
13.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每段開頭分別用“若夫”“至于”“已而”等詞語,來標示語意的轉變、場景的轉移。
B.第①段描寫山間朝暮的陰晴變化和四季景色的迥然不同,突出流連山水的無窮樂趣。
C.第②段以“太守醉也”照應文題,闡釋原文“飲少輒醉”,極言太守實在不勝酒力。
D.第③段以“禽鳥之樂”“游人之樂”烘托“太守之樂”,從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Ⅱ卷(94分)
14.把上文中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1)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
(2)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
答案:
11.D 12.A 13.C
14.(4分)(1)太陽出來而林間的霧氣散了,煙云聚攏而山谷洞穴昏暗了。(2分,大意對即可)
(2)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記敘這件事的人。(2分,大意對即可)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3
閱讀文言文選段,回答問題。
。祝┉h(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ㄒ遥┩ひ杂昝,志喜也。古者有喜則以名物,示不忘也。予至扶風①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于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于岐山②之陽,其占③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于庭,商賈相與歌于市,農(nóng)夫相與忭⑤于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節(jié)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ㄗ⑨專佗冢壕鶠榈孛,在今陜西省境內(nèi)。③占:占卜。有年:指豐收。④乙卯:古代用干支紀日。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別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興,快樂。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詞語。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
。2)游人去而禽鳥樂也 去________________
(3)志喜也 志________________
。4)甲子又雨雨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A、名之者誰?/則以名物
B、余至扶風之明年/越明年,政通人和
C、太守自謂也/太守謂誰
D、以為休息之所/全石以為底
3、翻譯下面句子。
。1)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農(nóng)夫相與忭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甲)(乙)兩文后,按要求回答下面問題。
。1)用原文句子寫出兩文中亭子命名的``由來。
醉翁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雨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寫了一件什么喜事?(甲)(乙)兩文的作者共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情趣;(2)離開;(3)記;(4)下雨
2、C
3、(1)有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邊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2)農(nóng)夫們一起在田野里歡笑。
4、(1)醉翁亭:太守自謂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2)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4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三(一)文言文閱讀回答10—14題。(11分)
【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10、解釋文中的詞。(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譯下面語句。(2分)
、抛砟芡錁,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频匍e人如吾兩人者耳。
12、【甲】段寫太守日暮醉歸,這一段有描寫、敘事、更融入了 和 兩種表達方式,表現(xiàn)出全文主旨。(2分)
13、【乙】文中的語句運用了什么修辭?并分析其表達效果。(2分)
14、【甲】【乙】兩文都是作者在被貶期間所寫,請比較其在思想感情上異同。(3分)
【答案】
10、⑴翳:遮蓋 ⑵念:考慮、想到
11、⑴醉了能夠同大家一起快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⑵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閑的人罷了。
12、抒情 議論
13、示例: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積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比喻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現(xiàn)出作者陶醉于這種清幽寧靜的月夜之中。
14、示例:相同:面對貶謫不沉淪,在大自然中尋找精神寄托,表現(xiàn)出曠達情懷。不同:蘇軾情感復雜,既有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又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歐陽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寬和仁愛之心“與民同樂”。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5
【湖南省長沙市】
二(二)
醉翁亭記
歐陽修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0、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的意思。(2分)
⑴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 ⑵四時之景不同( )
1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派剿畼,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曝撜吒栌谕,行者休于樹
12、請說說本文“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中的“樂”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樂”的相同點,以及這種思想在當今社會的積極意義。(2分)
【答案】
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詞;譯為“的”
11、⑴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罷了。⑵背著東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樹下休息。
12、相同點:兩篇散文都是借觸景生情來抒發(fā)自己的抱負和情懷,都表述了自己雖遭貶謫卻仍懷濟世安民、與民同樂的高尚情懷。
他們這種不以自己的進退得失為念,而“與民同樂”思想對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只有心為民所系,關注民生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6
【湖南省邵陽市】
閱讀下面的選文,完成8~ 14題。
【甲】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入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
【乙】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王維《終南別業(yè)》
8、下列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雜然而前陳者(雜然:雜亂的樣子) B、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以……為樂)
C、勝事空自知(空:沒有) D、偶然值林叟(值:遇到)
9、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至于負/者歌/于途 B、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
C、頹/然乎/其間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選項中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
例: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A、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B、見漁人,乃大驚。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11、對詩文內(nèi)容或情感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甲文“醉”“樂”二字貫穿全文;乙詩“偶然”二字承啟上下,二者都表現(xiàn)了作者的閑適情趣。
B、甲文太守之樂,樂在與民同樂,“醉能同其樂”一句點明主旨;乙詩詩人之樂,樂在自得其樂,“談笑無還期”一句點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體描繪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詩沒有具體景物的描繪。
D、甲文除寫“樂”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貶謫的苦悶情懷;乙詩則有詩人豁達胸襟的表達。
12、下列詩文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通過四個場面的具體描寫,描繪了滁州人民怡然自樂和眾賓盡歡的情態(tài),從側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一句,采用動靜結合的寫作手法,表現(xiàn)出山林的`幽靜。
C、“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脫脫地刻畫出一個萎靡不振的醉漢形象。
D、乙詩結尾兩句,引入偶遇之人,帶有鮮明的生活氣息。
13、將甲文中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艂鴥E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
、婆R溪而漁,溪深而魚肥。
14、試展開想象,體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中“窮”、“起”的表達效果。(2分)
【答案】
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邊來釣魚,溪水深魚兒肥。
14、“窮”指盡頭;“起”,升起的意思。一“窮”一“起”,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自然之景的變幻。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7
【吉林省】
二(一)(甲)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0分)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0、本文作者歐陽修是 (朝代)文學家。(1分)
11、解釋下列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盼等欢钚阏 ( ) ⑵名之者誰 ( )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順序描繪了瑯琊山的美麗景色?(2分)
13、作者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繪了“滁人”跟隨太守出游的歡樂場景。請分析他們“從太守游而樂”的原因。(2分)
14、歐陽修雖被貶滁州,卻能夠與民同游且“樂其樂也”。請結合生活實際談一談你從中得到哪些人生啟示。(3分)
【答案】
10、北宋、宋代、宋朝任選其一即可。
11、⑴草木茂盛的`樣子或茂盛的樣子。⑵命名或取名。
12、圍繞“時間順序”或“早晚、四季的變化”回答即可。
13、圍繞“滁州百姓愛戴太守,愿意跟隨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樂業(yè)!被卮鸺纯。
14、圍繞“面對困難和挫折能夠豁達樂觀、恬然自適、積極向上、有所作為”回答即可。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8
【遼寧省大連市】
二(一)(7分)
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節(jié)選自《醉翁亭記》)
7、解釋文中的詞。(3分)
、牌湮髂现T峰 ( )
⑵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 ( )
、敲哒l ( )
8、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的'句子(2分)
9、從選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話回答)(2分)
【答案】
7、(3分)⑴各個(眾) ⑵靠近 ⑶命名(給……起名)
8、(2分)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補充動詞1分,“得”“寓”翻譯正確1分)
9、(2分)一是飲酒,二是欣賞山水。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 19
【遼寧省丹東市】
三(一)閱讀下面語段,回答19—21題。(共10分)
【甲】⑴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乙】昔楚襄王從宋玉、景差于蘭臺之宮。有風颯然而至者,王披襟當之,曰:“快哉此風!寡人所與庶人共樂矣!”宋玉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蓋有諷焉。
【注釋】①共:共同(享受)。
19、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⑴雜然而前陳者 ( ) ⑵宴酣之樂 ( )
、怯酗L颯然而至者 ( ) ⑷庶人安得共之 ( )
20、下面是選文中的語句,請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寫在答題卡上。(4分)
、抛砟芡錁,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朴裰裕w有諷焉。
21、乙選文中楚襄王所謂的“與民同樂”與甲選文中歐陽修的“與民同樂”有何不同?(2分)
【答案】
19、⑴擺放 ⑵盡興地喝酒 ⑶到 (來) ⑷怎么 (每個1分,共4分)
20、⑴醉了能和他們一起快樂,酒醒后能寫文章來記述這件事的(表達這種快樂的.),是太守。(2分)
、扑斡襁@話,是含有諷刺意味的。(2分)
21、甲選文的“與民同樂”是指歐陽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義上的與民同樂,而乙選文中的“與民同樂”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與民同樂”,百姓并未同享,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與民同樂”(意思對即可)(2分)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醉翁亭記中考題及答案12-16
《醉翁亭記》中考題09-05
醉翁亭記中考題10-23
《醉翁亭記》中考題集錦10-13
2013醉翁亭記中考題10-24
《醉翁亭記》相關中考題07-12
望岳中考題及答案07-09
傷仲永中考題及答案07-23
觀滄海中考題及答案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