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登岳陽樓記課件
導語:文章以作“記”為名,借題發(fā)揮,表達了作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登岳陽樓記課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學習目標:
1、涵詠詩歌,探究詩歌緣景明情的方法,感受詩歌意境
2、學習詩歌,理解和體會杜甫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3、背誦《登岳陽樓》
德育目標:了解作者愛國情懷,激發(fā)自己愛國之情
學習重點:通過學習本詩了解鑒賞古典詩歌要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學習難點:運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擴展閱讀
教學方法:吟詠 啟發(fā) 誦讀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言:
親愛的同學們,望月吟詩是古人的一種習慣,所以我們領略到了初唐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其實,登樓賦詩更是古文人的一種喜好,今天,讓我們和杜甫一起登樓賦詩-------
。▽W生自己定學習任務,教師展示幻燈片,師生明確學習目標)
二、整體感悟,指導誦讀(展示原詩)
1、自由朗讀,結合書下注解,讀懂詩句
2、質疑問難,大聲朗讀
3、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本詩的意思
4、指名朗讀,劃分節(jié)奏,注意輕重、緩急、快慢
三、指導學生用“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的方法鑒賞本詩
1、以思帶說:
詩中寫出了洞庭湖怎樣的自然景象,請加入自己的想象,更生動形象的描繪。
2、煉字:
抓住關鍵字“坼”“浮”進行體會
明確:“坼”字,詩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萬頃波濤、千層巨浪,把吳、楚兩地的廣袤區(qū)域沖開、分裂,顯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氣勢。而“浮”字,具有十分鮮明的動態(tài)感,在詩人的筆下,洞庭幾乎包容了整個天地萬物,并且主宰著它們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隨著湖水的波動而漂蕩起落,一派雄渾壯闊的圖景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
3、誦讀,讀出杜甫詩風“大氣”之感,體會作者心胸開闊
四、探究作者杜甫形象
1、想象:杜甫在樓上看風景,我們在書中看杜甫,讓我們走進文本,看看詩人的舉止、肖像、神情
2、思考:是什么使詩人老淚縱橫?結合你所了解的杜甫及本詩談談
。◣熣故净脽羝禾拼诖髿v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峽漂泊兩湖,此詩是詩人登岳陽樓而望故鄉(xiāng),觸景感懷之作。時年五十七歲,距生命的終結僅有兩年,患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巳聾,靠飲藥維持生命。
3、探究: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情感及對國家情感的?那為什么要先表達自己的情感?
聯(lián)想一下我們學過的老杜的詩(師展示幻燈片):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登岳陽樓記課件】相關文章:
岳陽樓記課件06-03
登岳陽樓記09-22
岳陽樓記的復習課件08-09
岳陽樓記課件翻譯08-06
登岳陽樓記 原文08-30
登岳陽樓記 譯文09-22
登岳陽樓記譯文09-20
登岳陽樓記原文07-20
登岳陽樓記杜甫10-14
岳陽樓記教案和課件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