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雜詩和落第長安閱讀題及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寫閱讀題就會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diào)整。你所見過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雜詩和落第長安閱讀題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雜詩和落第長安閱讀題及答案 1
雜 詩
無名氏
舊山雖在不關身,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落第長安
常建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過一春。
。1)說說第一首詩結句的妙處。(3分)
。2)請簡析這兩首詩所抒感情的異同。(3分)
(3)清代吳喬說:“大抵文章實做則有盡,虛做則無窮!边@兩首詩在表達技巧上就有“實做”和“虛做”的不同。請結合兩首詩作具體說明。(4分)
10.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1).不用陳述語氣,而以設問作結,一唱三嘆,意味無窮。(1分)此句問得何等傷心、苦澀!溪月梨花即便再美,已不屬于“我”了,充分表現(xiàn)出游子歸程無計的`苦悶憂思。(2分)或答花月本無情,詩人卻以酸苦的問句從“無情翻出有情”。(2分)
(2). 同:兩詩都表達了落第后羈旅長安、有家難回的愁苦。(1分)異:常建的《落第長安》更多的表達出落第后的沮喪和羞愧,視野狹窄,境界狹小。(1分)而無名氏的《雜詩》只將思鄉(xiāng)之情抒寫得深情動人,含蓄蘊藉。(1分)
(3). 《落地長安》屬實做。使人感到詩人的心情主要集中于落第的沮喪,而對家園的思念反而表現(xiàn)不夠。(2分)《雜詩》則避開了切實具體的事情,而把篇幅讓給故鄉(xiāng)空靈美景的刻畫,將故園之思表現(xiàn)得更深更細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圍內(nèi)引起共鳴。(2分)
雜詩和落第長安閱讀題及答案 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雜詩
王贊①
朔風動秋草,邊馬有歸心。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離我志,殊隔過商參②。昔往鸧鹒③鳴,今來蟋蟀吟。
人情懷舊鄉(xiāng),客鳥思故林。師涓④久不奏,誰能宣我心!
。ㄗⅲ偻踬,西晉文人。②商、參:二十八宿之中的二個,永不同時出現(xiàn)于天空中。③鸧鹒:又作倉庚,指黃鶯。④師涓:先秦時代衛(wèi)國的著名樂師。
20.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二句以寫秋景起筆,不僅寫出了悲涼肅殺的時令特點,也流露出“思歸”意緒。
B.三至六句自述戰(zhàn)事不斷導致自己與親人陰陽相隔,強烈控訴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
C.第十句與“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使用的手法相似,都是以物類比自身情感。
D.詩歌最后兩句的感嘆,表達出征夫內(nèi)心的痛楚、郁結,以及那說不盡的思鄉(xiāng)之情。
21.下列詩句與本詩所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不相同的一項是
A.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輾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雜詩》)
B.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孤雁飛南游,過庭長哀吟。(曹植《雜詩》)
C.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qū)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阮籍《詠懷》)
D.凜凜歲云暮,螻蛄夕鳴悲。涼風率已厲,游子寒無衣。(《古詩十九首》)
22.本詩“昔往鸧鹒鳴,今來蟋蟀吟”兩句可追溯到《詩經(jīng)·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但二者又有所區(qū)別。請結合詩句,比較它們在表現(xiàn)手法方面的相同之處,以及在內(nèi)容情感方面的不同之處。
參考資料:
詩經(jīng)原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節(jié)選自《詩經(jīng)·小雅·采薇》
參考譯文:當初離家從軍去,楊柳依依輕搖曳。如今返鄉(xiāng)解甲歸,雨雪飄飄飛滿野。道路長遠慢慢行,又饑又渴愁腸結。我的心中真悲傷,誰知我有多凄切。
答案:
20.B
21.C
22.①表現(xiàn)手法方面的相同: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和反襯手法,以今日之景與昔日之景對比表明時間之快變化之大,以明媚的'春景反襯戰(zhàn)士遠離故鄉(xiāng)、奔赴戰(zhàn)場的傷感苦楚。
②內(nèi)容情感方面的不同:《采薇》這一節(jié)詩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士終于踏上返鄉(xiāng)路途的情景,既有回憶的辛酸苦楚,又有對故鄉(xiāng)親人的期待渴盼;而王贊《雜詩》中寫的是戰(zhàn)士苦守邊關的心境,當年離鄉(xiāng)的時候春光明媚,黃鶯啼囀,如今又到歲暮,蟋蟀悲鳴,自己卻依然無法返鄉(xiāng),表達的是戰(zhàn)士內(nèi)心的痛苦與悲哀。
【解析】
20.本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綜合賞析能力。此類題綜合考查詩詞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詞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詞意思,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本提要求選出“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
B項,“三至六句……導致自己與親人陰陽相隔……強烈控訴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錯誤,這幾句主要是說戰(zhàn)爭不斷導致自己和親人不能相見,沒有體現(xiàn)“陰陽相隔”,“商參”只是用夸張的手法寫相隔之久;且這幾句詩表達的應為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故選B。
21.本題考查學生評價作者情感態(tài)度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首先要審清楚題干的要求,如本題“下列詩句與本詩所表達的情感基調(diào)不相同的一項”,然后理解本詩表達的情感,再分析四個選項中詩句表達的情感,選材不相同的一項。
A項中,通過“不能寐”和“起彷徨”可以看出戰(zhàn)士的思歸之情;
B項中,通過“離思”、“孤雁”和“哀吟”可以看出戰(zhàn)士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以及內(nèi)心的悲傷;
C項中,阮籍的《詠懷》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士為了國家利益征戰(zhàn)沙場的忠肝義膽,和本詩中體現(xiàn)戰(zhàn)士內(nèi)心的痛苦與思鄉(xiāng)之情不相符;
D項中,通過“鳴悲”、“涼風”和“寒無衣”,天氣寒冷,螻蛄悲鳴,將士獨自在外沒有過冬的衣服,表現(xiàn)出將士對親人的思念和內(nèi)心的哀婉。
故選C。
落第長安 常建
家園好在尚留秦,恥作明時失路人。
恐逢故里鶯花笑,且向長安過一春。
雜 詩 無名氏
舊山雖在不關身,且向長安過暮春。
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
8.這兩首詩字句相似,音韻相近,而所抒之情卻不盡相同。請你結合具體內(nèi)容分析這兩首詩所抒感情的異同。(5分)
【答案】這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主人公的旅思鄉(xiāng)愁,(1 分)但常詩的感情更傾向于落第之后羈留帝京的失落、羞愧與沮喪。這從“恥作…”“恐逢”兩句可以看出。(2 分)《雜詩》不涉具體情事,但表現(xiàn)的鄉(xiāng)情鄉(xiāng)愁更苦澀難堪,更深更細更普遍更富于感染力,能在更大范圍內(nèi)引起共鳴。(2分)
【解析】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在比較中體會詩人感情的異同點。要抓標題,抓關鍵字,抓情感字,從而體會作者意圖。
9.請賞析“一樹梨花一溪月”中“溪”字的表達效果。(6分)
【答案】“溪”字的表達效果有三,其一,以“溪”修飾“月”,將月色有形化,把不可攬結的月色寫得如捧手可掬,生動形象。其二,“溪”本是名詞,用作量詞修飾“月”,移用到這里作定語后仍保留其名詞的形象感,溪月相映,更見美感。其三,溪水是流動的,這又與“一樹梨花”的靜美相映襯,動靜結合,顯出景物生機。(每點2分)
【解析】考查對古代詩歌語言的鑒賞能力。煉字題,要通過關鍵字把握意境和表達效果。煉字,一般是詞類活用,或者運用了修辭手法,做題時首先應該指出這點,再從景與情兩方面說明其效果,比如動靜結合,化靜為動,化意為象,化無形為有形,化無情為有情,化平淡為生動,化腐朽為神奇,變簡單為多樣等。
【雜詩和落第長安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己亥雜詩》閱讀答案07-01
《己亥雜詩》閱讀答案07-07
己亥雜詩賞析閱讀答案06-18
《西湖雜詩十四首》閱讀答案07-05
龔自珍《己亥雜詩》閱讀答案07-31
木蘭詩閱讀題及答案11-21
《木蘭詩》閱讀題及答案09-09
母親的詩閱讀題及答案10-14
《木蘭詩》閱讀題答案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