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晏殊《踏莎行》翻譯賞析

時間:2024-09-08 12:07:36 晏殊 我要投稿

晏殊《踏莎行》翻譯賞析

  晏殊自少好學,能詩善詞,晚年仍孜孜學習,不知疲倦,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晏殊《踏莎行》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分享

  [出自] 晏殊 《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注釋:

  紅。夯▋合∩。紅,指花。

  芳郊:清香彌漫的郊外。

  陰陰見:暗暗顯露。

  蒙蒙:形容柳絮飄飛,令人滿眼迷蒙。

  游絲:指蜘蛛等昆蟲吐出的絲,因其多在空中飄蕩,故稱。此處用來形容香煙飄飛。

  爐香靜逐游絲轉:香爐中冒出的裊裊香煙旋轉著向上飄升。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意謂鶯燕都深藏不見。這里的鶯燕暗喻“伊人”。

  卻:正。

  翻譯:

  小徑紅花漸落稀疏,而芳草卻將郊野綠遍,看樹色中的高高樓臺,隱隱約約可見。春風不解人意,咋不把楊花給我留住,卻讓它迷蒙亂飛舞,任其撲打行人的面部。

  青翠的樹葉叢中,藏有黃鶯兒在唱歌,紅色的簾幕隔外,有燕子在梁間呢喃咕咕,爐香升騰一縷縷,靜靜地追逐游絲而旋轉。飲過悶酒做一場愁夢,醒來時,斜陽已經(jīng)照在庭院深處。

  【譯文】

  小路邊的紅花日見稀少,郊野卻被萋萋芳草綠遍,綠樹成蔭高樓臺榭若隱若現(xiàn)。春風不懂得去管束楊花柳絮,讓它們迷迷蒙蒙亂撲人面。

  翠綠的樹葉里藏著黃鶯,紅色窗簾把燕子隔在外邊,靜靜的爐香隨著游絲旋轉。醉酒后一場愁夢醒來時,夕陽正斜照著深深的庭院。

  【評點】

  這首詞描繪的是晚春景象,表達了詞人面對時光匆匆逝去的無奈和哀傷,是一首傷春詞。

  詞的上半部分寫郊外的春景。詞人的畫筆從近處到遠處,從低處到高處,層次分明地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春天的圖景:近處,幽幽小路,點點紅花;遠處,漫漫綠草,茫茫天際;低處,亭臺樓閣并立;高處,排排綠樹幽森!凹t稀”、“綠遍”、“樹色陰陰”,這樣的景色暗示著春已將暮!按猴L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通過飄飛的楊花,更是點明時間和節(jié)氣。在這里,肆意飛舞的楊花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象,而是飽含了詞人的思想和情感,它們鋪天蓋地,把行人攪擾得不得安寧,讓行人的心中更添憂愁。一方面,詞人是在告訴我們,美好的年華已然過去,為下文作了鋪墊。其實這些景物本是無情的,只是人太多情了,個中凄涼,怎不讓人傷懷?另一方面,詞人又刻意點明楊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它們無拘無束地漫天飛舞,似乎絲毫不知疲倦。從整體上來看,上片雖然寫的是暮春的景色,但詞人絲毫沒有表現(xiàn)出常見的頹廢情調(diào)。

  詞的下半部分寫身邊的春景!按淙~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由外而內(nèi)、由遠而近,把田野到庭院的暮春景色勾畫出來。前兩句一外一內(nèi),過渡自然妥帖,把上下文有機地聯(lián)系在一起。其中“藏”、“隔”兩個字用得尤妙,盡現(xiàn)樹木的茂盛和庭院的幽寂!盃t香”句則把視角轉換到室內(nèi)。“逐”、“轉”傳神地寫出了爐香繚繞上升的一系列變化,看起來似乎是在描寫動態(tài)的景物,其實,詞人正是通過這些動態(tài),來反襯此時屋里的寂靜,同時也是在寫自己的愁悶心情。最后兩句“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宕開一筆,寫自己夢醒酒消的時候,已經(jīng)是日暮時分了,并由此說明,自己之前所繪之景都是夢境,而這夢境正是由濃濃春愁而引起的,于是詞人不由得發(fā)出了寂寥凄涼的感慨。

  這首詞清幽委婉,平而不淡,含而不露,意境深遠。

 。酆單觯

  這是一首寫暮春閑愁的作品,上闋寫暮春景色,蘊含淡淡的閑愁,將大自然春之氣息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下闋進一步對愁怨作鋪墊。全詞以寫景為主,以意象的清晰、主旨的朦朧而顯示其深美而含蓄的魅力。

  “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彼鶎懙臈罨〒涿,也是暮春典型景色。但詞人描繪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寫成春風不懂得約束楊花,以致讓它漫天飛舞,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jīng)無計留春,只好聽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突出了楊花的無拘無束和活躍的生命力。這里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diào),富有生趣。“濛濛”、“亂撲”,極富動態(tài)感!靶腥恕倍郑c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春到人間,楊樹開滿了花,可那春風不懂得約束飛舞的楊花,任憑其隨風飄舞。楊花一片迷蒙,紛亂地打在行人面上。詞人嗔怨楊花不解人意,卻含蓄道出春愁與離思。“春風”句看似無理,實則有情,可謂委婉深致。

  晏殊簡介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南西路撫州臨川縣(今江西進賢)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

  晏殊自幼聰慧,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被任命為秘書正字。天禧二年(1018年)被選為升王府僚,后遷太子舍人。歷任知制誥、翰林學士,因為人慎密而受到宋真宗賞識。宋仁宗即位后,他建議劉太后垂簾聽政,并在崇政殿為仁宗講授《易》,一度升至樞密副使,后因得罪劉太后而出知應天府。在地方大興學校,培育人才。仁宗親政后,他更受寵遇,最終官拜集賢殿大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成為宰相。晚年出知陳州、許州、永興軍等地,獲封臨淄公。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在開封病逝,享年六十五歲。獲贈司空兼侍中,謚號“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第七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后世尊其為“北宋倚聲家初祖”[2];亦工詩善文,其文章又能“為天下所宗”。原有文集,今已散佚。存世作品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晏殊《踏莎行》翻譯賞析】相關文章:

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賞析08-31

(通用)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賞析10-27

晏殊踏莎行·小徑紅稀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4-17

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宋代05-30

晏殊《踏莎行·碧海無波》全文及鑒賞07-30

晏殊《踏莎行·祖席離歌》全文及鑒賞07-16

晏殊《踏莎行·細草愁煙》全文及鑒賞07-26

踏莎行秦觀翻譯04-13

秦觀踏莎行翻譯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