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雜詩·其八》陶淵明

時間:2024-09-04 15:52:42 澤森 陶淵明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雜詩·其八》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雜詩·其八》陶淵明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雜詩·其八》陶淵明

  《雜詩·其八》陶淵明1

  《雜詩·其八》

  年代: 魏晉 作者: 陶淵明

  代耕本非望,所業(yè)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yīng)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注釋:

  (1)這首詩自言努力躬耕,卻常常饑寒交迫,只能依靠糟糠、粗布充饑、御寒,勉強度日。顧念自身如此勤苦,而“人皆盡獲宜”,于理實在不通。無可奈何,只有借酒澆愁,撫慰內(nèi)心的憤憤不平。

  (2)代耕:以官俸代替種田的.收入,指當官食俸祿!睹献 萬章》:“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祿足以代其耕也。”又《禮記?王制):“諸侯之下士,視上農(nóng)夫,祿足以代其耕也!彼鶚I(yè):所做的事。田桑:耕種田地,植桑養(yǎng)蠶。泛指農(nóng)業(yè)勞動。

  (3)躬親:親自。指親自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替:廢,停止。餒:饑餓。糟糠:酒糟和谷糠,指粗劣的食物。

  (4)過滿腹:吃得過飽,指超過最低的生活需要!肚f子 逍遙游》:“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粳(jīng 京):粳稻,大米。

  (5)御冬:抵御冬寒。大布:粗布。絺(chī吃):葛布。應(yīng):遮擋。陽:指夏日驕陽。

  (6)正:縱然,即使。爾:這,指粳糧、租布。

  (7)盡獲宜:都各得其宜,即各得其所。拙生:拙于生計。方:辦法。

  (8)陶:樂。

  譯文:

  做官食俸非我愿,

  耕作植桑是本行。

  我自躬耕未曾止,

  饑寒常至食糟糠。

  飲食豈敢存奢望,

  但愿飽食吃細糧。

  粗布以足冬御寒,

  夏天葛布遮驕陽。

  縱然這些也難得,

  實在令人心哀傷。

  他人皆已得其所,

  我性笨拙無好方。

  天理不通沒奈何,

  舉杯痛飲將憂忘。

  《雜詩·其八》陶淵明2

  雜詩·其八

  陶淵明〔魏晉〕

  代耕本非望,所業(yè)在田桑。

  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但愿飽粳糧。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yīng)陽。

  正爾不能得,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

  譯文

  做官時食俸并不是我的意愿,耕作植桑才是我的本行。我親自耕種未曾停止,仍常常饑寒交迫只能吃粗劣食物。哪里敢奢望能夠吃飽,只希望米糧能解決溫飽。有粗布抵御冬天的饑寒,有葛布遮擋夏日驕陽。正是這些也很難得到,實在時令人心哀傷。他人皆已得其所,我太笨拙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天理不通無可奈何,只能舉杯痛飲忘掉憂愁。

  注釋

  代耕:舊時官吏不耕而食,因稱為官食祿為代耕。躬親:指親自;親身從事。糟糠:窮人用來充饑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豈:哪里。但愿:只愿,只希望。粳糧:米糧。正爾:正是這些。御冬:抵御冬天的'饑寒。粗絺:粗葛布。拙生:笨拙。

  陶淵明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

  《雜詩·其八》陶淵明3

  代耕(1)本非望,所業(yè)在田(2)桑。

  躬親未曾替(3),寒餒常糟糠。

  豈期過滿腹(4),但愿飽粳(5)糧。

  御冬足大布(6),麤伋以應(yīng)陽(7)。

  政爾不能得(8),哀哉亦可傷!

  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9)。

  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10)。

  注釋:

  1、代耕:古《箋》:“《孟子·萬章下》:‘祿足以代其耕。’”王叔岷《箋證稿》:“《禮記·王制》亦云:‘祿足以代其耕也!

  2、業(yè):從事于某事。田:耕種田地。

  3、躬親未曾替:意謂未曾放棄親身耕作也。躬:親身。《儀禮·士昏禮》:“宗子無父母之命,親皆沒,己躬命之!编嵭ⅲ骸肮,猶親也!敝T葛亮《前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碧妫簭U棄。《書·大誥》:“已,予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睂O星衍疏:“《釋言》云:‘替,廢也!

  4、豈期過滿腹:意謂只希望果腹而已,并無更高之奢望。

  5、粳(jīnɡ):稻之一種,不黏者。通“秔”。稻之黏者曰“秫”!端螘ぬ諠搨鳌罚骸肮锵ち罾舴N秫稻,妻子固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

  6、御冬足大布:意謂御冬寒只需大布已足矣。大布:何注:“大猶粗也!碧珍ⅲ骸啊蹲髠鳌罚ㄩh公二年):‘衛(wèi)文公大布之衣。’”

  7、麤伋(chī)以應(yīng)陽:意謂春夏只需粗葛布已足矣。麤:通“粗”。伋:本為細葛布,茲冠以粗字,則系粗葛布。

  8、政爾不能得:意謂僅此亦不可得。政:通“正”。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附《世說新語語詞簡釋》:“止也、僅也,乃晉宋人常語,亦作‘政’!薄端螘も妆畟鳌罚骸爸魅藛枺骸泻门2?’云:‘無!瘑枺骸泻民R不?’又云:‘無,政有佳驢耳。’”爾:如此。

  9、人皆盡獲宜,拙生失其方:意謂別人皆有適當之方法以謀生,而自己謀生無方也。宜:適當。拙:自謂。生:生計。方:方計、方法。

  10、理也可奈何,且為陶一觴:意謂有道者貧,乃常理也,無可奈何,姑且飲酒自樂而已。

  賞析:

  躬耕不替而不得溫飽,此乃理乎?答曰:“理也。”然則此“理”不亦有失其為理者歟?怨中有坦然之情,坦然中復(fù)有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