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行香子》蘇軾詞作鑒賞
行香子
蘇軾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
情何限、處處消魂。
故人不見,舊曲重聞。
向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
別來相憶,知是何人。
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云。
蘇軾詞作鑒賞
此詞是蘇軾早期酬贈詞中的佳作。詞中多用憶舊和對照眼前孤獨處境的穿插對比寫法,觸目興懷,感想當初,抒寫自己對杭州友人的相思之情。作者詞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的生活,不僅表現(xiàn)了對友情的珍視,而且流露出對西湖自然景物的熱愛。情真意切,詩意盎然,含蓄蘊藉,是此詞的主要特點。
上片前四句追憶熙寧六年作者與友人陳襄(字述古)江村尋春事,引起對友人的懷念。其時蘇軾作有《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尋春》詩,陳襄的和詩有“暗驚梅萼萬枝新”之句。詞中的“梅雪飄裙”即指兩人尋春時正值梅花似雪,飄沾衣裙。友情與詩情,使他們游賞時無比歡樂,銷魂傾魄。“故人不見”一句,從追憶轉到現(xiàn)實,表明江村尋春已成往事,同游的故人不眼前,每當吟誦尋春舊曲之時,就更加懷念他了。作者筆端帶著情感,形象地表達了與陳襄的深情厚誼。以下三句表明,詞人更想念他們杭州西湖詩酒游樂的風景勝地——望湖樓、孤山寺、涌金門。過片四句回味游賞時兩人吟詠酬唱的情形:平常經(jīng)過的地方,動輒題詩千首。這里用了個《青箱雜記》中的軼事:“世傳魏野嘗從萊公(寇準)游陜府僧舍,各有留題。后復同游,見萊公之詩已用碧紗籠護,而野詩獨否,塵昏滿壁。時有從行官妓頗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將紅袖拂,也應勝似碧紗籠!R公大笑!白髡呓栌眠@一典故,廖廖數(shù)語便把昔日自己與友人尋常行樂光景都活現(xiàn)出來!眲e來相憶,知是何人“又轉到眼前。此句以詰問句的形式出現(xiàn),文思極為精巧。詞的結尾,作者巧妙地繞了個彎子,將人對他的思念轉化為自然物對他的思念!焙性,江邊柳,隴頭云“不是泛指,而是說的西湖、錢塘江和城西南諸名山的景物,本是他們杭州時常游賞的,它們對他的相憶,意為召喚他回去了。同時,陳襄作為杭州一郡的長官,可以說就是湖山的主人,湖山的召喚就是主人的召喚,”何人“二字這里得到了落實。一點意思表達得如此曲折有致,遣詞造句又是這樣的清新蘊藉,可謂意味深長。
這首詞,今昔對比、物是人非之感表現(xiàn)得極為恰切、自然,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詞的結尾妙用擬人法,將無情的自然景物賦予有情的生命,含蓄而有詩意地表達出詞人對友人的綿綿情思。
【《行香子》蘇軾詞作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的《行香子》閱讀解析及鑒賞08-21
蘇軾《行香子·秋與》全文及鑒賞09-26
采桑子蘇軾詞作鑒賞10-12
《行香子》蘇軾詞翻譯賞析10-09
行香子·述懷 蘇軾10-03
行香子的詩歌鑒賞09-11
蘇軾《行香子·過七里瀨》全文及鑒賞08-31
《沁園春》蘇軾詞作鑒賞03-22
《浣溪沙》蘇軾詞作的鑒賞06-19
《浣溪沙》蘇軾詞作鑒賞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