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怨詩詞鑒賞
春怨詩詞鑒賞1
春怨
朝代:唐代
作者:劉方平
原文: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賞析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愿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里,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這一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其他三句則都是環(huán)繞這一句、烘托這一句的。
起句“紗窗日落漸黃昏”,是使無人的“金屋”顯得更加凄涼。屋內環(huán)顧無人,固然已經很凄涼,但在陽光照射下,也許還可以減少幾分凄涼,F在,屋內的光線隨著紗窗日落、黃昏降臨而越來越昏暗,如李清照《聲聲慢》詞中所說,“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其凄涼況味就更可想而知了。
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是為無人的“金屋”增添孤寂的感覺。屋內無人,固然使人感到孤寂,假如屋外人聲喧鬧,春色濃艷,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或者也可以減少幾分孤寂。現在,院中竟也寂無一人,而又是花事已了的晚春時節(jié),正如歐陽修《蝶戀花》詞所說的“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也如李雯《虞美人》詞所說的“生怕落花時候近黃昏”,這就使“金屋”中人更感到孤寂難堪了。
末句“梨花滿地不開門”,它既直承上句,是“春欲晚”的補充和引伸;也遙應第二句,對詩中之人起陪襯作用。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指出“詩文俱有主賓”,要“立一主以待賓”。這首詩中所立之主是第二句所寫之人,所待之賓就是這句所寫之花。這里,以賓陪主,使人泣與花落兩相襯映。李清照《聲聲慢》詞中以“滿地黃花堆積”,來陪襯“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詞中人,所采用的手法與這首詩是相同的。
從時間布局看,詩的第一句是寫時間之晚,第三句是寫季節(jié)之晚。從第一句紗窗日暮,引出第二句窗內獨處之人;從第三句空庭春晚,引出第四句庭中飄落之花。再從空間布局看,前兩句是寫屋內,后兩句是寫院中。寫法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從屋內的黃昏漸臨寫屋外的春晚花落,從近處的杳無一人寫到遠處的庭空門掩。一位少女置身于這樣凄涼孤寂的環(huán)境之中,當然注定要以淚洗面了。更從色彩的點染看,這首詩一開頭就使所寫的景物籠罩在暮色之中,為詩篇涂上了一層暗淡的底色,并在這暗淡的底色上襯映以潔白耀目的滿地梨花,從而烘托出了那樣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氣氛和主人公的傷春情緒,詩篇的色調與情調是一致的。
為了增強畫面效果,深化詩篇意境,詩人還采取了重疊渲染、反復勾勒的手法。詩中,寫了日落,又寫黃昏,使暮色加倍昏暗;寫了春晚,又寫落花滿地,使春色掃地無余;寫了金屋無人,又寫庭院空寂,更寫重門深掩,把詩中人無依無伴、與世隔絕的悲慘處境寫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些都是加重分量的寫法,使為托出宮人的怨情而著意刻畫的那樣一個凄涼寂寞的境界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此外,這首詩在層層烘托詩中人怨情的同時,還以象征手法點出了美人遲暮之感,從而進一步顯示出詩中人身世的可悲、青春的暗逝。曰“日落”,曰“黃昏”,曰“春欲晚”,曰“梨花滿地”,都是象征詩中人的命運,作為詩中人的影子來寫的。這使詩篇更深曲委婉,味外有味。
春怨詩詞鑒賞2
古詩原文
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綠葉漸成陰,下有游人歸路。
與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
詩文賞析
這首詞上闋寫景,表明春色將殘。“雨打江南樹,一夜花開無數!逼鹗锥鋵懘旱浇暇吧。江南多雨,連貴如油的春雨也不稍缺,所以“雨打江南樹”!坝辍笔秋h飄灑灑的細雨,是知時節(jié)的好雨,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春雨,而不是孟浩然《春曉》中所寫的“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催開百花的及時雨,而不是摧殘百花的風雨,所以下句才說“一夜花開無數”!昂糜曛獣r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保ǘ鸥Α洞阂瓜灿辍吩娋洌┐河杲迪,一夜之間,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春天來到了。這是寫初春景色。但是好景不長,時不我待,轉瞬之間,陽春三月已過,就到暮春時節(jié)!熬G樹漸成陰,下有游人歸路”。三四兩句寫暮春景色。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已經是“綠樹成陰果滿枝”了,花期已過,累累果實已經掛滿枝頭。古語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果樹下已有游人踏出的歸路,說明花期已過,游人漸少。上闋純寫春景,但寫景中已露惜春之意。
下闋抒情,詞人欲留住春光!芭c君相逢處,不道春將暮!币欢鋵懺~人與他的摯友剛相逢,正欲共賞美麗春景,無奈已經到了暮春,花事已殘。這當然十分令人惋惜,于是詞人還想作最大努力,把春光留住:“把酒祝東風,且莫恁匆匆去!弊髡邿o法,便把希望寄托東風身上。他端著酒杯,向東風祈禱:東風呀,你繼續(xù)地吹吧,不要匆匆而去。他知道,只要東風浩蕩,春意便不會闌珊。通過這一舉動,詞人的惜春之情、留春之意便躍然紙上了。
春怨詩詞鑒賞3
代春怨 劉方平
朝日殘鶯伴妾啼,
開簾只見草萋萋。
庭前時有東風入,
楊柳千條盡向西。
劉方平詩鑒賞
這是一首代言體的詩,要言的是春怨。
詩中無一春字,但從寫景可見;至于怨字,則只能從字里行間細加品味,仔細琢磨了。
朝日,猶日日,時俗口語;春暮鶯稀,故謂殘鶯。時至暮春,獨守空閨,自然怨憂滿懷,偏偏幾只殘鶯似乎也察知閨中思婦的孤寂,天天來陪伴著她叫個不停,更令人愁腸百結。愁之無奈,只好拉開窗簾,目之所見,芳草萋萋,碧色天涯。這無邊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馬蹄的回憶,也可以引起草綠有期,征人難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兩者皆有,總不免萋萋芳草憶王孫,柳外樓高空斷魂(李重元《憶王孫》)。眼前所見,心中所思,景、事相連,更惹動無限傷懷。她只得再次將視線移開 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
這兩句別具匠心。時有東風入為千條盡向西之因,在東風的吹拂下,楊柳千條向西搖擺,既寫出了眼前景又傳遞出心中情。因為唐時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楊柳千條盡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離魂倩女,玉立亭亭,憂思萬縷,終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終篇,收到了情深意摯,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盡的藝術效果。
詩中須有人在。這首詩句句寫景, 卻句句有人在,人與自然獲得了奇妙的對應。人之所見所聞,既是情的觸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動心馳,與物之聲色勢態(tài)融為一體,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兩者渾然無跡,達到了超妙的藝術境界。
春怨詩詞鑒賞4
古詩原文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譯文翻譯
我敲打樹枝,趕走樹上的黃鶯,不讓它在樹上亂叫。
它清脆的叫聲,驚醒了我的夢,害得我在夢中不能趕到遼西,與戍守邊關的親人相見。
注釋解釋
遼西:古郡名,在今遼寧省遼河以西地方。
妾:女子的自稱。
莫:不。
創(chuàng)作背景
《春怨》是唐代詩人金昌緒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運用層層倒敘的手法,描寫一位女子對遠征遼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寫婦女“打起黃鶯”的動作,次句寫“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寫“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驚妾夢”,四句又寫“妾夢”是到遼西會見丈夫。全詩意蘊深刻,構思新巧,獨具特色。
詩文賞析
《春怨》語言生動活潑,具有民歌色彩,而且在章法上還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它通篇詞意聯屬,句句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四句詩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達到了王夫之在《夕堂永日緒論》中為五言絕句提出的“就一意圓凈成章”的要求。這一特點,人所共稱。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曾把詩的寫法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句一意”,“摘一句亦成詩”,如杜甫詩“日出籬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鳴翡翠,沙僻舞鹍雞”(《絕句六首》之一),屬于此類;另一種是“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詩”,這首《春怨》詩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王世貞在《藝苑卮言》中更贊美這首詩的“篇法圓緊,中間增一字不得,著一意不得”。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也說:“一氣蟬聯而下者,以此為法!
但這些評論只道出了這首詩的一個方面的特點,還應當看到的另一特點是:它雖然通篇只說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卻不是一語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層次重疊,極盡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剝筍,剝去一層,還有一層。它總共只有四句詩,卻是每一句都令人產生一個疑問,下一句解答了這個疑問,而又令人產生一個新的疑問。這在詩詞藝術手法上是所謂“掃處還生”。
詩的首句似平地奇峰,突然而起。照說,黃鶯是討人歡喜的鳥。而詩中的女主角為什么卻要“打起黃鶯兒”呢?人們看了這句詩會茫然不知詩意所在,不能不產生疑問,不能不急于從下句尋求答案。第二句詩果然對第一句作了解釋,使人們知道,原來“打起黃鶯兒”的目的是“莫教枝上啼”。但鳥語與花香本都是春天的美好事物,而在鳥語中,黃鶯的啼聲又是特別清脆動聽的。人們不禁還要追問:又為什么不讓鶯啼呢?第三句詩說明了“莫教啼”的原因是怕“啼時驚妾夢”。但人們仍不會滿足于這一解釋,因為黃鶯啼曉,說明本該是夢醒的時候了。那么,詩中的女主角為什么這樣怕驚醒她的夢呢?她做的是什么夢呢?最后一句詩的答復是:這位詩中人怕驚破的不是一般的夢,而是去遼西的夢,是惟恐夢中“不得到遼西”。
到此,讀者才知道,這首詩原來采用的是層層倒敘的手法。本是為怕驚夢而不教鶯啼,為不教鶯啼而要把鶯打起,而詩人卻倒過來寫,最后才揭開了謎底,說出了答案。但是,這最后的答案仍然含意未伸。這里,還留下了一連串問號,例如:一位閨中少女為什么做到遼西的夢?她有什么親人在遼西?此人為什么離鄉(xiāng)背井,遠去遼西?這首詩的題目是《春怨》,詩中人到底怨的是什么?難道怨的只是黃鶯,只怨鶯啼驚破了她的曉夢嗎?這些,不必一一說破,而又可以不言而喻,不妨留待讀者去想象、去思索。這樣,這首小詩就不僅在篇內見曲折,而且還在篇外見深度了。
如果從思想意義去看,它看來只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卻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它是一首懷念征人的詩,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
【春怨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長信怨》詩詞鑒賞05-31
清商怨詩詞鑒賞06-14
唐詩詩詞與賞析-《春怨》01-04
宮怨古詩詞鑒賞07-18
感春詩詞鑒賞07-30
春陰詩詞鑒賞07-19
蝶戀花·送春詩詞鑒賞06-14
《春思》詩詞鑒賞3篇09-28
杜甫《春宿左省》詩詞鑒賞11-19
杜甫春宿左省詩詞鑒賞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