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煎餅散文
從三十到初一,大哥一家說是回來過年,其實沒有呆上一整天的時間。來去匆匆的,帶回來的是山珍海味,好酒好茶,我給他準(zhǔn)備的卻是微不足道的小城特產(chǎn):煎餅、小米。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知道大哥愛吃煎餅,我們做弟弟妹妹的,每有人去他家都會捎去幾包。這次過年,二嫂也準(zhǔn)備了十包,當(dāng)我把包裹好的盒子遞給大哥時,他幽怨地說:“本來以為回去會輕松些,哪知道比來時拿的還要多,就我一個人吃,陽臺里還有不少呢。”
與大哥的愛好正好相反,有的時候我寧可餓著,也不去吃煎餅,尤其是當(dāng)年農(nóng)家自攤的,厚厚的,粗粗的,特別有筋道,有嚼勁的,甚至還會有些酸味的煎餅。說起來是因為一九八四年后到了鎮(zhèn)上讀初中,那時候的物質(zhì)很匱乏,走讀的學(xué)生是需要從自家?guī)е形顼埖,大多時候就是煎餅卷白糖,煎餅卷芝麻鹽等,成年累月的都是這個食材,時間長了,每聽到上學(xué)要帶這個,就會反胃,燒心。及至大姐隔三差五的給我烙幾張餅帶著后,才結(jié)束了這種痛苦的感覺。
其實,小的時候還是非常喜歡母親烙煎餅的感覺的。母親先把玉米馇子泡好,煮好,然后將生的熟的馇子用一比一的比例混拌在一起,裝到鐵皮水桶里,去村里的加工廠磨成糊狀。這項體力活,最早是姐姐們兩個人一只一只桶抬著去磨,后期是二哥挑著兩只桶去磨。我上高中后,家里的孩子只有我在留守,當(dāng)我挑著加工好的兩只桶,一路上坡,兩百多米的距離一口氣挑到家里時,看到母親想夸獎卻不說的時候,總會升起一股驕傲的情緒。我們?nèi)ゼ庸さ耐瑫r,母親會在家支鏊子,準(zhǔn)備柴火。后期家里西倉房的進門右手處,就成為了固定的攤煎餅的地方。
挑回去的磨好的煎餅面子,母親早就準(zhǔn)備好了一個面盆,一個油盆和一張用來抹油的油抹布。點上火后,待鏊子熱了,首先用油抹布擦一遍鏊子,舀上一勺煎餅面子倒在鏊子中間,用摟耙均勻地攤開后,再用刮板反復(fù)地將其抹平,以便烙出的煎餅薄厚一致?吹郊屣灥乃闹芏枷蛏下N起的時候,多會在某個邊緣處用刮板粘兩下,更方便把煎餅從鏊子上揭下來了,一張張的在煎餅筐里鋪滿。這時候,左鄰右舍的嬸子,嫂子們多會來幫忙。幾個姐姐未嫁時,也會伸一下手。這里邊大概屬三姐的手藝是最好最快的吧,畢竟她為了學(xué)攤煎餅,付出了肚皮被燙壞的代價。
那個年代每個家庭里都會有至少五口人,我們家最高峰的時候加上雇工,大概有十七八口人吃飯。因為煎餅好保存不易變質(zhì),方便,只要用刷箸醮著水均勻地輕撣,疊起來就可以食用。吃法的多樣性,也可與任何菜品百搭,所以成為農(nóng)家農(nóng)忙時主食的首選,畢竟簡單的炒個菜就可以卷著吃了。如果到了秋收時節(jié),菜也來不及炒,直接來個煎餅卷大蔥,抹上自家制的大醬也能混飽肚子。
那時候,雖然不愛吃煎餅卷白糖,但是知道家里在攤煎餅,放學(xué)后不會貪戀與同學(xué)們在路上的游玩,早早地向家里奔去,到家后甚至連自行車都來不及放置好,粗暴地往墻角一靠,奔到母親身邊,拿起母親早就準(zhǔn)備好的油煎餅,一口氣吃上幾張。如果是早春,配幾縷韭菜,幾棵雞蛋,母親烙就的松松軟軟的韭菜盒子,就是非常美味的一頓晚飯了。
九三年上班后,母親輾轉(zhuǎn)治病,及至去世,家里的鏊子處,再也沒有煙火燃起;楹,生活條件漸漸地好了起來,煎餅就慢慢地淡出了我們家的餐桌。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二姐家重新支起了鏊子烙煎餅,而加工的煎餅面子也因為工藝的改進比往昔細膩了許多。如今,八十多歲的老父親依然頓頓飯離不開煎餅,亦不喜吃機器加工出來的煎餅。每快食盡時,便會打電話給二姐,讓她準(zhǔn)備好,我去取回來捎給他。甚至有的時候,聽說二姐攤煎餅,還會纏著我拉著他回到二姐家,只為吃上幾張剛剛從鏊子上疊出來的煎餅。這時候,二姐多會為父親來個家醬雞蛋炒辣椒,只是不知道父親還能吃出來母親那個曾經(jīng)的味道么?
有些東西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來了,就像母親手下的煎餅,和那道最搭的家醬雞蛋炒辣椒,留給父親的會是什么樣的回憶呢。
【煎餅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季羨林散文精選《漫談散文》08-13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28
優(yōu)秀散文:生命與散文08-18
優(yōu)秀散文:愛上散文10-22
經(jīng)典散文10-26
經(jīng)典散文精選10-23
經(jīng)典散文(精選)07-26
精選經(jīng)典散文08-23
散文07-19
經(jīng)典散文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