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魯迅《奔月》淺析
魯迅的作品《故事新編》中對傳統(tǒng)和詩意的消解,將神圣凡俗化,但無厘頭的情節(jié)卻給人以陌生化的感覺,開創(chuàng)了新的審美向度。
一、顛覆傳統(tǒng),消解詩意
第一次看到《奔月》的時候,我很難猜測,魯迅究竟想表達什么。后世有無數(shù)歌詠嫦娥的詩詞,如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寫得美麗、凄涼而詩意。古代神話中美麗的嫦娥,在魯迅的筆下,成了一個世俗而又惡俗的女人!疤搅艘惶筋^”,“她眼睛快”,“似理不理”,“柳眉一揚,忽然站起來,風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嚕著”……這一系列動作,不帶一點美麗女子的仙氣,相反卻是一無情怨婦形象。魯迅徹底將美麗與詩意消解,嫦娥不再是美的化身。她貌似仍舊美麗,內心卻庸俗不堪。對羿發(fā)脾氣的這段,便突出顯露出這一點。她一味埋怨著現(xiàn)在生活的清苦,無視羿為生活奔波的艱苦及對她的關懷與憐愛。羿為她遠走獵食,而她竟偷偷地獨吞仙藥,獨自上了月宮。
在文中,魯迅注入了許多的流行元素,將古代圣人與今日世俗雜糅。魯迅如此大師,將嫦娥寫成一反面人物,背叛了羿的深情厚義,而且羿也是一凡人,英雄形象被凡俗化。讀者不禁沉思,他顛覆傳統(tǒng)的用意何在?
在古代神話中,羿是善射的英雄!侗荚隆分,魯迅卻著重寫了一個俗事中失敗的英雄。他可以憑高超的箭術射日,射野豬、兔、山雞,射一切能吃的生物,依然是神奇的英雄。但在俗世的世界里,他卻無用武之地,無法改變讓嫦娥天天吃烏鴉和炸醬面的生活,終于嫦娥奔月而去。羿的這種俗世化的藝術表現(xiàn),可以幫助人們從神話的幻想中回到現(xiàn)實世界。魯迅用這種手法消解了羿的英雄主義。
二、表面的無厘頭,開拓新的審美向度
魯迅的《故事新編》大部分作于晚年。是我們所熟知的歷史人物及其事跡,運用暗喻和象征意義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嘲諷神圣,解構崇高!堆a天》中的女媧本是人類的創(chuàng)造者,《奔月》中的后羿是拯救人民的神話英雄,《出關》中的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們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是神圣和偉大代表,但到了《故事新編》中,卻受到了扭曲。他們過著和俗人一樣的生活,忙著生,忙著死,且無一例外地陷入了困窘。
魯迅不只一次的在《故事新編》的《序言》中提到他寫作的“油滑”之筆!坝突钡拇笠馐侵冈诠糯鷷r空敘事中隨意的糅入現(xiàn)實如世相瑣事語匯等,使之形成古今混融的文體局面。貌似游戲之筆,契合當下無厘頭的表現(xiàn)。當現(xiàn)實令人失望透頂,人們往往會尋求一種新的表達方式來宣泄內心。
李歐梵在《鐵屋中的吶喊》中曾指出:“魯迅在文學形式方面的反傳統(tǒng),沒有受到中國學者廣泛的注意。我認為魯迅是一個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者,他對于傳統(tǒng)中國文學的文體,非常敏感,并試圖超越《故事新編》這個集子,也在形式上頗有創(chuàng)意,根據(jù)的是古材料,創(chuàng)作時使用的卻是新觀點和新意象!
《故事新編》被許多大家稱為是“魯迅最后的創(chuàng)新之作”!啊豆适滦戮帯8篇有5篇寫于魯迅生命的最后時期。面臨死亡的威脅,處于內外交困、身心交瘁之中,《故事新編》的總體風格卻顯示出從未有過的從容、充裕、幽默與灑脫。盡管骨子里仍藏著魯迅固有的悲涼,卻出之以詼諧的游戲筆墨。這表明魯迅思想與藝術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具有某種超前性!雹
在這本集子里面,魯迅試圖探索一種新的表達方法,無厘頭的情節(jié)給人帶來陌生化的感覺,開創(chuàng)出新的美學向度。
三、深刻的現(xiàn)實指向,永遠的先鋒旗織
無論怎樣天馬行空的想象,最終都是或隱或顯的指向現(xiàn)實生活。魯迅作為一個始終不渝的革命主義戰(zhàn)士,他的作品,無論小說集、雜文集、散文集、散文詩集還是這一本被定義為歷史小說集的《故事新編》,都是他執(zhí)著的投射于當時黑暗現(xiàn)實的一道犀利的光芒。引導人們,不斷向前。
18、19世紀的現(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托爾斯泰、陀思妥夫斯基等,寫人寫事是按準確的比例尺寸,在此基礎上將人事寫得飽滿厚實,F(xiàn)實主義文學大師們想要表達的一切思想情感、理解認識,都是在人物事件確實可信、厚實飽滿、有了立體感的基礎上完成的。但魯迅在此以漫畫的筆法,以散漫的情思,以無厘頭的鬧劇,將古代圣賢一一解構,回到凡俗,既親切可愛,又生動有趣,并且演生出無限的常讀常新之義,開拓了新的美學空間。
這不禁讓我想起余華小說《兄弟》,余華曾經(jīng)被看作是“小說革命的先鋒性拓展”的代表人物,他的先鋒小說也曾經(jīng)被看作是當代中國最生動地體現(xiàn)了“世紀末精神”的作品,因此,按照人們一般的思維模式,他有責任也有義務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將先鋒小說進行到底。余華后來的作品《第七天》回歸到現(xiàn)實,但他永遠是以先鋒的姿態(tài)來寫作的。
在世界文學與藝術史上,先鋒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概念。主要指一種帶有實驗性質的形式創(chuàng)新運動,它可以是一種精神,可以是一種姿態(tài)或一種傾向,也可以是一種方法或過程。誠然,先鋒以其藐視一切、顛覆一切的雄心拆解著一切意義與權威。而且這種無邊的挑戰(zhàn)已然為自己開辟了一片獨特的美學天地。然而先鋒的價值多體現(xiàn)于技術層面,這種空殼性與虛表性又使先鋒所倡導的模式和程序流于表面化。在剝下先鋒這件令人眩暈的華麗外衣之后,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卻是一片熟悉的景觀。因此,在現(xiàn)實主義的寫作領域中,任何一點功力的不足,都可被看得清清楚楚。但先鋒是一面安全的寶旗。
誠然,文學史上的確有許多優(yōu)秀的先鋒作品出現(xiàn),并且給曾經(jīng)一陳不變的文壇注入鮮活的血液,帶來活力。魯迅重視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把《故事新編》說成是“神話、傳說及史實的演義”,依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揭示歷史,達到啟示國人的目的,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契合先鋒的概念。他的創(chuàng)新、無厘頭、陌生化、顛覆傳統(tǒng)觀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并且,其先鋒又不僅僅限于形式的實驗,《故事新編》中《補天》《奔月》《理水》等八篇,無一例外的指向現(xiàn)實生活。
【魯迅《奔月》淺析】相關文章:
解析魯迅《奔月》09-14
分析魯迅的奔月07-05
淺析魯迅的名字07-25
淺析魯迅小說人物06-30
淺析魯迅小說的的藝術特點08-24
淺析魯迅小說中“笑”的藝術08-16
淺析魯迅女性主義悲劇管窺07-28
魯迅《奔月》800字讀后感09-01
魯迅《奔月》讀后感800字09-20
嫦娥奔月的詩句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