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時間:2024-10-17 01:10:04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我要投稿

【實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四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四篇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指導描紅“佳”、“倍”。

  3、能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初步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

  4、了解文包詩的題材特點,以及大致閱讀方法。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正確區(qū)分多音字,了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詩句大意。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同學們,時間已經(jīng)進入12月了,我們很快就要迎接好幾個節(jié)日的到來,圣誕節(jié)、元旦還有春節(jié)。同學們喜歡過節(jié)嗎?為什么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jié)時都是開開心心的,節(jié)日如此美好,難怪被人們稱為“佳節(jié)”呢。(板書:佳節(jié)),指導書寫“佳”。 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jié)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嘆: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誰來讀一讀?指導正音。

  2、這句話出自——(出示詩)指導朗讀

  3、你能讀懂這句話嗎?(“倍”是什么意思?“逢”是什么意思?)指導感情朗讀。

  二、了解文包詩,通過讀文,理解詩句意思

  1、你是怎么知道的?王維看著家家戶戶歡度節(jié)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了。

 。1)你從哪些詞句感受到重陽節(jié)是一個美好的節(jié)日的?(指名讀)

  (2)“扶老攜幼”是什么意思?你們有過全家人扶老攜幼外出的時候嗎?當時你的心情怎樣?

 。3)“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欣喜若狂歡天喜地喜笑顏開)

 。4)是呀,這重陽佳節(jié)的大街上可真熱鬧呀,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大街上去?指名讀,齊讀。

  2、大街上這么熱鬧,王維應該開心才對,他為什么會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呢?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1)指名讀句,這句詩是什么意思呢?你從哪里知道的?

  2)前兩句都能從文章中找到意思,后兩句,能不能找到呢?課文哪里說了他們的意思?

  3)發(fā)現(xiàn)有沒有課文和詩句的關(guān)系?簡單介紹文包詩以及閱讀方法

  3、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xiāng),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jīng)兩年了。

 。2)異鄉(xiāng)指的是——?(板書:異)

 。◣熥骱喗,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xiàn)在的山東省加以區(qū)分,王維的家鄉(xiāng)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體會:“獨”。(板書:獨)獨僅僅是指獨自一人嗎?

  你考試得了100分,最想告訴誰?受了委屈呢?作為孩子,我們的喜怒哀樂最想的就是和爸爸媽媽分享,王維離開家時,也才15歲,還是個孩子呢,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他是多么的——孤獨!誰再來讀一讀詩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異鄉(xiāng)做客。(指導讀)

 。ㄔ俪鍪镜诙危w會:”一年一度的重陽節(jié)又到了”的“又”。 別人歡歡喜喜,而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xiāng),他當然就更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板書:倍)

  4、他會想些什么呢?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維想,以前在家鄉(xiāng)時,每逢重陽節(jié),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著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么讓人高興!

 。1)指名讀句談體會

 。2)同學們,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悅吧。齊讀。

  (3)他“思親”思的僅僅是兄弟嗎?也許,他還會思念——

  他思念的其實是他所有的親人,和他的家鄉(xiāng)。

  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只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xiāng)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么遙遠的`。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如今我們卻天各一方,不能相會……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著我呢。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xiàn)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nèi)心是百感交集。這里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嘆息,唉——從這聲長長的嘆息中,你們品出了什么?

  (2)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四、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獨”、“憶”。

  2、學生描紅。

  板書:

  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

  佳節(jié) 倍 思親

  異 獨

  教后反思:

  本課是一篇“文包詩”,而且是學生初次接觸到“文包詩”這種體裁的課文,課文中生字比較簡單,學生也已經(jīng)有了預習的習慣。所以我在本課設(shè)計時,嘗試使用隨文識字的方法,生字教學以檢查為主,留出時間讓學生通過老師幫一幫、扶一扶,明白“文包詩”的體裁特點,以及閱讀方法,這樣以后遇到“文包詩”體裁文章時,學生就掌握來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愿望是美好的,不過由于推翻了已經(jīng)定稿的教案,時間緊迫下,新的教案思考并不完善,在實施時,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1、隨文識字并沒有完全落實到位。有些段落的生字忘記了強調(diào)。

  2、作為了解“文包詩”體裁特點的一種手段,對詩句的理解應該點到為止,我挖掘過深,一方面失去了本意,二來也使得耗時過長,使得后面的寫字任務(wù)沒有了時間完成。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查找有關(guān)資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嶙髡吡髀兜母星欏?br>

  4、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學法,導入新課

  1、小黑板出示:了解詩人解詩題目明白詩意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2、用自己話說說每一步具體做法及要求。

  3、今天,我們就按同樣的方法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板: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二、了解詩人,解詩題目

  1、這首詩是誰在什么情況下寫的'?你了解他嗎?

  (學生讀課外搜集資料中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2、題目中的“憶”是什么意思?“山東”指山東省嗎?

  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在重陽節(jié)這天,王維思念家鄉(xiāng)的兄弟。)

  三、理解字詞,明白詩意

  1、學生自由讀,指名讀,直到正確流利。

  (“為”這里應讀“wéi”)

  2、再讀,你有哪些地方讀不懂?并在書上作記號。

  3、小黑板出示學生不理解的字詞:

  異客 逢 倍 遍

  4、動動腦子,你如何理解這些字詞?

  5、你能從字面上說說詩句意思嗎?

  6、學生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

  四、體悟詩情,吟誦詩文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小小組討論。

  3、交流。

  我認為字用得好,從中我體會到了。你能把體會到的感情讀出來嗎?有沒有同學比他讀得更好?(注意節(jié)奏與感情) .

  4、配樂吟誦。

  五、課外延伸

  1、這首詩中你最喜歡哪一句詩?能談?wù)効捶▎?能有感情地吟出這句詩嗎?

  2、“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這句詩你在哪兒看到過或聽到過?你知道它這時的具體含義嗎?

  3、播放歌曲《七子之歌》

  六、作業(yè)

  1、搜集“思念”主題的詩,歌曲等。

  2、小練筆:改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七、板書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第二首古詩

  課時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4、想象畫面,體會詩歌感情,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想象畫面,感受詩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后兩句是從“兄弟”的角度來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guān)重陽節(jié)與王維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緊扣詩眼,從“心”出發(fā)

  1、師:讀一讀詩題,你能得知什么?

  2、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guān)重陽節(jié)和王維的資料。(重陽節(jié)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jù)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到了東漢,民間又有了重陽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jié)又叫登高節(jié)。登高所到之處,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jīng)很普遍。)

  3、師:怎樣記住“憶”?豎心旁表示什么?

  回憶源于內(nèi)心,回憶往事,免不了融入個人的情感。詩人在重陽節(jié)回憶起親人,會有著怎樣的情感呢?我們到詩中去發(fā)現(xiàn)。

  【讀詩題,了解創(chuàng)作的來由。交流資料,為理解詩意、體會詩情打下基礎(chǔ)。抓住詩眼“憶”,從偏旁入手,引導學生思考詩人寫這首詩時會有著怎樣的情感,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

  二、理解詩意,以“意”鋪陳

  1、師:圈出生字,多讀幾遍。放聲讀古詩,做到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給出評價,尤其注意生字的讀音。

  3、同桌互相交流識字方法。

  4、師:小聲讀,將自己未讀懂的字詞做上記號。

  5、組內(nèi)交流,講講自己已經(jīng)讀懂的,以及還沒讀懂的。

  6、結(jié)合生字教學,由字及詞,解決“不懂”。

  重點引導:

  (1)“異”——“異鄉(xiāng)”“異客”

  推薦識字方法:與形近字“導”區(qū)別

  學生口頭組詞:異國、異地……

  師:什么叫“異國”?(其他的國家)那“異鄉(xiāng)”“異客”是什么意思?

  (2)“逢”

  推薦識字方法:換偏旁(峰、蜂、鋒)

  學生口頭組詞:逢年過節(jié)、相逢……

  師: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想想“逢年過節(jié)”是指什么時候?

  師(范寫):應先寫里面,再寫外面,把走之兒寫得長一些才美觀。

  (3)“遙”——“遙知”

  師:詩人身處長安,而家鄉(xiāng)在華山以東,近兩百公里。這么遠,他怎會知道兄弟登高處,還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師范寫,引導學生注意右半邊的筆順。

  師:“遍插”到底插哪兒呢?(提供資料: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

  形成注釋:異:別的,其他的;逢:遇到;遙知:遠遠地推想;遍插:身上到處插滿。

  7、師:再讀古詩,借助書上的注釋和大家討論后形成的注釋,自己試著理解詩歌的意思。

  【以“多讀”為基礎(chǔ),每一次讀都有明確的目的,從讀通,至讀準,到讀出“懂”與“不懂”。教學側(cè)重“不懂”, 結(jié)合生字教學,由字及詞,理解詞意。生字教學,側(cè)重難點字,回顧多種識字方法,注意字的筆順,指導把字寫美觀。理解詞意采取多種方法,或由熟詞入手,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或根據(jù)相關(guān)資料,或聯(lián)系上下文。基于本課注釋較少,將難點形成注釋,為學生自主理解降低坡度。學生剛剛接觸注釋,給予充分時間,鼓勵學生自己讀懂詩意!

  三、想象畫面,由“意”入心

  (一)領(lǐng):想象“獨”,體會“思親”

  1、師:讀一讀,想一想:17歲,王維身處“異鄉(xiāng)”作為“異客”是什么滋味呢?(“獨”)

  2、師:“獨”的背后隱藏著一幅幅畫面。讓我們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近王維當年的生活,尋找一幕幕中他那孤獨的身影。

  來到大街,人來人往,熱鬧非凡,而他

  路過大院,親朋相聚,舉杯痛飲,而他

  出門遠游,游人結(jié)伴,互幫互助,而他

  3、師:詩人的心中在想什么?(“思親”)

  4、指導朗讀:再怎么想念親人,你仍在“異鄉(xiāng)”;再怎么孤獨,你仍為“異客”。

  5、揭示學法:古詩的語言精煉,學習時可以結(jié)合詩句,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畫面。身臨其境,自然能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深處。

  (二)扶:想象“佳節(jié)”,體會“倍思親”

  1、師:反復地讀一讀,第二句詩讓你看到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統(tǒng)一意見:佳節(jié),往往是家家戶戶團圓的日子。目睹周圍人家的其樂融融,詩人勢必會想起與家人團聚的情景。

  3、師:你知道有那些佳節(jié)?(春節(jié)、元宵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

  4、師:把你們想到的畫面與大家分享,一同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 節(jié),我便想起 )

  5、指導朗讀:平時也就罷了,而佳節(jié)來臨時別人家舉杯暢飲,慶祝團圓,而詩人卻只能孤獨地回憶這一幅幅畫面,你能說說他此時的心情嗎?(“倍思親”)

  (三)放:想象“少一人”,體會“兄弟情深”

  1、師:讀一讀后兩句,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組內(nèi)交流。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略作點撥:兄弟們會說些什么?(“少一人”)會祝愿些什么?(聯(lián)系茱萸的資料: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3、靜靜地默讀,這幅畫面最令人遺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讀:“少一人”是詩人此時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詩人的心中不斷地撞擊著,我們共同來表達詩人心中無奈的吶喊。一組讀后兩句詩,其他三組接連重復“少一人”。

  5、師:表面上寫兄弟們想念詩人,但這一切都是作者的推想,你能看出什么?(詩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詩人,可見“兄弟情深”啊!)

  【教學呈現(xiàn)一“領(lǐng)”二“扶”三“放”的思路。學法的設(shè)計,根據(jù)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設(shè)計為從形象可感的畫面來體會詩人的情感。古詩詞猶如浩瀚的海洋,是巨大的寶庫,教學的重點應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才能自如地在詩詞的海洋中汲取營養(yǎng)。體會詩人的情感,同樣有“路”可循,由“思親”到“倍思親”,再到“兄弟情深”!

  四、回扣詩眼,感悟詩“心”

  1、師:學完整首詩,再來看看“憶”,單單只是回憶嗎? “憶”怎樣解釋才更為貼切?(思念)

  2、師:王維既然如此思念親人,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當時只有17歲,正在長安想取得功名,實現(xiàn)個人的理想。)

  3、師:好男兒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這是一種深深的無奈。思念如美酒越釀越深,才會寫出思鄉(xiāng)的名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才會誕生思鄉(xiāng)的名句——“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4、練讀全詩,力圖表達詩人思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回到詩題中的“憶”,與課堂初始的質(zhì)疑遙相呼應,使教學完整。通過對“憶”的再認識,引領(lǐng)學生整體把握詩人的情感。了解創(chuàng)作背景,對詩人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體會詩人的無奈,才能體會那濃得化不開的思念。在此基礎(chǔ)上,學生練讀全詩才有深厚的感情基礎(chǔ)!

  五、指導背誦,學法遷移

  1、再現(xiàn)三組畫面,依托畫面,練習背誦。

  2、師:通過反復吟誦來想象詩中蘊藏的畫面,體會詩人情感,這是學習古詩的一個好方法。希望你們在學習其他古詩的時候,也能學到用到。

  3、推薦學習:王維另一首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的詩

  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借助形象可感的畫面,實際上是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去背誦,提高學生背誦的效率。教學結(jié)尾,回顧學法,引導學以致用。推薦學習《雜詩》,給學生提供現(xiàn)炒現(xiàn)賣的機會,再次走近王維的心靈深處,以此來檢驗學生對學法的掌握情況。學生能學到用到,才是我們教學最終的目的。】

  六、布置作業(yè)

  1、找一找王維寫的其他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2、嘗試用想象畫面的方法自學一首古詩。

  【引導學生走出文本,拓寬學習的廣度,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鼓勵學生運用學法自主學習古詩,在實踐中檢驗學法的實效性。】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欣賞并理解古詩,能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jié)構(gòu)特點。

  2.理解古詩中“異鄉(xiāng)”、“異客、“憶”、“遍插”、“遙知”、“茱萸”、等字詞的意思,初步掌握古詩的完整詩意。

  3.感受古詩中詩人表達的思念家鄉(xiāng)親人之情。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5.萌發(fā)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熟讀、吟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活動準備

  1.讓幼兒預先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jié),了解一些節(jié)日民俗。

  2.相關(guān)詩句字卡

  3.自制課件

  活動過程

  一、聽老師故事、引出古詩,幫助幼兒初步理解古詩所表達的內(nèi)容。

  提問:九月九日這一天,詩人在干什么呢?他想到了些什么?

  二、完整欣賞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初步發(fā)現(xiàn)古詩的語言結(jié)構(gòu)特點,理解古詩詩意。

  1.師有感情地朗誦古詩,并出示相應的文字卡片。

  提問:古詩里說了些什么?

  2.古詩和剛才的故事講的是同樣的事,你覺得它們有什么不同?

  三、欣賞古詩,理解故事中的字、詞及古詩所表達的含義。

  提問:

  1.在這首古詩里你有哪些地方還不明白?

  2.這首古詩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

  3.師生完整欣賞并有感情地朗誦古詩。

  四、遷移情感,體驗詩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1.提問:詩人在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這天特別的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寫下了這首有名的古詩,如果你一個人離開了家,到了陌生的地方,你會想些什么呢?

  2.引導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老人的喜愛之情。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我用講故事的形式間接地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和意境,并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我知道圖片是最為直接能吸引幼兒的視線的,故事也是幼兒最為喜歡、最容易理解的,把兩者有機結(jié)合能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學得特別的.快,可以有效的幫助孩子理解古詩的內(nèi)容,更加的直觀形象。孩子對于重陽節(jié)都十分的陌生,雖然能夠出示茱萸、重陽糕等相關(guān)圖片,但是這兩種物品對于幼兒來說是很少見到的,教師只是一筆帶過,老師應該適時的加以引導或者通過知識經(jīng)驗準備來引導幼兒認識。

  小百科:《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游子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xiāng)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xiāng)思人,遇到佳節(jié)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xiāng)的兄弟,按照重陽節(jié)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相關(guān)文章: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教案05-3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0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6-0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04-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4-17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08-20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優(yōu)秀教案09-30

【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案10-1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山東”的意思09-12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精品)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