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賈平凹《丑石》說課稿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職高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十課《丑石》,作者是當代著名作家賈平凹。
本單元課題是散文的鑒賞,教學要求是:加深學生對散文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使他們初步掌握閱讀、鑒賞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明白閱讀散文時要注意透過它的外在形式去探尋作者的內(nèi)心感情和思想體驗。
本單元所選四篇課文分屬不同類型,有抒情性散文,有記敘性散文,有議論性散文。賈平凹的《丑石》屬托物寄意的抒情性散文,這類散文的著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感情發(fā)展變化的脈絡,領會文章的寓意。據(jù)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加深對散文這一文學樣式的認識,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能力目標
理清文章思路,初步掌握閱讀、鑒賞散文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學習抑揚先抑的手法。
3.德育目標
領會文章的意蘊,獲得思想上的啟發(fā),形成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誦讀課文,把握文章思路,體味文章意蘊。
2.難點:了解“托物寄意”散文的特點,學習“欲揚先抑”的手法。
四、說教法
1、 誦讀感悟
2、 提問引導
3、 討論分析
4、指導歸納
以上幾個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主要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首先通過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誦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提出的疑問,最后在教師適當?shù)狞c撥、歸納、小結(jié)中賞析課文,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在課堂上“有話好說、有問題可探究、有看法要表達”。 (加點理論)
五、說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質(zhì)疑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的指導,先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然后根據(jù)一系列緊扣教學的問題,使學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討論,從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感知到理解,從感性到理性,從學會到到會學,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
六、說教學過程
1.導入:巧妙的開場白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我先提問孫悟空是怎么出身的,基本上絕大部分學生都知道它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然后隨便又點一下《紅樓夢》關于賈寶玉出身的傳說,據(jù)說他的的前世是女媧補天剩下來的一塊石頭。由這兩個問題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同時也拓展一下他們的知識面。
2.朗讀,整體感知。
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我們學生比較薄弱的一點,這篇文章的語言質(zhì)樸無華,毫無夸飾,但很有表現(xiàn)力,應通過朗讀去好好體會;為了取得更好的朗讀效果,在讀之前我先與學生共同疏通了課文中的生字詞,排除閱讀障礙,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誦讀整篇文章。
3.重難點討論分析
誦讀一遍過后,學生們基本上對這篇文章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在次基礎上我設計了幾個問題,以便調(diào)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導他們更深入地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線索及感情脈絡。
(1)、丑石之“丑”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先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描寫“丑石”之“丑”的相關語句,再引導學生自己歸納這些語句分別是從哪些角度出發(fā)去刻畫“丑石”之“丑”的;由此得出結(jié)論課文一開始是從兩個角度出發(fā)刻畫丑石之“丑”:
從外觀上直接描寫它的“丑”:它的顏色“黑黝黝的”,“牛似的模樣”;
從實用的角度間接寫它的“丑”:它“極不規(guī)則,沒棱角,也沒平面”,蓋房子、壘山墻,甚至鋪臺階都不行。而且它的質(zhì)地,作磨嫌太細,刻字雕花嫌太粗,即使用來浣紗捶布也嫌它不夠光滑。
那么丑石是否真的是一無是處呢?課文接著又講了兩點小用處,于是我又問學生——
(2)、課文所講的丑石有兩個用處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
前半問課文里說得比較明確,學生應該能較快找到相關信息:
一是石上有個坑凹,雨天盛水后,雞兒可以去喝飲;二是到了十五之夜,可以爬上去賞滿月。
后半問學生開始并不容易理解,經(jīng)過一番引導后基本能達成這樣的認識,——再次間接描寫丑石之“丑”,兩點用處都是微不足道的,且第二點用處“爬上去賞月”,結(jié)果是摔下來磕破膝蓋。歸根結(jié)底,丑石確實無用。
到此課文來了一個小結(jié),我讓學生到出那個小結(jié)句子——
“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以上幾個段落作者都是在竭力刻畫丑石之丑,其感情變化的軌跡是由“遺憾”至“討厭、咒罵、嫌棄”,步步下滑。作者這樣寫,是為下文蓄勢,以更好地褒揚丑石的內(nèi)在美。文章自此來了一個轉(zhuǎn)折——下面幾段是在敘述丑石的本來面目,也可以說是丑石之美。同樣,我設計了一個相對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文中發(fā)現(xiàn)相關信息——
(3)、丑石之美又體現(xiàn)在哪里?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
、“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jīng)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②“在天上發(fā)過熱、閃過光”,給了人們“光明、向往、憧憬”
、“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以上幾個問題的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們通過思考問題理清文章的思路同時也培養(yǎng)了發(fā)現(xiàn)信息的能力,學生基本上都明白了這篇文章前后部分有一個轉(zhuǎn)折,作者對丑石的感情也有一個大的變化,在這點認識上我又讓學生回答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寫法?——他們都知道這叫做“先抑后揚”。
(4)、探討“先抑后揚”的手法
作者本意是要贊揚“丑石”,但他并不急著贊揚,而是首先極寫丑石的“丑”,寫它無一用處,人們是如何的討厭它,然后筆鋒一轉(zhuǎn),說它原是一塊非同凡響的隕石,進而盛贊它的美妙和偉大之處。那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提問了幾個學生的看法,經(jīng)過歸納總結(jié)得出結(jié)論: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強烈的效果。
分析了文章的思路與寫法特點后,最后我又讓學生思考并討論:
4.討論:這篇文章講了一個什么樣的道理,對你有什么啟發(fā)?
、.觀點列舉: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內(nèi)在美重于外在美
“不屈于誤解,寂寞地生存的偉大”
在被人誤解時應該怎么調(diào)整好心態(tài)
看人不能光看表面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
、.總結(jié)歸納:
這是一篇托物寄意、抒寫作者對生活哲理體驗的散文。作者通過對一塊“丑石”的描述,從人們對“丑石”認識的變化,生發(fā)出許多感慨,并由此推想到社會上的此類現(xiàn)象,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認識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應該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
七、說教學過程
本課時板書為內(nèi)容板書,也是這節(jié)課的重點;以課件的形式展示加深學生對本課時重點內(nèi)容的理解。
八、板書設計
丑石之“丑”
從使用的角度見解描寫:“不規(guī)則”“沒棱角”“沒平面”
丑石之“美”
、“是一塊隕石,……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
、“在天上發(fā)過熱、閃過光”,“光明、向往、憧憬”
、“那種不屈于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賈平凹《丑石》說課稿】相關文章:
賈平凹散文《丑石》09-23
賈平凹《丑石》賞析10-10
賈平凹散文:丑石08-20
讀賈平凹《丑石》11-27
賈平凹《丑石》練習及答案07-12
【必備】賈平凹《丑石》及賞析08-22
賈平凹《丑石》原文及賞析08-15
賈平凹《丑石》古文閱讀題07-01
賈平凹《丑石》選段閱讀答案08-03
丑石閱讀答案作者賈平凹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