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點絳唇詩詞鑒賞

時間:2024-09-30 10:58:41 古詩 我要投稿

點絳唇詩詞鑒賞

點絳唇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點絳唇詩詞鑒賞

  一夜相思,水邊清淺橫枝瘦。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君知否?雨孱云愁,格調(diào)還依舊。

  譯文翻譯

  整夜思念著遠(yuǎn)方的知音,在清澈的池水邊,橫斜著清瘦稀疏的梅花影子。

  小窗外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晝一樣,那一縷縷情思、一陣陣暗香,都透出在這幽靜的夜晚。

  那清淡的月光,那疏梅的幽芳,將伴人進(jìn)入夢鄉(xiāng),夢中很可能見到遠(yuǎn)在千里外的長久思念的知音。

  你知道不,縱然屢遭風(fēng)吹雨打的摧殘,梅的品格還是依然如故。

  注釋解釋

  點絳(jiàng)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得名。

  水邊清淺橫枝瘦:橫(héng)枝,指橫向生出的梅枝。瘦,指梅的枝條稀疏!八叀本,化用林逋(bū)《山園小梅》詩意。其一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其二云:“雪后園林才半樹,水邊籬落忽橫枝!本湟鉃榍宄旱臏\水池邊橫斜著稀疏的梅花枝條。

  小窗如晝:形容月光明亮,照得窗前如同白晝。晝:白天。

  共:和。

  俱:一起。

  透:透出,透過。

  清入夢魂:即“魂入清夢"的倒裝,指梅和月的靈魂品質(zhì)進(jìn)入了我清幽的夢境。

  千里人長久:“千里”句,化用蘇軾《水調(diào)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句意。意為祝愿千里外的知音天長地久。

  雨僝(chán)云僽(zhòu):梅月經(jīng)受雨和云的折磨。僝僽:折磨。黃庭堅《宴桃源》:“天氣把人僝僽,落絮游絲時候!

  倦(juàn):指屢次(遭受雨和云的折磨)。

  格調(diào):品格和情調(diào),此處專指品格。

  依舊:像以前一樣,指品格不變。

  創(chuàng)作背景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天,詞人從浙江東陽趕赴江西探望自己的好友辛棄疾。詞人趕到紫溪等待朱熹相聚,由于朱熹有事未能前來,詞人于是便辭別辛棄疾東歸。詞人走后,辛棄疾作了一首《賀新郎》詞,詞人看到后,就寫了這首詞來贈答。

  詩文賞析

  “一夜相思”一句用擬人手法寫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體現(xiàn)了詞人孤獨寂寞之狀!八吳鍦\橫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詩意,既寫梅花的'形象,亦暗寫月。“水邊清淺”是梅生長的環(huán)境;“橫枝瘦”形容梅花的風(fēng)韻姿態(tài);“瘦”字照應(yīng)上句,是“相思”的結(jié)果。“相思”是此詞意脈!跋嗨肌辈坏,故夢;夢不得,故千里尋人,遙致情懷;尋人致語仍難遺繾綣孤寂之情,遂有問;由問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標(biāo)風(fēng)神,從而也就抒寫出詞人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創(chuàng)造。

  “小窗如晝,情共香俱透!边@兩句詠月與梅。上句寫月,暗及窗內(nèi)之人,“如晝”二字描繪了皓潔的月色,月照“小窗”,體現(xiàn)出室內(nèi)人的難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從嗅覺上寫梅花,“透”字自月光轉(zhuǎn)出,而用“共”、“俱”二字將三者緊密結(jié)合起來,情景交融。

  “清入夢魂,千里人長久!眱删湟馓N豐富。這里的“清”既指月亮的清輝,亦指梅花的清香;清輝幽芳伴人入夢,體現(xiàn)了夢境的和諧、溫馨!扒Ю锶碎L久”化用蘇軾《水調(diào)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意,寫詞人對遠(yuǎn)方友人的祝愿,既含有相思之情,又暗中關(guān)合一個“月”字,意境綿邈,含蓄委婉。

  “雨僝云僽倦,格調(diào)還依舊!边@兩句詠梅言志,先以疑問句突出詞情,繼而寫梅花遭受風(fēng)雨摧殘而格調(diào)還依舊”,表現(xiàn)了梅花在風(fēng)雨中傲然挺立的清標(biāo)風(fēng)神。梅花的“格調(diào)”,正是詞人高潔品質(zhì)和堅持正義、不怕打擊、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征。

  這首月下詠梅詞,托梅言志,借月抒懷。詞人把梅、月、人有機(jī)地結(jié)合成一個整體來寫,寥寥數(shù)筆,點染出梅花的幽姿清韻、暗香芳魂,也描繪出月亮的清輝,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溫馨而又朦朧飄渺的境界。通篇寫梅月,卻不道出半個“梅”字“月”字,而能盡得其象外之物,環(huán)中之旨,脈絡(luò)井井可尋,是一首“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的佳作。這首詞把梅的品格和詞人的心境表達(dá)得曲折盡意,饒有余味。

點絳唇詩詞鑒賞2

  卷盡愁云,素娥臨夜新梳洗。暗塵不起,酥潤凌波地。

  輦路重來,仿佛燈前事。情如水。小樓熏被,春夢笙歌里。

  古詩簡介

  《點絳唇·試燈夜初晴》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創(chuàng)作的一首詞。此詞抒寫燈夜感舊之情,抒發(fā)了一種淡淡的憂愁。上片著意寫試燈之夜的景色,愁云卷盡,月明如洗,以擬人手法,描摹精巧傳神;下片寫輦路笙歌,回首舊游,恍如夢境,無限感傷。全詞意境清新,端麗溫厚,頗具特色。

  譯文

  天上的烏云都被風(fēng)吹走了,剛下過雨時天空姣潔的明月,就像剛剛梳洗的嫦娥一樣光彩照人。街上沒有一點飛塵,在光潤如如酥的大地上,往來著身姿輕盈的美麗女子。

  如今又生回到京都,當(dāng)年賞燈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當(dāng)時的你柔情似水,而今一切都隨風(fēng)飄散,你不知身在何方,作者只好帶著對往事的無限追憶,走上小樓獨自擁著香被,聽著窗外的笙歌入眠,希望能在夢中出現(xiàn)當(dāng)年與你一起賞燈的情景。

  注釋

 、劈c絳唇:詞牌名。《詞譜》以馮延巳詞為正體。雙調(diào)四十一字。前片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后片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圃嚐粢梗涸(jié)為燈節(jié),前一夜為試燈夜。元宵節(jié)前,有“試燈”,宋俗,農(nóng)歷十二月下旬即開始試燈,直至正月十四日。

  ⑶素娥:以月宮仙女“素娥”(即嫦娥)代指月亮,

  ⑷凌波地:靚裝舞女行經(jīng)的街道。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態(tài),后來借指身材姣好、步履輕盈的年青女子!堵迳褓x》:“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⑸輦路:帝王車駕經(jīng)行之路,這里指京城繁華的大街。

 、薀羟笆拢杭促p燈往事。

  賞析/鑒賞

  此詞寫燈節(jié)之事,但詞人并未由正面起筆描繪燈市盛況,而是以試燈夜的景象作陪襯,用悵惘的'筆調(diào)抒發(fā)自己逢佳節(jié)而倍覺神傷的落寞情懷,雖只寥寥數(shù)語,卻寫得紆徐頓挫,舒卷自如,從而委婉地道出內(nèi)心的萬千感慨。

  上片“卷盡”兩句,寫試燈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宮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況月色明凈,比擬渾成,三字兼帶出“雨后”之意。這是寫天上!鞍祲m”兩句寫地上,化用蘇味道“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正月十五日夜》)和韓愈“天街小雨潤如穌”(《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詩句,又有所變化、增益,切合都城燈夜雨后的光景!段淞峙f事》卷二“元夕”又載姜白石詩云:“南陌東城盡舞兒,畫金刺鄉(xiāng)滿羅衣。也知愛惜春游夜,舞落銀蟾不肯歸!毙蜗蟮乜坍嬃颂旖衷乱沟母栉鑸雒。

  上片并未用雨字、燈字、人字,讀后便覺燈月交輝,地潤絕塵,舞兒歌女,結(jié)隊而至,賞燈士女,往來不斷,顯示出吳文英在語言上的精深功力和鮮明特點,比如愛用代字,用“素娥”代月亮,再如善于點代前人詩句等等。

  譚獻(xiàn)說此詞“起稍平”,這是由于上片只是客觀地描述場景;下片才是密切結(jié)合自己的回憶、聯(lián)想,抒發(fā)感情,借此反映出不平靜亦即“拗怒”的心理狀態(tài)!拜偮贰眱删,寫詞人故地重游,沉入回憶之中。“重來”,說明詞人對眼前的景象亦曾相識,從而引起聯(lián)想,又以“仿佛”兩字形容觸景戀舊的心境。賞燈那時自己春衫年少,意氣風(fēng)發(fā),記得也是同樣的夜晚,月色燈光,交相輝映,簫鼓舞隊,綿連數(shù)里。這一句隱隱含有物是人非之感慨,景物依舊,可是作者的心情已由歡喜變?yōu)槁淠?/p>

  末尾三句,寫往事如煙、柔情似水;月與燈依舊在,伊人無覓處,自己一往情深的凄涼心事,無人傾訴。“情如水”二句也顯示出吳文英語言精警的特點。

  古人就有“思君如流水”的千古佳句,以水喻情,寫出了情的純潔珍貴和綿綿不絕。賞燈不能消愁釋懷,反而增添無限悵惘,只好踽踽而行,頹然而返,獨上小樓,熏被而眠,遙想伊人此刻,心情亦或如是,“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姜夔《鷓鴣天》)。最深的思念就是想象對方也在思念!按簤簟本渚o接上文,描繪深夜入睡以后,那悠揚的歌聲樂聲,綿綿不絕地縈繞蕩漾在夢的漣漪中。這里將“拗怒”的詞意,融入流轉(zhuǎn)悠然,委婉多情的筆調(diào)之中,形成惝恍迷離的朦朧意境,顯得余音裊裊,韻味無窮,真可稱得上是“咳唾珠玉”。

點絳唇詩詞鑒賞3

  原文:

  波上清風(fēng),畫船明月人歸后。

  漸消殘酒,獨自憑欄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煙疏柳,隱隱蕪城漏。

  賞析:

  此詞抒發(fā)了離愁別緒,是有感于人生聚散無常而作。詞寫月夜送別,側(cè)重點居者的憂思、別后月夜的佇望和凝想。詞中對女主人公自我形象的描寫著墨不多,攝取清風(fēng)、明月、淡煙、疏柳、隱隱鼓漏等清麗秀逸的景物來烘托映襯,創(chuàng)造出一個優(yōu)美的意境。

  上片先以工筆繪景:清風(fēng)拂過水面,明月瀉下銀輝,鱗鱗微浪閃動著光波,月夜恬靜、皎潔、優(yōu)美。此刻,一只裝飾華美的小船蕩離江岸,駛向迷茫的遠(yuǎn)方,一個女郎憑依著樓頭的欄干,借著朦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漸漸消失夜空中的`一葉輕舟。江波、清風(fēng)、明月、畫船,這幾個富有特征的意象并舉,構(gòu)成了一個清麗純凈、沁人心脾的意境!安ㄉ锨屣L(fēng)”、“畫船明月”之下,卻突然接上“人歸后”這三字,意脈陡轉(zhuǎn),氣氛驟變,頓時帶來了無限的寥落和空虛之感。“人歸后”三字含蘊豐厚,既點明行人,又暗示送者獨留,從而逗出下文對居者的描寫!皾u消殘酒”翻進(jìn)一層,寫臨行前,置酒餞別,雙方筵席間繾綣叮嚀、依依難舍之情,一并涵蓋內(nèi)!皯{欄久”緊承“漸消殘酒”,“獨自”應(yīng)上“人歸后”。這幾句寫的是這位女郎兀自一人,夜幕中憑欄佇立,不忍離去,她對行人的無限鐘情,她的滿懷思緒,不言自明。

  過片寫“獨自憑欄”的思緒。對于戀人,短暫的分離已足可消魂,何況年年分別,歲歲離恨,而這回又歸期難憑呢!這兩句,好似女主人公的內(nèi)心獨白,她從當(dāng)前的離別進(jìn)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著無數(shù)的辛酸與憂慮、期待與不安,容納了多少實際的生活內(nèi)容!她凝神冥想,思緒翻騰,而時間如奔逝的流水從她身邊悄悄掠過。猛然,遠(yuǎn)處的蕪城傳來隱隱的更鼓聲,原來夜已很深,回首遙望,向時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殘月映射下的兩行疏柳、幾縷淡煙,依稀可辨。蕪城,揚州別稱。南朝宋竟陵王劉誕作亂,城邑荒蕪,遂稱蕪城。鮑照寫過著名的《蕪城賦》,其后,蕪城常被用來寄慨。煞拍三句,以景結(jié)情,言止而意無盡。“重回首”遙接“人歸后”,“蕪城漏”暗合“憑欄久”,全篇渾然一體,妙合無垠。

  朱熹曾將魏夫人與李清照并提,說是“本朝婦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陳焯亦云:“魏夫人詞筆頗有超邁處,雖非易安之?dāng),亦未易才也!睆倪@些評價中,足見此詞作者藝術(shù)功力之高。此詞借景色之映托以言情,具深婉流美之致,顯示了作者不凡的藝術(shù)才情。

點絳唇詩詞鑒賞4

  點絳唇·紹興乙卯登絕頂小亭

  葉夢得

  縹緲危亭,笑談獨在千峰上。與誰同賞。萬里橫煙浪。

  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浙皭。少年豪放。莫學(xué)衰翁樣。

  【譯文】

  小亭在高聳入云的山峰,隱隱約約浮現(xiàn)著。在千峰上獨自敘述胸意,看那萬里云煙如浪花般滾來,我與誰共同欣賞呢?

  人已經(jīng)老了,但情懷仍在。雖然思慮著萬里山河,但也只能無奈的惆悵。少年啊,要胸懷豪情萬丈,莫要學(xué)我這個老頭子。

  【注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对~律》認(rèn)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diào)”。但亦有作平起調(diào)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等異名。

  絕頂亭:在吳興西北弁山峰頂。

  縹緲:隱隱約約,亦因其高而之似可見似不可見,應(yīng)題目中的“小亭”。

  危亭:《說文》:“危,高而懼也。”此言亭之高,應(yīng)題目的“絕頂”,絕頂亭就是因所位置之高而命名。

  煙浪:煙云如浪,即云海。

  天涯想:指恢復(fù)中原萬里河山的夢想。

  衰翁:衰老之人。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作于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作者去任隱居吳興卞山時,為作者登臨卞山絕頂亭有感而發(fā)之作。詩人葉夢得當(dāng)時為南宋主戰(zhàn)派人物之一,大宋南渡八年,仍未能收復(fù)中原大片失地,而朝廷卻又一味向敵妥協(xié)求和,使愛國志士不能為國效力,英雄豪杰也無用武之地。詩人虛年59歲時,閑居卞山,登亭述懷,寫下了這首詞,以抒寫自己復(fù)雜的情懷和對時局的慨嘆。

  【賞析】

  起首一句徑直點題!翱~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形容亭在絕頂,既高且小,從遠(yuǎn)處遙望,若隱若現(xiàn);這是緊扣題中“絕頂小亭”來寫的。危,高也;危亭即高亭,因為亭基在弁山絕頂,這是吳興地區(qū)的最高峰。第二句由亭而寫到人,應(yīng)題目的“登”字。由于小亭位于“絕頂”,故登亭之人有“千峰上”之感。獨登小亭,無人共賞,只有萬里橫江而過的`波浪,渺茫無邊無際。

  上片末兩句倒裝,一則說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賞玩;二則說因主戰(zhàn)派不斷受到排擠和打擊,已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賞的人。“萬里”,喻其廣遠(yuǎn),指吳興以北直至淪陷了的中原地區(qū),此時宋室南渡已八個年頭了!盁熇恕毙稳轃熢迫缋,與“萬里”相應(yīng)。北望中原,煙霧迷茫,不知恢復(fù)何日!百p”字不只為了協(xié)韻,還含有預(yù)想失土恢復(fù)后登臨賞覽的意思內(nèi)。“與誰同賞”即沒有誰與之同賞,回應(yīng)“獨”字。“獨”而推及“同賞”,“同賞”又感嘆“與誰”;歡快味的“賞”字與壓抑感的“獨”字連翩而來,表現(xiàn)了作者心中此時的復(fù)雜情緒。

  過片兩句“老去情懷,猶作天涯想!闭f自己人雖老了,情懷不變,還是以天下為己任,把國事放在心上,總在作著恢復(fù)中原那萬里山河的計慮和打算,表現(xiàn)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氣概。這兩句可聯(lián)系詞人身世來理解!疤煅南搿,指有志恢復(fù)中原萬里河山。年齡雖老,壯志未衰,“猶作”二字流露出“天涯想”的強(qiáng)烈感情。又想起此身閑居卞山,復(fù)出不知何日,獨自登臨送目,縱有豪情,也只能是“空惆悵”!翱浙皭潯比齻字收住了“天涯想”。一個“空”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鉤銷掉了,又回到了無可奈何、孤獨寂寞的境界,不免要表現(xiàn)出某些頹喪情緒。而胸中熱情,又不甘心熄滅,便吩咐隨侍的兒輩“少年豪放,莫學(xué)衰翁樣”。說年輕人應(yīng)該豪放一點,不要學(xué)習(xí)衰老之人的模樣。是示人,也是律己。這里的“衰翁樣”指的是“空惆悵”,借“少年豪放”借回復(fù)到“天涯想”的豪情壯志上去!吧倌旰婪拧币痪渑c第二句的“笑談”二字相呼應(yīng),針線綿密。

  這是一首小令詞,篇幅不長,可是翻波作浪,曲折回旋地抒寫了詞人十分矛盾復(fù)雜的心緒。

  【作者簡介】

  葉夢得(1077~1148) 宋代詞人。字少蘊。蘇州吳縣人。紹圣四年(1097)登進(jìn)士第,歷任翰林學(xué)士、戶部尚書、江東安撫大使等官職。晚年隱居湖州弁山玲瓏山石林,故號石林居士,所著詩文多以石林為名,如《石林燕語》、《石林詞》、《石林詩話》等。紹興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贈檢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詞風(fēng)變異過程中,葉夢得是起到先導(dǎo)和樞紐作用的重要詞人。作為南渡詞人中年輩較長的一位,葉夢得開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氣入詞的詞壇新路。葉詞中的氣主要表現(xiàn)在英雄氣、狂氣、逸氣三方面。

點絳唇詩詞鑒賞5

  閱讀下面詩詞,完成8~9題。

  三 月 晦 日 偶 題

  秦觀

  節(jié)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 絳 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

  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8.《點絳唇》一詞起句“醉里春歸”與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頗有藝術(shù)韻味,請結(jié)合詞句具體分析。(5分)

  9. 詞富情趣,宋詩多理趣。請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tài)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xiàn)的。(6分)

  秦詩之理趣:

  元詞之情趣:

  參考答案:

  8.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與傷感,奠定了全詞的基調(diào)(2分)。結(jié)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忍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春天的蹤跡,表明詩人的惜春之情(2分)。首尾回環(huán)照應(yīng)(1分),突出惜春之情。

  9.秦詩之理趣:作者闡發(fā)了季節(jié)更替,風(fēng)物變化乃是自然之理,認(rèn)為春天固然美好,但也無需遺憾,因為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2分)秦詩直接講明道理。(1分)

  元詞之情趣:作者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意象渲染了春逝的氛圍,用“留 春”“問春”“尋春”等傳達(dá)出他對春逝的惆悵。(答出手法情景交融或渲染2分,答出惜春之情,1分。因8題已考查情感,所以“惜春”之情給1分。)

  解析:答此題首先要區(qū)分開“理趣”和“情趣”這兩個概念。“理趣”指用生動具體的'形象傳達(dá)一個普遍而又深刻的道理。詩人借助詩中的形象,把所感所悟傳達(dá)出來,既富有情趣,又深刻雋永,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扒槿ぁ敝赣蒙鷦泳唧w的形象表達(dá)出詩人的感情和趣味,即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忌鞔饡r要抓住詞中重點字、詞語來分析。

點絳唇詩詞鑒賞6

  古詩原文

  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

  燭影搖風(fēng),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譯文翻譯

  杏花開了,芳香彌漫,柳樹綠了,垂絲飄飄如縷,其輕如煙。我心中的情人就住在水邊的紅房子里,她打開窗簾希望能看到我,外面卻是一片黃昏雨景。

  晚風(fēng)吹來,燭光搖動。我相思滿懷,愁臥在床。想念但又歸不去,她現(xiàn)住在何處呢?外面芳草萋萋,我已經(jīng)找不到回去的小路了。

  注釋解釋

  點絳唇:詞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四仄韻。

  煙翠:青蒙蒙的云霧?|:線。形容一條一條下垂的柳枝。

  朱戶:紅色的門窗,多指女子居住的房屋。

  燭影搖風(fēng):燈燭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被風(fēng)搖晃的'樣子。

  傷春緒:因春天將要歸去而引起憂傷、苦悶的情懷。

  鳳樓:指女子居住的小樓。

  芳草:散發(fā)出香氣的草。也指春天剛出土的青草。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詞亦作賀鑄、李清照詞,曾慥《東坡詞拾遺》及南宋人編《外集》卷八十五已收錄,應(yīng)為東坡詞!稏|坡詞拾遺》中提及了此詞背景,約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三月。是時,東坡正自京口還錢塘,在京口得鄉(xiāng)書,即賦此詞以抒懷。

  詩文賞析

  東坡才大如海,其詞堂廡亦大。如“有情風(fēng)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固然極富創(chuàng)新之局面,而如“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則又深具傳統(tǒng)之神理。此首《點絳唇》亦然。此詞所寫,乃是詞人對于所愛女子無法如愿以償之一片深情懷想。

  上片懸想伊人之情境!凹t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起筆點染春色如畫。萬紫千紅之春光,數(shù)紅杏、柳煙最具有特征性,故詞中素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江上柳如煙”之名句。此寫紅杏意猶未足,更寫其香,杏花之香,別具一種清芬,寫出飄香,足見詞人感受之馨逸。此寫翠柳,狀之以含煙,又狀之以拖輕縷,既能寫出其輕如煙之態(tài),又寫出其垂絲拂拂之姿,亦足見詞人感受之美好。這番美好的春色,本是大自然賜予人類之造化,詞人則以之賦予對伊人之鐘情。這是以春色暗示伊人之美好。下邊二句,遂由境及人!八呏鞈簟,點出伊人所居。朱戶、臨水,皆暗示伊人之美、之秀氣。筆意與起二句同一旨趣!氨M卷黃昏雨”,詞筆至此終于寫出伊人,同時又已輕輕宕開。伊人卷簾,其所見唯一片黃昏雨而已。黃昏雨,隱然喻說著一個愁字。句首之盡字,猶言總是,實已道出伊人相思之久,無可奈何之情。此情融于一片黃昏雨景,隱秀之至。

  下片寫自己相思情境!盃T影搖風(fēng),一枕傷春緒!睜T影暗承上文黃昏而來,搖風(fēng),可見窗戶洞開,亦暗合前之朱戶卷簾。傷春緒即相思情,一枕,言總是愁臥,愁緒滿懷,相思成疾矣。此句又正與盡卷黃昏雨相映照。上寫伊人卷簾愁望黃昏之雨,此寫自己相思成疾臥對風(fēng)燭,遂以虛摹與寫實,造成共時之奇境。挽合之精妙,有如兩鏡交輝,啟示著雙方心靈相向、靈犀相通但是無法如愿以償之人生命運!皻w不去”,遂一語道盡此情無法圓滿之恨事。“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兵P樓朱戶歸不去。唯有長存于詞人心靈中之矚望而已!昂翁帯倍,問得凄然,其情畢見。矚望終非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兩人之間,橫亙著一段不可逾越之距離。詞人以芳草萋萋之歸路象喻之。此路雖是歸路,直指鳳樓朱戶,但實在無法越過。句中“迷”之一字,感情沉重而深刻,迷惘失落之感,天長地遠(yuǎn)之恨,意余言外。

  東坡此詞藝術(shù)造詣之妙,在于結(jié)構(gòu)之回環(huán)婉轉(zhuǎn)。歇拍、過片,兩人情境,一樣相思,無計團(tuán)圓,前后映照。起句對杏香柳煙之一往情深,與結(jié)句芳草迷路之歸去無計,則相反相成,愈神往,愈凄迷。其結(jié)構(gòu)回環(huán)婉轉(zhuǎn)如此。此詞造詣之妙,又在于意境之凄美空靈。紅杏柳煙,屬相思中之境界,而春色宛然如畫。芳草歸路,象喻人間阻絕,亦具凄美之感。

  此詞結(jié)構(gòu)、意境,皆深得唐五代宋初令詞傳統(tǒng)之神理。若論其造語,則和婉瑩秀,如“水邊朱戶,盡卷黃昏雨”,“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置于晏歐集中,真可亂其楮葉。東坡才大,其詞作之佳勝,不止橫放杰出之一途而已。

  此詞意蘊之本體,實為詞人之深情。若無有一份真情實感,恐難有如此藝術(shù)造詣。東坡一生,如天馬行空,似無所掛礙。然而,東坡亦是性情中人,此詞有以見之。

點絳唇詩詞鑒賞7

  古詩原文

  小院新涼,晚來頓覺羅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蕭寺憐君,別緒應(yīng)蕭索。西風(fēng)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

  譯文翻譯

  天色已晚,小院里忽然添了幾分寒意,便覺得此時衣裳有些單薄了。一個人獨飲悶酒,對著自己的影子對飲長歌。

  我懷念在蕭寺中惺惺相惜的友人是否衣縷單薄,不抵風(fēng)寒呢。西風(fēng)勁吹夕陽,隨著晚風(fēng),天氣轉(zhuǎn)寒,自是那槐花也承受不起這寒風(fēng),蕭蕭索索,落了一陣。

  注釋解釋

  點絳唇:詞牌名。此調(diào)因梁,江淹《詠美人春游》詩中有“白雪凝瓊貌,明珠點絳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闋四句,從第二句起用三仄韻;下闋五句,亦從第二句起用四仄韻。 《詞律》認(rèn)為上闋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聲,“作平則不起調(diào)”,但亦有作平起調(diào)者。又有《點櫻桃》、《十八香》、《南浦月》、《沙頭雨》、《尋瑤草》、《萬年春》異名。

  羅衫:絲織衣衫。

  酌(zhuó):飲(酒)。

  酬。╟hóu zuò):客相互敬酒,主敬客曰酬,客敬主曰酢。此處是說獨自酌飲,唯有自家的形影相隨,非常孤獨寂寞。

  蕭寺:佛寺。李肇《唐國史補(bǔ)》卷:“梁武帝造寺,令蕭子云飛白大書‘蕭’字,至今一‘蕭’字存焉。”后因稱佛寺為蕭寺。

  別緒:分別時的思緒、情感。

  蕭索:凄清冷落。

  西風(fēng)惡:是說西風(fēng)的猛烈寒冷。

  角:號角,古代的樂器,多用于軍營。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大約成于康熙十七年(1678)秋,是詞人為姜宸英所作的.思人詞。當(dāng)時,姜宸英一人窮困潦倒借住在佛寺中,詞人的意圖可能就是邀請姜宸英前來明珠府居住。

  詩文賞析

  這是一篇思念故友的作品。

  詞的上片從自己的感官出發(fā),寫懷友心緒。詞人以“小院清涼”起筆,言及天氣剛剛轉(zhuǎn)冷,后句有“晚來”自然說到那一天至傍晚時,天氣變得涼了,而由“清朝‘博學(xué)鴻詞’考試一般設(shè)于秋季”可知,此處說的應(yīng)該是秋涼。秋涼便覺得有些寒意了。念及此處,便想起了那友人,為下片懷人之言埋下伏筆。而此時詞人只能一個人驅(qū)寒,“形影空酬酢”一句便把詞人自己的傷懷念遠(yuǎn)、孤獨寂寞的心情刻畫得惟妙惟肖。

  下片自然承接到懷念友人處,提及蕭寺。自友人處起筆,想起當(dāng)初跟友人在蕭寺中惺惺相惜之情、對飲長談之景,對比此刻的自己的形影相吊,忽而不覺黯然。蕭寺名雖出自蕭姓,但也覺蕭索之意,遂有下句“別緒應(yīng)蕭索”。此處詞人匠心獨運,把自己的感情轉(zhuǎn)而嫁接到隨后而至的秋涼之感上,又用蕭寺做引子,顯得十分巧妙有味,意在含蓄地寫出詞人與好友都是孤獨寂寞的處境,心照不宣地邀請好友來府居住。結(jié)句以景結(jié)尾,滿含悠然不盡之意,從容道來,一點都不帶滯凝之感,令人遐思無限。

  詞人此作將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寫己,下片轉(zhuǎn)至友人,把筆觸瞄準(zhǔn)了各種秋景,景語之處,句句懷人,顯得尤為真摯感人。全詞意境優(yōu)美,景情交融,極含婉深致。

點絳唇詩詞鑒賞8

  古詩原文

  金谷人歸,綠楊低掃吹笙道。數(shù)聲啼鳥,也學(xué)相思調(diào)。

  月落潮生,掇送劉郎老;茨虾茫鯐r重到?陌上生春草。

  譯文翻譯

  金谷麗人歸來相聚時,門前綠楊垂地,臨風(fēng)搖曳,綠蔭深濃,街巷歌吹彈唱聲聲不息。樹上鳥兒聲聲鳴唱,仿佛學(xué)著人們在傾訴相思之情。

  時序更替,潮起潮落,折磨得劉郎日漸衰落。淮南的合肥真是個好地方,但什么時候才能重新到達(dá)那里?只見原野上芳草萋萋,令人傷感。

  注釋解釋

  點絳唇:詞牌名。四十一字,前片三仄韻,后片四仄韻。《清真集》入“仙呂調(diào)”,元北曲同,但平仄句式略異,今京劇中猶常用之。

  金谷:地名,在河南洛陽市西北,晉石崇在此建金谷園,成為歷代著名景點。

  掇送:猶斷送。劉郎:指東漢劉晨。相傳劉晨和阮肇入天臺山采藥,為仙女所邀,留半年,求歸,抵家子孫已七世。

  淮南:淮水以南,指合肥一帶。

  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淡黃柳》詞序,詞人于宋光宗紹熙元年庚戌(公元1190年)到合肥;據(jù)《浣溪沙》詞序,詞人于第二年辛亥正月二十四日離開合肥。又據(jù)一些詞看,辛亥年他似乎再到過合肥,經(jīng)秋再次離去。這首《點絳唇》就是再到合肥又離去時的作品。

  詩文賞析

  這首詞上片說聚首的歡愉,下片寫離別的痛苦。上下片內(nèi)容不是同時。歡聚或在春晚、夏初。離散似是冬季。

  白石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自從“當(dāng)初不合種相思”,這種刻骨銘心的思戀便成為白石心靈深處一個拆解不開的“情結(jié)”,終白石之一生,雖九死而不悔,真是天地至性,人間至情。

  首句“金谷人歸”,金谷除普通以代指園中多美人以外,還有三種可能:(一)或暗示琵琶女姓梁。《嶺表錄異》上云:“石崇以明珠三斛換綠珠于容州,本姓梁氏!保ǘ┗蛸澝榔淙嗣罱庖袈。干寶《晉紀(jì)》云:“石崇有伎人綠珠,美而工笛。”與此詞下句“吹笙”疑有連系。白石他詞中寫合肥情事時,也多寫到樂器。(三)或意在引起一極美好的宜于美人的環(huán)境的想象。庾信《春賦》云:“河陽一縣并是花,金谷從來滿園樹!卑资镀鄾龇浮吩~序云:“合肥巷陌皆種柳!钡戏十(dāng)日不過一荒涼邊城。“出城四顧,則荒野煙草,不勝凄黯。”(《凄涼犯》詞序)“巷陌凄涼,與江左異!保ā兜S柳》詞序)。如此城郭,豈宜為美人居止?幸其多柳,故不惜重筆渲染,比于金谷,亦略為伊人居處增色。

  白石寫情,不在于情事本身,故對情人的容妝和行動很少著筆,而重在對情事的獨特的內(nèi)心感受,抒發(fā)自己綿綿無盡的`相思之苦。故以下三句,都只寫景。

  本來,世間情人相對,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直見深心,更不容一語表白,何況文字?這就是寫情常寓于景,寫景就是寫情的心理根據(jù)。張玉田《詞源》卷下“離情”說:“言情之詞,必藉景色映托,乃具深婉流美之致!苯送鯂S亦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惫仕^寫景,不過是詞人把自己的感情噴射向外物,與物“一化”,就是莊子所謂“物化”。這也是所說的美學(xué)上的移情作用。這里的綠楊啼鳥,實際是詞人對吹笙人的整個靈魂的擁抱。還不僅此,不僅是詞人化身為自然來“莊嚴(yán)”自己的情人,而且,尤其是,在詞人眼中,她儼然就是宇宙的中心,她飄然蒞臨,成為萬物的主宰。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中此例頗多,如曹子建的《洛神賦》。當(dāng)寫到人神心通的時候,洛神感動了,于是“屏翳(雨師)收風(fēng),川后靜波,馮夷(河神)鳴鼓,女媧(這里用為音樂女神)清歌”。洛神就是宇宙的中心,萬物的主宰,因為她就是美和愛。但創(chuàng)造的魔杖還是握在詩人(或詞人)的手中的。詩人是可以驅(qū)遣鬼神,促使萬物,創(chuàng)造一個再造世界。韓愈說李白、杜甫“陵暴萬象”,當(dāng)作如是解。

  此詞雖分兩片,卻非平列。上片是追憶聚首的歡愉,似水的柔情,如夢的深永。下片是詞的現(xiàn)實世界,是訣別的痛苦!霸侣涑鄙,語出元稹《重贈樂天》:“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薄皠⒗伞,用入天臺山遇仙女的劉晨自比!疤烊粲星樘煲嗬稀保螞r自知無分再見神仙的劉郎呢。同時也暗用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前度劉郎今又來”詩意!盎茨虾谩比溆没茨闲∩健墩须[士賦》:“王孫游兮不歸,芳草兮萋萋!边@和《江梅引》結(jié)韻說“歌罷淮南春草賦,又萋萋。漂零客,淚滿衣!币饩诚嗤。此詞“陌上生春草”五字截斷眾流,頓時使上片的“小得團(tuán)囫”(玉溪句:“小得團(tuán)囫足怨嗟”),盡成愁緒,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杜牧之詩:“恨如春草多,事與孤鴻去”(《題安州浮云寺樓……》),可以題此詞。白石詞善于后路作結(jié),即歇拍處化情為景,篇終接混茫,無限深情,千般感慨,都在一種迷離凄涼的意境中深化升華,余音裊裊,韻味無窮。

點絳唇詩詞鑒賞9

  古詩原文

  滿眼韶華,東風(fēng)慣是吹紅去。幾番煙霧,只有花難護(hù)。

  夢里相思,故國王孫路。春無主!杜鵑啼處,淚灑胭脂雨。

  譯文翻譯

  美麗的春光映入眼簾,春日東風(fēng)總是將繁花吹散。幾重?zé)熡觌鼥V,只有這些嬌弱的花朵難以庇護(hù)。夢里總是時不時浮現(xiàn)起舊時故國的道路。春天反復(fù)無常,在那杜鵑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紅的是春雨還是眼淚。

  注釋解釋

  此詞原題為《點絳唇·春閨》,后代編者王昶等人為拔高陳子龍這首詞的思想而作了修改。

  王孫:對尊禮、思慕者的稱呼,如淮南小山《招隱士》的“王孫游兮不歸”。這里疑指魯王、唐王。

  詩文賞析

  此詞見于《陳忠裕全集》,借惜花懷人,寄托亡國哀痛與復(fù)國希望。正如題中所示,此詞是寫“春日風(fēng)雨有感”!按喝诊L(fēng)雨”,是當(dāng)時所處的環(huán)境、節(jié)候和氣氛,而“有感”則是寄離詞人的感慨和情懷。詞之起二句,先揚后抑。此時詞人舉目所見,是“滿眼韶華”,一片春光。繼而東風(fēng)乍起,落紅遍地。這一頓挫,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變化,從而也折射出時代的變化。陳子龍生當(dāng)明清易代之際,對明王朝懷有深厚感情。在他看來,明代江山無限美好,正如滿眼韶華。可是清兵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猶如驟起狂風(fēng),將萬紫千紅摧殘殆盡。在這里,詞人用的是比興手法!吧厝A”(春光)和“紅”(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熱愛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東風(fēng)”則是邪惡勢力的象征,也隱喻清兵的南下,“東風(fēng)”一辭作貶義者,古已有之,如陸游《釵頭鳳》“東風(fēng)惡,歡情薄”,此處只是移用于詞人所憎惡的事物罷了。下面二句,以“幾番”照應(yīng)前面的`“慣”字。說明東風(fēng)之摧殘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經(jīng)常如此!盁熿F’二字,補(bǔ)足前句未及寫出的“雨”字。春天的風(fēng)雨連綿無盡,常常呈現(xiàn)煙霧迷蒙的狀態(tài)。在東風(fēng)肆虐、煙雨茫茫的天氣中,百卉凋殘,一片凄涼,于是詞人不禁發(fā)出由衷的慨嘆:“只有花難護(hù)!”前幾句造足蓄勢,至此詞人的感情迸發(fā)而出,力抵千鈞。在生活中,他奔走呼號,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結(jié)果毫無效果。因此這一句正是反映了詞人內(nèi)心深處的亡國之痛。

  下片宕開一筆,徑寫對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詞的意脈上仍與上片緊密相連。詞人在白天看到風(fēng)雨摧殘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聯(lián)想到慘遭踐踏的故國!皦衾锵嗨肌币痪,為艷詞中常語,然而此處用以表達(dá)愛國之情,卻非常深刻而又貼切!巴鯇O”一辭,通常被理解為貴族子弟,如《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這里的本意卻更接近杜甫《哀王孫》中所說的“可憐王孫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際,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離道路,或輾轉(zhuǎn)溝壑,唯有少數(shù)人如唐王朱聿鍵、魯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圖反抗。此處作者對明代王孫魂牽夢縈,實際上是將復(fù)興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可是夢醒之后,依然風(fēng)雨如磐,落紅成陣。面對如此殘酷的現(xiàn)實,他不得不發(fā)出“春無主”的哀嘆。結(jié)二句進(jìn)一步渲染出這種悲哀情緒,哭出了國家將亡的憂思。句中的“杜鵑”,又名杜宇,相傳是古蜀國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隱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鵑啼血借指失國之痛。這里說“淚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轉(zhuǎn)化而來,則杜鵑悲鳴時流出血淚,灑在飄飏落花的風(fēng)雨中,紅雨滿天,景象壯麗而又悲慘。詞人若非懷有深仇慘痛是寫不出這樣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對雨》“林花著雨胭脂濕”;而用以兼喻淚水的有李煜的《烏夜啼》“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陳子龍則將這些故實融會貫通,自鑄偉詞,賦予新意,令人讀來便覺有更深刻的意蘊和更強(qiáng)烈的美感。

  陳子龍比較重視詩詞的寄托,他曾說過他之作詩是為了“憂時托志”(《六子詩序》)。此詞形式上雖“風(fēng)流婉麗”,但詞人借以“憂時托志”則與其詩作是一樣的,閱讀時須透過綺麗的表面,去體會深永的內(nèi)涵。

點絳唇詩詞鑒賞10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注釋】

  ⑴蹴(cù):踩,踏。這里指蕩(秋千)。

 、沏颊簯醒笱蟮氖帐啊

 、且娪腥藖恚阂蛔饕娍腿雭。

  ⑷襪刬(chǎn):即劃襪。未穿鞋子。只穿著襪子行走。

 、苫ㄊ荩盒稳莼ㄖι系幕ò暌呀(jīng)凋零。

  【補(bǔ)注】

  關(guān)于此詞作者眾說紛紜,楊慎《詞林萬選》等收為李清照詞,楊金本《草堂余》作蘇軾詞,《花草粹編》等作無名氏詞,《詞的》作周邦彥詞,唐五代及北宋詞集中詞作互見現(xiàn)象所在多見,不足為奇。

  【解說】

  春日,清晨,花園內(nèi)。綠楊掩映著秋千架,架上繩索還在悠悠地晃動。年輕的女詞人剛剛蕩完秋千,兩手有氣無力,懶懶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掛著晶瑩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jié)B透著薄薄的羅衣;ㄅc人相襯,顯得格外的'嬌美。驀然間,進(jìn)來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連金釵也滑落下來。

  客人是誰?詞中未作正面描寫,但從詞人的反應(yīng)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風(fēng)度翩翩的少年。詞人走到門口,又強(qiáng)按心頭的激動,回眸偷覷那位客人的豐姿。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tài),她嗅著青梅,邊嗅邊看,嬌羞怯怯,昵人無邪。

  【賞析】

  此詞,屬存疑之作,若確為易安作品,當(dāng)為清照早年作品,寫盡少女純情的神態(tài)。

  上片蕩完秋千的精神狀態(tài)。詞人不寫蕩秋千時的歡樂,而是剪取了蹴罷秋千以后一剎那間的鏡頭。

  此刻全部動作雖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蕩秋千時的情景,羅衣輕飏,像燕子一樣地空中飛來飛去,妙靜中見動。起來慵整纖纖手,慵整 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從秋千上下來后,兩手有些麻,卻又懶得稍微活動一下,寫出少女的嬌憨。纖纖手 語出《古詩十九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借以形容雙手的細(xì)嫩柔美,同時也點出人物的年紀(jì)和身份。薄汗輕衣透,她身穿輕衣,也就是羅裳初試,由干蕩秋千時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額上還滲有晶瑩的汗珠。這份嬌弱美麗的神態(tài)恰如嬌嫩柔弱的花枝上綴著一顆顆晶瑩的露珠。露濃花瘦一語既表明時間是春天的早晨,地點是花園也烘托了人物嬌美的風(fēng)貌。整個上片以靜寫動,以花喻人,生動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蕩完秋千后的神態(tài)。

  下片寫少女乍見來客的情態(tài)。她蕩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動彈,突然花園里闖進(jìn)來一個陌生人。見客入來,她感到驚詫,來不及整理衣裝,急忙回避。

  襪刬,指來不及穿鞋子,僅僅穿著襪子走路。金釵溜,是說頭發(fā)松散,金釵下滑墜地,寫匆忙惶遽時的表情。詞中雖未正面描寫這位突然來到的客人是誰,但從詞人的反應(yīng)中可以印證,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感情和外部動作作了精確的描繪。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極精湛的筆墨描繪了這位少女怕見又想見、想見又不敢見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這一細(xì)節(jié)掩飾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幾眼。下片以動作寫心理,幾個動作層次分明,曲折多變,把一個少女驚詫、惶遽、含羞、好奇以及愛戀的心理活動,栩栩如生地刻劃出來。唐人韓偓《竿奩集》中寫過類似的詩句:見客入來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門。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見輕薄,和羞走現(xiàn)深摯:手搓梅子只能表現(xiàn)不安,卻把青梅嗅則可描畫矯飾:映中門似旁若無人,而倚門則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筆,少女窺人之態(tài)婉然眼前。

  這首詞寫少女情況心態(tài),雖有所本依,但卻能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獲曲盡情悰之譽。

【點絳唇詩詞鑒賞】相關(guān)文章:

點絳唇·蹴罷秋千詩詞鑒賞08-22

《點絳唇·有懷蘇州》詩詞譯文及鑒賞09-05

汪藻《點絳唇·新月娟娟》詩詞譯文及鑒賞10-25

秦觀詞《點絳唇》原文鑒賞11-20

秦觀《點絳唇·桃源》原文鑒賞09-13

點絳唇古詩詞09-24

李清照《點絳唇·閨思》全文及鑒賞07-26

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全文及鑒賞10-15

點絳唇李清照07-29

點絳唇古詩詞8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