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歸園田居其一的原文及賞析

時間:2024-10-31 19:26:40 歸園田居 我要投稿

歸園田居其一的原文及賞析

歸園田居其一的原文及賞析1

  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誤落 一作:誤入)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顛 通 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zhì),性格本來愛好山野。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wǎng)中,一去就是三十年。關(guān)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遠(yuǎn)遠(yuǎn)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fēng)輕柔地飄揚。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xiàn)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翻譯

  少年時就沒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熱愛山川田園生活。

  錯誤地陷落在官場的羅網(wǎng)中,一去三十個年頭。

  關(guān)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固守愚拙,回鄉(xiāng)過田園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yuǎn)遠(yuǎn)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村落上的炊煙隨風(fēng)輕柔地飄升。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xiàn)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注釋

  1少:指少年時代

  1適俗:適應(yīng)世俗。韻:情調(diào)、風(fēng)度。

  2塵網(wǎng):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wǎng)羅。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認(rèn)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

  4羈鳥:籠中之鳥。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5南野:一本作南畝。際:間。

  6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閑居賦序》有“巧官”“拙官”二詞,巧官即善于鉆營,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義即守正不阿。

  7方:讀作“旁”。這句是說住宅周圍有土地十余畝。

  8蔭:蔭蔽。

  9羅:羅列。

  10曖曖:暗淡的樣子。

  11依:輕柔的樣子。墟里:村落。

  12這兩句全是化用漢樂府《雞鳴》篇的“雞鳴高樹顛,犬吠深宮中”之意。

  13戶庭:門庭。塵雜:塵俗雜事。

  14虛室:閑靜的屋子。余閑:閑暇。

  15樊:柵欄。樊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仕途。返自然:指歸耕園田。這兩句是說自己像籠中的鳥一樣,重返大自然,獲得自由。

  賞析:

  作者:佚名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掛印回家。從此結(jié)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fēng)光的美好與農(nóng)村生活的淳樸可愛,抒發(fā)歸隱后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

  陶詩通常呈現(xiàn)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見組織雕鏤之工。然而蘇東坡說:“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保ā杜c蘇轍書》)又說:“淵明詩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冷齋詩話》引)東坡偏愛陶公之為人,尤推崇其詩,以為自古無人能及,反復(fù)吟詠,爛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體驗實較常人為深。這一首主要體現(xiàn)其質(zhì)樸中的深味,散緩中的精巧。

  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韻、性,都是指為人品格與精神氣質(zhì)。所謂“適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那種本領(lǐng)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xué)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jīng)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quán)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yǎng)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逆自己的“韻”和“性”,奔波于官場;仡^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wǎng)。“一去三十年”,當(dāng)是“十三年”之誤。從陶淵明開始做官到最終歸隱,正好是十三年。這一句看來不過是平實的紀(jì)述,但仔細(xì)體味,卻有深意。詩人對田園,就像對一位情誼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嘆息道:“呵,這一別就是十三年了!”內(nèi)中無限感慨,無限眷戀,但寫來仍是隱藏不露。

  下面四句是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雖是“誤入塵網(wǎng)”,卻是情性未移!傲b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zhuǎn)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再從這里轉(zhuǎn)接下文:“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就顯得自然妥貼,絲毫不著痕跡了!笆刈尽被貞(yīng)“少無適俗韻”——因為不懂得鉆營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無須勉強混跡于俗世;“歸園田”回應(yīng)“性本愛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開始所寫的沖突,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從沖突中擺脫出來,心中歡喜,情緒開張,以下八句,便以欣欣之筆,詠唱居所一帶的風(fēng)光。這里描寫的一切,是極為平常的。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但正是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詩人筆下,構(gòu)成了一幅十分恬靜幽美、清新喜人的圖畫。在這畫面上,田園風(fēng)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無矯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使人悠然神往。這是有點兒像世外桃源的光景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其實,幻想的桃源也好,現(xiàn)實的鄉(xiāng)村也好,都是表現(xiàn)著陶淵明的一種理想:合理的社會,應(yīng)當(dāng)是沒有競爭、沒有虛偽、沒有外加的禮儀束縛,人人自耕自食的社會。這種社會當(dāng)然不可能實現(xiàn);陶淵明筆下的鄉(xiāng)村,也有意忽略了生活艱難和殘酷的一面。但作為詩的構(gòu)造,卻給人以美的安慰。——文學(xué)常常起著這樣的作用。

  這一段初讀起來,只覺得自然平淡,其實構(gòu)思安排,頗有精妙。“方(同“旁”)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前四句構(gòu)成一個近景。但陶淵明要描寫出和平安寧的意境,單這近景還不足顯示。所以接著把筆移向遠(yuǎn)處的景象:“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睍釙,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yuǎn),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yuǎn)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從四句近景轉(zhuǎn)到兩句遠(yuǎn)景,猶如電影鏡頭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nóng)家風(fēng)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yuǎn)的背景之中。畫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卻是很濃很濃,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讀到這里,人們或許會覺得還缺少點什么。是的,這景象太過清靜,似乎少一點生氣。但詩人并沒有忘記這一點,請聽,“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這幅美好的田園畫就活起來了。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農(nóng)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不會讓你感到喧囂和煩躁。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diào)、太吃力。

  從寫景轉(zhuǎn)下來,是這樣兩句:“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許多無聊應(yīng)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閑。不過,最令人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全詩便以這樣兩句收結(jié):“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弊匀,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yīng),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yīng)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fēng)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fù)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jié)尾,既是用筆精細(xì),又是順理成章。

  自來評陶詩者,多強調(diào)其自然簡淡的風(fēng)格,至有“陶淵明直是傾倒所有,借書于手,初不自知為語言文字”,“淵明所謂不煩繩削而自合”之類的說法。其實,詩總是詩,“自然”的藝術(shù)仍然是藝術(shù),甚至是一種不易求得的藝術(shù)。真正隨意傾吐、毫不修磨,也許稱得上“自然”,但絕非“自然”的藝術(shù)。從這詩來看,在謀篇布局、逐層推進,乃至每個細(xì)節(jié)的刻畫方面,都非草率從事,實是精心構(gòu)思、斟字酌句、反覆錘煉的結(jié)晶。只是有一種真實的情感始終貫穿在詩歌中,并呈現(xiàn)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xiàn)這意境服務(wù),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jīng)過藝術(shù)追求、藝術(shù)努力而達(dá)到的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的原文及賞析2

  歸園田居·其一

  魏晉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譯文

  年輕時就沒有適應(yīng)世俗的性格,生來就喜愛大自然的風(fēng)物。

  錯誤的陷落到仕途羅網(wǎng),轉(zhuǎn)眼間遠(yuǎn)離田園已十余年。

  籠子里的鳥兒懷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魚兒思念原來嬉戲的深潭。

  我愿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繞房宅方圓有十余畝地,還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間。

  榆樹柳樹成蔭遮蓋了后屋檐,桃樹李樹整齊的栽種在屋前。

  遠(yuǎn)處的鄰村屋舍依稀可見,村落上方飄蕩著裊裊炊煙。

  深深的街巷中傳來了幾聲狗吠,桑樹頂有雄雞不停啼喚。

  庭院內(nèi)沒有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靜室里有的是安適悠閑。

  久困于樊籠里毫無自由,我今日總算又歸返林山。

  注釋

  少:指少年時代。

  適俗:適應(yīng)世俗。

  韻:本性、氣質(zhì)。一作“愿”。

  塵網(wǎng):指塵世,官府生活污濁而又拘束,猶如網(wǎng)羅。這里指仕途。

  三十年:有人認(rèn)為是“十三年”之誤(陶淵明做官十三年)。一說,此處是三又十年之意(習(xí)慣說法是十又三年),詩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調(diào)嫌平,故將十三年改為倒文。

  羈(ji)鳥:籠中之鳥。

  戀:一作“眷”。

  池魚:池塘之魚。鳥戀舊林、魚思故淵,借喻自己懷戀舊居。

  野:一作“畝”。

  際:間。

  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

  方宅:宅地方圓。一說,“方”通“旁”。

  蔭(yìn):蔭蔽。

  羅:羅列。

  曖曖(ài):昏暗,模糊。

  依依:輕柔而緩慢的飄升。

  墟里:村落。

  戶庭:門庭。

  塵雜:塵俗雜事。

  虛室:空室。

  余閑:閑暇。

  樊(fán)籠:蓄鳥工具,這里比喻官場生活。樊,藩籬,柵欄。

  返自然:指歸耕園田。

  賞析

  公元405年(東晉安帝義熙元年),陶淵明在江西彭澤做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便聲稱不愿“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掛印回家。從此結(jié)束了時隱時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終老田園。歸來后,作《歸園田居》詩一組,共五首,描繪田園風(fēng)光的美好與農(nóng)村生活的淳樸可愛 ,抒發(fā)歸隱后愉悅的心情。這是第一首。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jié)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wǎng)”、“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fù)“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dá)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彼^“適俗韻”無非是逢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那種本領(lǐng),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xué)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通之處,所以“愛丘山”。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開,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為全詩定下一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眽m網(wǎng):塵世的`羅網(wǎng)!叭辍睉(yīng)該是“十三年”,他從開始作江州祭酒,到辭去彭澤縣令,前后一共十三年。所以“一去三十年”是“一去十三年”之誤。這兩句是說,自己不得已出去做官,一去就是十三年。

  起首四句,先說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斑m俗韻”無非是指逢迎世俗、周旋應(yīng)酬、鉆營取巧的那種情態(tài)、那種本領(lǐng)吧,這是詩人從來就未曾學(xué)會的東西。作為一個真誠率直的人,其本性與淳樸的鄉(xiāng)村、寧靜的自然,似乎有一種內(nèi)在的共同之處,所以“愛丘山”。前兩句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孤傲、與世不合的性格,為全詩定下了一個基調(diào),同時又是一個伏筆,它是詩人進入官場卻終于辭官歸田的根本原因。但是人生常不得已,作為一個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選擇;作為一個熟讀儒家經(jīng)書,欲在社會中尋求成功的知識分子,也必須進入社會的權(quán)力組織;便是為了供養(yǎng)家小、維持較舒適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違背自己的本性,奔波于官場;仡^想起來,那是誤入歧途,誤入了束縛人性而又骯臟無聊的世俗之網(wǎng)。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绷b鳥:被束縛的鳥。池魚:水池里養(yǎng)的魚。故淵:指魚兒原先生活的水潭。這兩句是說,關(guān)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山林,養(yǎng)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彪H:間。拙:笨拙。自謙之詞,與世俗的機巧相對而言。這兩句是說,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這四句是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前兩句集中描寫做官時的心情,從上文轉(zhuǎn)接下來,語氣順暢,毫無阻隔。因為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又是對仗的句式,便強化了厭倦舊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再從這里轉(zhuǎn)接下文,就顯得自然妥帖,絲毫不著痕跡了。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是簡筆的勾勒,以此顯出主人生活的簡樸。但雖無雕梁畫棟之堂皇宏麗,卻有榆樹柳樹的綠蔭籠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競艷于堂前,素淡與絢麗交掩成趣。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睍釙,是模糊不清的樣子,村落相隔很遠(yuǎn),所以顯得模糊,就像國畫家畫遠(yuǎn)景時,往往也是淡淡勾上幾筆水墨一樣。依依,形容炊煙輕柔而緩慢地向上飄升。這兩句所描寫的景致,給人以平靜安詳?shù)母杏X,好像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擾。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一下子將這幅美好的田園畫活起來了。這二句套用漢樂府《雞鳴》“雞鳴高樹顛,狗吠深宮中”而稍加變化。但詩人絕無用典炫博的意思,不過是信手拈來。他不寫蟲吟鳥唱,卻寫了極為平常的雞鳴狗吠,因為這雞犬之聲相聞,才最富有農(nóng)村環(huán)境的特征,和整個畫面也最為和諧統(tǒng)一。隱隱之中,是否也滲透了《老子》所謂“小國寡民”、“雞犬之聲相聞,民老死不相往來”的理想社會觀念,那也難說。單從詩境本身來看,這二筆是不可缺少的。它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農(nóng)村的生活氣息,又絲毫不破壞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沒有喧囂和煩躁之感。以此比較王籍的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種為人傳誦的所謂“以動寫靜”的筆法,未免太強調(diào)、太吃力。

  這八句是寫歸隱之后的生活,好像詩人帶著我們在他的田園里參觀一番,他指東道西地向我們一一介紹:田畝、草屋、榆柳、桃李、遠(yuǎn)村、近煙、狗吠、雞鳴。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一經(jīng)詩人點化,都添了無窮的情趣。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塵雜是指塵俗雜事,虛室就是靜室。既是做官,總不免有許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許多無聊應(yīng)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擺脫了,在虛靜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閑。不過,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這悠閑,而在于從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弊匀,既是指自然的環(huán)境,又是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生活。這兩句再次同開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相呼應(yīng),同時又是點題之筆,揭示出《歸園田居》的主旨。但這一呼應(yīng)與點題,絲毫不覺勉強。全詩從對官場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fēng)光的美好動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種如釋重負(fù)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來。這樣的結(jié)尾,既是用筆精細(xì),又是順理成章。

  這首詩最突出的是寫景———描寫園田風(fēng)光運用白描手法遠(yuǎn)近景相交,有聲有色;其次,詩中多處運用對偶句,如:“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边有對比手法的運用,將“塵網(wǎng)”“樊籠”與“園田居”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然的熱愛;再有語言明白清新,幾如白話,質(zhì)樸無華。這首詩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意境,詩的語言完全為呈現(xiàn)這意境服務(wù),不求表面的好看,于是詩便顯得自然。總之,這是經(jīng)過藝術(shù)追求、藝術(shù)努力而達(dá)到的自然。

【歸園田居其一的原文及賞析】相關(guān)文章: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及賞析09-13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及賞析07-12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及賞析08-05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及賞析08-20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與賞析05-26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翻譯及賞析10-09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12-11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06-08

歸園田居其一原文07-21

《歸園田居》其一賞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