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歸納梳理 推薦度:
- 《赤壁賦》知識點(diǎn)全梳理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梳理
在平凡的學(xué)習(xí)生活中,很多人都經(jīng)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diǎn)吧,知識點(diǎn)就是“讓別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過練習(xí)我能掌握”的內(nèi)容。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diǎn)發(fā)愁,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赤壁賦》知識點(diǎn)梳理,歡迎閱讀與收藏。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梳理
一、文學(xué)常識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蘇軾才情奔放,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詩、詞、文、書、畫、文藝?yán)碚摼歇?dú)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經(jīng)進(jìn)東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當(dāng)時(shí),蘇軾被貶為黃州團(tuán)練副使,心情十分苦悶。同年,他先后兩次游覽黃州的赤鼻磯,“借地抒情”,相繼寫下了《前赤壁賦》《后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詩文。本文是《前赤壁賦》,作者運(yùn)用主客問答這一賦的傳統(tǒng)手法,表現(xiàn)了他力求排遣苦悶、聽任自然、樂觀曠達(dá)的情懷。
二、重點(diǎn)字、詞、句
(一)通假字
1.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 (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 (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動(dòng) 唱)
2.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動(dòng) 整理)
4.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南,名作狀 向南)
5.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東,名作狀,向西、向東)
6.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下、東:名作動(dòng),攻占,向東進(jìn)軍、東下)
7.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漁樵,名作動(dòng),打魚砍柴)
8.侶魚蝦而友麋鹿 (侶、友:意動(dòng)用法 以為伴、以為友)
(三)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yuǎn)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四)一詞多義
1.望: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dòng)詞 眺望,向遠(yuǎn)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像)
4.然: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而: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zhuǎn)折)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dú))
9.其: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賓短語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間(介賓短語后置)
3.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
4.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dòng)句)
6.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
7.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
8.是造物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9.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
三、成語
1.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著,形容嚴(yán)肅或拘謹(jǐn)?shù)臉幼印?3.世獨(dú)立:脫離社會(huì),獨(dú)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4.不絕如縷:像細(xì)線一樣連著,差點(diǎn)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xì)微悠長。
5.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四、其他重點(diǎn)字詞
七月既望 (農(nóng)歷每月十六) 白露橫江(籠罩)
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 凌萬頃之茫然(越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浩浩:廣闊,遼遠(yuǎn);馮虛:凌空、憑空) 渺渺兮予懷(悠遠(yuǎn)的樣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裊裊:形容聲音婉轉(zhuǎn)悠長,縷:細(xì)絲)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荊州(方,當(dāng)) 固一世之雄也(本來) 哀吾生之須臾(片刻)
知不可乎驟得(驟:突然;驟得輕易得到)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連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時(shí)間短暫)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梳理
。ㄒ唬┩僮
1、舉酒屬客 舉匏尊以相屬(屬,通“囑”勸酒 )
2、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馮,通“憑”乘)
3、山川相繆 (繆,通“繚”連結(jié)、盤繞)
4、杯盤狼籍 (籍,通“藉”,凌亂)
5、舉匏尊以相屬(尊,通“樽”,酒杯)
(二)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凌萬頃之茫然(古義:浩蕩渺遠(yuǎn)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三)一詞多義
1、望:
七月之望(名詞,陰歷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dòng)詞 眺望,向遠(yuǎn)處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詞)
倚歌而和之(歌聲)
3、如:
縱一葦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像)
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像)
4、然:
其聲嗚嗚然(……的樣子,像聲詞詞尾)
何為其然也(這樣)
5、長:
抱明月而長終(永遠(yuǎn))
而卒莫消長也(增長)
6、于: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遺響于悲風(fēng)(給)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飾)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
正襟危坐而問之(表修飾)
侶魚蝦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償往也(表轉(zhuǎn)折)
耳得之而為聲(表因果)
8、之:
凌萬頃之茫然(助詞,定語后置的標(biāo)志詞)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哀吾生之須臾(助詞,取獨(dú))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其聲嗚嗚然(代詞,那)
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一、 知識點(diǎn)梳理
1、文體知識
賦,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一種重要文體,賦是介于詩、文之間的邊緣文體,在兩者之間,賦又更近于詩體。賦萌生于戰(zhàn)國,興盛于漢唐,衰于宋元明清。賦是漢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其時(shí)代精神的一種文學(xué)樣式。漢賦分為騷體賦、漢大賦和抒情小賦。
賦的特點(diǎn):
、僬Z句上以四、六字句為主,句式錯(cuò)落有致并追求駢偶;
、谡Z音上要求聲律諧協(xié);
、畚霓o上講究藻飾和用典。
、軆(nèi)容上側(cè)重于寫景,借景抒情。排偶和藻飾是漢賦的一大特征。經(jīng)歷長期的演變過程,發(fā)展到中唐,在古文運(yùn)動(dòng)的影響下,又出現(xiàn)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冻啾谫x》即是一篇文賦。
2、作家作品: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xué)家、書畫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他在文學(xué)藝術(shù)方面堪稱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dá),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方面獨(dú)具風(fēng)格,與黃庭堅(jiān)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jiān)、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xué)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論畫主張神似。詩文有《東坡七集》等,詞有《東坡樂府》。
3、課文解讀《赤壁賦》
第1段,寫夜游赤壁的情景。這是本文正面描寫“泛舟”游賞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寫作者飲酒放歌的歡樂和客人悲涼的簫聲。
第3段,寫客人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
第4段,是蘇軾針對客之人生無常的感慨陳述自己的見解,以寬解對方。
第5段,寫客聽了作者的一番談話后,轉(zhuǎn)悲為喜,開懷暢飲,“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照應(yīng)開頭,極寫游賞之樂,而至于忘懷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綜合練習(xí)題
。ㄒ唬┙o加點(diǎn)字注音
壬戌( , ) 舉酒屬客( ) 一葦( ) 窈( )窕( ) 馮( )虛御( )風(fēng) 扣舷( ) 桂棹( ) 溯( ) 嫠( )婦 裊裊( ) 不絕如縷( ) 愀然( ) 潛蛟( , ) 和之( ) 挾( ) 山川相繆( ) 舳艫( , ) 旌旗( )釃酒( ) 橫槊( ) 漁樵( ) 江渚( ) 麋鹿( ) 匏尊( ) 蜉蝣( , ) 粟( ) 須臾( ) 愀然( ) 枕藉( ) 洗盞( ) 更酌( ) 肴核( ) 杯盤狼籍( )
。ǘ┲赋鱿铝芯渥又械耐僮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2、杯盤狼籍
。ㄈ┙忉屜铝芯渥又屑狱c(diǎn)詞語的含義
1、七月既望
2、舉酒屬客
3、徘徊于斗牛之間
4、縱一葦之所如
5、凌萬頃之茫然
6、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
7、桂棹兮蘭槳
8、擊空明兮溯流光
9、倚歌而和之
10、其聲嗚嗚然
11、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12、蘇子愀然
13、正襟危坐
14、山川相繆
15、方其破荊州
16、下江陵
17、釃酒臨江,橫槊賦詩
18、固一世之雄也
19、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20、舉匏樽以相屬
21、哀吾生之須臾
22、知不可乎驟得
24、盈虛者如彼,
23、托遺響于悲風(fēng)
25、而卒莫消長也
26、相與枕藉乎舟中
。ㄋ模┰~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3、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4、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
5、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6、侶魚蝦而友麋鹿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梳理
一、文言實(shí)詞
1、通假字
、藕坪坪跞珩T虛御風(fēng)(通“憑”,乘)
、粕酱ㄏ嗫姡ㄍā翱潯,環(huán)繞)
、桥e酒屬客(通“囑”,勸人飲酒)
、扰e匏樽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2、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A古義:明月停留
今義:人在一個(gè)地方來回走動(dòng)
B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競技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yuǎn)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義:美貌的人
3、一詞多義
(1)東
順流而東(動(dòng)詞,向東進(jìn)軍)
東望武昌(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動(dòng)詞,眺望,遠(yuǎn)看)
。3)下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dòng)詞,攻占)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縱一葦之所如(動(dòng)詞,往)
如訴如泣(副詞,像)
。5)白
白露橫江(白色的,形容詞)
不知東方之既白(亮,形容詞)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動(dòng)詞)
歌曰:“……”(歌詞,名詞)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調(diào)或節(jié)拍,名詞)
4、詞類活用
(1)名詞用作狀語。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
(2)名詞用作動(dòng)詞。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打魚砍柴)/下江陵(攻占)/順流而東(向東進(jìn)軍)
。3)名詞的意動(dòng)用法。
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
。4)動(dòng)詞的使動(dòng)用法。
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
。5)形容詞用作動(dòng)詞。
正襟危坐(整理)/渺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像……)/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
二、文言虛詞
1、而
。1)連詞,表轉(zhuǎn)折。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連詞,表修飾。倚歌而和之/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3)連詞,表承接。正襟危坐而問客
。4)連詞,表并列。侶魚蝦而友麋鹿
2、之
。1)助詞,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哀吾生之須臾
(2)助詞,賓語前置的標(biāo)志。凌萬頃之茫然
。3)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dú)立性。茍非吾之所有/吾與子之所共適
(4)代詞,它、它們。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耳得之而為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5)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
。6)倚歌而和之(代詞,代“歌”)
。7)縱一葦之所如(動(dòng)詞,去,往)
3、于
。1)介詞,在。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徘徊于斗牛之間/漁樵于江渚之上/托遺響于悲風(fēng)/于是飲酒樂甚
。2)介詞,從。月出于東山之上
(3)介詞,被。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1)語氣詞,表示疑問,呢。而又何羨乎
。2)語氣詞,表反問,嗎。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語氣詞,表疑問,嗎?鸵嘀蛩c月乎
。4)介詞,在。相與枕藉乎舟中
。5)形容詞詞尾。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飄飄乎如遺世獨(dú)立
。6)用在句中表停頓或舒緩語氣,語氣詞。郁乎蒼蒼/知不可乎驟得
5、其
(1)而不知其所止(代詞,它,指“一葦”)
。2)其聲嗚嗚然(指示代詞,那)
(3)何為其然也(代詞,指簫聲)
(4)方其破荊州(代詞,他,指曹孟德)
6、然
。1)凌萬頃之茫然/蘇子愀然(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2)何為其然也(這樣,代詞)
。3)其聲嗚嗚然(語氣詞,相當(dāng)于“焉”,表陳述語氣,可不譯)
三、文言句式
(一)判斷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此非曹孟德之詩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斷)
。ǘ┑寡b句
1、狀語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漁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遺響于悲風(fēng)/月出于東山之上
2、賓語前置句
何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羨乎!
3、定語后置句
凌萬頃之茫然/客有吹洞簫者
(三)被動(dòng)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動(dòng))
。ㄋ模┮蓡柧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4)此非曹孟德之詩乎(“乎”表反問語氣)
四、成語
羽化飛天
不絕如縷
正襟危坐
橫槊賦詩
逝者如斯
杯盤狼藉
如泣如訴
遺世獨(dú)立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梳理】相關(guān)文章:
《赤壁賦》知識點(diǎn)全梳理11-07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歸納梳理03-30
《赤壁賦》文言知識梳理11-09
《木蘭詩》知識點(diǎn)梳理06-12
高考文言文《赤壁賦》考點(diǎn)梳理12-21
《蜀道難》知識點(diǎn)梳理10-25
《陋室銘》知識點(diǎn)梳理01-07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整理11-30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歸納03-30
《赤壁賦》知識點(diǎn)歸納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