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和原文、注釋

時間:2023-11-10 20:58:48 好文 我要投稿

和原文、注釋

  和原文、注釋 篇1

  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

  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

  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

  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

  我縱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

  云憑憑兮欲吼怒,堯舜當之亦禪禹。

  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

  或言堯幽囚,舜野死,

  九疑聯(lián)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

  帝子泣兮綠云間,隨風波兮去無還。

  慟哭兮遠望,見蒼梧之深山。

  蒼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

  遠別離注釋

 、拧哆h別離》,樂府“別離”十九曲之一,多寫悲傷離別之事。

 、苹视,指娥皇、女英,相傳是堯的女兒,舜的妃子。舜南巡,兩妃隨行,溺死于湘江,世稱湘君。她們的神魂游于洞庭之南,并出沒于瀟湘之濱。見《水經注》。

 、悄耍。

 、葹t湘,湘水中游與瀟水合流處。這里作湘江的別稱。

 、伞昂K眱删湟鉃椋赫l人不說這次分離的痛苦,象海水那樣的深不見底!

 、蕬K慘,暗淡無光。冥,陰晦的樣子。兩句意為:日光暗淡,烏云密布;猩猩在煙云中悲鳴,鬼怪在陰雨中長嘯。這是比喻當時政治黑暗。

 、丝v,即使。補,益處;蜀罚。這里喻指唐玄宗。竊恐,私自以為。照,明察。憑憑,盛大的意思。雷憑憑,形容雷聲響而又接連不斷。這三句意為:我即使向唐玄宗進諫,又有什么補益?恐怕他不會了解我的忠誠,以至雷公也將要為我大鳴不平。

 、潭U,禪讓,以帝位讓人。這句是“堯當之亦禪舜,舜當之亦禪禹”的意思。

  ⑼“君失臣”兩句意為:帝王失掉了賢臣,猶如龍變成魚;奸臣竊取了大權,就像老鼠變成猛虎。

  ⑽或云,有人說。幽囚,囚禁。堯幽囚,傳說堯因德衰,曾被舜關押,父子不得相見。舜野死,傳說舜巡視時死在蒼梧。這兩句,作者借用古代傳說,暗示當時權柄下移,藩鎮(zhèn)割據,唐王朝有覆滅的危險。

 、暇乓桑瓷n梧山,在今湖南寧遠縣南。因九個山峰聯(lián)綿相似,不易辨別,故又稱九疑山。相傳舜死后葬于此地。重瞳,指舜。相傳舜的兩眼各有兩個瞳仁。兩句意為:九疑山的峰巒聯(lián)綿相似,舜的墳墓究竟在哪兒呢?

  ⑿帝子,指娥皇、女英。傳說舜死后,二妃相與慟哭,淚下沾竹,竹上呈現出斑紋。見《述異記》。這兩句意為:兩妃哭泣于翠竹之間,自投于湘江,隨波一去不返。

 、选皯Q哭”四句意為:兩妃遠望著蒼梧山,大聲痛哭,淚水不斷灑落在湘竹上。除非蒼梧山崩裂,湘水斷流,竹上的淚痕才會消滅。

  遠別離的詩意/遠別離的意思

  遠遠的`別離,古代有舜皇的兩個女兒,在洞庭的南邊,瀟湘的水邊。

  海水直接流下萬里深遠,誰不說這離別之苦。

  太陽光慘淡云朵昏昧飄渺,猩猩在煙云中啼叫鬼魅長嘯雨中。

  我就是說什么又有什么用處?

  惟恐皇天不能照看到我的忠誠不二。驚雷陣陣像要怒吼。

  堯舜遇到也要把君位禪讓給大禹。君主失去臣子蒼龍變?yōu)橛昔~,權力歸于臣子老鼠變?yōu)槊突ⅰ?/p>

  有人說唐堯被偷偷囚禁,虞舜死在荒野。

  九嶷山連綿都很相像,虞舜的孤獨之墳。

  舜皇之女在綠云間哭泣,隨著風波逝去沒有會還。

  慟哭中遠遠望去,看到蒼梧的綿綿山巒。

  蒼梧山崩塌湘水流絕,湘竹上的淚啊就可以斷滅了。

  遠別離賞析

  這是一個古老的傳說:帝堯曾經將兩個女兒(長曰娥皇、次曰女英)嫁給舜。舜南巡,死于蒼梧之野。二妃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淵,出入瀟湘之浦。這個傳說,使得瀟湘洞庭一帶似乎幾千年來一直被悲劇氣氛籠罩著,“遠別離,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瀟湘之浦,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不言此離苦?”一提到這些詩句,人們心理上都會被喚起一種凄迷的感受。那流不盡的清清的瀟湘之水,那浩淼的洞庭,那似乎經常出沒在瀟湘云水間的兩位帝子,那被她們眼淚所染成的斑竹,都會一一浮現在腦海里。所以,詩人在點出瀟湘、二妃之后發(fā)問:“誰人不言此離苦?”就立即能獲得讀者強烈的感情共鳴。

  接著,承接上文渲染瀟湘一帶的景物:太陽慘淡無光,云天晦暗,猩猩在煙雨中啼叫,鬼魅在呼喚著風雨。但接以“我縱言之將何補”一句,卻又讓人感到不是單純寫景了。陰云蔽日,那“日慘慘兮云冥冥”,不象是說皇帝昏聵、政局陰暗嗎?“猩猩啼煙兮鬼嘯雨”,不正象大風暴到來之前的群魔亂舞嗎?而對于這一切,一個連一官半職都沒有的詩人,即使說了,又何補于世,有誰能聽得進去呢?既然“日慘慘”、“云冥冥”,那末朝廷又怎么能區(qū)分忠奸呢?所以詩人接著寫道:我覺得皇天恐怕不能照察我的忠心,相反,雷聲殷殷,又響又密,好象正在對我發(fā)怒呢。這雷聲顯然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權勢的人的威嚇,但與上面“日慘慘兮云冥冥,猩猩啼煙兮鬼嘯雨”相呼應,又象是仍然在寫瀟湘洞庭一帶風雨到來前的景象,使人不覺其確指現實。

  “堯舜當之亦禪禹,君失臣兮龍為魚,權歸臣兮鼠變虎。”這段議論性很強,很象在追述造成別離的原因:奸邪當道,國運堪憂。君主用臣如果失當,大權旁落,就會象龍化為可憐的魚類,而把權力竊取到手的野心家,則會象鼠一樣變成吃人的猛虎。當此之際,就是堯亦得禪舜,舜亦得禪禹。不要以為我的話是危言聳聽、褻瀆人們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證之典籍,確有堯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蠻荒之說啊。《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竹書紀年》載:堯年老德衰為舜所囚!秶Z·魯語》:“舜勤民事而野死。”由于憂念國事,詩人觀察歷史自然別具一副眼光:堯幽囚、舜野死之說,大概都與失權有關吧?“九疑聯(lián)綿皆相似,重瞳孤墳竟何是?”舜的眼珠有兩個瞳孔,人稱重華。傳說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聯(lián)綿相似,究竟何處是重華的葬身之地呢?稱舜墓為“孤墳”,并且嘆息死后連墳地都不能為后人確切知道,更顯凄涼。不是死得曖昧,何至如此呢!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綠云般的叢竹間哭泣,哭聲隨風波遠逝,去而無應!耙娚n梧之深山”,著一“深”字,令人可以想象群山迷茫,即使二妃遠望也不知其所,這就把悲劇更加深了一步!吧n梧山崩湘水絕,竹上之淚乃可滅!卑咧裆系臏I痕,乃二妃所灑,蒼梧山應該是不會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會有涸絕之時,二妃的眼淚又豈有止期?這個悲劇實在是太深了!

  詩所寫的是二妃的別離,但“我縱言之將何補”一類話,分明顯出詩人是對現實政治有所感而發(fā)的。所謂“君失臣”、“權歸臣”是天寶后期政治危機中突出的標志,并且是李白當時心中最為憂念的一端。元代蕭士S認為玄宗晚年貪圖享樂,荒廢朝政,把政事交給李林甫、楊國忠,邊防交給安祿山、哥舒翰,“太白熟觀時事,欲言則懼禍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詩,聊以致其愛君憂國之志。所謂皇英之事,特借指耳。”這種說法是可信的。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堯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強調人君如果失權,即使是圣哲也難保社稷妻子。后來在馬嵬事變中,玄宗和楊貴妃演出一場遠別離的慘劇,可以說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詩寫得迷離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陣挑開一點縫隙的筆墨!拔铱v言之將何補?皇穹竊恐不照余之忠誠,雷憑憑兮欲吼怒。”這些話很象他在《梁甫吟》中所說的“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轟震天鼓!兹詹徽瘴峋\,杞國無事憂天傾!辈贿^,《梁甫吟》是直說,而《遠別離》中的這幾句隱隱呈現在重重迷霧之中,一方面起著點醒讀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遠別離的原因時,自然地帶出的。詩仍以敘述二妃別離之苦開始,以二妃慟哭遠望終結,讓悲劇故事籠括全篇,保持了藝術上的完整性。

  詩人是明明有許多話急于要講的。但他知道即使是把喉嚨喊破了,也決不會使唐玄宗醒悟,真是“言之何補”!況且詩人自己也心緒如麻,不想說,但又不忍不說。因此,寫詩的時候不免若斷若續(xù),似吞似吐。范Z說:“此篇最有楚人風。所貴乎楚言者,斷如復斷,亂如復亂,而辭意反復行于其間者,實未嘗斷而亂也;使人一唱三嘆,而有遺音!(據瞿蛻園、朱金城《李白集校注》轉引)這是很精到的見解。詩人把他的情緒,采用楚歌和騷體的手法表現出來,使得斷和續(xù)、吞和吐、隱和顯,消魂般的凄迷和預言式的清醒,緊緊結合在一起,構成深邃的意境和強大的藝術魅力。

  遠別離的作者——李白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于劍南道之綿州(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xiāng)),一說生于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fā)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fā)式的,一旦感情興發(fā),就毫無節(jié)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和原文、注釋 篇2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作品介紹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的作者是高適(高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11卷第13首。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原文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

  作者:唐·高適

  圣代務平典,輶軒推上才。

  迢遙溟海際,曠望滄波開。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鰲不可釣,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連九垓。

  挹流納廣大,觀異增遲回。

  日出見魚目,月圓知蚌胎。

  跡非想像到,心以精靈猜。

  遠色帶孤嶼,虛聲涵殷雷。

  風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

  攬轡隼將擊,忘機鷗復來。

  緣情韻騷雅,獨立遺塵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注釋

  1、這首詩作于天寶九至十載(750—751)北使青夷軍送兵期間。賀蘭判官:當即賀蘭進明。此時賀蘭當在范陽、平盧節(jié)度使安祿山幕下任判官。判官,節(jié)度、團練、防御等使的僚屬。北海:即渤海。

  2、平典:猶中典!吨芏Y·大司寇》:“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國,詰四方。一曰刑新國用輕典,二曰刑平國用中典,三曰刑亂國用重典。”鄭玄注:“平國,承平守成之國也。用中典者,常刑之法。”此句謂賀蘭進明任御史時用法得當。

  3、輶軒: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種輕車。借指使臣。

  4、遙:全詩校:“一作亭!卑炊鼗蜌埦怼⑶逵八纬揪鳌巴ぁ。迢亭為雙聲聯(lián)綿詞,猶迢遞(“亭”,一“遞”一聲之轉)。

  5、朝:會!独献印分^江!転榘俟韧酢。

  6、九垓:九天。

  7、挹:引。

  8、見魚目:辨明魚目,以免混珠。

  9、虛聲:本指山谷之回聲,此謂海浪呼嘯之聲。涵:包涵。殷雷:殷殷響雷。殷,雷聲。見《詩·召南·殷其雷》。

  10、遺:棄。塵埃:喻世俗。

  11、殊:全詩校:“一作吾!卑础段脑酚⑷A》作“吾”。殊用,別用。指乘為吏行役送兵之機以作游賞之用。

  12、翰林:文翰之林,文苑。忝陪:自謙之詞,謂自己高攀以陪賀蘭進明作詩。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作者介紹

  高適(700—765)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藍(今河北滄縣)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帶)。少孤貧,愛交游,有游俠之風,并以建功立業(yè)自期。早年曾游歷長安,后到過薊門、盧龍一帶,尋求進身之路,都沒有成功。后客居梁、宋等地,曾與李白、杜甫結交。安史之亂爆發(fā)后,任侍御史,諫議大夫。肅宗時,歷任淮南節(jié)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節(jié)度使,大都督府長史等職。代宗時官居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高適的詩全集欄目。

  高適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直抒胸臆,不尚雕飾,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寫邊塞生活。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有《高常待集》。

  《和賀蘭判官望北海作》繁體對照

  聖代務平典,輶軒推上才。

  迢遙溟海際,曠望滄波開。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鰲不可釣,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連九垓。

  挹流納廣大,觀異增遲回。

  日出見魚目,月圓知蚌胎。

  跡非想像到,心以精靈猜。

  遠色帶孤嶼,虛聲涵殷雷。

  風行越裳貢,水遏天吳災。

  攬轡隼將擊,忘機鷗複來。

  緣情韻騷雅,獨立遺塵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長鳴謝知己,所愧非龍媒。

  和原文、注釋 篇3

  獨有宦游人,偏驚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 。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作者:

  杜審言(公元648?- 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詩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詩以渾厚見長,精于律詩,尤工五律,與同時的沈佺期、宋之問齊名。他對律詩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詩歌發(fā)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詩冠古!笔贩Q杜審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聞,F存最早的《杜審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詩四十三首!度圃姟匪找啻藬,并按體裁編次,計有五言古體二,五律二十八,七律三,五言排律七,七絕三。

  杜審言,字必簡,襄州襄陽人,晉征南將軍預遠裔。擢進士,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見疾。蘇味道為天官侍郎,審言集判,出謂人曰:“味道必死!比梭@問故,答曰:“彼見吾判,且羞死!庇謬L語人曰:“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逼漶嬲Q類此。累遷洛陽丞,坐事貶吉州司戶參軍。司馬周季重、司戶郭若訥構其罪,系獄,將殺之。季重等酒酣,審言子并年十三,袖刃刺季重于座,左右殺并。季重將死,曰:“審言有孝子,吾不知,若訥故誤我!睂徰悦夤伲東都。蘇(廷頁)傷并孝烈,志其墓,劉允濟祭以文。武后召審言,將用之,問曰:“卿喜否?”審言蹈舞謝,后令賦《歡喜詩》,嘆重其文,授著作佐郎,遷膳部員外郎。神龍初,坐交通張易之,流峰州。入為國子監(jiān)主簿、修文館直學士,卒。大學士李嶠等奏請加贈,詔贈著作郎。初,審言病甚,宋之問、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為造化小兒相苦,尚何言?然吾在,久壓公等,今且死,固大慰,但恨不見替人”云。少與李嶠、崔融、蘇味道為文章四友,世號“崔李蘇杜”。融之亡,審言為服緦云。審言生子閑,閑生甫。(《新唐書·杜審言傳》)

  注釋:

  和:指用詩應答。

  晉陵:現江蘇省常州市。

  淑氣:和暖的天氣。

  古調:指陸丞寫的詩,即題目中的《早春游望》。

  韻譯:

  只有遠離故里外出做官之人,

  特別敏感自然物候轉化更新。

  海上云霞燦爛旭日即將東升,

  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

  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

  晴朗的`陽光下綠蘋顏色轉深。

  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

  勾起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賞析:

  因物感興,即景生情。詩人寫自己宦游他鄉(xiāng),春光滿地不能歸省的傷情。詩一開頭就發(fā)出感慨,說明離鄉(xiāng)宦游,對異土之“物候”才有“驚新”之意。中間二聯(lián)具體寫“驚新”,寫江南新春景色,詩人懷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聯(lián)點明思歸和道出自己傷春的本意。

  詩采用擬人手法,寫江南早春,歷歷如畫。對仗工整,結構細密,字字錘煉!岸伞、“催”二字使用尤為精湛。

  和原文、注釋 篇4

  作者:唐·李商隱

  昨夜玉輪明,傳聞近太清。

  涼波沖碧瓦,曉暈落金莖。

  露索秦宮井,風弦漢殿箏。

  幾時綿竹頌,擬薦子虛名。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注釋

 、倭詈崛:指令狐綯,大中三年二月拜中書舍人。西掖:指中書省。詩作于大中三年秋。

 、谔:三清仙境之一。

 、劢鹎o:銅柱。漢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掌擎盤承露。

  ④索;井繩。

 、輻钌鳌兜ゃU錄》:“古人殿閣檐棱間有風琴、風箏,皆因風動成音,自葉宮商!北揪滹L箏即指此,又稱鐵馬。

 、蕖段倪x·甘泉賦》李周翰注:“(揚)雄嘗作《綿竹頌》,成帝時直宿郎楊莊誦此文,帝曰:‘似相如之文!f曰:‘非也,此臣邑人揚子云。’帝即召見,拜黃門侍郎。”

 、摺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蜀人楊得意為狗監(jiān),侍上。上讀《子虛賦》而善之!靡庠:‘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上驚,乃召間相如!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作者介紹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市),祖輩遷至滎陽(今河南鄭州)。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王維的詩全集欄目。

  據《新唐書》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詩》三卷,《賦》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令狐舍人說昨夜西掖玩月因戲贈》繁體對照

  昨夜玉輪明,傳聞近太清。

  涼波沖碧瓦,曉暈落金莖。

  露索秦宮井,風弦漢殿箏。

  幾時綿竹頌,擬薦子虛名。

  和原文、注釋 篇5

  幼時記趣概況

  《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陡∩洝肥乔宄L洲人沈復著于嘉慶十三年(1808年)的自傳體小說。記敘了作者夫婦的家居生活和自己的坎坷經歷,文字樸素自然,情感真摯!陡∩洝饭擦恚烤斫杂行☆},依次是《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據考證,最后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蘇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二單元 第七課。

  原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于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作青云白鶴觀,果如鶴唳云端,怡然稱快。

  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目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邱,凹者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驚恐;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譯文:

  我回憶幼小的時候,能睜大眼睛對著太陽,眼力足以看清極細小的東西?吹郊毿〉臇|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所以我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夏天的蚊群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做鶴群在空中飛舞。心中想像著這樣的景象(專家翻譯:心中想象的是鶴),那么(專家添加:呈現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飛舞著的蚊子便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我仰起頭來觀看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了。有時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帳里,用煙慢慢地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霧飛舞鳴叫,我把這景象當做青云鶴圖來看,果真就覺得它們像鶴在云頭上高亢地鳴叫,令人高興得連聲叫好。

  我常在坑洼不平的土墻邊,雜草叢生的花臺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臺一樣高,定睛細看。把繁茂的雜草看作樹林,把昆蟲螞蟻看成野獸,把泥土瓦礫突起的地方看作山丘,低洼的地方看作溝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歷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暢,自得其樂。

  一天,看見兩只蟲子在草叢間相斗,我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突然一個很大的東西像推開大山,撞倒大樹一般地闖過來,原來是一只癩蛤蟆。(癩蛤。┑纳囝^一伸,兩只蟲子就全被吞進肚里。我那時年紀還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驚叫一聲,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來后,捉住蛤蟆,鞭打它幾十下,把它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注釋:

  1、節(jié)選自《浮生六記》(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年版),題目是編者加的。

  2、【余】我。

  3、【童稚(zhì)】童年。稚,幼小。

  4、【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極其細小的東西。明,眼力。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5、【藐(miǎo)】小。

  6、【必細察其紋理】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花紋。紋理,這里泛指花紋。

  7、【故時有物外之趣】所以時常有觀察物體本身以外的樂趣。

  8、【私】私下。

  9、【紋理】這里泛指花紋。

  10、【心之所向】心中所想的景觀(鶴舞)

  11、【昂首觀之】抬頭觀看這奇妙的景象。之,代詞,指群鶴舞空的景象

  12、【蓋(一癩蛤蟆也)】原來是。

  13.【徐噴以煙:慢慢地用煙噴】。是【以煙徐噴】的倒裝句。徐:慢慢的。以:用。

  14.【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空】夏天蚊子的飛鳴聲像雷一樣,我私下里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擬,比。

  15.【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飛舞著的蚊子)果真(覺得它們)是鶴了。

  16.【素帳】白色的蚊帳。。

  17.【項為之強】脖子因為這樣都僵硬了。強,同僵,僵硬

  18.【作青云白鶴觀】當做青云白鶴看。

  19.【唳】(鶴,鴻雁等)高亢地鳴叫。

  20.【怡然】喜悅的樣子。

  21.【稱快】喊痛快。

  22.【凹凸】高低不平。

  23.【叢雜】多而雜亂。

  24.【其】這里指自己。

  24.【以叢草為林】把叢聚的草當作樹林。以......為......,把......當做......

  25.【邱】同丘,土山。

  26、【壑】山溝。

  27、【神游其中】想象在里面游歷的情景。

  28、【觀之正濃】觀看這一情景興趣正濃厚的時候。

  29、【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

  30、【拔山】搬開土山。拔,移,搬開。

  31、【蓋】這里是“原來是”的意思。

  32、【為所】……被……

  33、【方】正,剛剛。

  34、【呀然】驚訝的(驚叫一聲)。

  35、【擬】比。

  36、【斗草間】即斗于草間,介詞“于”省略。之,指“二蟲斗”。龐然大物:很大的東西。拔:移,搬開。而:表修飾,翻譯為“著”。蓋:這里是“原來是”的意思。

  37、【而】表承接,然后。盡:全。為:被。為所:表示被動,“……被……”的意思。

  38、【方】正在。出神:精神過度集中而有點發(fā)呆。呀然;哎呀地(驚叫一聲)。鞭,名詞活用作動詞,鞭打。寫出了作者的仁慈和幼稚。因為作者當時不懂得食物鏈。

  作者簡介:

  沈復(1763—1825),字三白,號梅逸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清代散文家,作家,詞人。他一生長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歷過許多地方。能文善畫,著有《浮生六記》。沈復兒時就表現出富于想像、幻想的性格特點。沈復寫《浮生六記》,憶及童年時仍充滿童心童趣,這是很珍貴的。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沈復隨父親到浙江紹興求學,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復隨父親恭迎圣駕。后來到蘇州寫作!陡∩洝肥瞧渥詡黧w散文。記敘了他與妻子陳蕓志趣投合,情感深厚,愿意過一種布衣素食而從事藝術的生活,但因封建禮教的壓迫和貧苦生活的磨難,理想終未實現,經歷了生離死別的慘痛。這種記述夫婦間家庭生活的題

  材,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確屬罕見。《浮生六記》原有六記,現存四記:《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后兩記《中山記歷》、《養(yǎng)生記道》已失傳。1935年世界書局出版的《足本浮生六記》,后兩記是偽作。此書有多種版本。以俞平伯校點本為佳,附有《浮生六記年表》。有英、法、德、俄等多種譯本。后來到蘇州從事酒業(yè)。他與妻子陳蕓感情甚好,因遭家庭變故,夫妻曾旅居外地,歷經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當幕僚。此后情況不明。

  據考證,最后兩卷系偽作,文字亦不如前。

  和原文、注釋 篇6

  和李白潯陽紫極宮感秋原文

  雨歇月明松,天碧光入竹。

  好懷一時開,乾坤清可掬。

  相攜塵外游,此樂豈我獨。

  掃開松上云,恐有鶴來宿。

  爽氣逼斗牛,何待蜀仙卜。

  獨憐天心勞,千歲幾剝復。

  滄海有紅塵,不見虛舟覆。

  問訊安期生,何年棗當熟。

  和李白潯陽紫極宮感秋注釋

  【安期生】亦稱“安期”。亦稱“安其生”。仙人名。秦、漢間齊人,一說瑯琊阜鄉(xiāng)人。傳說他曾從河上丈人習黃帝、老子之說,賣藥東海邊。秦始皇東游,與語三日夜,賜金璧數千萬,皆置之阜鄉(xiāng)亭而去,留書及赤玉舄一雙為報。后始皇遣使入海求之,未至蓬萊山,遇風波而返。一說,生平與蒯通友善,嘗以策干項羽,未能用。后之方士、道家因謂其為居海上之神仙。事見《史記·樂毅列傳》、漢劉向《列仙傳》等!妒酚洝し舛U書》:“安期生僊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隱!薄稘h書·蒯通傳》:“通善齊人安其生,安其生嘗干項羽,羽不能用其策。而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卒不肯受!睍x葛洪《抱樸子·微旨》:“年非安期、彭祖多歷之壽,目不接見神仙,耳不獨聞異説,何以知長生之可獲,養(yǎng)性之有徵哉!”宋陸游《長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明高啟《贈李外史》詩:“我聞安期古策士,親見楚漢爭雌雄!鼻鍖O枝蔚《列仙詩》:“霸王虛有重瞳子,那識安期是異人。”

  和原文、注釋 篇7

  和原文

  天啟夫君八斗才,野人中路必須回。

  神仙一句難忘處,花外小車猶未來。

  注釋

  【八斗才】喻才高。唐李商隱《可嘆》詩:“宓妃愁坐芝田館,用盡陳王八斗才。”宋無名氏《釋常談·八斗之才》:“文章多,謂之‘八斗之才’。謝靈運嘗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鼻寮o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一》:“黃金屈戍雕胡錦,不信陳王八斗才!币嗍∽鳌鞍硕贰。唐趙嘏《廣陵答崔琛》詩:“八斗已自傳姓字,一枝何足計行藏!泵魍舻览ァ堵逅罚骸暗圩玉Y名八斗,神人結好重淵!

  和原文、注釋 篇8

  《憶匡一師》李商隱 唐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煙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參考注釋:

  ①遠公:即東晉廬山東林寺高僧惠遠(一作慧遠),是凈土宗的初祖。

 、跓o事:即“無端”

 、坨姇裕杭磿早,是唐代京城長安清晨的一大特色。

  賞析:

  住一師是一個僧人。詩中用“遠公”來代稱住一師,可見住一師絕非平庸之輩,亦見詩人仰慕之情。無端而別,更使人悵恨。每天拂曉,宮中和各佛寺的鐘聲一齊長鳴,聲震全城。詩人由帝城的曉鐘,聯(lián)想到住一師所在的`西峰佛寺的曉鐘,于是自然而然地想起相別經年的友人了。

  接著,詩人重現了留存在記憶中最深刻感人的一個場景,含蓄地表達出對往日深摯情誼的追念!盁煚t銷盡”,寒燈晦暗,正是拂曉時佛殿的逼真寫照。小童推開出門,只見皚皚白雪,灑滿蒼翠的松枝。這兩句粗看似乎既未寫其人,也未寫其事,然而仔細吟味,卻是其人宛在,其事歷歷在目。

  清晨的鐘聲,把詩人帶到當年與住一師同在西峰時的情景中去。他們可能曾一處圍爐夜話,暢敘友情;也可能曾一起煮茗吟詩,共賞佳句;也可能曾一道焚香鼓琴,敲枰對弈,……此時,煙爐里香火已滅,點了一夜的燈燭逐漸暗淡,兩人忘了時間長,忘了天氣寒,待到小童開門一看,啊,白雪鋪天蓋地,真成了一片銀色世界!這西峰松雪圖,讓詩人重溫了昔日相聚時的歡樂,飽含著詩人深沉的憶念之情。

  和原文、注釋 篇9

  水以漳、洛名

  【原文】

  水以漳名、洛名者最多,今略舉數處:趙、晉之間有清漳、濁漳,當陽有漳水,贛上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縣有洛水。此概舉一二耳,其詳不能具載。予考其義,乃清濁相蹂者為漳。章者,文也,別也。漳謂兩物相合,有文章,且可別也。清漳、濁漳,合于上黨。當陽即沮、漳合流,贛上即漳、灨合流,漳州予未曾目見,鄣郡即西江①合流,亳漳即漳、渦合流,云夢即漳、鄖合流。此數處皆清濁合流,色理如螮蝀,數十里方混。如璋亦從章,璋,王之左右之臣所執(zhí),《詩》云:濟濟辟王,左右趣之。濟濟辟王,左右奉璋。璋,圭之半體也,合之則成圭。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又諸侯以如聘,取其判合②也。有事于山川③,以其殺④宗廟禮之半也。又牙璋以起軍旅,先儒謂有鈕牙之飾于剡側,不然也。牙璋,判合之器也,當于合處為牙,如今之合契。牙璋,牡契也,以起軍旅,則其牝宜在軍中,即虎符之法也。洛與落同義,謂水自上而下,有投流處。今淝水、沱水,天下亦多,先儒皆自有解。

  【注釋】

 、傥鹘捍酥肝鱽淼拇蠼。

 、谂泻希耗芑ハ喾趾,即兩個璋能合成一個圭。

 、塾惺掠谏酱ǎ褐讣漓肷酱。

  ④殺:此指降低。

  【譯文】

  水流以漳、洛命名的最多,現在略舉幾處:趙、晉之間有清漳、濁漳,當陽有漳水,贛水的上流有漳水,鄣郡有漳江,漳州有漳浦,亳州有漳水,安州有漳水。洛中有洛水,北地郡有洛水,沙縣有洛水。這里不過略舉一二,詳情不能具載。我考察它們的含義,漳乃是清濁相混合的意思。章有文采、區(qū)分之意。所謂漳,就是兩件東西相混合后既有文采而且能夠區(qū)分的意思。清漳、濁漳,匯合于上黨。當陽的漳水就是沮、漳水的合流,贛水上流之漳合貢水為灨,漳州的漳浦我沒有親眼見過,鄣郡之漳匯合于大江,亳州之漳就是漳、渦水的合流,安州云夢之漳是漳、鄖水的合流。這幾個地方的漳水也都是清濁合流,色澤紋理如天上的虹一樣,綿延幾十里才混合如一。璋也有章的字旁,璋,是君王身邊的大臣所執(zhí),《詩》云:濟濟辟王,左右趣之。濟濟辟王,左右奉璋。璋,就是圭的'一半,兩個璋合起來就是一個圭。這正是君王身邊的大臣們聯(lián)合同心,趨奉君王的意思。諸侯用璋來互相聘問,是取其能互相分合的意思。君王祭祀山川用璋,是取其與祭祖所用禮器相差一半。所謂牙璋以起軍旅,過去的學者認為它是刃口飾有突出牙狀物的東西,是不對的。牙璋,是一種能互相分合的東西,應當在可以相合之處制作牙,就好像現在的合契一樣。牙璋,是有凸牙之器,既用以調發(fā)軍隊,則凹牙之器應該在軍隊中,這也就是虎符的方式。洛與落的含義相同,是指該水流自上而下投流的地方,F在天下名為淝水、沱水的水流也很多,過去的學者都各有說法。

  和原文、注釋 篇10

  【原文】

  有駜有駜1,駜彼乘黃2。夙夜在公3,在公明明4。振振鷺5,鷺于下。鼓咽咽6,醉言舞。于胥樂兮7!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8。夙夜在公,在公飲酒。振振鷺,鷺于飛。鼓咽咽,醉言歸。于胥樂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9。夙夜在公,在公載燕10。自今以始,歲其有11。君子有穀12,詒孫子13。于胥樂兮!

  【譯文】

  真高大呀真肥壯,拉車四匹馬毛黃。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辦事多繁忙。白鷺一群向上翥,漸收羽翼身下俯。鼓聲咚咚響不停,趁著醉意都起舞。一起樂啊心神舒!

  真肥壯呀真高大,拉車四匹是公馬。早晚都在官府里,在那飲酒喜交加。白鷺一群向上飛,漸展翅膀任來回。鼓聲咚咚響不停,趁著醉興把家歸。樂在一起真快慰!

  肥壯高大令人贊,拉車四匹鐵驄健。早晚都在官府里,在官府里設酒宴。從今開始享太平,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福又有祿,福澤世代留子孫。樂在一起真高興!

  【注釋】

  1.駜(bì):馬肥壯貌。

  2.乘(shènɡ)黃:四匹黃馬。古者一車四馬曰乘。

  3.公:官府。

  4.明明:通"勉勉",努力貌。

  5.振振鷺:朱熹《詩集傳》:"振振,群飛貌。鷺,鷺羽,舞者所持,或坐或伏,如鷺之下也。"

  6.咽咽:不停的鼓聲。

  7.于:通"吁",感嘆詞。胥:相。

  8.牡:公馬。

  9.駽(xuān):青驪馬,又名鐵驄。

  10.載:則。燕:通"宴"。

  11.歲其有:毛傳:"歲其有豐年也。"

  12.穀:義含雙關,字面指五谷,兼有福善之意。

  13.詒:留。

  【賞析】

  此詩敘寫魯僖公君臣在祈年以后的燕飲活動,當作于與齊桓、宋桓伐楚以后,結合《閟宮》一篇可知也。

  詩一開始便寫馬,馬極肥壯,都為黃色,其“乘”字指出了這些是駕車的馬。周代的禮制非常嚴格,不同的身份地位在禮器的使用方面也有差別。身份本是抽象的名稱,它們由具體的物質享受來體現,在出行時,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車駕了。本詩接著轉向廟堂,“夙夜在公”的“公”,當作官府講,與“退食自公”的“公”同。不過,這里的官府不同一般的官府,而是僖公祭祀祈年之處,亦即下詩中的“泮宮”、“閟宮”。祈年為郊祭,在國都以外,故首二句反覆詠馬。然后才寫到乘車馬的人,從早到晚忙忙碌碌,揭開詩歌的主要部分,即宴飲部分。在宴會上.舞伎手持鷺羽,扇動羽毛,如鷺鳥一樣,有時群飛而起,有時翩然下落,給宴會制造氣氛。與宴的人們在飲酒觀舞,不絕的`鼓聲震撼著他們的內心,優(yōu)美翻飛的舞姿調動他們的情緒,酒酣耳熱,他們不禁也手舞足蹈起來。忘記了平日的禮數、戒備、拘謹,都在舞蹈,攄發(fā)各自內心的快樂,相互感染,沒有語言,但一舉一動都在和對方進行心靈深處的交流。這時,詩人也為眼前的情景所感動,而發(fā)出由衷的希望:“呵,大伙一起快樂呀!”

  第二章的形式和首章基本一致,只是個別字有所變化,一是描寫得更具體細致,指出馬為牡馬,大伙在官府中所忙碌的是飲酒跳舞;二是寫出時間變化,“鷺于飛”是舞者持鷺羽散去,舞宴結束,故而飲宴者也帶著醉意而返回。

  第三章揭出郊祀之事。駽為青驪,與前言乘黃不同,疑為魯公所乘,以乘駽推出魯公,顯出其與群臣不同。群臣的歡樂是君主所賜,故曰:“在公載燕!憋嬔绮皇且环N孤立行為,既是歡娛群臣,更是祭祀,朱熹說:“凡廟之制,前廟以奉神,后寢以藏衣冠,祭于廟而燕于寢,故于此將燕,而祭時之樂,皆入奏于寢也。且于祭既受祿矣,故以燕為將受后祿而綏之也!闭赋鲞@種聯(lián)系。下面四句是詩人的祈禱,希望從今以后,有好的收成,并把這福澤傳之子孫。穀,兼含福善之意,詩人不僅希望魯君把收獲的糧食傳給后代,更希望魯國福澤綿長,享祚長久!妒酚洝斨芄兰摇份d“成王乃命魯得郊,祭文王”,郊祭對于魯國顯示出在諸侯中的崇高地位,故詩人極力贊揚,每章以“于胥樂兮”為結束。

  魏源《詩古微·魯頌答問》曰:“《春秋》之書郊、書禘,皆自僖公始,則其僭亦自僖公始!毖再圆槐厍‘,《春秋》書禘始于僖公亦未必準確,但僖公時誠有郊禘,《閟官》詩明顯歌頌僖公作郊廟,那么郊祀重修在僖公時,詩人所以大加歌頌就容易理解了。

  和原文、注釋 篇11

  告喝打杖是夢溪筆談的故事,說的是三司、開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長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這也是唐朝的一種制度。

  告喝打杖(官員儀仗)

  【原文】

  三司①、開封府②、外州③長官升廳事④,則有衙吏前導⑤告喝⑥。國朝⑦之制,在禁中⑧唯三官得告⑨:宰相告于中書,翰林學士告于本院,御史告于朝堂⑩。皆用朱衣吏,謂之三告官。所經過處,閽吏以梃扣地警眾,謂之打杖子。兩府、親王,自殿門打至本司及上馬處;宣徽使打于本院;三司使、知開封府打于本司。近歲寺監(jiān)長官亦打,非故事。前宰相赴朝,亦有特旨,許張蓋、打杖子者,系臨時指揮。執(zhí)絲梢鞭入內,自三司副使以上;副使唯乘紫絲暖座從入。隊長持破木梃,自待制以上。近歲寺監(jiān)長官持藤杖,非故事也。百官儀范,著令之外,諸家所記,尚有遺者。雖至猥細,亦一時儀物也。

  【注釋】

 、偃荆罕彼吻捌谧罡哓斦䴔C構,也稱計省。北宋前期,中書門下主管民政,樞密院主管軍政,三司主管財政,三者鼎足而立,而大權集于皇帝一身。三司的職權是總管全國各地的貢賦和國家的財政。三司的長官是三司使,其權位之重,與執(zhí)政無殊,號稱計相。三司之副長官為三司副使。宋太宗時,罷三司使,另設鹽鐵、度支、戶部三使。宋真宗時,又罷三使,重設三司使一員,另設鹽鐵副使、度支副使和戶部副使。北宋前期,全國財政支出大部分依靠三司。元豐改革官制時雖廢三司,有關事務歸戶部、工部管轄,但是財用大計畢竟不是戶部所能盡辦,因此,北宋末期又有總領財賦官及經總制使分別掌之。宋神宗改制后,宰相實際上兼管財政。南宋時,宰相兼任樞密使,又兼管部分軍政。這樣,宰相重新握有民政、財政和部分軍政之權。

 、陂_封府:北宋時負責管理國都及京畿地區(qū)的重要機構,地位非常顯赫,位于都城東京(后亦稱汴京,今河南開封)。在北宋王朝統(tǒng)治的168年當中,曾有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帝王在開封府任過職,并由此登基;北宋時的寇準、范仲淹、包拯、歐陽修、司馬光、蘇軾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軍事家也曾在開封府任職。由于一批優(yōu)秀官員在開封府任職期間,樹立并弘揚了公生明的道德正氣,形成了以廉正剛毅為鮮明特色的府衙文化,開封府也因此而成為聞名遐邇的中國古代官衙。

  ③外州:京城以外的各州。

 、苌龔d事:古指官員升堂理事。

 、萸皩В阂,在前面開路。

 、薷婧龋号f時官府內衙役高聲吆喝,通報官員駕臨。

 、邍赫f話人所在的朝代,文中指宋朝。

 、嘟校簩m禁之中。

 、岣妫焊婧取

 、獬茫何闹兄腹賳T聚議之處。

  閽(hūn)吏:守門的役吏。

  梃:棍棒。

  兩府:文中指中書省、樞密院兩機構的長官。

  寺監(jiān):古代寺、監(jiān)兩級官署的并稱。

  特旨:皇帝的.特別指令,文中指特許。

  指揮:發(fā)令調度。

  儀范:禮法禮儀,文中指儀仗規(guī)則。

  著令:著于律令。

  猥細:瑣細。

  儀物:用于禮儀的器物。

  【譯文】

  三司、開封府、京城外州府的長官升堂理事,都有衙役在前引路吆喝。本朝制度規(guī)定,在宮禁之中只有三種官員可以吆喝通告:宰相到中書省時通告,翰林學士到翰林院時通告,御史到朝堂時通告。吆喝通告時都用穿紅衣的役吏,稱作三告官。在官員所經過的地方,門吏用棍杖敲地以警示眾人,稱作打杖子。對兩府、親王,要從殿門一直打到本司或上馬的地方;宣徽使打于宣徽院;三司使、開封府尹打于各自的官署。近年來,寺監(jiān)長官也要打杖吆喝,這不合過去的規(guī)矩。以前宰相上朝,也有經皇帝特許,張華蓋、打杖子的,那是臨時性的指令。手持絲梢鞭進宮,要三司副使以上官員才可以;副使只可乘紫絲暖座跟隨入內。允許儀仗隊長手持舊棍杖,得是待制以上的官員才可以。近年來寺監(jiān)長官也持藤杖,這不合過去的制度。文武百官的儀仗規(guī)則,除記入律令以外,各家所作的記載,還是有遺漏。所記盡管很瑣細,卻也是一個時期用于禮儀的器物。

  和原文、注釋 篇12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作品介紹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的作者是岑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98卷第12首。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原文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

  作者:唐·岑參

  王生今才子,時輩咸所仰。

  何當見顏色,終日勞夢想。

  驅車到關下,欲往阻河廣。

  滿日徒春華,思君罷心賞。

  開門見太華,朝日映高掌。

  忽覺蓮花峰,別來更如長。

  無心顧微祿,有意在獨往。

  不負林中期,終當出塵網。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注釋

  ①這首詩作于寶應元年(762)春。

 、谧:全詩校:“一作人。”

 、巯趟:猶“咸仰”。

 、茏韬訌V:泛指道路阻隔!对姟で仫L·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此處暗用其意。

 、萑:《四部叢刊》作“目”。

 、尢A:即華山。時季友當居華陰。

 、吒哒:指華山仙掌峰。

 、嗌徎ǚ:華山中峰。

 、岣:猶“絕”。

 、饬种衅:退隱林下之約。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作者介紹

  岑參(cén cān)(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742~756)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后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詩題材廣泛,長于七言歌行。

  岑參的`詩題材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朓、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參所作善于描繪塞上風光和戰(zhàn)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并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潼關使院懷王七季友》繁體對照

  王生今才子,時輩鹹所仰。

  何當見顔色,終日勞夢想。

  驅車到關下,欲往阻河廣。

  滿日徒春華,思君罷心賞。

  開門見太華,朝日映高掌。

  忽覺蓮花峰,別來更如長。

  無心顧微祿,有意在獨往。

  不負林中期,終當出塵網。

  和原文、注釋 篇13

  原文

  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jiāo】,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hèng】”,而處尤劇。 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jì】三橫唯余其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xiāng)里皆謂已死,更相慶。 竟殺蛟而出,聞里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吳尋二陸。平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憂令名不彰【zhāng】邪【yé】?”處遂改勵,終為忠臣。

  本文角色簡介

  周處:字子隱,晉朝義興(今江蘇義興)人。劉義慶,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

  《世說新語》是我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卷,劉孝標注本分為十卷,今傳本皆作三卷,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千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遺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

  字詞解釋

  1.兇強:兇暴強悍。 俠氣:任性使氣。這里有“好爭斗”的意思。

  2.為……所:被……認為。

  3.患:認為是禍害。后文的是擔心的意思。

  4.又:另外

  5.并:一起。

  6.暴犯:侵害。

  7.三橫(hèng):三害。橫:禍害。

  8,尤。焊訁柡。

  9 .或說(shùi):有的人勸說;颍河械娜

  10.冀:希望

  11.蛟或浮或沒:或,有時。

  12.始:才

  13.為:當作

  14.更:輪番。

  15.改勵:改過自勉。

  16.蹉跎(cuō tuó):年歲已大。

  17.二陸:指陸機,陸云。陸機曾任平原內史,陸云曾任清河內史。

  18.平原:指陸機,字士衡,世稱陸平原。

  19.清河:指陸云,字士龍,世稱陸清河。

  20.患:禍害。

  21.修改:修,提高修養(yǎng);改,改正錯誤。

  22.貴:意動用法,以……為貴,認為……是寶貴的。

  23.朝聞夕死:早上聽了圣賢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虛度此生。

  24.之:放在主謂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義。

  25.皆:都。

  26.彰:顯露。

  27.竟:最終。

  28.朝:在早上

  29.夕:在晚上

  30.沒:沉沒

  31.謂:認為

  32.俱:一起

  譯文:

  周處年輕時,兇暴強悍,好爭斗,被鄉(xiāng)親們認為一大禍害。義興的河中有條蛟,山上有只白額虎,一起侵犯百姓。義興人把他們稱為三害,而周處更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猛虎斬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只剩下一個。周處就殺死了白額虎,又下河斬殺蛟。蛟在水里有時浮起、有時沉下,周處與蛟龍一起浮沉了幾十里遠。經過了三天三夜,當地的百姓們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交替著互相慶祝。周處最后殺死了蛟上了岸。他聽說鄉(xiāng)里人在互相慶祝,才知道鄉(xiāng)里的人認為自己是一個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意思。于是到吳地去找陸機和陸云,陸機不在,只看見了陸云,他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云,并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墒悄隁q已大,最終不會有什么成就。陸云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早晨明白了圣賢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并且人就害怕立不下志向,(如果能立下志向)又何必擔憂美好的名聲不能顯露呢?”周處聽后就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名忠臣。

【和原文、注釋】相關文章:

杜蕢揚觶原文和注釋05-15

則堂原文注釋09-10

廬山原文注釋09-11

無題原文、注釋09-09

靜女原文及注釋09-09

《黃鶴樓》原文及注釋11-25

代同舍上郎中原文、注釋09-10

《瑞鶴仙·濕云粘雁影》原文注釋03-26

《貝宮夫人》注釋及鑒賞05-10

《豐碑》原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