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国产免费网,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成久久久久三级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時間:2023-02-06 16:09:07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

  教學內容:

  教材第24頁的內容和第25頁“練一練”第1、2題,第26頁“練一練”第6題。

  教學目標:

  1.會分析解答“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如審題,找關鍵句,分析關鍵句的含義,找單位“1”,將文字、圖示、算式結合起來。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學會分析解決兩步計算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教學難點:

  初步構建分數(shù)問題的知識結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學生活動

  (二次備課)

  一、談話導入

  秋天來了,森林里的小動物正在舉行第十屆動物車展,我們一起來看看。請同學們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一看,圖畫上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根據(jù)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第24頁情境圖,學生觀察找出數(shù)學信息。

  第十屆動物車展第一天成交量為50輛,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問題是第二天的成交量是多少輛?

  師:這是一道“求比一個數(shù)多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

  二、預習反饋

  點名讓學生匯報預習情況。(重點讓學生說說通過預習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容,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問題)

  三、探索新知

  1.理解題意,探究問題。

  引導學生:(1)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的(這里的表示的不是數(shù)量,而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師:這里的是輛嗎?如果不是那它表示什么意思?

  生:一定不是,汽車怎么可能出現(xiàn)輛。

  生:增加了,是指第二天增加的成交量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師:對。這里的是一個分率,它的單位“1”是第一天的成交量。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增加了就表示第二天成交量比第一天多了第一天成交量的。

  2.畫圖表示第二天的成交量。

  學生理解題意后可試著描述,師生共同畫出圖形。

  在畫圖時注意分析:

 。1)確定單位“1”后先畫單位“1”,即第一天的成交量。

 。2)再畫第二天的成交量,可以提問第二天的成交量線段畫的比第一天的長還是短,為什么(因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所以線段要比第一天的長)。長出的這段要畫多長(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線段的)。

  (3)然后分析示意圖中每部分表示的意義。

  第2條線段中,和表示第一天成交量的線段相對的這段表示它和第一天成交量相等,多出來的這段表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的成交量,也就是第一天成交量的。

  3.看圖列式,解決問題。

  讓學生根據(jù)分析,嘗試自己列式,并在小組內說說自己的思路,再匯報。

  可能會有兩種意見:(1)先求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2)先求第二天成交量是第一天的幾分之幾。這兩種意見教師都給予肯定。

  生1:我是先求第二天比第一天增加了多少輛,50×=10(輛),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10=60(輛)。列成綜合算式是50+50×。

  生2:我是從圖中看出第二天是第一天的`(1+)=,再求第二天的成交量50×=60(輛)。列成綜合算式是50×(1+)。

  4.回顧反思。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回顧和交流這道題的解決過程和方法。

 。1)讀題,找出題中的條件和問題;

 。2)找出單位“1”的量,畫圖幫助分析數(shù)量關系;

 。3)根據(jù)線段圖找出數(shù)量關系;

 。4)列式解答。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1題。

  讓學生先分析題目中的信息,理解題意后再完成。

  2.完成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理解“體積大約增加”是增加誰的,從而找到單位“1”解決問題。

  3.完成習題:學校新購進足球30個,購進排球的數(shù)量比足球少,學校購進排球多少個?

  這是求“比一個數(shù)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

  ”,讓學生進行遷移類推。

  五、拓展提升

  1.陽陽期中考試數(shù)學得了96分,語文的分數(shù)比數(shù)學低,陽陽的數(shù)學和語文一共得了多少分?

  96+96×(1-)=184(分)

  2.商場某品牌衣服進價240元,加價后銷售,元旦促銷,再降價銷售,現(xiàn)在的售價是多少元?

  240×(1+)×(1-)=225(元)

  六、課堂總結

  讓學生說一說“求比一個數(shù)多(少)幾分之幾的數(shù)是多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并總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七、作業(yè)布置

  1.教材第25頁“練一練”第3題。

  2.教材第26頁“練一練”第6題。

  觀察情境圖,了解題目中的信息,提出問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預習的情況,有側重點地調整教學方案。

  在小組里交流后回答。

  學生列式,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強調問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愛美觀。

  2、讓學生知道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各種心理特征,以及如何處理好這個階段的種種問題。

  教學重難點:

  知道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各種心理特征,以及如何處理好這個階段的種種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同學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知道什么才是美嗎?

  2、揭題:愛美與健康

  二:讀課文

  1、自讀課文

  思考:熱怎樣才是美?

  2、齊讀課文,回答

  (1)學生回答

 。2)讀重點段

  3、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1)相互討論、交流

 。2)指名回答

  4、思考課后練習,進一步提高真正美的認識。

  三、總結課文

  四、作業(yè)練習

  1、什么是真正的美?

  2、完成課后作業(yè)。

  板書設計:

  愛美與健康

  美:形體美風度美儀表美心靈美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3

  學材分析

  對于一些組合圖形的面積和周長的計算學生容易出錯。

  學情分析

  還需加強概念的教學,從而提高上課效率。

  學習目標

  進一步鞏固已學的知識,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便于查漏補缺。

  導學策略

  導練法、遷移法、例證法

  教學準備

  投影儀、自制投影片、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測試

  2、評析

  3、總結

  考試

  聽老師講解題目。

  教學反思

  學生的概念不是理解的'很透和解題習慣不好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百分數(shù)的應用

  一、單元教學的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2、能利用百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以及方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感受百分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內容:百分數(shù)的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shù)問題。

  三、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百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難點: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shù)問題。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

  3.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的特征,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圓上的概念,歸納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一)教師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些平面幾何圖形?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

 。ǘ┱勗捯耄航裉煳覀兝^續(xù)學習一個新的幾何圖形.

  二、教學新課

 。ㄒ唬﹫A的形成過程

  1.教師敘述:體育課上,教師和明明做游戲,老師固定在操場中間不動,為了保持與老師之間的距離不變,明明拉緊一條繩子開始走動,形成這樣一個圖形,這是什么圖形?

  2.教師提問

 。1)明明拉著繩子圍著教師走動,他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變的,你知道嗎?(明明和教師的距離沒有變化)

 。2)老師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圓心)

 。ǘ┞(lián)系實際

  生活中的圓形物體處處可見,你能舉一些例子嗎?

 。ㄈ┊媹A

  1.介紹圓規(guī)的歷史.

  2.教師介紹畫圓步驟

  (1)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

 。2)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定在一點上;這個點就是圓心,用字母O來表示.

 。3)把裝有鉛筆尖的一只腳旋轉一周.

  3.教師強調

 。1)圓規(guī)兩腳距離不能變;

 。2)重心放在針尖一腳上;

 。3)起點和終點要重合.

  4.學生練習

 。1)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畫圓

  (2)學生自己練習畫圓

 。3)學生按要求畫圓(兩腳間距離為3厘米)

  (四)認識半徑、直徑和兩者間的關系.

  1.認識半徑:教師在圓內畫一條線段,線段的一個端點在圓心,另一個端點在圓上.

  (1)教師說明:這樣的線段叫圓的半徑,用字母r表示

 。2)比賽:我給同學們10秒鐘時間,請你們在自己的圓中畫半徑,看誰畫的多?同時還要說明半徑的'長度.

  (3)學生反饋:你畫了幾條?長度呢?如果還有時間你還能畫多少條?

 。4)教師小結并板書: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教師追問:你圓中的半徑和老師黑板上畫的圓的半徑為什么不相等呢?

  (5)補充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2.認識直徑:教師示范畫直徑

 。1)觀察:什么叫直徑?直徑有多少條?長度呢?

 。2)教師小結并板書:在同圓或等圓中,所有的直徑都相等,直徑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筆標出下面各圓的半徑和直徑.(出示圖片:練習)

  4.半徑與直徑的關系

  教師提問:在同圓或等圓中,半徑和直徑有什么關系?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

  2.通過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計算法則的算理,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演繹推理、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感受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體會數(shù)學知識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邏輯之美。

  教學重點:

  理解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探究計算法則。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及約分方法。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喚醒認知

 。ㄒ唬┝惺接嬎悖f說你是怎樣想的? 5個12相加是多少?10個23的和是多少? (概括: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的簡便運算)

 。ǘ┛诖

  (三)感受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

  21個相加太麻煩了,有沒有簡單的表示方法?(學生會想到用乘法表示成 ×21)然后讓學生說一說 ×21表示的含義。 揭題:怎樣計算 ×21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數(shù)乘法——分數(shù)乘整數(shù)。

  二、出示問題,探索新知

  1、自主學習紅點1。

 。1)出示窗1:小鳥風箏的'尾巴是用5根布條做成的,小魚風箏的尾巴是用6根布條做成的,每根布條長都是 米。學生提出用乘法計算的數(shù)學問題。 出示紅點1問題:做小鳥風箏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條?指名口頭列式。

 。2)自學提示: ×5表示什么意義?兩個小朋友分別是怎樣計算的?學生自學課本47頁。

 。3)交流、質疑。

 。4)比較這兩種方法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計算5個 相加是多少,一種方法是加法,另一種方法是乘法。 但結果是相同的。你喜歡哪種方法? 教師指出,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其中連加的步驟在計算時可以省略。 板書簡便的寫法: ×5= = (米)

  2、自主學習紅點2。

 。1)出示問題:做小魚風箏的尾巴,一共需要多少米的布條? 學生嘗試獨立解決。指名板演。集體評議。

 。2)比較計算過程,分類梳理:a先計算再約分;b先約分再計算。討論:哪種算法更簡便? 6× = = =3(米) 比較兩種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 ×6= =3(米) ×6= ×6=3(米) (3)小試牛刀(突破難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 6× = ×13= 評議談體會。強調:分數(shù)乘整數(shù),通常先約分再計算比較簡便。

  3、歸納概括: 一個分數(shù)乘整數(shù)表示什么?(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 分數(shù)乘整數(shù)怎樣計算?(用分子和整數(shù)相乘,分母不變 ) 應注意什么?(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三、分層練習,強化認知 .鞏固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意義

  1、自主練習第1、2題:看圖寫算式。集體訂正,說說乘法算式的意義和計算過程。

  2、計算擂臺。自主練習第3題,鞏固分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和算法。

  3、明辨是非。

  4、結合實際,解決問題。

 。1)一個正方體的禮品盒,底面積是 1/9平方米,要想將這個禮品盒包裝起來,至少需要多少包裝紙?

 。2)美術館要進行美術展覽,有5張畫是邊長7/10 米的正方形的,如果為這幾幅畫配上鏡框,需要木條多少米?

  四、總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那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那些收獲? 分數(shù)與整數(shù)相乘,要用分數(shù)的分子與整數(shù)相乘,分母不變。計算時能約分的可以先約分再計算出結果。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6

教學內容:p27倒數(shù)的認識,練習六全部習題。

  教材簡析:這個內容是在分數(shù)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為后面學習分數(shù)除法作準備的。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注意突出倒數(shù)是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它們具有互相依存的特點。

  教學要求:使學生認識倒數(shù)的概念,掌握求倒數(shù)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求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

  教學過程:

  一、用漢字作比喻引入

  1、師指出:我國漢字結構優(yōu)美,有上下、左右結構,如果把杏字上下一顛倒成了什么字?呆把吳字一顛倒呢?(吞)一個數(shù)也可以倒過來變?yōu)榱硪粋數(shù),比如3/4倒過來呢?(4/3)1/7倒過來呢?(7/1也就是7)這叫做倒數(shù),隨即板書課題。

  2、提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看到這個課題,你們想到了什么?

 。▽W生各抒己見)

  師生共同確定本節(jié)課的目標研究倒數(shù)的意義、方法和用處。

  二、新知探索:

  1、研究倒數(shù)的意義

  師:請大家看書p27第3行的結語:乘積等于1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倒數(shù)。

  學生自學后,問:有沒有疑問?

  師引導學生說出:倒數(shù)是對兩個數(shù)來說的,它們是互相依存的。必須說,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而不能孤立地說某一個數(shù)是倒數(shù)。

  2、學生自主舉例,推敲方法:

  (1)師:下面,請大家各自舉例加以說明。

  (2)學生先獨立思考,再交流。

 。╝、以真分數(shù)為例;如:5/8的倒數(shù)是8/5真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假分數(shù)。)

 。╞、以假分數(shù)為例;8/5的倒數(shù)是5/8假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真分數(shù)。)

 。╟、以帶分數(shù)為例;帶分數(shù)的倒數(shù)是真分數(shù)。)

 。╠、以小數(shù)為例;分兩種情況:純小數(shù)和帶小數(shù),純小數(shù)相當于真分數(shù),帶小數(shù)相當于假分數(shù))

 。╡、以整數(shù)為例;整數(shù)相當于分母是1的假分數(shù))

  學生舉例的過程同時將如何尋找倒數(shù)的`方法也融入其中。

  3、討論0、1的情況:

  1的倒數(shù)是1。0沒有倒數(shù)。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因為1與1相乘得1,所以1的倒數(shù)是1。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不可能是1,所以0沒有倒數(shù)。)

  4、總結方法:(除了0以外)你認為怎樣可以很快求出一個數(shù)的倒數(shù)?(只要把這個數(shù)的分子、分母調換位置)看看書上是這樣寫的嗎?(讓學生體會到一種成就感,自己說的居然和書上的意思一樣)

  三、反饋鞏固:

  1、完成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重點問:8的倒數(shù)是幾?

  2、練習六5(判斷)

  3、補充判斷:

  a、a是自然數(shù),a的倒數(shù)是1/a。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7

  教學目標:

  1、體會引入百分數(shù)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會正確讀百分數(shù)。在具體情境中,解釋百分數(shù)的意義,體會百分數(shù)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2、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百分數(shù)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歸納能力。

  3、讓學生在操作和探索過程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百分數(shù)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實際,激趣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非常喜歡旅游,并且去過好多地方。 (出示老師外出旅游的照片,并加以介紹)

  設計意圖:以自己為例,展示旅游照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師:誰來說說,你們都去過哪些名勝古跡?師: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到山東的風景區(qū)去游覽一下,好嗎? (出示信息窗1)

  2、師:誰知道,這幾幅圖分別是山東的哪些城市的什么景區(qū)?

  生:……

  師:讀一讀下面的幾句話和統(tǒng)計表,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從旅游景區(qū)有關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導入新課,能發(fā)現(xiàn)百分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學百分數(shù)的讀法

  師:16%、9%、9.3%怎么來讀?

  生:16%讀作:百分之十六9%讀作:百分之九9.3%讀作:百分之九點三(全班齊讀,另舉例指名讀)

  設計意圖:學生對百分數(shù)的讀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指導讀出百分數(shù)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任意舉出幾個百分數(shù)讓學生讀,便于加深對百分數(shù)讀法的印象。

  (二)教學百分數(shù)的意義

  1、師:它們各表示什么意思?

  (以16%為例,小組討論,指明解釋9%、9.3%)

  得出結論:表示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百分之幾的數(shù)叫做百分數(shù)。

  師:百分數(shù)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板書:百分數(shù))

  師:百分數(shù)通常不寫成分數(shù)形式,而是在原來的分子后面加上%來表示。

  2、想一想,你在生活中那些地方見到過百分數(shù)?

  設計理念:從學生身邊的生活中尋找百分數(shù)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百分數(shù)的興趣。滲透百分數(shù)的實際運用的普遍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三)練習鞏固,知識延伸

  自主練習

  1、使學生體會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特別注意分數(shù)與百分數(shù)的區(qū)別:分數(shù)既可以表示一個具體的數(shù),也可以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百分數(shù)只能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關系。

  2、課后練習第二題,仔細閱讀題中的相關信息,說一說每個百分數(shù)表示的意義。

  設計意圖:在語言敘述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百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鞏固。

  3、課后練習第3、4題,尤其注意100%意義的理解。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走進生活、課后延伸,研究我們身邊的數(shù)學,在進行計算鞏固練習的同時,滲透“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4、課后第5題,聯(lián)系已學過的分數(shù)的意義,把全國人口數(shù)看作單位“1”(100%),漢族人口占總數(shù)的92%,少數(shù)人口則占1-92%=8%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8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

  談話:我們在小學階段學習過哪些立體圖形?如果把這些圖形進行分類,可以怎樣分?

  明確:(1)我們學過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圓錐四種立體圖形。

 。2)可以把這些圖形分成兩類,長方體、正方體分為一類,因為它們是由平面圍成的;圓柱、圓錐分為另一類,因為它們是由平面和曲面圍成的。

  導入:今天我們就分類來復習這些立體圖形的知識。(板書課題:立體圖形的認識)

  ⊙回顧與整理

  1.長方體與正方體。

 。1)長方體的特點。

 、匍L方體的6個面都是長方形,有時有2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陂L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相對的面的面積相等,相對的棱的長度相等。

 。2)正方體的特點。

 、僬襟w的6個面都是正方形,6個面的`面積相等。

 、谡襟w有12條棱,12條棱的長度都相等,有8個頂點。

  ③正方體可以看成是特殊的長方體。

  2.圓柱與圓錐。

  師:你對圓柱與圓錐有怎樣的認識?(生自由回答)

  預設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圓柱的兩個底面是面積相等的圓。

  生2: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shù)條高。

  生3: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側面是一個曲面。

  生4: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生5:測量圓錐的高時,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就是圓錐的高。

  ……

  3.觀察物體。

  師:關于觀察物體,你有哪些經驗和感受?

  預設

  生1:把長方體或正方體放在桌面上,最多只能同時看到三個面。

  生2:一個立體圖形,從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圖形不一定相同。

  ⊙典型例題解析

  課件出示例題。

  下圖是一塊帶有圓形空洞和方形空洞的木塊。在下列物體中既能堵住圓形空洞,又能堵住方形空洞的是()。

  分析這是一道具有實際意義的題。例如某處有洞漏水,我們要用器具將漏洞堵住,選擇不正確將無濟于事。

  經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圓柱B符合條件。它從上往下看(俯視圖)是圓,從正面看(主視圖)或從側面看(左、右視圖)是正方形,所以應選B。

  解答B(yǎng)

  ⊙探究活動

  1.出示探究內容。

  有一個正方體,先將它的表面全部涂上紅色,再把它切割成27個小正方體(如下圖),在這些小正方體中,一面涂紅色、兩面涂紅色、三面涂紅色的各有多少個?

  2.動手操作。

  3.匯報操作結果。

  一面涂紅色的有6個,兩面涂紅色的有12個,三面涂紅色的有8個。

  4.思考:一面涂紅色,兩面涂紅色,三面涂紅色的小正方體分別在原立體圖形的什么位置?

  明確:(1)大正方體被切割成小正方體后,一面涂紅色的是大正方體每個面中間的那一塊(如A處)。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9

  單元教材分析:

  有關統(tǒng)計圖的認識,小學階段主要是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和扇形統(tǒng)計圖。扇形統(tǒng)計圖原義務教材是作為選學內容,考慮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標準》把它作為必學內容。

  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了條形統(tǒng)計圖、折線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教學,主要通過熟悉的事例使學生體會扇形統(tǒng)計圖特點和作用。

  教學的目標:

  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tǒng)汁圖所反應的情況;

  培養(yǎng)學生的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扇形統(tǒng)汁圖的特點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簡單地分析扇形統(tǒng)汁圖所反應的情況;

  教學過程

  題:統(tǒng)計上課時間年月日

  教學設計備注

  活動(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投影出示主題圖)談話:同學們喜歡什么運動項目?我們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能不能很好地表示出這些情況呢?

  2、數(shù)據(jù)收集和整理:請一名學生做主持人,統(tǒng)計全班最喜歡的各項運動項目的人數(shù)。

  活動(二)對比分析,生成新知

  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你從中得到哪些有用信息?

  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還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來?

  引發(fā)學生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條形統(tǒng)計圖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與總量的.關系。

  生成扇形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觀察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你得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根據(jù)直觀觀察,發(fā)表見解)

  根據(jù)統(tǒng)計圖上表示的情況,你對我班同學有哪些建議?

  回顧知識生成,歸納扇形統(tǒng)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做一做:(投影出示)自主看圖,說一說,你從圖中得到哪些有價值的數(shù)學信息?

  根據(jù)題意自主計算,全班訂正。

  活動(三)知識應用,解決問題

  練習二十五第1題:自主看圖,說一說李明同學一天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從中你能提出那些合理化建議。

  練習二十五第2題:自主看圖,說一說,你得到哪些信息?自主根據(jù)給出的條件計算出各項支出金額。

  活動(四)總結概括,拓展應用

  1、請同學們總結扇形統(tǒng)計圖產生的原因及特點和作用。

  2、多媒體展示收集到的扇形統(tǒng)計圖,拓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0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12頁圓柱的體積公式,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二第1~5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并能根據(jù)題里的條件正確地求出圓柱的體積。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讓學生認識轉化的思考方法。

  教具準備:

  圓柱體積演示教具。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求下面各圓的面積(回答)。

  (1)r=1厘米;(2)d=4分米;(3)C=6.28米。

  要求說出解題思路。

  2.想一想:學習計算圓的面積時,是怎樣得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指出:把一個圓等分成若干等份,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的面積。

  3.提問:什么叫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4.已知長方體的底面積s和高h,怎樣計算長方體的體積?(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二、自主研究:

  1.根據(jù)學過的體積概念,說說什么是圓柱的體積。(板書課題)

  2.怎樣計算圓柱的體積呢?我們能不能根據(jù)圓柱的底面可以像上面說的轉化成一個長方形,通過切、拼的方法,把圓柱轉化為已學過的立體圖形來計算呢,現(xiàn)在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

  3.公式推導。(可分小組進行)

  (1)請同學指出圓柱體的底面積和高。

  (2)回顧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切拼轉化)

  (3)探索求圓柱體積的公式。

  根據(jù)圓面積剪、拼轉化成長方形的思路,我們也可以運用切拼轉化的方法把圓柱體變成學過的幾何形體來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你能想出怎樣切、拼轉化嗎?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下實驗,邊觀察邊思考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與拼成的幾何形體之間的關系。教師演示圓柱體積公式推導演示教具: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數(shù)量一般為16個),然后把圓柱切開,照下圖拼起來,(圖見教材)就近似于一個長方體?梢韵胂,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于長方體。

  (4)討論并得出結果。

  你能根據(jù)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么?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板書:V=Sh)

  (5)小結。

  圓柱的體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

  4.教學例1。

  出示例1,審題。提問:你能獨立完成這題嗎?指名一同學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jù)是什么?應注意哪些問題?(單位統(tǒng)一,最后結果用體積單位)

  0.9米=90厘米2490=2160(立方厘米)

  5.做練習二第1題。

  讓學生做在課本上。指名口答,集體訂正。追問:圓柱的體積是怎樣算的?

  6.教學試一試一個圓柱的底面半徑是2分米,高是8米,求它的體積。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評講試一試小結:求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底面積和高。如果不知道底面積,只知道半徑r,通過什么途徑求出圓柱的體積?如果知道d呢?知道C呢?知道r、d、C,都要先求出底面積再求體積。

  7.教學例2。

  出示例2,審題。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然后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列式依據(jù)是什么?應注意哪些問題?(單位統(tǒng)一,最后結果用體積單位,結果保留整數(shù)。)

  三、鞏固練習

  第12頁,練一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容?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這個公式是怎樣得到的?指出: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轉化,把圓柱體切拼轉化成長方體,(在課題下板書:圓柱些長方體)得出了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V=Sh。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第2,3,4,5題及數(shù)訓。

  六、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V=Sh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1

  教學目標

  1.利用知識的遷移規(guī)律,使學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討,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并會化簡比。

  3.初步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和互相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質

  課前準備

  課件、實物投影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復習比和分數(shù)、除法之間的關系

  2.提問:比和除法,比和分數(shù)之間有那些聯(lián)系?

  引導學生根據(jù)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猜想:比有什么性質?小組交流

  3、出示三個分數(shù):3÷4、6÷8、9÷12.變?yōu)楸,并比較大小

  指名回答小組交流的結果.學生用語言表述比的基本性質。

  交流: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shù)(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比的基本性質。

  教師引導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

  學生交流,比的后項、除數(shù)是0沒有意義。

  二、學習化簡比

  1、說明:利用商不變的規(guī)律可以進行除法的'簡算;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可以進行分數(shù)的約分、通分。同樣,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討論.你怎樣理解“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這個概念?

  學生充分討論后,指名回答,形成共識: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必須是一個比,它的前項和后項必須是整數(shù),而且前后項應該是互質數(shù).

  請個別學生舉一個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強調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互質)

  14:2154:18

  教師引導交流:怎樣把一個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總結方法:用比的前后項分別除以它們的最大公因數(shù),使比的前后項是互質數(shù);蛴们蟊戎档姆椒ㄋ悖詈蠼Y果仍然是個比。

  1÷10:3÷83/5:5/8

  教師引導交流:怎么把分數(shù)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總結方法:比的前項后項分別乘它們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就化簡成最簡整數(shù)比。

  1.25:42.7:18

  教師引導交流:怎么把小數(shù)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總結方法:先將小數(shù)化成整數(shù),再化簡成最簡單的整數(shù)比。

  3、練習:化簡比

  60:245/8:7/245/4:0.75

  三、練習

  自主練習5、7、8

  四、小結:

  比的基本性質是什么?它是根據(jù)什么來的?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干什么?化簡比的方法是什么?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2

  教學目標:

  1.整理有關代數(shù)的初步知識,使學生形成知識網(wǎng)絡,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使認知水平有所提高。

  2.通過對知識的梳理,培養(yǎng)學生整理、概括知識的能力。

  3.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自主的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整理,進行一定的學習方法的滲透。

  4.在整理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初步意識到整理知識的重要性,并逐漸養(yǎng)成邊學習邊整理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點:

  梳理知識,形成網(wǎng)絡。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借助一個有趣的知識導入對代數(shù)知識的整理。

 。1)師:在某地,蟋蟀叫的次數(shù)除以7再加上3就等于當?shù)氐臍鉁亍?/p>

 。2)提問:①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它們的關系嗎?

  ②這涉及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3)出示課題。

  二、小組合作,自主梳理有關代數(shù)的知識。

  1.回憶知識點:提問:自己看書,看代數(shù)的初步知識,可以分為幾部分?

  2.全班交流:教師課件演示。(用字母表示數(shù)、簡易方程、運算定律、比和比例、方程的解、解方程、數(shù)量關系、計算公式、列方程解應用題、求積公式)

  3.整理知識點:

  提出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知識進行整理,看哪個小組整理得簡潔、清晰、與眾不同。

  4.學生匯報整理的情況:

  數(shù)量關系

  用字母表示數(shù)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或使用樹狀結構的方式等)

  方程

  簡易方程 方程的解

  解方程

  5.組織評價:提問:①你更喜歡哪種方式?

 、谒麄兌际歉鶕(jù)什么進行整理的.?

  6.師: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復習用字母表示數(shù)和簡易方程。

  三、在實踐活動中鞏固提高

  1.出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數(shù)量關系。

 。1)學校去年種桔樹a棵,今年比去年的2倍多6棵。今年種( )棵。

 。2)商店原有洗衣機 a臺,現(xiàn)在又運進30臺,現(xiàn)在共有洗衣機( )臺。

  (3)甲乙兩人共同制造一批零件。甲制造a個,乙每小時制造b個,工作了4.5小時,兩人就完成了任務。這批零件共( )個。

  (4)李紅a天看了60頁書,照這樣計算,看完這本書需要b天,這本書共( )頁。

  想一想,書寫含有字母的式子要注意什么?

  2.復習簡易方程,小組同學互相說說: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這三個概念有什么不同?

  3.判斷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1)X-42=783 (2)4X﹤9 (3)5X-2X=150

 。4)2X-16

  監(jiān)控:

  (1)(2)、(4)為什么不是方程?

 。2)動手解(1)、(3)兩個方程

  (3)解方程時要注意點什么呢?

  4.解決實際問題

 。1)出示一個梯形,看圖填表。

  梯形數(shù)量12345

  梯形周長58111417

 、僭俣嘁恍┨菪,周長可以用什么表示?

  ②用字母表示梯形的數(shù)量和周長之間的關系?

  ③周長是299個,這個圖形是由多少個梯形組成的?

  (2)課件演示:由重慶到淄博,乘火車要花400元,用餐2天;到了淄博后,住5天,用餐5 天。

 、儆煤凶帜傅氖阶颖硎咀筒┮恍械娜宋洳块_支。(每天用餐a元,住宿b元)。

  整理后:800+9a+5b

 、谀阌X得每天用餐、住宿開支多少元合適?請你設計一下?

  ③評價設計方案。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3

  教材及學情簡析:

  本節(jié)課認識圓柱是在學生學習了幾種平面圖形以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圓柱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因此,教學時可以從直觀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圓柱的正確表象,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操作、推理、討論等活動,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掌握圓柱的特征,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進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引導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現(xiàn)象或問題。

  此外,該學段的學生已具備了初步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合理運用學習方法,指導學生通過看書自學、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取數(shù)學知識。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建立圓柱的正確表象,知道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圓柱的特征。

  2、通過觀察、想象、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引導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感受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建立圓柱的正確表象,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通過猜想驗證的過程理解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

  教學準備:課件、圓柱體、長方體、正方體、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溫故對比引圓柱

  1.出示圓。

  還記得圓是什么圖形嗎?(平面圖形)

  2.出示柱。

  老師只要在后面添上一個字,馬上就變成立體圖形了,同學們猜是什么?

 。ㄓ蓤A到圓柱,推想發(fā)現(xiàn)圓柱是立體圖形。)

  3.想圓柱。

  相信同學們都見過圓柱,想想印象中的圓柱是長什么樣子的?

 。▎酒饘W生對圓柱的已有經驗。)

  4.摸圓柱。

  老師為每組準備了一袋立體圖形(袋子里有圓柱、長方體和正方體),里面就有圓柱,同學們嘗試不用眼睛看,就憑雙手摸出來。

  5.談圓柱。

  在剛才摸的過程中,你是怎樣區(qū)分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體的?

  6.引新課。

  看來這圓柱還真是與眾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認識它。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圓到出現(xiàn)圓柱,是從平面幾何到立體幾何的過程;從學生憑空思考圓柱的形狀到親身體驗摸圓柱的形體,喚起了學生對圓柱的已有經驗,更清晰地感知到圓柱體與長方體、正方體的異同,突出圓柱的表面特征。】

  二、獨立自主學圓柱

  1.認識圓柱的幾何圖形。

 。ǔ鍪緦嵨飯A柱)這是一個圓柱形的物體,如果從一個角度看它,最多只能看到兩個面,所以通常我們把圓柱體畫成下面的形狀課件演示從實物的圓柱到數(shù)學中的圓柱的抽象過程。

  2.自學課本,認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同學們拿起圓柱自學課本第31頁的內容,看看介紹了圓柱的什么知識。

  3.分享自學成果。

  4.加深理解,學生互相指一指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我們認識了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請同學們拿起圓柱指給旁邊的同學看看。

  【設計意圖: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安排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學圓柱各部分的名稱等最基本的概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體驗通過自身努力獲取知識的成功感,同時也為后面自主探索圓柱側面展開圖的特征做好準備!

  三、猜想驗證探圓柱

  1、以制作一個圓柱的話題為主線,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

  如果要做一個這樣的圓柱,需要剪出哪些圖形來制作呢?

  除了需要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做圓柱的底面以外,那側面應該用什么圖形做呢?同學們猜一猜,如果把側面剪開,展開后可能是什么圖形?動手剪一剪看。

  怎樣剪才能得到長方形?

 。ㄍㄟ^猜想到動手操作,驗證圓柱的側面沿高剪開得到長方形。)

  2.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底面和高的關系。

  為什么剪出來的長方形有長有短、有寬有窄?長方形的長和寬究竟與圓柱的什么有關系呢?同學們討論討論。

  3.匯報并總結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

  小結:把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高剪開,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配合課件演示)

  4.借助練習鞏固特征,并從中滲透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其他情況。

  ⑴ 根據(jù)圓柱的`側面選擇合適的底面。

 、 根據(jù)圓柱的底面選擇合適的側面。

  【設計意圖:以制作圓柱為主線,通過動手操作、猜想驗證、合作交流等方式,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的特征,這是從認知幾何到實證幾何的過程。首先讓學生掌握側面展開的一般情況沿高剪開得到長方形;然后再通過練習題的方式將側面展開的特殊情況(正方形)及其他情況(平行四邊形和不規(guī)則圖形)加以延伸,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前提下做到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想的有益拓展。】

  四、梳理新知用圓柱

  1.梳理新知。

 、 師導。

  同學們看,我們今天學到了關于圓柱的什么知識?

 、 生談。

  請同學們當推銷員介紹一下你所認識的圓柱

  2.運用新知。

 、 基本練習(以書面的形式出現(xiàn))。

 、 圓柱的上下兩個面叫做( )面,它們是( )的兩個圓。

 、 圓柱有一個曲面叫做( )面。

 、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 )。圓柱有( )條高,它們的長度都( )。

 、 如果把圓柱的側面沿著一條( )剪開,展開后得到一個( ),它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 ),寬等于圓柱的( )。

 、 判斷說明。

  判斷下面的圖形是不是圓柱,為什么?

  3.回歸生活,發(fā)現(xiàn)圓柱。

  在生活中,你看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形的?

  【設計意圖:梳理新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先由老師引導總結的目的是為了照顧全體,再讓學生互相介紹今天所學的知識,是為了每一個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而練習的設計則分為三個層面,先是通過書面練習及時檢查全體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在這基礎上讓學生嘗試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接著讓學生帶著新知回歸生活,發(fā)現(xiàn)早已存在于自己身邊而未曾察覺的圓柱形物體,從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五、欣賞了解悟圓柱

  1.欣賞自然界以及人類生活、生產中有關圓柱的圖片。(課件演示)

  圓柱在咱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圓柱的世界

  2.介紹圓柱的高在生活中的其他叫法。

 。ǜ叩膭e稱是知識的拓展,也是為后續(xù)學習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做準備。)3.感悟圓柱,暢談收獲。

  同學們,只要我們用發(fā)現(xiàn)的眼睛看生活,其實,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數(shù)學,看完剛才的圖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4.放大圓柱的內涵介紹可樂罐的奧秘。

  有沒有發(fā)現(xiàn)可樂、百事、雪碧、健力寶等等的這類罐裝飲料,它們的形狀、大小都是一樣的,這里面就隱藏著關于圓柱的商業(yè)秘密,想知道嗎?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播放有關圓柱的圖片,讓學生知道原來自然界里到處都有圓柱,只是我們沒有留意、沒有發(fā)現(xiàn)而已。而聰明的前人早已意識到圓柱的獨特之處,并懂得將其特征運用在生活和生產當中,從而使學生感悟到圓柱(數(shù)學)那無窮無盡的魅力和人類智慧的無限。最后介紹可樂罐的奧秘,是為了將學生對圓柱的認識面再往深層次擴大,驚嘆數(shù)學的奇妙之余,達到課盡,而意未盡的效果,促使學生越來越喜歡數(shù)學】

  六、學以致用做圓柱

  課后作業(yè):請同學們利用課本第147頁的圖樣,自己動手做一個圓柱。

  【設計意圖:學是為了用。所謂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最后還得學會用回生活,這是學習數(shù)學的最終目的,也是體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價值所在。以做圓柱作為課后的作業(yè),一是提供了鞏固圓柱最基本的特征和學以致用的機會;二是讓學生有一個親身體驗做一個圓柱的過程,為課外創(chuàng)造一個交流數(shù)學的話題!

  板書設計:

  認識 圓柱

  2個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

  無數(shù)條高: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

  【設計意圖:簡明扼要,突出教學重點,幫助學生整理新知;設計別出心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教學效益!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夠根據(jù)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圖像特征,能根據(jù)圖像解決有關正比例的簡單問題。

  3、通過觀察、實驗、計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4、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分析、判斷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5、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

  6、感受數(shù)學的魅力,體會數(shù)學知識間的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商店里有兩種包裝的手套,一種是5雙一包的,售價為25元,一種是8雙一包的,售價為32元,哪種手套更便宜?

  學生獨立完成后,老師提問:你們是怎么比較的?(求出手套的單價再進行比較)根據(jù)哪個數(shù)量關系式進行計算的?(單價=總價÷數(shù)量)如果單價不變,商品的總價和數(shù)量的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正比例。老師板書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1,學習正比例的意義。

 、懦鍪纠1表格,讓學生觀察表中的數(shù)據(jù),思考表中有哪兩種量?總價是怎樣隨著數(shù)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表中有數(shù)量和總價兩種量,數(shù)量增加,總價增加;數(shù)量減少,總價減少。數(shù)量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總價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數(shù)量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總價也隨著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⑵認識相關聯(lián)的量。

  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這兩種量叫做“相關聯(lián)的量”。

  2、計算表中的數(shù)據(jù),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⑴計算相應的總價與數(shù)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規(guī)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普f一說,每一組數(shù)據(jù)的比值表示什么?(圓珠筆的單價)

 、亲寣W生用公式把圓珠筆的總價、數(shù)量、單價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

  總價/數(shù)量=單價(一定)

 、让鞔_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關系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shù)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成正比例關系。

  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一定)(老師板書)

  3、列舉并討論成正比例的量。

 、派钪羞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讓學生說一說。(速度一定,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長方形的寬一定,面積和長成正比例)

 、菩〗Y:成正比例的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哪個條件是關鍵?(兩種量是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它們的比值不變,這是關鍵。)

  4、認識正比例圖像。

 、耪n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圖像,讓學生觀察統(tǒng)計表和圖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個數(shù)量和相對應的總價組成的一組數(shù)在圖像上都體現(xiàn)為一個點,這些點連起來是一條直線;正比例圖像是一條直線。)

 、瓢褦(shù)對(10,5.0)和(12,6.0)所在的點描出來,再和上面的圖像連起來并延長,你還能發(fā)現(xiàn)什么?讓學生操作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兩個點與上面的圖像仍能連成一條直線。無論怎樣延長,得到的都是直線。)

 、菑恼壤龍D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個量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一個量;可以直觀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情況)

 、壤谜壤龍D像解決問題。

  買7只圓珠筆總價是多少元?20元能買多少只圓珠筆?(3.5元;40只)

  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shù)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是小麗的幾倍?(在單價一定的情況下,數(shù)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小明買的圓珠筆的數(shù)量是小麗的2倍,他花的錢也應是小麗的2倍。)

  三、鞏固應用

  1、P46 做一做,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并匯報交流。

  2、P49 2、師生共同完成。

  3、P49 4、學生獨立完成后,匯報并集體訂正。

  四、小結: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5

  教學內容:冀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92、9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

  2、能靈活運用圓的面積公式解決已知周長求面積的簡單問題。

  3、感受數(shù)學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yǎng)數(shù)學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一個蒙古包圖片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

  1、師生討論引出蒙古包,教師貼出圖片讓學生觀察。提出:你能想到哪些和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發(fā)表不同問題的機會。

  師:同學們,在草原上有一種非常特別的房子,你們知道叫什么嗎?

  生:蒙古包。

  師:對,蒙古包?,老師帶來了一張蒙古包的圖片。

  圖片貼在黑板上。

  師:觀察這個蒙古包,你都想到了哪些和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

  2、提出:要計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積,怎么辦?師生討論,得出:測量直徑不好測,可以測量出周長,再計算占地面積。教師給出周長數(shù)據(jù)。

  師:如果要計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積,怎么辦?

  生:測量出蒙古包的直徑,就能計算出它的占地面積。

  師:對。測量出直徑就能求出它的面積。大家來觀察這個圖片,這個蒙古包的直徑好測量嗎?

  生:不好測量。

  師:對,從外面沒法測量。從里面測量一方面屋子里有東西不好量,另外也不容易測量準確。測量直徑不行,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測量出周長。

  師:對,周長容易測。草原上的人們也想到了這個辦法,他們測量出蒙古包的周長是18.84米。

  板書:周長18.84米。

  二、解決問題

  1、提出:已知周長,怎樣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積?學生討論,理清思路后,自主計算。

  師:現(xiàn)在知道了蒙古包的周長,怎樣求蒙古包的占地面積呢?同學們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師:誰來說說已知圓的周長是多少,怎樣求圓的面積?

  生:先利用圓的周長公式求出半徑,再利用圓的面積公式計算出面積。

  學生說不完整,教師參與交流。

  師:解題思路大家都清楚了,請同學們在本上算一算這個蒙古包的占地面積。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并指導。

  2、交流計算的過程和結果,重點說一說是怎樣算的。教師板書出計算的過程。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是怎么解答的?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

  生:我先計算出蒙古包的半徑,列式2×3.14×r=25.12求出r=4,再計算蒙古包的占地面積3.14×42=50.24(平方米)

  學生說的同時,教師板書:

  蒙古包的半徑:

  2×3.14×r=25.12

  r=25.12÷6.28

  r=4

  蒙古包的占地面積:

  3.14×42=50.24(平方米)

  如果出現(xiàn)先算出直徑再求面積的方法,教師首先予以肯定,然后提示。已知周長求面積,先直接求出半徑,計算比較方便。

  三、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2題,蒙古包占地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讀題,并解答。

  師:我們解決了蒙古包的占地問題,下面,請看練一練第1題,自己讀題,并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個別指導。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做法,這個蓄水池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生:我先求出這個蓄水池的半徑3.14×2×r=31.4求出r=5,再計算蓄水池的占地面積:3.14×52=78.5(平方米)

  師:看第2題,求花池的面積。自己解答。

  交流時,請學習稍差的學生回答。

  答案:3.14×2×r=18.84

  r=3

  3.14×32=28.26(平方米)

  2、練一練第3題,提示學生思考木桶鐵箍長是底面的什么,再計算。 師:請同學們讀第3題,想一想,這個木桶鐵箍的長是這個木桶底面的什么?再解答。.

  學生完成后,指名匯報。答案:

  3.14×2×r=100.5

  r=16

  3.14×162=803.84(平方厘米)

  3、“練一練”第4題。結合書中的插圖,弄清活動要求,然后讓學生課下完成。師:讀一讀第4題.誰知道樹的橫截面指的是什么?

  生:就是把樹鋸斷后的圓面。

  師:樹木的周長相當于這個橫截面的什么?

  生:周長。

  師:這個問題同學們課下解決?梢詭讉人一起測量,也可以自己完成測量,然后計算出那棵樹的橫截面面積。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數(shù)學問題,可以用我們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只要你多觀察,多動腦,就一定會越來越聰明。下面看問題討論中的問題。自己讀一讀。

  學生讀題。

  師:用同樣長的鐵絲,分別圍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圓。圍成的圖形哪個面積大?就這個問題,誰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意見?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不同意見,都不做評價。

  四、問題討論

  1、讓學生閱讀“問題討論”的內容,啟發(fā)學生按照聰聰?shù)乃悸愤M行小組討論和試算。

  師:怎么研究這個問題呢,聰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假設鐵絲的長度。比如,鐵絲長1米,2米或3米,4米等,實際算一算,再看看結果是什么。好,現(xiàn)在同學們小組合作,按聰聰?shù)?辦法算一算。

  學生合作研究,教師參與指導。

  2、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思考的過程和舉例計算的結果。使學生認識到周長相同的平面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 師:誰來說一說你們假設鐵絲的長度是多少,計算的結果是什么?

  學生可能出現(xiàn)不同的假設。如:(1)假設鐵絲長1米。

  正方形的邊長:1÷4=0.25=25(厘米)

  正方形面積:25×25=625(平方厘米)

  圓半徑:100÷2÷3.14≈16(厘米)

  圓面積:3.14×162≈803(平方厘米)

  結論:圓的面積大

 。2)假設鐵絲長2米。

  正方形的邊長:2÷4=0.5=50(厘米)

  正方形面積:50×50=2500(平方厘米)

  圓半徑:200÷2÷3.14≈32(厘米)

  圓面積:3.14×322≈3215(平方厘米)

  結論:圓的面積大

  (3)假設鐵絲長4米。

  正方形的邊長:4÷4=1(米)

  正方形面積:1×1=1(平方米)

  圓半徑:4÷2÷3.14≈0.64(米)

  圓面積:3.14×0.642≈1.29(平方米)

  結論:圓的面積大

  3、提出:長方形和圓周長相等時,哪一個圖形面積大?師生討論,使學生了解,圓的面積大。

  師:我們以前研究過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相等時,正方形的面積大,今天我們又知道了正方形和圓周長相等時,圓的面積大,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長方形和圓的周長相等時,哪一個圖形的面積大?說出判斷理由。

  生:肯定圓的面積大。假設長方形、正方形、圓周長都相等。圓面積大于正方形,正方形面積大于長方形,那圓肯定大于長方形。學生說不完整,教師說明。

【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1-11

六年級數(shù)學的教案06-16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的教案06-14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的教案12-15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的教案08-25

六年級數(shù)學的教案08-25

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2-22

人教版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01-24

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教案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