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說課稿模板匯編3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有余數(shù)除法的內(nèi)容。這節(jié)課是在研究了“正好分完”的情況后,再研究“分后還余”的情況!队杏鄶(shù)的除法》是《表內(nèi)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也是今后繼續(xù)學習除法的基礎(chǔ),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本課時,我著重抓住“余數(shù)的認識及其含義”進行教學。
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在把若干物體平均分的活動中認識余數(shù),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2、能根據(jù)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動寫出除法算式,正確表達商和余數(shù)。
本課的重、難點是: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況抽象為有余數(shù)的除法。]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二、說教法學法: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是:自主操作、體驗感悟,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多種感官去探索新知,我設計了擺一擺的活動,讓學生在擺的過程中體會余數(shù)的產(chǎn)生,以及余數(shù)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為了能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 “復習舊知,引入新課”、“實踐操作,自主探究”、“鞏固新知,體驗快樂”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復習鋪墊
1、擺一擺。用9根小棒擺三角形,可以擺幾個三角形?(2個小或者1個大)
2、說說你是怎樣擺的?
9根小棒,每3根一擺,可以擺3個小三角形。
9根小棒,每9根一擺,可以擺1個小三角形。
3、列式計算
擺兩個小三角形:9÷3=3(個)9表示什么?3呢?
擺一個大三角形:9÷9=1(個)
。ǘ、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師:兒童節(jié)到了,同學們打算在班級聯(lián)歡會上擺一些果盤,他們買了一些草莓,準備每2顆草莓放一盤,現(xiàn)在有6顆草莓,請同學們拿出水果學具,用6個學具表示6顆草莓來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
。ǹ梢詳[3盤,正好擺完,沒有剩余)
師:這是平均分的問題,我們可以用除法計算,怎么列式呢?6÷2=3(盤)
。2)如果不是6顆草莓,是7顆呢?再動手擺一擺,看看能擺幾盤,有沒有剩余。(學生動手操作后,反饋結(jié)果:可以擺3盤,還剩1個)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不能,只剩一個不夠分。)
師:平均分后還有剩余怎么辦?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組內(nèi)思考、討論)
(說明:7里面最多有3個2,這余下的1不夠再分一組,這個數(shù)在數(shù)學上叫做余數(shù)。
列式:7÷2=3(盤)……1(個)
(小結(jié):為了分清余數(shù)和商,我們要在余數(shù)和商的中間用6個小圓點隔開,我們把這樣的除法叫做有余數(shù)的除法。
。3)觀察比較6÷2=3和7÷2=3……1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不夠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數(shù)。
師:想一想,什么情況下平均分的結(jié)果可以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表示,余數(shù)表示什么?
2、做一做
(1)學生獨立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題。
反饋交流:17÷2=8(組)……1(個)
23÷3=7(組)……2(個)
說說這兩道算式商和余數(shù)各是多少,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題。
先用學具按要求擺一擺,然后根據(jù)擺的結(jié)果填空。
展示個別學生的填空情況,說說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
。ㄈ㈧柟叹毩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題。
引導學生理解題意,這是一道開放題,三種裝法,不同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根據(jù)自己的選擇,圈一圈,然后填空,教師指名回答。
2、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2題。
出示題目:17個紅果,平均分給3只刺猬,每只刺猬分幾個?還剩幾個?
學生獨立思考,用小棒代替紅果分一分,看看每份能分多少,是否有剩余。
全班交流,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對自己和他們有什么評價?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教學困惑:學生在學習有余數(shù)除法以前,已經(jīng)認識了除法,知道要把一個數(shù)等分,可以用除法計算。至于這個數(shù)能不能正好分完,對每一個人來說,在沒有計算或進行分的實踐之前,是不會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那本節(jié)課要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有時‘平均分’后還有多余的”的意義呢?
小學說課稿 篇2
一、給學生交流的空間
小學生活潑好動,根據(jù)《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的目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是他們初步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使他們初步具備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因此小學英語課堂進行的活動教學應該是能直接激發(fā)小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能使孩子們的多元智能在交際活動中得以體現(xiàn)和發(fā)展。因而,我在設計這堂課時,一直注意盡可能的把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多進行語言的交流。如:在熱身運動中,進行日常的見面對話。在句型的學習中,我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家庭的照片,進行同桌間的相互介紹等等。我都努力著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比較多的交流機會。
二、采用游戲,提高學生興趣
小學生學英語重要的是要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這種語言的興趣?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睈垡蛩固拐f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起了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了學生的熱情,那么這樣的知識就是學生善于接受,記憶深刻的。因此,我在這堂課上安排了兩個比較簡短的游戲。如Quick Response:任意指班上的一名學生問Who’s this boy/girl﹖讓學生快速反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快速反應能力和競爭意識。并使他們在這種強烈的競爭意識中,提高注意力與他們的興趣。再如游戲Guessing Game:用猜謎語的形式He’s my father’s father. Who is he﹖讓學生再猜猜中提高課堂興趣,并且在猜中達到了復習各家庭成員的目的。同時也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
My family本身就是一個與生活有著緊密聯(lián)系的話題。我從這一點出發(fā),僅僅圍繞生活來開展教學。一開始,我通過介紹我自己的家庭,引出句型Who’s that man/woman?,然后讓學生訓練說句子中,我安排同桌間拿出自己的家庭照片,根據(jù)家庭照片,相互之間詢問。學生看著自己家人的照片,親切感,生活的真實感都一股腦兒地涌上心頭。此時他們用學習的語言進行交流的.愿望也就特別強烈。
四、滲透情感教育
讓學生通過談論自己的家,引起學生對家的熱愛之情;正是在這樣的教學中滲透了學生熱愛家庭的情感教育:家,快樂的家,是靠我們的爸爸媽媽等長輩們的辛勤勞動建立起來的。因此,我們應該愛他們,尊敬他們,孝敬他們。家是我們每個人永遠的港灣,我們愛家,愛家里的每個人。
總而言之,我在設計這一課時,盡可能地采用聽、說、唱、玩的方式,通過各個有趣、實用、輕松、活潑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然,由于自己水平有限,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還不夠連貫,活動的面也并不是最廣。這兒那兒,還存在著很多很多的不足,愿各位老師、專家多提出意見。
小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教材內(nèi)容為兩頭翹、仰臥起坐傳遞球和投擲。
“兩頭翹”又稱“俯臥挺身”,和“仰臥起坐傳遞球”一樣是一個以腰背腹肌活動為主的素質(zhì)練習,雖然就練習的形式而言是較為枯燥的,而且與生活實際相關(guān)不大,然而,它們對發(fā)展學生們腰腹背肌彈性和力量有一定的實效性!皟深^翹”在二、三年級的教材中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但由于當時學生們年齡小、力量素質(zhì)差、控制能力薄弱,因此完成的質(zhì)量不高。本課把“兩頭翹”作為主教材,目的在于通過嘗試性的輔助練習和比誰翹得高,提高“兩頭翹”的動作質(zhì)量,以便有助于以后學習難度更大、動作更為復雜的滾翻、平衡等技術(shù)動作。
投擲在田徑運動和達標內(nèi)容中占有不可缺少的位置,也是學生們?nèi)粘I畋仨毦哂械幕净顒幽芰χ唬鼘﹀憻捄桶l(fā)展學生們上肢力量、爆發(fā)力、協(xié)調(diào)性等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投擲教材在一、二年級時以簡單的擲紙飛機、擲降落傘等形式出現(xiàn),到三年級時學習了原地側(cè)向投擲壘球技術(shù),四年級起逐步學習上步、助跑投擲壘球技術(shù)。本課通過“投擲過關(guān)”、“投擲目標”等練習,復習鞏固原地正面、側(cè)向投擲壘球的技術(shù),使學生們初步理解投擲時出手的角度與遠度的關(guān)系,為今后學習上步及助跑投擲壘球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本課從教材性質(zhì)出發(fā),把技術(shù)性強的“兩頭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進行,這樣更有助于學生們掌握技術(shù);把趣味性較強的投擲練習安排在課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們的練習興趣。
二、說學情分析:
1、小學四年級學生們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他們的年齡特征:A、依賴性強、自我約束能力差;B、模仿能力強;C、好奇心強;
2、四年級學生們運動能力、性格愛好都具有很大的差異:女生文靜,男生好動,一些帶有表演性、模仿性的練習,學生們有很大的興趣;部分女生往往會表現(xiàn)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則會無所故忌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
3、我所借班的班風活躍,班級凝聚力、榮譽感強,學生們守紀樂學,愛好文體活動,而且大部分學生們平衡能力和投擲能力均較強,但也有三分之一左右學生們力量素質(zhì)較差,這樣對學習“兩頭翹”和進行投擲教學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負效應,因此要求教師區(qū)別對待、正面積極引導。
鑒于上述分析,針對本課教學內(nèi)容,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難點:
三、說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重點、難點:
1、認知目標:理解俯臥挺身的動作概念和投擲壘球時的出手角度;
2、技能目標:A、學會俯臥挺身技術(shù),力爭有90%左右的學生們能獨立完成,發(fā)展學生們腰背腹彈性和力量;
B、通過“投擲過關(guān)”等投擲游戲,復習鞏固原地正面、側(cè)向投擲壘球技術(shù),提高學生們投擲能力:
3、情感目標:A、初步具有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zhì),并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們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B、通過學生們的分組自練、自創(chuàng),發(fā)展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們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本課重點:
A、俯臥挺身時兩腿配合上體協(xié)調(diào)上舉;
B、投擲壘球時的出手時機;
本課難點:
A、俯臥挺身時兩腿夾緊并充分伸展;
B、投擲壘球時轉(zhuǎn)體和揮臂的連貫性。
四、說教學方法運用:
1、教法:根據(jù)本課內(nèi)容枯燥的特點,我首先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另外,還采用了示范法,以準確優(yōu)美的動作示范激發(fā)學生們“我要學習”的情感,以及采用講解法和練習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學生們的練習,使學生們更快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lǐng)。
2、學法:本課在學法上主要采用了嘗試學習法、對比學習法和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讓學生們在嘗試練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在相互對比、小組研討中悟出動作要領(lǐng)、理解道理,最后通過“小組協(xié)作”和“個人練習”相結(jié)合的學習方法,最終解決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從而促進學生們主動積極地參與練習,提高學生們學習的自主性。
五、說場地與器材準備:
在一塊籃球場的中間擺放三排小墊子(共24塊、前后間隔為3米、左右間隔為2米)、兩只籃圈間拉一根掛有彩色氣球的橫繩、自制小地墊49塊、小黑板8塊、錄音機1臺。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8-9分鐘):
1、常規(guī)教學(1-2分鐘):
1)學生們跑進上課場地,師生問好;
2)隊列練習:配以《運動員進行曲》的原地踏步練習。
2、模仿練習(2-3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范“搖櫓”動作;
2)學生們跟教師做原地和行進間“搖櫓”模仿練習;
3)學生們跟隨教師模仿漁船出海動作;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 一路縱隊,繞墊子行進。
3、自編游戲:“大鯊魚”(4-5分鐘):
方法:教師扮演“大鯊魚”,學生們演各種“小魚”,在音樂的伴奏下,“小魚”們在“大!鄙嫌蝿印R魳吠,教師喊:“大鯊魚來了”,“小魚”們迅速兩兩一組逃到“礁石”(墊子)上,“大鯊魚”迅速去追趕“小魚”,“小魚”在逃進“礁石”或沒有組成小組前被抓住的,與“大鯊魚”互換角色,游戲重新開始。
教學步驟:1)教師提示,并模仿各種魚類游動的動作;
2)學生們發(fā)揮想象,進行各種魚類游動的模仿練習;
3)教師先扮演“大鯊魚”,共同參與游戲;
組織隊形(同上)
通過上述幾種練習手段,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并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愉快--緊張--喜悅”的情緒體驗,使學生們很快進入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為主教材內(nèi)容的出現(xiàn),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ǘ┱归_(26-27分鐘):
1、兩頭翹(10-11分鐘):
方法:俯臥墊子上,兩臂前舉,頭、肩用力上抬,背部用力后弓,同時兩腿用力(并腿)后舉。
教學步驟:1)教師正確的示范,并結(jié)合“造船”創(chuàng)設情境;
2)學生們嘗試性練習;
3)手持輕物和兩腿夾物做“一頭起”練習,并觸及上方的標志物(即“造船頭”和“造船尾”);
4)學生們在同伴幫助下(同時托兩臂和兩腿)完成動作(即“造船身”);
5)學生們獨立完成;
6)優(yōu)生表演,相互對比,集體研究,小組自評;
7)分組比賽:A、看誰“造船”造得高;B、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看誰造得多。
組織隊形:二人一組一塊小墊子
教學遵循了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分解到組合的教學原則,使一個枯燥乏味的技術(shù)動作教學變得較為生動活潑,使學生們在嘗試、相互比較、研討的過程中掌握技術(shù)要領(lǐng)。
2、仰臥起坐傳遞輕物(3-4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范;
2)學生們在教師統(tǒng)一的口令下練習;
3)每組連續(xù)做十次,看哪一組先完成。
組織隊形:四人兩塊墊子(合并)同時練習。
3、投擲(8-9分鐘):
教學步驟:1)教師講解示范正面和側(cè)向投擲壘球技術(shù);
2)學生們在教師統(tǒng)一口令下練習正面和側(cè)向投擲壘球;并比較兩個動作的投擲遠度;
3)帶著問題,根據(jù)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距離進行投擲過關(guān)的游戲;
4)理解道理后,面對氣球進行投準比賽;并結(jié)合生活實踐,進行創(chuàng)造性練習;
5)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6)教學情況反饋。
組織形式:散點練習。
投擲教學,主要采用對比教學法,通過不同動作比較,找出共同點,研討得出要想投得遠必須有一定的出手角度且揮臂速度要快、要想投得準轉(zhuǎn)體方向正的道理,在理解道理的基礎(chǔ)上進行教學比賽,從而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出最客觀的評價。
4、接力游戲:中國奧運金牌榜(3-4分鐘):
結(jié)合第二十七屆悉尼奧運會,安排了“中國奧運金牌榜”的接力游戲,將思想品質(zhì)教育融入到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方法:按小地毯的序號,排成八路縱隊。排頭學生們手持小地毯,站在起跑線后,令下,迅速跑出并將自己的小地毯上寫的金牌項目與折返處小黑板上的金牌運動員相對應后跑回,拍第二個同學的手,第二個同學出發(fā);依次進行,看哪一組又快又正確。
教學步驟:
1)教師提示并示范;
2)學生們跨過墊子到折返處,將小地毯貼在小黑板上,直線跑回;
3)學生們繞過墊子到折返處,將小地毯取回,直線跑回。
組織隊形:八路縱隊
(三)延伸(4-5分鐘):
1、小地毯拼字游戲:
方法:每組6人,在最前面的墊子上,把6塊小地毯拼成一個字,看哪一組最快。
2、自編舞蹈:《歌聲與微笑》
方法:在音樂的伴奏下、老師帶領(lǐng)學生們進行舞蹈。
組織隊形:同上。
3、小結(jié)講評,收回器材,師生道別。
學生們經(jīng)激烈運動后所產(chǎn)生的緊張狀態(tài)和心理負荷,應在課的延伸部分予以消除、減輕和恢復,并將課堂中的興趣保留到課后。本課安排了游戲和舞蹈,目的在于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jié)束本課。
七、說課堂教學效果預計:
1、心理狀況預測:根據(jù)本課特點,學生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學生們學習的情緒高漲,并能在練習中獲得愉悅的心理體驗和情感交流;
2、生理狀況預測:練習密度在45%左右;平均心率在125--135次/分左右;最高心率為175次/分左右。
3、心率曲線(略)
【【精華】小學說課稿模板匯編3篇】相關(guān)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12-27
【精華】學習計劃小學模板匯編8篇01-31
【精華】小學生的日記模板匯編八篇02-20
小學音樂說課稿。11-25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北京》說課稿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