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說課稿范文
開場白:各位評委好,我是X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題目是《空氣》這一課題的第一部分《空氣是由什么組成的》,下面開始我的說課,根據(jù)新課標理論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設計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等幾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說一下我對教材的認識。
一、說教材
《空氣》是新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教材第二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課題1。本課題是繼“什么是化學”、“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室常見知識”等基礎內(nèi)容后,第一次學習和研究物質,包括物質的組成,物質的性質,物質的分類等常見的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空氣在小學科學已有接觸,避免重復。課題開篇安排了實驗2-1,一則可以學習實驗操作,培養(yǎng)觀察、分析實驗現(xiàn)象的能力;二則通過領會該實驗設計的意圖,以便加深體會二百多年前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時的實驗思路。認識了空氣的組成后,教材結合空氣的例子,給出了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初步概念,由于學生還沒有學習元素、分子等概念,因此這里只能給出最基本的一些知識,教學時不宜擴展。到學習分子時,再從組成上進一步認識這兩個概念。
過渡:這是對教材的認識,下面說一下本班學生的情況。
二、說學情
在學習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對空氣已經(jīng)有了常識性的了解,知道空氣有體積,有質量,有浮力,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知道動植物離開空氣便不能生存等。但從化學學習要求的角度看,學生僅僅知道這些科學常識是不夠的,需要系統(tǒng)地掌握空氣的組成和重要性質,需要系統(tǒng)地學習對物質進行研究的方法和思路。由于空氣是學生在化學課上系統(tǒng)地學習的第一種物質,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fā),讓學生循序漸進,逐步形成完整的空氣的知識結構。使學生感覺到化學就在身邊,學化學并不難。另外,由于學生尚不完全具備相應的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全面認識會存在障礙。教學力求避免過度重視記憶和過度拓展。
過渡:結合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
初步認識純凈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區(qū)分一些常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了解空氣的組成。
通過對空氣、氧氣等幾種常見物質的比較,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培養(yǎng)。
通過人類認識空氣的簡史介紹,學生認識到進行科學探索,必須具有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
過渡:下面我再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用探究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難點】
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區(qū)別;空氣成分測定實驗中的誤差分析。
過渡:學無定法,貴在得法,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下面談一下我的教學方法。
五、說教學方法
我采用了如下幾種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實驗探究法、教授法等。本節(jié)課主要是實驗探究法,通過設計實驗,提出問題,觀察現(xiàn)象,分析討論,概括總結等基本環(huán)節(jié)循序漸進學習本節(jié)課。
過渡:下面說一下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的設計。這節(jié)課我準備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導入新課,新課教學,鞏固提高,小結作業(yè),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下面我詳細介紹我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投影圖片,導入新課
教師投影一段身邊美麗的自燃環(huán)境:藍天、白云、溪水、綠樹、陽光,引出我們離不開空氣的觀點。進而提問“請大家做個深呼吸,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實例來說明無色無味不易察覺的空氣確實存在嗎?”引發(fā)學生討論發(fā)言:比如“拿一個食品袋,將其自由放置,欲將其密封,發(fā)現(xiàn)里面有氣體使其膨脹”等等。意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引導學生探究,激發(fā)探究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
過渡:既然空氣無處不在,我們又離不開它,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呢?由什么組成的呢?
第二環(huán)節(jié):觀察探究,學習新知
投影出拉瓦錫的照片以及拉瓦錫研究空氣成分所用裝置的圖片,并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26頁拉瓦錫發(fā)現(xiàn)空氣組成的故事。仿照這個著名實驗的原則,我們也來設計實驗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意在讓學生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基礎。
做實驗前,教師組織學生觀察實驗2-1并搶答以下問題“1.有關儀器的名稱。2.集氣瓶中有物質嗎?3.誰能說出空氣的成分有哪些?”然后演示實驗2-1,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作好記錄,得出空氣中約含有1/5氧氣。學生通過觀察具體操作(注意細節(jié),先后順序,速度等),分析討論如果我們做實驗時減少的體積小于1/5的可能原因有哪些。讓學生在觀察和討論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中培養(yǎng)科學觀察、規(guī)范表達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tài)度。教師補充為什么這個實驗用紅磷不用白磷、Mg,S、C等其他物質。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實驗,以及實驗的嚴謹性,并體驗很多理論都是在不斷實驗不斷總結中最終得出正確的答案的。
通過一系列的實驗,討論,分析,最終得出空氣的主要成分是由與紅磷反應的氣體(氧氣)和與紅磷不反應的氣體組成。那么根據(jù)已有的知識我們知道剩下的氣體中含有氮氣,那么還有其他氣體嗎?學生閱讀課本第27頁歸納總結空氣的成分,意在引導學生對所獲得的事實與證據(jù)進行歸納,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的規(guī)范嚴謹?shù)谋磉_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自主學習,鞏固提高
通過閱讀課本第27頁,學生得出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進而引出物質的分類:像空氣這樣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做混合物,組成混合物的各種成分保持著它們各自的性質。像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分別只由一種物質組成,它們都是純凈物,可以用化學符號表示。然后多舉幾個例子讓學生加深印象,順便做幾個小練習鞏固一下以上所學。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課后探究
最后,通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師生共同總結所學內(nèi)容:(1)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的實驗中應理解每一步操作及注意事項,會做誤差分析;(2)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氣體和雜質0.03%。(3)物質的分類: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概念,以及會判斷一些常見的物質的類別。
課下查找資料說明空氣中的各個成分各有什么用途?哪些是你覺得最有趣的?
【《空氣》說課稿】相關文章:
《空氣》說課稿11-26
《空氣》說課稿02-16
《空氣》說課稿01-10
《空氣》說課稿范文09-21
《空氣》物理說課稿01-28
空氣的力量說課稿03-13
《找空氣》說課稿01-14
找空氣說課稿01-15
空氣的力量說課稿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