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論讀書》的說課稿
《論讀書》說課稿
我說課的題目是《論讀書》,它是八年級(上)第四單元拓展閱讀中的一篇隨筆。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四單元選的課文都是關(guān)于“讀書妙悟”的,而《論讀書》是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的傳世佳作,是一篇精美的思辨文,對讀書的目的、方法、作用作了精辟的論述,提出了理論與時踐相結(jié)合的讀書方法。語言洗練,善于修辭,條理清楚,節(jié)奏分明,讀之朗朗上口。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yǎng)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體驗,感受讀書的樂趣,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的設定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據(jù)此,結(jié)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設定如下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目標:中學語文在線
1、培養(yǎng)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理解本文的讀書觀。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讀書的習慣。
重點:
1體會文中出現(xiàn)的名言警句。
2體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作用。
難點:提高語言的運用能力。
三、 教學方法設計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品味這篇思辨文的精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充分調(diào)動他們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為此,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批注式閱讀法、朗讀法、討論探究法、卡片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對于初中生來說,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應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借助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培根大師對話。
五、課時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工具: 卡片 小黑板
七、教學過程
1、談話式導入,其目的是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激情,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用時大約2分鐘。
2、掌握培根的有關(guān)文學常識,讓同學們自主交流搜集的資料,調(diào)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用時約3分鐘。
3、整體感知,先是讓學身在閱讀中借助工具書,積累字詞,體會誦讀中的語氣、情感,再是分小組討論、分析、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分析思考能力,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用時約15分鐘。
4、品味欣賞,讓學生邊讀邊體會經(jīng)典格言,感受哲學家敏銳、精辟、深刻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用時約10分鐘。
5、拓展閱讀,通過讓學生試著寫一段讀書的感悟或體會,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理性思維來駕馭語言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用時約8分鐘。
6、結(jié)束語,其目的是為了再次激勵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讀書習慣,用時約2分鐘。
附板書設計
目的 比喻論證
論讀書 方法 對比論證
作用 歸納論證
說明:這樣的板書簡單、明了,直觀。
林語堂《論讀書》閱讀練習及答案
論 讀 書
林語堂
①讀書本是一種心靈的活動。“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向來稱為雅事樂事。但是現(xiàn)在雅事樂事已經(jīng)不雅不樂了。今人讀書,或為取資格,得學位;或為求爵祿,刮地皮;或為做走狗,擬宣言……諸如此類,皆非讀書本旨,在我是看不起的。人之初生,都是好學好問,及其長成,受種種的俗見俗聞所蔽,毛孔骨節(jié),如有一層包膜,失了聰明,逐漸頑腐。讀書便是將此層蔽塞聰明的包膜剝下。能將此層剝下,才是讀書人。
、谕槐緯蛔x者,一時可讀出一時之味道出來。四十學《易》是一種味道,五十而學《易》,又是一種味道。自己見解愈深,學問愈進,愈讀得出味道來。也許蔣介石未進過小學,或進小學而未讀過地理,或讀地理而未覺興味;然今日之蔣介石翻看閩浙邊界地圖,便覺津津有味。或某人在獄中讀清初犯文字獄的文人傳記,才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③程子謂《論語》讀者有此等人與彼等人,有讀了全然無事者,亦有讀了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凡人讀書必找一位氣質(zhì)相近的先賢作為老師,這是所謂讀書必須得力一家。不可昏頭昏腦,聽人戲弄。一人同時愛莊荀,或同時愛蘇程是不可能的事。找到文學上之情人,必胸中感覺萬分痛快,而魂靈上發(fā)生猛烈影響,如春雷一鳴,蠶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尼采師叔本華,蕭伯納師易卜生,雖皆非及門弟子,而思想相承,影響極大。當二子讀叔本華、易卜生時,思想上起了大影響,是其思想萌芽學問生根之始。
、茉娀蚝美,或好杜,文或好蘇,或好韓,讀其所好,說得好的道理出來;蚓固K韓皆不好,亦不必慚愧,亦須說出不好的理由來;蚰趁宋募娙怂Q而你獨惡之,自己學力見識未到,或己是而人非。等過幾年學力已到,仍己是人非,則將來必發(fā)現(xiàn)與己有同感之人。劉知幾少時讀《前后漢書》,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后書宜為更始立紀,當時聞者責以童子輕議前哲,乃“赧然自失,無辭以對”,后來偏偏發(fā)見張衡范曄等,持見與之相同。因其讀書皆得之襟腑,非人云亦云,所以能著成《史通》一書。如此讀書,處處有我的真知灼見,得一分見解是一分學問,除一種俗見,算一分進步,才不會落人圈套。
。ㄟx自林語堂《論讀書》,有刪改)
15.簡要概括文章第①段的論證思路。(6分)
16.如何理解文中畫線句子的含意?(6分)
17.在林語堂看來,應如何讀書?請簡要概括。(6分)
答案:
15.(6分)首先提出讀書是心靈活動的觀點,接著列舉時人偏離讀書本旨的現(xiàn)象,最后揭示
讀書的意義。
評分建議:每點2分,過多分層酌情扣分。
16.(6分)讀與自己思想相近的作家的作品,能讓自己產(chǎn)生親切感;與作者及其作品產(chǎn)生強
烈的共鳴;能啟迪心智,獲取新知,開拓新領域。
評分建議:每點2分。
17.(6分)①讀書應避免功利化;②好書要重讀;③要讀與自己氣質(zhì)相近作家的書;④讀書
要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或“讀書要有真知灼見)。
評分建議:每點2分,答對三點即可。
比較閱讀《論讀書》自學指導
比較閱讀: 《論讀書》自學指導
學習目標:
1、理解本文的讀書觀。
2、積累文中出現(xiàn)的精辟的句子。
3、體會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的作用。
學習過程:
一、了解作家作品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yè),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chuàng)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二、熟記生字解詞
怡情( ) 傅彩( ) 藻飾 ( )矯情( ) 詰難( ) 咀嚼( ) 狡黠( )
倫理( )味同嚼蠟( )滯礙( )睪( )闡證( )吹毛求疵( )尋章摘句
狡黠:
愚魯:
運籌:
三、課文學習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2、概括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
3、讀過全文后,說說讀書有什么好處。
4、歸納本文的論證方法,并體會其作用。
【《論讀書》的說課稿】相關(guān)文章:
《論讀書》的說課稿11-12
論讀書01-06
《論求知》的說課稿06-12
《論厄運》說課稿10-16
論厄運說課稿10-14
《論求知》說課稿11-25
《論美》說課稿01-30
七年級論讀書說課稿04-16
論厄運說課稿模板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