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中試題的質量分析范文
命題意圖:高一學生的地理學習目標是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本次期中考試目的是促進學生地理基礎知識與地理基礎能力的掌握,反思教與學的不足,為下階段的水平考試復習提供依據(jù)。
試卷組成和結構:本次試卷分為第Ⅰ卷、第Ⅱ卷,Ⅰ卷的客觀題與Ⅱ卷的主觀題比例為4:6。題型仍采用單項選擇題與綜合題兩大類;第Ⅰ卷為單項選擇題,有40小題,每題1分,共40分。第Ⅱ卷為綜合題有6大題,其中最后2題只要求學生任選做1題,5題共60分?荚嚪秶焊咧械乩肀匦3全部內容。各章所占的分值比例較為合理。
試卷特點:
1、試卷依綱扣本,起正確的導向作用
試卷重視對學生進行有關地理學科思想與重要地理觀念的教育。試題的取材大多是教材的主干知識,教材中的體例結構各部分都有涉及到,如活動、案例、思考或讀圖思考、問題研究等。這樣,既克服了學生只重視讀教材的文本內容,而忽視教材中有關圖表、活動、案例、思考或讀圖思考、問題研究等的習慣;又糾正了學生只重視做配套練習,而忽視對教材知識的整體把握;還喚起了學生重視平時課堂的聽課效率,不能等到考試前再來才注重知識的復習。試卷中考查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的試題占到70%以上,學生如果只是憑借死記硬背的方法是很難得分的,只有真正通過理解相關知識之后,才能靈活運用知識。試題中選做題的出現(xiàn),則體現(xiàn)了新課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所有這些都對學生的復習起良好的導向作用。
2、整卷知識覆蓋面廣,結構合理
試卷采用了單項選擇題40題的做法,就是為了使考核的知識點涉及面更廣些;各章都有1題綜合題,比例結構較為合理。這符合高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
3、重視圖像考核,體現(xiàn)學科特點
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的“語言”,是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地理形象思維的重要途徑,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試卷中涉及到的地理圖表類型有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示意圖、模式圖、過程變化示意圖、區(qū)域局部圖等,考查學生閱讀圖表能力的試題占80分,其中單項選擇有12幅共占20分,綜合題有11幅,共占60分,有的是一圖多題,考查學生對多個知識點掌握情況。
4、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試卷難度適中
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及格率與平均分控制在雙60,兩個層次班級的平均分差值控制在10分以內。難中易的比例為7:2:1,難度適中。試題內容大多取材是教材,圖表也多為教材的原圖,這樣,就避免了出現(xiàn)偏題與難題,大大降低了試卷的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同時,綜合題具有一定的'區(qū)分度,又滿足了不同學習程度學生的實際需求,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的學習差異。
5、重視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的綜合性大
綜合運用知識解答問題對學生來說是難度較大的,例如第2~3題組就把氣候、徑流、區(qū)域的判斷與作物綜合在一起考查;第25~26題組就把能源、交通、與空間位置順序、工業(yè)類型的區(qū)位與環(huán)保等綜合在一起考查;還有第34~36題組的,第44、45、46題等都是綜合性較大的試題。加大對學科內知識的綜合考查也是區(qū)分學生學習程度的需要所在,又是新課程的要求。
考試成績:從各班的分數(shù)分析可以看出,多集中于50~60分數(shù)段,各分數(shù)段呈正態(tài)分布,考試結果屬于正常,說明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還是較為認真的,能較好地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年段最高分88,最低分24,平均分58.76,及格率為53.6%,優(yōu)良率18.6%,兩個層次的班級平均分相差近8分,每一個層次的各班級平均分很接近,發(fā)展較為平衡。與預期相比,優(yōu)秀率與及格率偏低一些,其它的都較為正常。
答題分析:單項選擇題平均得分28.5,平均得分率為71.2%,其中,得分率較低的是第3、7、19、23、26、31、40題。綜合題平均得分30.1,平均得分率為50.5%,其中,得分率較低的為第42、44題。從學生的卷面情況分析,學生答題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部分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只要能及格就可以了,因此,平時課外較少花時間去鞏固地理學科知識;況且學生還把希望寄托在水平考試綱要和適應性練習上,在復習期間,忽視了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握,特別是對有關活動、問題研究、讀圖思考、閱讀等較少花時間認真去讀。
2、基礎知識不扎實,概念模糊 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大多是淺嘗即止。許多問題在學生看來很容易,以為自己懂了,實際上,對這些問題還只是一知半解,導致學生在答題時,概念模糊,失分較多。例如第42題第(1)小問中的各河流的徑流變化特點及原因。許多學生將各河流的徑流變化特點答為河流從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漸減少。由于特點一答錯,導致后面的原因也跟著答錯。這是學生沒有真正地理解西北地區(qū)河流的徑流變化特點及原因所致。又如第44題第(4)小問第一空,正確答案為“乳畜帶”,但大多數(shù)的學生卻答為“畜牧業(yè)”。這是典型的概念模糊,專業(yè)術語掌握較差,或是將較為相近的地理事物混淆導致的失分。
3、審題不認真導致失分多 在最后的2道選做題中,學生選做第46題的得分率明顯低于選做第45題的,平均得分率相差近3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并不是第46題的難度太大,而是因為學生審題不認真所致。在第46題17分,在第(2)小問中,有一個要求:以下答題中如果是填城市的話填圖中代號,省市填簡稱。學生沒有認真審題,在沒有弄清題目的要求之下,就開始答題,填城市名稱與省市全稱。正是這個說明,學生沒有注意到,導致學生沒有按題作答,被扣8分。這個不認真審題的后果,教訓是很大的。
4、地理學習能力有待提高 讀圖與析圖能力較為欠缺是大多數(shù)學生面臨著的問題,如第42題。如何從圖表或是背景資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與評價地理事物、地理現(xiàn)象,如第43、44題。如何組織語言,答到點子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第45的能源供求的東西差異、第46題的兩個區(qū)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都面臨能源的緊張狀況,國家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所有這些都是導致學生主觀題得分率低的原因。
【高一地理期中試題的質量分析】相關文章:
高一政治試題質量分析09-25
初中地理期中試題04-15
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總結(通用8篇)04-26
初中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工作計劃03-26
初中地理期中考試質量分析工作計劃11-11
小學數(shù)學試題質量分析03-19
學生的期中質量分析后續(xù)總結12-15
期中教學質量分析總結07-29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質量分析總結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