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邏輯思維的訓練題及答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邏輯思維訓練題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試題,借助試題可以更好地對被考核者的知識才能進行考察測驗。一份什么樣的試題才能稱之為好試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邏輯思維訓練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邏輯思維訓練題 1
一個小伙子到理發(fā)店理發(fā),他問:“理發(fā)得等多長時間?”理發(fā)師看了一下店里的顧客說:“大約兩個小時!毙』镒幼吡恕
幾天后還是這個小伙子來理發(fā),他一進門便問:“理發(fā)得等多長時間?”理發(fā)師看了一眼店里排隊的顧客說:“大約三個小時。”小伙子走了。
一個星期后這個小伙子又來了,問:“理發(fā)得等多長時間?”理發(fā)師看到店里已經(jīng)滿是顧客說:“大約四個半小時!毙』镒幼吡恕
理發(fā)師望著店里的一個朋友說:“喂,比爾,跟著這家伙,看他去哪兒。他總是來問他理發(fā)得等多長時間,可是卻從來沒有回來過!
不大一會兒,比爾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著。理發(fā)師問:“他離開這兒去了哪兒?”
比爾揚起頭,笑出眼淚還掛在眼角:“去了你家!”
最初我以為這是個黃色笑話,后來覺得自己很慚愧,那小伙子是小偷,應該是偷東西去了,所以是個正經(jīng)笑話。但是再看了一遍,還是黃色笑話,因為偷東西的話,可能前兩次就被人發(fā)覺了。
這樣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個關(guān)鍵的人物——比爾,他為什么會笑得歇斯底里,眼淚都出來了呢,不管他的立場是站在理發(fā)師一邊還是站在小伙子一邊,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笑話,不應該出現(xiàn)這種紕漏,這說明我對此笑話的理解存在偏差。
需要繼續(xù)分析,重新理解,現(xiàn)在我們的重點就在比爾身上,為什么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個人有名字?小伙子三次去理發(fā)店,比爾他是否一直在場?比爾到底代表了什么呢?理發(fā)師和小伙子代表了什么呢?
馬克思說過:“思考一切!彼,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在一個什么樣的社會條件下發(fā)生。文中有兩處涉及到故事的發(fā)生背景,一明一暗。明處為理發(fā)師的朋友名字為比爾,是一個明顯西方人的名字。暗處為理發(fā)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理發(fā)服務出于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
如果從明處線索來看,故事一般是發(fā)生在西方國家,但是,凡事怕就怕認真二字,所以我們還不能草率的下結(jié)論,還應該綜合分析,看哪個結(jié)果的合理性,現(xiàn)實性更強一些。
讓我們繼續(xù)來看。從暗處來看,我們似乎得不到什么確切的結(jié)論,但是從該笑話的來源傳播過程來看,特別是考慮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認為這個故事發(fā)生是依托中國的背景發(fā)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發(fā)排隊的經(jīng)歷吧。
可為什么作者會讓一個西方人的名字出現(xiàn)呢?他到底是誰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發(fā)師和小伙子兩個角色。
小伙子的活動很簡單,每次都是去理發(fā)店,問有沒有位置,然后去理發(fā)師家,再去理發(fā)店,再回理發(fā)師家,如是者三(不知道還會不會繼續(xù)下去)。在這里我認為,理發(fā)店作為一個人數(shù)眾多,不受限制的場所,它隱喻著整個社會,而理發(fā)師則是社會的掌權(quán)者,而理發(fā)師的家,對小伙子則代表著可以暫時脫離社會,但又是一個不能長期居住停留的地方。
小伙子,顯然代表著一類人,關(guān)鍵點就在這個小上,代表著年輕。
我們想象一下,一個年輕人,跑到社會上問,有位置嗎?
掌權(quán)者說,沒有,還要等多長時間,小伙子只好暫時離開這里,去了一個臨時的地方,過了段時間,又跑來問,
這個場景,難道不覺的熟悉嗎?這是干什么呢?
對了,你答對了,小伙子正是代表著找工作的學生,理發(fā)店里的位置代表著工作機會,而理發(fā)師的家,正是我們可愛的學校。
這樣,整個笑話就可以翻譯成下面這樣:
本科畢業(yè)了,問有工作嗎?沒有,等兩年吧,唉,那只好上碩士了;
碩士畢業(yè)了,問有工作嗎?沒有,等三四年吧,唉,那只好上博士了;
博士畢業(yè)了,問有工作嗎?沒有,再等吧,唉,那只好上壯士了。
現(xiàn)在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比爾是誰?
再想想,現(xiàn)在哪個比爾最牛?
恭喜你,又答對了,他就是比爾·蓋茨!
這樣你也就能明白比爾為什么笑得這么歇斯底里了,因為比爾大學沒畢業(yè)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伙子為了工作還回去讀博士,覺得實在是太搞笑了。
綜上,這個笑話其實是在講上學和就業(yè)的問題。
邏輯思維訓練題 2
1.桌子分別是什么價格
一個家具店里有三種桌子,其價格分別如下:
(1)他們的單價各不相同;
(2)它們的單價加起來共4000元;
(3)第二種桌子比第一種桌子便宜400元;
(4)第三種桌子的單價是第二種的2倍。
那么這三種桌子的單價各是多少?
2.打碎了多少個陶瓷瓶
一個陶瓷公司要給某地送2000個陶瓷花瓶,于是就找一個運輸公司運陶瓷花瓶。運輸協(xié)議中是這樣規(guī)定的:
(1)每個花瓶的運費是1元;
(2)如果打碎1個,不但不給運費,還要賠償5元。
最后,運輸公司共得運費1760元。那么,這個運輸公司在運送的過程中打碎了多少個陶瓷花瓶?
3.分蘋果
媽媽要把72個蘋果給分兄弟兩人,她的分法是這樣的:
(1)第一堆的'2/3與第二堆的5/9分給了哥哥;
(2)兩堆蘋果余下的共39個蘋果分給了弟弟。
那么,這兩堆蘋果分別有多少個呢?
1.第一種桌子的單價是1300,第二種桌子的單價是900元,第三種桌子的單價是1800元。假設第一種桌子的價格減少400元,那么,第一種桌子就與第二種桌子的價格相同了,這時,將總價格減少400元,就變以成3600元了,3600元是4個第二種桌子的總價格。3600/4=900元,900*2=1800元,900+400=1300元。
2.假設這些陶瓷花瓶都沒有破,安全到達了目的地,那么,運輸公司應該得到2000元的運費,但是運輸公司實際得了1760元,少得了20001760=240元。說明運輸公司在運送的過程中打碎的有花瓶,打碎一個共瓶,會少得運費1+5=6元,現(xiàn)在總共少得運費240元,從中可以得到一共打碎了240/6=40個花瓶。
3.第一堆蘋果有45個,第二堆蘋果有27個。假設第一堆蘋果與第二堆蘋果的5/9都分給了哥哥,那么哥哥所得的蘋果就是總蘋果數(shù)的5/9,這樣哥哥就分到72*5/9=40個蘋果,但實際哥哥分到了7239=33個蘋果,由此推斷分給哥哥的蘋果,第一堆蘋果少分的是第一堆蘋果的5/92/3,正好與4033=7個相對應。因此,第一堆蘋果有(4033)*(5/92/3)=45個,第二堆蘋果有7245=27個。
邏輯思維訓練題 3
【1】100個人回答五道試題,有81人答對第一題,91人答對第二題,85人答對第三題,79人答對第四題,74人答對第五題,答對三道題或三道題以上的人算及格, 那么,在這100人中,至少有( )人及格。
【2】假設有一個池塘,里面有無窮多的水,F(xiàn)有2個空水壺,容積分別為5升和6升。問題是如何只用這2個水壺從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3】周雯的媽媽是豫林水泥廠的化驗員。 一天,周雯來到化驗室做作業(yè)。做完后想出去玩。 "等等,媽媽還要考你一個題目,"她接著說,"你看這6只做化驗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滿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 能只移動1只玻璃杯,就便盛滿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間隔起來 嗎?" 愛動腦筋的周雯,是學校里有名的"小機靈",她只想了一會兒就做到了。 請你想想看,"小機靈"是怎樣做的?
【4】一間囚房里關(guān)押著兩個犯人。每天監(jiān)獄都會為這間囚房提供一罐湯,讓這兩個犯人自己來分。起初,這兩個 人經(jīng)常會發(fā)生爭執(zhí),因為他們總是有人認為對方的湯比自己的多。后來他們找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一個人分湯,讓另一個人先選。于是爭端就這么解決了? 是,現(xiàn)在這間囚房里又加進來一個新犯人,現(xiàn)在是三個人來分湯。必須尋找一個新的方法來維持他們之間的和平。該怎么辦呢?
按:心理問題,不是邏輯問題
【5】在一張長方形的桌面上放了n個一樣大小的圓形硬幣。這些硬幣中可能有一些不完全在桌面內(nèi),也可能有一些彼此重疊;當再多放一個硬幣而它的圓心在桌面內(nèi)時,新放的硬幣便必定與原先某些硬幣重疊。請證明整個桌面可以用4n個硬幣完全覆蓋
【6】一個球、一把長度大約是球的直徑2/3長度的直尺。你怎樣測出球的半徑?方法很多,看看誰的比較巧妙
【7】五個大小相同的一元人民幣硬幣。要求兩兩相接觸,應該怎么擺?
【8】猜牌問題
S先生、P先生、Q先生他們知道桌子的抽屜里有16張撲克牌:紅桃A、Q、4 黑桃J、8、4、2、7、3 草花K、Q、5、4、6 方塊A、5。約翰教授從這16張牌中挑出一張牌來,并把這張牌的點數(shù)告訴 P先生,把這張牌的花色告訴Q先生。這時,約翰教授問P先生和Q 先生:你們能從已知的點數(shù)或花色中推知這張牌是什么牌嗎? 于是,S先生聽到如下的對話:P先生:我不知道這張牌。
Q先生:我知道你不知道這張牌。
P先生:現(xiàn)在我知道這張牌了。
Q先生:我也知道了。
聽罷以上的對話,S先生想了一想之后,就正確地推出這張牌是什么牌。
請問:這張牌是什么牌?
【9】一個教授邏輯學的教授,有三個學生,而且三個學生均非常聰明!
一天教授給他們出了一個題,教授在每個人腦門上貼了一張紙條并告訴他們,每個人的紙條上都寫了一個正整數(shù),且某兩個數(shù)的和等于第三個。總人可以看見另兩個數(shù),但看不見自己的)
教授問第一個學生:你能猜出自己的數(shù)嗎?回答:不能,問第二個,不能,第三個,不能,再問第一個,不能,第二個,不能,第三個:我猜出來了,是144!教授很滿意的笑了。請問您能猜出另外兩個人的數(shù)嗎?
【10】某城市發(fā)生了一起汽車撞人逃跑事件
該城市只有兩種顏色的車,藍色15% 綠色85%
事發(fā)時有一個人在現(xiàn)場看見了
他指證是藍車
但是根據(jù)專家在現(xiàn)場分析,當時那種條件能看正確的可能性是80%
那么,肇事的車是藍車的概率到底是多少?
【邏輯思維訓練題】相關(guān)文章:
邏輯思維訓練方法總結(jié)03-31
小升初數(shù)學填空題專項訓練題02-27
備戰(zhàn)中考綜合訓練題07-25
《誠實花》的閱讀訓練題08-01
人生閱讀訓練題及答案10-01
先秦時期-歷史訓練題02-27
文學常識必備訓練題選擇題03-20
《麥收》的閱讀訓練題及答案08-07